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铭怡《变态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
2.1 复习笔记
【本章重点】
1.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2.心理动力学基本理论、治疗假设及其评价;
3.行为学派的基本理论、治疗过程及其评价;
4.认知理论的基本理论及其评价;
5.人本主义的基本理论、治疗假设及其评价;
6.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治疗原则及其评价;
7.认知领悟疗法与心理分析的异同及治疗步骤。

一、生物医学模型
生物医学模型对待心理疾病的探索遵从医学对待躯体疾病的模式。

首先,把不同的、但是同时出现的症状(symptoms)归类为综合征(syndrome),然后从不同的生理角度探索综合征的病因。

生物医学模型解释综合征的主要角度有神经解剖,生物化学和遗传。

(一)神经解剖
行为可以被大脑的最为微观水平的化学反应所影响,许多行为的异常与大脑的结构有关。

1.大脑的4个脑叶
(1)额叶的功能:①语言能力、精细的自主运动以及高级的认知功能;②额叶是重要的比较器官;③克服心理惰性;④整合情感和认知。

(2)颞叶的功能:①控制听觉和部分视觉加工系统;②在记忆中发挥作用。

(3)顶叶的功能:调控运动和躯体感觉
(4)枕叶的功能:控制视觉的分辨和视觉的记忆。

四个脑叶间处于紧密而又复杂的联系之中,每个脑叶的功能都受其他脑叶功能的影响。

2.大脑主要结构
(1)边缘系统(主要包括海马、杏仁核和下丘脑等)与动机、情绪和记忆过程有关。

①下丘脑控制着动物和人的饥、渴和性方面的欲望,调节体温和参与情感唤醒状态;
②边缘系统与下丘脑,控制着如交配、战斗和快乐体验等这些行为;
③杏仁核参与情感的反应,包括正性反应和负性反应;
④海马作为边缘系统的一部分,同时控制记忆与情感。

(2)丘脑位于大脑的中间,它接收来自外周神经系统的输入信息,再将其传到大脑的其他部位,包括额叶和边缘系统。

(3)基底神经核参与执行有计划的行为,其中的纹状体调节运动的模式和静止的状态。

(二)生物化学
1.神经元和神经递质
(1)神经元结构:
神经元是由胞体、树突、轴突组成,它是神经系统中的最基本的构成单位。

(2)神经系统信息的典型传递方式:化学传递。

(3)神经递质:
神经系统接收这些信息是由突触传递来调控的,突触传递又是神经递质的活动决定的,因此神经递质就成为变态心理学中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焦点。

2.几种重要的神经递质
(1)乙酰胆碱(ACh):它是最早发现的神经递质,参与将神经冲动传到周身的肌肉;在中枢神经系统,它与睡眠和阿尔采默氏病有关。

(2)多巴胺(DA):参与运动行为和与奖赏有关的活动的调控,过度的DA活动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3)内啡肽(End):作用于脑内的阿片受体,可以受到阿片或相关药物的影响。

(4)γ-氨基丁酸(GABA):几乎只在大脑内起作用,阻止神经元激活。

(5)去甲肾上腺素(NE):在植物性神经系统中参与产生“战斗或逃跑”的反应,在中枢神经系统,NE激活对危险的警觉。

(6)五羟色胺(5-HT):具有重要的抑制作用,5-HT与NE的不平衡可能与严重的抑郁有关。

在治疗由于神经递质失衡引起的疾病时,医生采用药物,以作用于不同阶段的神经递质来纠正这种失衡。

(三)基因
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教养环境都会影响人的行为。

遗传决定了一个人可能的发展范围,而环境则影响了这个人实际的发展可能性。

遗传只是带来了“易感性”,而不是疾病本身。

一般采用家庭研究、双生子研究和领养研究来研究遗传对于心理障碍的影响,采用行为基因学中的关联分析法确定和特定心理障碍相关联的基因。

(四)对于生物医学模型的评价
对于心理病理学,其生物学方面的解释和研究是极具吸引力的,生物医学模型治愈心理障碍比心理治疗更快、更便宜。

但是心理障碍与生化异常有关不等同于生化异常是心理障碍的原因,而且并不是所有生物学治疗都是成功的,此外,生物学研究也会引起理论学问题。

二、心理动力学模型
心理动力学派的奠基者是弗洛伊德,他的理论是经典心理分析。

与弗洛伊德同时代的以及之后的许多心理学家都对心理分析的理论提出过修正,如今的心理动力学派是一个多元的流派。

心理动力学派的不同理论家强调心理动力的不同方面,但有三个基本原则:(1)心理决定论;(2)许多心理活动是无意识的;(3)这些力量受到来自童年经历的深刻的影响。

(一)心理分析
弗洛伊德创建了心理分析学派,它强调无意识过程在决定正常和异常行为中的作用。

1.人格的结构模型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源自人格的三种成分之间的交互作用,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id)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遵循享乐原则;自我(ego)是本我的欲望与外部世界的现实之间的媒介,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社会禁忌与道德的内化,遵循道德原则。

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交互作用形成的动力机制在决定行为方面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通常这三者之间内在矛盾的出现是因为这三个过程有不同的目标,如果这些矛盾无法解决,就会导致心理障碍的出现。

2.意识层次论
弗洛伊德在早期把意识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心理活动,无意识是指不能被唤入意识层面的心理内容和心理活动,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指的是虽然当前不在意识范围之内,但是很容易可以被提取的信息和冲动。

3.焦虑和防御机制
焦虑泛指恐惧和担忧的感觉,是心理分析观点中的重要部分。

弗洛伊德将焦虑分为三种类型:现实焦虑、神经质性焦虑和道德焦虑。

自我使用各种程序来完成它的任务,即避免危险、焦虑和痛苦。

这些程序被弗洛伊德称为防御机制。

经典心理分析理论认为,冲突一方面来自内心愿望与外在现实,另一方面存在于人格结构之间的冲突。

为了应对冲突带来的焦虑,自我发展出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是对于冲突所做出的无意识的策略反应。

4.性心理发展阶段和固着
弗洛伊德认为早期的发展对人的影响至深。

早期人格的发展要依次经历几个不同的性心理发展阶段:口欲期(0~2岁)、肛欲期(2~3岁)、生殖器期(3~6岁)、潜伏期(6~12岁)和生殖期(12岁之后)。

在每个阶段力比多主要通过身体的某个部位获得满足,这
个部位被称为性感区域。

在任何一个阶段儿童获得过多或者过少的满足,都会影响其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过多或者过少的满足可能会导致固着。

心理分析的观点认为,人们最佳的选择是在矛盾之中达成某种和解,获得最多的本能满足。

而将惩罚和罪恶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这种观点代表了对人类行为悲观和决定论的看法,降低了自我在进行决定时所具有的合理性和自由性。

(二)新弗洛伊德学派
弗洛伊德的追随者对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了扩展和修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强调自我的力量,不再强调性、本能、决定论,而是把重点放到目标、创造性和自我指导等方面;
(2)将儿童的社会关系看做是正常或异常发展的决定因素,不再强调本我,而是将社会关系摆到了中心位置。

(3)修正了心理发育的关键期。

后弗洛伊德时代的思想者通常被称为新弗洛伊德学派,其代表人物包括荣格、萨利文和霍尔妮。

1.荣格
荣格曾是弗洛伊德最得意的弟子,但他很早就和弗洛伊德决裂了,他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过于消极和局限。

二者的分歧有:
(1)力比多
力比多是他们的主要分歧。

弗洛伊德认为精神的能量,即力比多,基本上是以性为主的;但荣格将力比多视为更宽泛的力量,也包括性本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