德资企业求职生存全攻略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资企业求职生存全攻略】想去西门子,奔驰的同学看看吧!2012年04月13日
19:11:00
每个国家的企业都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独特的管理模式、风格和文化积淀,我们已经在上一期中了解了美资企业的特点,这一期,让我们走进德资企业,看看在德资企业的工作特点以及求职、生存之道。

【往期回顾】【美资企业求职生存全攻略】想进宝洁、微软、IBM等美企的看这里~~
一、走进德企
1.1 德企三“重”
1、能力重于学历
投资我国的德资企业以制造业为主,如汽车、电子、化工、基础设施等。

这些企业的招聘对象多为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注重应聘人员的业务能力。

即使一个售后服务工程人员,也必须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背景。

据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人事部总监及执行副总裁马亚(Wilfried Meyer)先生介绍,西门子最青睐年轻、充满活力的专业人士以及工程师,他们对人才主要从三个方面考察:知识、经验和能力。

知识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商务知识和市场知识;经验包括本专业领域的实际经验、项目经验、领导经验和跨文化工作经验;能力包括推动能力、专注能力、影响能力和领导能力。

德资企业不看重学历,比如西门子,只有在应聘者三方面考核结果都相同的情况下,学历高的才可能拥有一定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本科直升硕士的话,很可能会遭到拒绝。

因为德资公司认为,只有进科研单位或行政部门的人才有必要读研究生,实践性强的岗位经验更重要,本科学历就足够了。

2、态度重于能力
德国人严谨认真、讲究逻辑,在选拔本土人才时,更青睐拥有同样特质的应聘者。

WIBU-SYSTEMS公司是软件及数据信息保护行业中的资深企业,其上海首席代表李海亮先生告诉记者:“我们没有苛刻、怪异的测试,也不要求应聘者是行内的顶尖高手,因为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实力去培养员工。

但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拥有良好的工作态度,高度负责。

”李海亮总结说,目前上海WIBU正处在由代表处转变为公司的阶段,如果具备较好的教育背景、相对简单的职业经历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就会受到公司欢迎。

3、英语重于德语
懂德语是否是进入德资公司的必要条件?德国吉玛股份公司驻华首席代表潘云喜先生表示并非如此:“在公司,英语是主要交流工具,不管应聘哪个职位,英文的听、说、读、写都要过关。

”尽管流利的英语能让你在德企沟通无阻碍,但如果想做到中高层,还是得会说德语。

这不仅更有利于沟通,最重要的是在心理上能让德国人觉得更加亲切。

1.2 员工培训
德资公司的员工培训计划一向比较完善,许多白领正是冲着这一点,才前赴后继跳进德企的。

德国工商总会中国首席代表葛礼慕(Dr. Klaus Grimm)先生介绍说,员工培训项目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类。

培养跨国经理人
该项目由德国工商总会、柏林斯泰恩拜斯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展,意在将优秀的本土管理人才输送到德国,经过欧洲MBA的学习培训后,再代表德国企业回中国任职。

经过培训的学员掌握了国际化的经营知识、方法和技能,具有国际化经营理念,能更好地帮企业拓展跨国经营业务,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据了解,该项目在中国的7年间已经打造出251名优秀经理人,不过被该项目选上是非常不容易的。

由于德国制造业发达,应征者所学专业必须是理工科,其中机械和汽车专业需求最大,占到一半左右;有至少4年的管理或销售经验,具有公司所在行业的从业背景;精通英文,TOE?鄄FL成绩至少在550分以上;有一定德语基础的会占有优势,但并不明显。

员工德语培训
为了适应德资公司职员对德语学习的需求,德国工商总会和一些国内的大学合作推出了德语培训班,也有的公司把员工送到德国去学习。

「德企通过语言课程吸引中国人才」
德语一直被中国学生视为难学的外语。

近年来不少德国企业为吸引中国人才在华设立德语奖学金,使德语在中国学生中流行起来。

记者日前从清华大学获悉,仅2005年一年就有3 0 0多名大学生、博士生和教授开始学习德语,这与过去寥寥无几的学习者形成鲜明对比。

不少学生希望获得由德国公司设立的“清华之友德语奖学金”,进而进入德国企业工作。

据介绍,“ 清华之友德语奖学金” 是由德国科德宝公司等三家德国企业于1 9 9 3 年发起创立的,旨在促进中国师生学习德语,了解德国文化。

“显而易见,德语目前在作为必修课的英语之后成为清华大学最受欢迎的外语。

”德国科德宝公司驻华代表哈诺·文茨勒说:“我们希望启用本土化的经理人,能够熟练掌握德语的中国人才无疑是最佳选择。


文茨勒指出,近年来,中德关系发展良好,中德贸易稳步增长,给许多德国企业带来了商机。

以制造业为主要业务的科德宝公司与其合作伙伴共在中国雇有9 0 0 0名员工,营业额达5亿欧元。

该公司计划到2 0 1 0 年总营业额和员工数翻一番。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德两国在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实质性互利合作愈加密切。

中国目前是德国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也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近年来,中德两国的双边贸易额每年保持20%的增长速度,今年有望突破700亿美元,两国约定的2 0 1 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很可能提前实现。

目前,德国在中国的投资已超过1 5 0亿美元。

文茨勒说:“ 毫无疑问,中国是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因此,我们将继续加强培养和招聘中国人才的活动。


据悉,目前一批德国企业已认识到通过语言和文化教学在中国培养本土化人才的重要性,相继在上海、吉林、辽宁等地着手设立由企业资助的德语课程。

企业自办的培训
一些大公司有自办的培训机构,专为员工提供内训。

西门子管理学院于1997年在北京成立,迄今已经有超过1200名本地员工(15%的白领员工)参加了由该院推出的西门子管理学习项目。

◆太仓德企的“蓝领”培训模式
太仓是中国德资企业集聚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目前已有60 多家德资企业落户。

2001年,在太仓的两家德资企业克恩·里伯斯公司和慧鱼公司与我市合作,创办了我国第一家与德国职业技术教育同步的职业培训中心――太仓德资企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把享誉世界的培养技术工人的“双元制”职教模式引进到太仓,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其培养的技术工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蓝领,受到了德资企业极大的欢迎,甚至出现了学生尚未毕业就被企业抢订一空的状况。

去年,又有一家德资企业——舍弗勒公司投资1800 万元在我市创办了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开展“双元制”职业技术培训教育。

创办太仓德资企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的德资企业,在培训中心投入的教育成本折合到每个学生大约合计人民币七点五万元左右,这其中包括教师工资、实习材料、设备折旧等等;而每位学生在三年培训中所交的学费累计不超过两万元。

单从数字表面上来看,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

每培训一名学生,企业就要倒贴五万多元,明摆着是一笔亏损的买卖,这似乎不符合
企业发展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那么,这些德资企业为什么还热衷于创办培训中心呢?“双元制”职教模式有哪些特征呢?
“双元制”被誉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在德国,职业教育属于中等教育的第二阶段,因此也被称为德国教育的“第二根支柱”。

所谓“双元制”培训模式就是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在联合办学中充分发挥学校的理论优势和企业的实践优势,两者达到合理的渗透和完美的结合。

“双元制”职业培训通常为3年。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在于:
1、同生产紧密结合。

“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是在两个学习地点,即企业和学校同时进行学习的。

学生一般每周在企业里进行3至4天的实践教育和技能培训,在学校里接受1至2天的理论教育。

“企业与学校”这一培训比例始终贯穿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

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接受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序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
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这样的教育直接为经济发展服务。

学生在培训结束后可以立即投入生产,无需再经过适应时间,这就满足了产业部门的需要。

2、企业的广泛参与。

在“双元制”教育中,这种培训是根据企业培训规章进行安排和组织的。

企业培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只起着配合和服务的作用。

培训规章明确规定了培训的最基本内容,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委托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企业里的培训费用由企业负担。

由此,学生可以在企业边实践边理解和消化专业知识,在学校寻找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的理论依据,迅速提高工作技能。

3、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

“双元制”培训结束后,由各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考试,考试是在考试委员会的监督下进行的。

考试委员会主要是由企业、学校、工会和各行业的代表组成。

职业培训规章和教学大纲的修改意见必须经以上代表一致通过后,方可实施。

这种考核办法,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

从以上“双元制”职教模式的特点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培训教育模式的优势。

因此,这种培训教育模式受到了德国企业的推崇。

来自德国的太仓德资企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负责人,现已62 岁的希普斯先生告诉笔者:“一个企业家要投资,一般要有一个回报的预期,这是一个方面;但是另一方面,企业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技术优势,要保证它在和对手竞争中的优势,要保证它在将来的竞争中仍然处于有利的地位,它就必须要考虑到它企业的接班人、它企业工人的接班人、中层的接班人问题,所以企业必须要建立自己的培训机构或者委托培训机构,培养对自己企业有用的技术工人。

这就是德资企业在太仓建立技术工人培训中心的原因之一。


在太仓的德资企业大都是制造业企业。

在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制造业都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

许多发达国家都以制造业作为立国强国之本,参与竞争。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进程,
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几乎所有的经济大国都是借助工业起步的,没有工业化,特别是制造业的支撑,就不可能有经济大国和强国的诞生和崛起。

制造业企业特别需要掌握高技能的技术工人。

从德资企业在太仓的实践来看,刚开始企业使用一般工人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加工完成一个零部件,现在企业使用经过职业培训、掌握了现代化生产技术和设备的技术工人后,一秒钟就可以加工完成两个零部件。

这样,企业不仅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利润空间,而且为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由此,技术工人就业前的培训费用在就业后源源不断地回报给了企业。

这是微观层面上的企业盈利模式。

在宏观层面上,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对职业技术人才培训都十分注重,政府部门甚至出台了有关政策,推动和支持职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工作。

比如在德国,对于没有开设职业培训的企业,政府部门要另外收税,以确保职业人才的培养与输出的良性循环。

德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和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人们在探索德国科学技术与经济迅速发展的奥秘时发现,德国人所具有的文化素质和发达的职业教育是促成该国强盛的关键所。

在德国,企业界人士更是认同职业教育就是产品质量保证,是德国经济发展的柱石。

1.3 德企的生存之道
1、交流不宜拐弯抹角
德国人谈事情直奔主题,从不转弯抹角地兜圈子。

他们更关注你所说的话,而不是手势和表情,这不是不礼貌,只是他们更强调结果。

和德国人讲话应尽力避免模糊的用语,你的含蓄、委婉,在他们那里可能造成误解,甚至拖延解决问题的时间。

面试的时候尽可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包括薪金要求,他们对此会很赞赏。

2、严格遵守工作程序
德国人以精确著称,看重效率和质量。

和他们签订合同时,如果文不对题、描述不准或夸大其辞,就会失去他们的信任。

德国人时间观念极强,讲究计划、恪守承诺,严格按照日程表执行工作,因此平时不要迟到早退。

当然,过分的严谨,也会造成保守、刻板,缺乏生气和冒险精神。

在德企工作,要做好适应这一切的心理准备。

3、充分发挥团队精神
德资企业的结构特点是权力分散,专业人员的工作都相对独立。

每个职位该负责哪些事情是定死的,超出范围的可以拒绝做,如果未尽责任,则可能会被降职或处罚。

正因为职责范围
明确,必要时更需要发挥团队精神,通过有效合作完成工作任务,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愉快的企业环境。

1.4 中国员工眼中的德企
严谨,德国企业的最大特点
10月11日是中德合作三十周年纪念日,德国汉莎航空公司销售副总裁安诺瑞日前在庆祝“中德合作三十周年”活动上说,自一九九八年至今,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已达八十亿美元。

而在人才市场上的调查表明,德资企业已经成为求职者仅次于美资企业的第二选择。

德国人办事的严谨、认真且一丝不苟,可谓世界闻名,也让一些不习惯这种“性格”的人感到“头疼”。

在德国即使是一小包方便面的汤料上也一定会注明加水量是几百毫升,烹煮的时间是几分钟。

在中国,我们最经常听到调侃德国人的就是:德国人的厨房里,必不可少的有时钟、温度计和天平。

做饭前,对各样原料用量器计量好份量,然后上锅,用温度计测温,看时钟掌握时间。

精益求精,丝毫不差。

这种按照科学试验的方式烹调的德国食品,在世界上真是独一无二。

而这种态度,同样也放在了德国人的工作上。

德国人敬业、坦诚、守时、有条理,特别是在细节上的一丝不苟、万分认真,是全球所公认。

如果说美国企业以创新闻名于世,德国企业则以严谨享誉全球。

严谨即为德国企业最突出的个性。

我们如果把德资企业和美资企业放在一起,可能更能明显地看到这种差异,更能深刻地理解德资企业的严谨之根深蒂固到了一种怎样的程度。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四年前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和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公司这两位世界汽车巨头以360亿美元的高价“平等合并”,当时这桩合并被全球舆论界称为“天堂里的婚姻”。

因为,戴姆勒―奔驰公司是德国实力最强的企业,是扬名世界的“梅塞德斯”品牌的所有者;克莱斯勒则是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中赢利能力最强、效率最高的公司。

原以为这宗跨越大西洋的强强联合定会造就一个驰骋世界汽车市场、所向无敌的巨无霸,谁会想到,合并后的第二年公司亏损5.12亿美元,公司的股价也随之一路下滑,锐减50%。

不久后,美籍管理层正式土崩瓦解,克莱斯勒纳入德方的掌握之中。

这桩“天堂里的婚姻”仅仅维持了两年就走到了尽头。

业内人士研究后发现,导致这种失败结局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和德国两种不同企业文化的冲突。

德国人做事严谨,一丝不苟,对工艺流程控制严格,对质量要求近乎苛刻;美国人强调个性的舒展,崇尚创新行为,在产品品质的追求上不及德国人执着。

美方人士担心德国企业中那种近乎死板的工作方法和严重的官僚习气会销蚀美国公司中浓厚的自由气氛和强烈的创新
激情。

两公司从高层管理人员直至普通员工沟通上产生严重障碍,制约了总公司的整体运作,也最终致使这桩“天堂婚姻”破裂。

用人保守,升迁无门
「德企让员工行走在爱与痛的边缘」
与美资企业那种强烈的自由、开放和创新意识的对比中发现,德资企业有着从其民族的文化中带来的深入骨髓的严谨、认真、稳重、规范,层次分明、步骤烦琐、一丝不苟,带有一种掌握一切、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权利意识。

这种企业的“性格”究竟是利是弊?有什么优点缺点?中国的员工在进入德资企业之后能否适应和习惯这种风格呢?看看在德企工作的中国员工的想法。

ALLY是德国一家知名企业的信息与移动通信集团的一名工程师,她向记者谈起自己在这家世界著名的德资企业里的感受时,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就是“保守”,而且是体现在各方面的。

这种“保守”首先体现在德资企业的用人观念上。

ALLY所在的部门是属于德国总公司直接下属的分支,几乎所有的部门经理全都是德国人。

在德资企业一般都是这样,中层以上的干部就找不着中国人的影子,极少数的几个中国人的面孔那也是德籍华人。

ALLY有一个同事在一个工程部做了好多年,工作十分出色,但只升到初级管理岗位,实在没法升了,所以只好把他调到上海的总公司去,就算是给他升了职。

另一位在德国一家著名的生产和销售照明设备公司的DINE也有同感,他介绍说在他们的部门负责销售的总裁是由德方聘请的新加坡人,其他的一些部门的主管一般都是德国人,中层只有一小部分是中国本土的员工担任。

DINE说,在德国公司的中国雇员很难升到高层,他的一个读化学的朋友,在一家著名的德资化工原料企业工作了将近十年,最近才担任了一个研究小组的负责人。

德国企业对自己所有的核心技术都是非常保守的,这一点,做工程技术的ALLY深有体会,也感到十分无奈。

她说,经常接触到一些工具和技术性的东西,但公司往往只告诉你怎么使用,至于原理是什么,则不愿告诉你。

这使ALLY有时感到束缚手脚。

因为,如果有客户向他们投诉产品技术方面的问题,能够解决的还好,但在很多技术核心和细
1.5 德企“入门真经”
西门子、舍弗勒、大众、毅结特、妮维雅……随着这些德国当代商业航母全面驶入中国,德意志精神与文化也逐渐在我们面前撩开面纱。

近日,15家德企走进复旦管理学院,参加复旦—汉堡大学国际经贸双学位硕士项目校友会暨德企招聘会,他们不仅带来众多岗位,还现场传授德企入门真经。

对高级人才求贤若渴
刚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小郑在招聘会现场接到两家企业的邀请,“月薪都在1万元左右。

”小郑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毕业后,到德国留学并拿到机械专业的硕士学位,他说:“今天能受到德国企业的认可,可能跟在当地发动机厂的实习经历有关。


毅结特紧固件系统(太仓)有限公司推出销售、管理、技术等众多岗位,但公司工业部的一个销售工程师岗位却少人问津。

这个岗位的要求描述多达8行文字:“该岗位主要从事客户开发和维护、项目跟踪、技术支持、完成销售任务等工作。

要求具有工科背景,机械、汽车、电子、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德语流利,丰富的销售经验(3年以上),良好的团队协调能力……”据介绍,这类人才本就十分稀缺,加上德企的一些特殊要求,更显一将难求。

英文、德文并重
在德企工作并不要求你必须会说德语,英语却是必不可少的。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曹韶军先生介绍,在公司内部英语是主要的交流工具,会说流利的英语,就可在德企沟通无阻碍。

但如果想做到企业中高层,比如进入西门子中国区管理委员会或者董事会,德语水平则显出其重要性。

流利的德语不仅更有利于沟通,也能在心理上让德方高层觉得更加亲切,更重要的是掌握德语是了解德国企业文化、具备跨文化管理能力的表现。

强调沟通协调能力
在招聘会现场,记者注意到所有的岗位要求中都有一条: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毅结特紧固件系统(太仓)有限公司陈小姐介绍,要想在德企获得升迁,沟通协调能力格外重要。

中德员工经常一起搞活动,喝酒、狂欢、了解彼此的文化,这是德国人比较喜欢的一种团队感觉。

另外,要想成为管理者,就必须获得大家的信任和尊重,除了让人佩服的专业水平之外,还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后盾。

德国人固执、传统、规范,且注重过程,这种思维模式不仅体现在具体项目的操作上,也渗透在人员管理的方式中。

要取得德国上司的完全信任,需要一个漫长的沟通过程。

德国管理者要在这个过程中考察员工是否真的将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了,而一旦他们肯定了一名员工,委以重任或者给予升职皆有可能。

管培计划帮助应届生进入德企
没有经验的应届生想进入德企也有通路,很多德国企业提供完善的管理培训生计划。

舍弗勒集团就是其中一家。

舍弗勒集团由依纳集团(IN?鄄A)、富安捷集团(FAG)和Luk集团组成。

1998年,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成立,总部位于江苏省太仓经济开发区,并在安亭设有1个研发中心和1个销售贸易中心。

企业产品涵盖了工业轴承应用的各个方面,涉及汽车、制造设备、铁路、工程机械、电力、传动设备、机床、水利工程、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

从2004年开始,该企业在中国的员工数量大幅增长,每年引进的应届毕业生就达100名以上。

据舍弗勒(中国)人力资源总监包腊梅女士介绍,舍弗勒的管理培训生计划已有100多年历史,公司很多中高层管理人员都经历过这个计划。

这次招聘,该计划带来技术、销售、研发、财务等专业众多岗位,吸引硕士以上学历的优秀毕业生加盟。

培训生进入公司后会接受18个月左右培训,相比欧美其他一些外资公司,培训的时间似乎并不长,这充分体现了德资企业的严谨与务实。

培训生的岗前培训包括在各个部门轮训(2—3个月)和定岗培训(6—8个月)。

结束岗前培训,培训生到岗从事具体工作后,还将持续获得专业技能培训和境外培训(3—6个月/次)机会
面试德企须知
马龙工业技术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高级咨询师王婕女士在校友会上介绍了成功应聘德资企业所需注意的细节:
1、直截了当。

德国人在会面时希望对方直截了当地说明来意,马上进入正题,而不要过多的客套。

德国人已经习惯于对方明确地、毫无婉转地说明意图。

你在面试的时候要尽可能清晰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包括薪金方面的要求,这样的做法绝对不是不礼貌,相反对方还会表示赞赏。

2、注重仪表。

正装是参加面试永远的选择,特别是去面试严谨的德国公司。

男生西装和女生职业装表示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不要忘了,提前两天对着穿衣镜试一下衣服。

3、突出经验。

虽然大部分德国企业喜欢招一些没有专业背景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希望新人像“一张白纸”。

但很多德国公司在考察人员的时候也很在意大学生在学习之余做了些什么,有参加培训的经历或者校外的工作经验,能增加录用的机会。

二、相关企业介绍
2.1 制造行业
1、大众汽车
大众,汽车品牌名,大众汽车公司是德国最年轻的、同时也是德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厂家。

使大众公司扬名的产品是甲壳虫(Beetle)式轿车(由费迪南德·保时捷设计),该车在80年代初已生产了2000万辆。

它启动了大众公司的第一班高速列车,紧随其后的高尔夫(Golf)、帕萨特(Passat)等也畅销全世界。

从1984年大众汽车进入中国市场,大众汽车是第一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国际汽车制造商之一。

大众汽车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一直保持着在中国轿车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另外在现代汉语中大众可以解释为:众多的人;泛指民众,群众等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