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廉政(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风廉政教育教案
教育目的:通过教育学习,强化官兵廉洁自律,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正确看待个人利益,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正确把握利益关系。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自觉抵制各种消极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一、讲授的主要内容
有人说廉洁是一条路,廉洁之路虽艰辛和不平坦,但心底无私天地宽。杨善洲、焦裕禄、孔繁森等,那些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党员领导干部,他们的人生路标上写满了神圣和正义,他们走的是一条表面艰辛的路,但走的坦然,走得舒心,路越走越宽。廉洁的另一个方向是一条贪婪之路,胡长清、成克杰一类的腐败分子,损公肥私,贪得无厌,他们人生路标上写满了耻辱与罪恶,令人唾弃,他们走的是祸国殃民、违法违纪的路,是一条作茧自缚、玩火自焚的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当有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崇高精神,有对党无比忠诚、勇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为了党和国家的利益,为了人民群众的福祉,扎扎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一)切实增强宗旨观念,增强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解决好同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解决好对人民群众利益的态度问题,解决好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更加自觉地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工作要务,努力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凡所处断,咸的其情”的高尚情操。注重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要耐于吃苦,守得住清贫。不攀比、不虚荣、主张正义、不白取劳动果实,做一个诚实守信,有益人民和社会,朴实善良的人。
(二)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作风,不断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加强党内生活锻炼,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切实解决问题,更好地为发展服务、为群众服务,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先清廉律己,然后律人。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做到自持、自重、自省、自警,经得起诱惑,经得住考验。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在工作上,恪尽职守、严于律己。
(三)提高工作效能,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提高执行力,努力把上级精神与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维护团结统一,确保政令警令畅通。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把思想和行动落实到干事创业上,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先天下之忧而忧,时刻坚守和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永葆共产党人本色。
(四)强化廉洁自律,正确看待个人利益,正确对待个人得失。
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正确把握党的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对待个人利益问题上,一定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牢记党的服务宗旨,时刻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价值取向和利益分配上始终要以人民大利益为重,坚持严以律己,多比比那些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的老同志和模范人物,多想想那些生活困难需要帮助的群众,努力做到淡泊名利、克己奉公。
二、思考题:
1、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廉洁奉公的优秀代表人物有哪些?
2、弘扬廉洁奉公的精神有什么重要意义?
3、联系自身实际工作,谈谈如何发扬廉洁奉公的精神?
三、课外阅读
两袖清风的于谦——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手好不要钱——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敢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毛主席清正廉洁的故事
1933年7月的一天,毛泽东同江西省军区参谋长陈奇涵(当时叫陈奇寒)一行4人,身背干粮袋,脚穿草鞋,来到江西苏区
长胜县铲田区进行调查研究。
区政府主席钟赤轱听说毛泽东来到村里,急忙四处寻找,最后在红军家属许大娘家里找到了,他埋怨道:"毛主席,你们进村来也不事先打个招呼,好让我们有个准备呀!"
毛主席拍着钟赤轱的肩膀笑着说:"我们又不是皇帝出宫,来个鸣锣开道,我们是来作群众调查的,说来就来,如果兴师动众,到哪去了解情况?!打招呼不利工作,要不得,要不得。"说得钟赤轱点头称是。
经过一天繁忙的调查,晚上毛泽东等人住进了区政府一所破旧的祠堂内。晚饭也就在区政府吃了一餐红薯粥。
次日清晨,毛泽东同警卫员要赶回瑞金中央政府。临行前,毛主席对警卫员小吴说:"你按照规定去区政府财政部结清伙食费和住宿费,我们先走一步,你随后赶来。"小吴应声而去。
在区财政部,长工出身的老部长听说毛主席他们在这里住了一宿也要交食宿费,急得涨红了脸,说什么也不肯收。警卫员推辞不下,最后只好收回钱匆匆上路追赶前面的毛主席。毛主席见了小吴忙问:"食宿账结算了吗?"小吴吞吞吐吐地说明区干部退钱一事。毛主席听后,大为生气,立即要他再次赶回铲田重交食宿费。
陈奇涵参谋长看离村庄已远,便笑着说:"毛主席,还是由我来办这件事吧,你们赶路要紧。"毛主席想了想,也只好同意这么做。他紧握陈奇涵的手,叮嘱道:"老陈,这件事你一定要办妥,我们是领导干部,在执行财政纪律方面,更要严格遵守和作出表率啊。这样,人民才会拥护我们。"
陈奇涵点了点头,向毛主席握别,赶回铲田区,代表毛泽东向财政部交了食宿费。
老部长见这情景,感叹不已,只好拿出用毛边纸制作的财政部账本,郑重地在账本上记上"十捌(18)号,主席毛泽东住四
(人)还大洋1元8角……"在后面经手栏上,陈奇涵也端正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陈奇寒"。
很快,毛主席两次交食宿费的感人事迹在苏区干部群众中传为美谈。
如今,这份账单保存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里。
“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周总理的清廉故事
周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家乡的事应由当地党政部门管。”
周总理出生在淮安,童年时代都是在淮安度过的,因此他对淮安怀有深厚的感情。他爱淮安,但他更爱伟大的祖国,从不因为淮安是他的家乡而给予额外的照顾。1960年,淮安县委负责同志到北京时,见到了周总理,在汇报了淮安县10万亩棉花喜获丰收的情况后,提出想办一座纱厂。按理,这对总理来说确实不是什么大事,但当时正值困难时期,周总理一方面鼓励他们,一方面又引导他们说:你们种棉花,就要办纱厂,那上海的纱厂就吃不饱了。最终没有同意。1962年,总理的家乡淮安遭受了特大洪水,苏北大片农田被淹。江苏省政府给总理写信,请求支援。总理看完信后,心里沉甸甸的。调拨人力物力支援灾区是完全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