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海特色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青海民族特色饮食文化与旅游业发展香毛措(青海,海南,813000)
内容摘要:饮食作为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物质性基础,伴随着人类的发展逐渐形成特有的文化。青海世居着藏、回、土、撒拉、蒙古族五个少数民族,各民族饮食文化各具特色,本文由此分析了青海民族特色饮食文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及其促进作用。
关键词:旅游产业,饮食文化,品牌建设
ON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QINGHAI DIET CULTURE AND TURISM DEVELOPMENT
Abstrac t:Diet of human survival as the basic material foundation,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as gradually formed a unique culture. Qinghai world home to hide, back, soil, Sarah, five of Mongolia minority nationalities, the national food culture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et culture of tourism industry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and effect, and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et culture the importance and possibility were analyzed, discuss. Key words: tourism industry, diet culture, brand construction
引言
发展饮食文化,对于旅游产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这是因为,饮食文化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之一,不仅是人们在旅游活动的根本需求,而且也是旅游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1]。此外,饮食文化的质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着旅游产业的全面健康快速发展。从食生产的角度来看,饮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概括了饮食的历史、习俗及与其他文化的相关联系。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及风味食品中都蕴涵着一个民族的信仰、习俗、性格、审美意趣、历史文化。
1.对青海省世居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的介绍
青海世居着藏、回、土、撒拉、蒙古族五个少数民族,各民族在发展中形成其独特的民族饮食习俗。如图1:
民族特色民族饮食
回族油香、馓子寸寸面、杂面巴烙、长面、豆面搅团、豆面散饭、羊肉面片
拉面、臊子面、扁食
撒拉族散饭和搅团、麦索儿、指甲面片
蒙古族吃全羊、马奶酒、乳食、奶皮
藏族下更保、灌肠、手抓羊肉、开锅羊肉
土族烘锅馍、沓呼日、哈流、哈力海
图1 特色民族饮食
1.1青海回族饮食文化
回族860多万人口,在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全国各省市都有分布,但却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宁夏回民比较集中,约120万人口,其中回民大多分布于甘肃、河南、河北、青海、新疆、云南、山东等地。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是著名的回族聚居地。其民族形成可上溯到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波斯人来中国经商留居中国一部分,及13世纪被迫迁到我国的中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不断与汉族等民族通过通婚、信教等。
由于信仰伊斯兰教,因而有其特有的饮食习俗,且善于理财,善于经营。居住在农村中的回民多从事农业、运输业、畜牧业等;城市中的回民多从事手工业、商业、屠宰业、饮食服务行业,以经营清真小吃而闻名。回民饮食禁忌比较严格。喜食牛羊肉及偶蹄类食草动物的肉以及鸡、鸭、鹅等家禽。不吃猪、驴、骡等不反刍动物的肉和凶猛禽兽的肉,不吃一切动物的血和自死动物,不吃带鳞的鱼,不嗜烟酒等[2]。回族喜饮茶,茶具多是细瓷,很讲究。
回民虽有共同的宗教信仰和饮食禁忌,但因隶属教派(新教、老教、小坊派教等)、居住分散、各地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受周围各民族的影响及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诸因素,各地回民饮食风俗也有差异。青海全省回族几乎遍布每个州和县,但绝大多数回族聚居在以西宁为中心的农业区各县。回族平日一日三餐,
按一般的饮食习俗,早餐是清茶、奶茶、馍馍,炒菜有粉条、洋芋、酸菜和花菜。午餐是馍馍、煮洋芋、炒洋芋、盖碗茶(放有冰糖等)。晚餐经常是旗花面(放有洋芋、萝卜、酸菜、葱)、寸寸面、杂面巴烙、长面、豆面搅团、豆面散饭、羊肉面片、拉面、臊子面、扁食(饺子)。下边简介几种回族食品:
①油香:也称香香锅。是一种又圆又厚的油炸面饼。宁夏一带回民做油香分为普通油香、糖油香和肉油香三种。炸油香是非常严肃的事,炸前要沐浴净身。吃时正面向上,撕开吃。只有在宗教节日或办红白喜事时才做油香吃。
②馓子:又名环饼、细环饼。面粉中加红糖、花椒水、牛羊奶、油,揉成面团,拉成细条,盘绕成椭圆形馓子坯,炸制而成。
③羊肉尕面片:青海西宁市区内到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面片馆,在青海方言中“尕”是“小”的意思,因为这种面片只有指甲大小,故得名羊肉尕面片。根据配料的不同和制作方法的不同,尕面片又分为“西红柿羊肉面片”烩面片炒面片“清汤面片”。
1.2撒拉族饮食习俗
撒拉族是我国兄弟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绝大多数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其余分布在邻近的化隆回族自治县的甘都乡和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一些地区。青海省西宁市和祁连、乌兰、贵德、同仁、兴海等县及新疆的一些地方,也有少量撒拉族人居住。
撒拉族自称“撤拉尔”,汉文史书中有“撒兰回回”、“沙刺族”、“撒拉回”、“撒鲁儿”、“萨喇”等称谓。至于撒拉族的来源等问题则无正式记述。根据一些史学家的研究和民间传说,撒拉族可能是古代来自中亚撒马尔罕一带的一个部族同青海省循化一带的藏、回、汉等民族长期融合后形成的一个民族。传说他们的祖先赶着骆驼,驮着一部《古兰经》来到循化街子,只剩下18人(一说是7人)。因骆驼到此化为石头,遂定居于此,时间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农历五月十三日。但这仅是一个传说,实际年代应是比这更早的元代。
撒拉族信仰伊斯兰教,他们的生活习惯,包括衣着、服饰、饮食、起居等,大致与当地回族相似,但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撒拉族仍保留着牧民的许多饮食习俗,爱吃羊肉,尤其是手扒羊肉和羊肉火锅,还喜食酸奶,嗜好茯茶、麦茶和奶茶。同其他伊斯兰教信徒一样,也禁食猪肉和自死之动物。撒拉族的节日同回族一样,过节要蒸糖包或肉包子,或做油炸蛋糕。撒拉族待客用茶,茶中放桂圆、冰糖,当地称这种茶叫“三炮台”,即盖碗茶,又香又甜。撒拉人遵守伊斯兰教规禁烟酒,对客人也不劝烟酒。待客食品有馓子、糖包、花卷、肉包等,还吃羊油炒饭,菜是碗菜,由羊肉、土豆、大白菜、粉丝等煮成,勾以稠芡。若是贵客,主人还以手抓羊肉款侍,上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