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士族的发展及兴衰原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阀士族的发展及兴衰原因

门阀士族是指在社会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所组成的政治集团,门阀士族萌生于两汉,形成发展于魏晋,衰弱于南北朝。后于隋唐时期有过短暂兴起,武则天后一蹶不振,至此消亡。

(1)兴起

东汉时期,士人主要通过察举、征辟出仕。被举、被辟的人成为举荐者的门生、故吏。大官僚通过与自己的门生、故吏结成集团,以增加自己的政治力量。这样到东汉后期的士大夫中,逐渐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这些人都是最大的地主,而且世居高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因而又是士大夫的领袖。

门阀大族,是指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上具有上述特征的家族。东汉时期选士首先看族姓阀阅,所以门阀大族的子弟在察举、征辟中能够得以优先。门阀大族是大地主中长期发展起来的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阶层。当政的外戚、宦官都要同他们联结、周旋。门阀大族在本州、本郡的势力更具有垄断性,实际上统治了这些州郡。

(2)发展

汉末社会中的世家大族,魏晋时称为士族,影响很大,名士多出于这个阶层,或者在政治上与这个阶层结合在一起。

曹魏时期。曹丕在尚未代汉称帝之前,采纳了陈群建议的九品官人之法,即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士人品定之权掌握在政府的中正手里,中正

采择舆论,按人才优劣评定品第高低,逐渐改变了东汉末年名士品评人伦、操纵选举的局面。

(3)兴盛

西晋时虽仍袭用九品中正制,但中正一般只注意被评定者家世的封爵与官位,很少注意真正才能,因此并不能起到选择人才的作用,以致于出现上品无寒族,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反而成为巩固士族力量的工具。

西晋规定高官显爵者各按官品高下占有田地,并在全国范围内以法令形式承认私家依附农民。虽然法令规定免除国家租税、徭役的户数,但在占有大量田地情况下,高官显爵者必然拥有更多超过法令规定的从事劳动的依附人口。在占有大量土地和依附人口的基础上,后汉、曹魏以后世代高官而且世袭封爵的家族,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拥有特殊优越地位,形成门阀士族。

(4)巅峰

西晋亡后,在门阀士族的拥戴下,东晋王朝得以建立,但统治阶级内部,存在着北人士族与南人士族、北人士族中的上层与下层、皇室司马氏与侨姓大族、各大族之间、中央与地方(扬州与荆州)等错综复杂的矛盾。终东晋一朝,门阀士族在政治上居主导地位。门阀士族势力在东晋时期达到巅峰。东晋灭亡后,南朝各开国皇帝大多出身行伍,对门阀士族采取打压的政策,以加强皇权,但这一时期士族势力依然强大。

(5)衰亡

从南北朝后各朝各代都通过各种形式在不同程度上打击那些氏族门阀,如建立国学馆、编写氏族志时把各大姓地位都降下一等、科举制等等。其中以科举制最为重要。隋代开始的科举制,历经各朝各代的完善和发展,终于将官员选拔的权力控制在了中央政府手中,而且这一时期由于士族的进一步腐朽,已经很难再有大的作为。晚唐时期的黄巢起义使得门阀士族势力受到了最为严重的打击,以至最终消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