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文献综述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通过对论文研究方向及背景的初步阐释,本章将着重针对论文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包括言语行为理论、反讽现象以及著名的文学作品《傲慢与偏见》进行逐一、有针对性的全面探究它们在国内和国外范围内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现状,在凸显了此论文研究价值的同时,为进一步深入发掘和开拓实践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性意义。

第一节关于言语行为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

从可以查到的文献来看,对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文献数量充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系统归纳。

言语行为理论角度:从言语行为理论本身进行综述的成果有很多,其中较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主要包括:顾曰国(1994)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发表了《约翰·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一文,在该文中,作者主要讨论的是国外学者对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阐述。冉永平(2005)发表《当代语用学的发展趋势》,对语用学发展的总体趋势进行阐述,其中包括对言语行为理论的阐述。

交际意图角度:相关文章主要有辛斌(1999)的《言语行为、交际意图和预示列》一文,作者认为描写单个语句的交际功能可以通过借助言语行为理论并解释了其在语篇中的相互关系。林波于(2002)发表《交际意图的语用认知新探》一文,作者主要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交际意图的形成、传递与阐释。

跨文化角度:主要有黄永红(2001)发表《对言语行为“道歉”的跨文化研究》一文,主要从跨文化角度,以问卷的方式对言语行为“道歉”问题做了详细的研究。琳林(2002)发表的《言语行为理论的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从文化语用学的角度对不同文化背景上的交际行为进行对比研究。

2.国外研究现状

约翰·奥斯汀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首次提出言语行为。之后,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奥斯汀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划分,将交际过程中的话语分为两类。也就是说,话语一方面陈述话语含义,另一方面又实施某种行为。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奥斯汀又将交际中的言语行为分成了三个类别,分别是以言指事、以言行事及以言成事。后来,在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之上,作为奥斯汀的得意门生,对塞尔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他从交流和使用这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从而使言语行为理论体系得到充分阐述,比奥斯汀的理论要科学、系统得多。塞尔对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第一个阶段是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初期,主要对言语行为理论之前的各种相关问题进行解决。随之,塞尔又提出科学、系统的言语行为学说,一些可以更加详细地对言语行为理论学说进行阐释的著作主要有《言语行为》(1969),言语行为理论第一次系统地在此书中得到详细阐述,《表达和意义一言语行为理论研究》(1979)发展了上面多提到的《言语行为》的中心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其它更加广泛的领域。比如:间接言语行为、隐喻等

修辞手法之中。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塞尔又发表了许多关于言语行为基础的意向结构方面的著作,主要有《意向性:论心灵哲学》。

第二节关于反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反讽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的写作中,早已被广泛应用。同时,处在不同时期的研究者对反讽的观察也有所不同。

1.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对反讽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赵毅衡(1986)所写的《新批判文集》一书中,对反讽的概念、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简要介绍,让读者可以对反讽有了深刻理解。之后,一些国内学者也逐渐选取反讽为研究对象,开始进行反讽研究,而主要是作为一种修辞来研究,体会它的反讽效果。直到1992年,反讽开始在文学批评中口益盛行。国内反讽研究代表人物有李建军(2013)代表作品是《小说修辞研究》,此书中,界定了反讽的特点、分析反讽的功能,此外,也指出形成反讽的主要因素。在文学批评方面,叶世祥(1995的《反讽:从一个新角度解读鲁迅小说》一文,是应用反讽的典型实例,从该论文可以发现修辞学、美学和哲学反讽在文学中同时存在,可以看出,从多角度研究反讽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关于反讽的应用也有很多相关文章,朱小舟(2002)《反讽的语用研究》一文,作者从语用学角度,对合作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等对反讽进行探讨。而曾衍桃(2003) 《国外反讽研究综观》对国内外反讽的研究现状做了详细的介绍和总结,通过该文章,研究者们对反讽的研究现状能够有一个非常全面的了解。曾衍桃(2008)发表《论反讽》一书,该书主要对反讽本身及认知反讽两方面的发展和性质进行深入研究。总的来说,国内对反讽的研究,尤其是反讽在语用学理论中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反讽的国内研究与西方相比还尚不成熟。

2.国外研究现状

与国内研究趋势相比,国外的研究领域更为广泛,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文学和修辞学角度、语义学角度、语用学角度等方面。

语义学角度:从语义学的角度对反讽进行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为霍尔德克罗夫特、哈弗凯特及塞尔,其特征也是不关心交际主体因素。反讽出现在各类反讽类型中,不仅仅是出现在断言类反讽中。“反讽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普遍语言现象,是不受某些言语行为的局限的。”

语用学角度:“从语用学角度研究反讽开始于语言哲学家格莱斯,他在1967年的演讲稿‘逻辑与会话’中提出了著名的会话合作原则,认为反讽者违反了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而且其隐含意义与字面意义相反。”

第三节关于《傲慢与偏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与国外研究趋势相比,国内研究领域更为广泛,但

是,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硕、博论文上。因此,通过整理研究发现,对《傲'漫与偏见》的研究大致集中在一下三个方面。

女性主义视角:主要包括分析女性婚姻观、女主人公的女性困境,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张琳(2013)的论文“《傲慢与偏见》之女性困境研究”,对小说中所涉及的四类不同女性的婚姻诉求中所遇到的困境进行研究。谢仁程(2014)的论文“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一文中,阐述其婚姻观、奥斯汀的婚恋观及女性主义观点。

语言学视角:多数研究都是以《傲慢与偏见》为文本,探讨语言学中相关理论的应用。陈婷(2008)“《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主要通过分析言语行为理论与反讽之间的关系理解其中的反讽。房锦霞(2011)的“《傲慢与偏见》中反讽话语的关联理论阐释”一文,主要研究在关联理论框架中,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进行研究。

2.国外研究现状

1917年,法瑞尔就创作了许多关于奥斯汀小说的文章,从欧洲文学的角度,对简·奥斯汀小说中的反讽艺术进行深刻研究,从而,提出其小说中的反讽艺术。在他看来,分析、研究奥斯汀小说所具有的艺术特色,并且观察其小说中具有的反讽编织模式,对作者和其作品进行全面研究有很大帮助。比如:D. W.哈丁的《有节制的憎恶》(1939和莱奥奈尔·特里林的《曼斯菲尔德庄园》(1955都对简·奥斯汀反讽艺术在小说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哈丁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奥斯汀的语言特点,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比起生活在她周围那些人更可笑而又可爱怪癖和的奥斯汀。”同时,从文化角度,利奥纳尔·特利林挖掘了《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所包含的现代意识。对于国外研究者们而言,奥斯汀在文学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

目前对《傲慢与偏见》反讽特色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相关文献数量少,研究语料数量不够充足,不能足以反应《傲慢语偏见》的整体反讽效果和人物的特点,那么,可以通过完善言语行为理论的分析角度丰富相关研成果。

参考文献:

[1]顾曰国.约翰·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J].外国语言学,1994,(3).C_

[2]方开如.《傲慢与偏见》英汉文本的情态隐喻对比分析[D].西安交通大学,2012.

[3]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M].中国人们大学出版社,2013.

[4]琳林.言语行为理论的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S 1).

[5]李雅新.《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对话风格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院学报,1998,(4).

[6]李玉英.论英语反讽的分类与作用[[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4).

[7]冉永平.当代语用学的发展趋势[[J].现代外语,2005, (4).

[8]涂靖.中国的文学语用研究发展态势[[J].外语学刊.200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