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发表时间:2016-01-20T11:14:35.20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作者:龙翔
[导读] 湖南省华容县人民医院分析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治疗措施和治疗效果。
湖南省华容县人民医院岳阳华容 414200
摘要: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治疗措施和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性脑膨出发生原因,并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改良手术组(30例)与传统手术组(30例),传统手术组患者采用传统关颅方法治疗,改良手术组采用改良关颅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切除脑叶内减压率以及预后情况。
结果:急性脑膨出发生原因主要为进展性对侧血肿或血肿扩大、弥漫性脑肿胀、同侧颅内进展性血肿、创伤后休克;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改良手术组患者的切除脑叶内减压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预后情况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
结论: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病原因众多,通过实施改良关颅方法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颅脑损伤术;急性脑膨出;原因;治疗措施;治疗效果
临床表明,在开展颅脑损伤开颅术过程中容易发生急性脑膨出,该并发症也是颅脑损伤开颅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脑组织隆起,且其高度显著超过骨窗窗面的高度,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静脉淤滞、怒张,通过实施去大骨瓣减压依然无法关闭[1]。
临床表明,掌握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并积极治疗对于提高颅脑损伤手术效果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非常重要。
为进一步分析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治疗措施和治疗效果,本文收集我院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6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偏头痛患者脑白质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60例患者,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改良手术组(30例)与传统手术组(30例),改良手术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15岁-60岁,平均年龄(36.23±19.42)岁,有18例患者表现为单侧瞳孔散大,10例双侧瞳孔散大,2例血压降低,4例呼吸不畅,有4例患者合并有胸腹外伤,4例脊椎损伤,3例肢体损伤;传统手术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4岁-61岁,平均年龄(37.46±19.58)岁,有17例患者表现为单侧瞳孔散大,11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血压降低,3例呼吸不畅,有3例患者合并有胸腹外伤,5例脊椎损伤,2例肢体损伤。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并给予患者相应的手术治疗。
传统手术组患者采用传统关颅方法治疗,常规将一侧血肿清除干净,并将部分额颞叶切除后实施内减压,然后关闭颅脑,并对头皮进行缝合;改良手术组采用改良关颅方法治疗,在骨窗边缘的脑组织表面填塞明胶海绵,保留头皮夹,将一块生理盐水浸泡纱布置入切口内侧,然后利用四号线对皮瓣切口直接缝合,共计缝合四针至五针,然后在开颅侧覆盖多层清洁无菌辅料,并在外粘贴无菌手术贴膜。
1.3效果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切除脑叶内减压率以及预后情况。
预后判定主要通过GOS评分进行,总分为5分,表示最好,最低分为1分[2]。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χ2检验统计计数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急性脑膨出发生原因主要为进展性对侧血肿或血肿扩大、弥漫性脑肿胀、同侧颅内进展性血肿、创伤后休克,分别为36例、12例、6例、6例;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改良手术组患者的切除脑叶内减压率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预后情况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见表1。
3 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原因主要为进展性对侧血肿或血肿扩大、弥漫性脑肿胀、同侧颅内进展性血肿、创伤后休克。
其中,进展性颅内血肿是颅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对侧,而邻位硬膜外血肿、同侧脑内血肿发生率也比较高[3]。
临床表明。
进展性颅内血肿主要是由于颅脑损伤术中打开骨瓣、硬膜以及在清除血肿之后,压力填塞效应得到了明显的降低甚至完全消除,进而导致了本身破损的血管和板障迅速出血,由于小血管已丧失自主调节功能,加上受到的压力不断升高,便也会发生破裂出血,最终引起急性脑膨出发生。
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病理表现。
临床表明,颅脑损伤会引起桥脑蓝斑、下丘脑、中脑网状结构等血管运动中枢也会受到一定的损伤,在对患者实施开颅手术过程中,术前的高颅内压会降低脑灌注压,并进一步导致了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减弱,而在完成开颅手术后,颅内压会快速的降低,从而增强了脑血管的扩张,此时的脑组织便处于一种高灌注状态,从而导致了脑组织出现强烈的肿胀并发生膨出;而创伤性休克会导致脑组织缺氧加重,并进一步引起大片细胞内外水肿,最终引发脑膨出[4]。
改良关颅方法治疗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具有多种优势,比如,改良关颅方法能够快速的关闭颅脑并接受头颅CT检查,有效的减少了两次手术之间的间隔时间,从而有效的避免了脑组织、中线结构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其次,改良关颅方法能够将对侧血肿清除后及时
将第一次手术侧颅内血肿或挫伤灶清除干净,且在操作上非常便利,打开原创口时只需要将缝线拆开,显著缩短了操作时间;同时,改良关颅方法不需要将头皮夹拆除,从而有效的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大大减少了两侧开颅手术的流血量;再次,改良关颅方法与直接强行缝合切口相比增加了1.0~1.5 cm脑组织膨出的余地,通过将生理盐水浸泡纱布置于切口内侧,并在骨窗边缘的脑组织表面填塞明胶海绵,有效的避免了骨窗边缘及皮肤对膨出脑组织嵌顿和挤压造成二次损伤;另一方面,改良关颅方法采用切口部分缝合,有效的避免或减少了因侧手术头皮移动、复查CT搬动对脑组织造成的伤害[5-6];最后,通过生理盐水浸泡纱布置于切口内侧置,并将部分头皮缝合,无需手术切口敞开,通过在切口上覆盖多层清洁无菌敷料并利用无菌手术贴膜粘贴可有效的避免切口污染等意外情况,降低了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亦可以看出,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病原因众多,通过实施改良关颅方法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传勇,赵坤.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探讨及治疗[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9):98.
[2]汤秉洪,覃宗明.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治疗对策[J].西部医学,2011,23(5):943-944,947.
[3]吴文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治疗方案探讨[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31-32.
[4]刘延荣.颅脑外伤术中急性脑膨出32例原因及预后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9):1256-1257.
[5]孟少华,高丽英,张斌等.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探讨及治疗[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4):39-41.
[6]郑霁鑫.探讨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治疗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2(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