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古诗文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古诗文教学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我国的古诗文更是流传了千百年,它包含有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学习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体悟到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这些更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认识、发展和完善自我,形成健全人格。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绵延不绝的长廊。”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朽的经典。古诗文的语言,是文化内涵最丰富的语言,是形式最优美的语言,是最具灵性和想像力的语言,是最深刻、最具感染力的语言。学习这种语言,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让学生在青少年时期便大量诵读古诗文,大量汲取民族文化精髓和前人的智慧,让历史的灵魂跳荡在学生的胸膛,无异于让学生们站到巨人肩上看世界,必将为他们一生的发展画出一条更美丽的风景线。

在师生一起欣赏古诗词的时候,要在反复诵读中仔细品味其中流淌的音乐美,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其创造的情境美。在诵读时,应避免流于形式,为“读”而读,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作必要的点拔。

朗读时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停顿、重读以及语调的处理。古诗词朗读的节奏并不难掌握,如:五言诗词一般可分为“二/三”或“二/一/二”形式;七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二/三”的形式。重读则体现在诗句的关键词上,尤其是那些能够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词语。在语调的处理上,要注意把握音调的高低、节奏的缓急升降等。而在情感的投入上,要注意把握是昂扬激越还是凄清悲凉,是深沉悲愤还是恬淡自然等。一般来说,平声流连舒缓,仄声雄健挺拔,平仄的高低错落,自然形成主观情绪的起落和客观物象的张弛。

如,在朗读韩愈的《左迁至南关示侄孙湘》时,可按照“二/二/三”的节奏,“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洲/路八千”。重读的音主要有“九重天”、“路八千”、“家何在”、“马不前”等。尤其在朗读“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时,要注意“云横”稍微平缓,“秦岭”开始上扬,“家何在”处达到上扬的顶点,以表现心中的惨痛之情。“雪拥”处又是平起,稍微低沉些,在“蓝关”处开始下降,至“马不前”处降到极点,且“马”字稍微拖长,“前”字顿收,以表现前途艰难的英雄末路的悲痛。另外古典诗词都有严格的用韵规律,让学生把感情和气势融入到韵脚中,也能突出诗词的情境。如“相见是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的《无题》),一个“难”,一个“残”,道出沉重的离别之情,叹惋着人生命运的无常。在理解了诗词的意象,把握了诗词的意境之后,再进行诵读,则可以进一步体会诗词蕴涵的深层情感,再一次获得情感体验,并达到在理解基础上背诵的目的。

诵读教学的成功与否,还来自教师的纽带作用,诵读是否有震撼力、感染力,教师是否起到了连接作品的作者心灵与学生心灵的作用,这是产生感人魅力的关键。教师对作品理解深入、透彻,有独到的见解,朗读有功底,朗读处理有技巧,可更准确地传达作品的精髓,传达作品的美妙之处,传达作品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从而达到学生深入作者内心,进入感性和理性的深切体验,与作品产生同振共鸣,为之动心、为之动情。《琵琶行》的教学,那秋风瑟瑟的江边的送别的感伤,琵琶女弹奏的音乐传达的声声悲情,音乐引出的琵琶女身世诉说的凄惨,音乐引起的诗人同病相怜的悲伤,都是借助教师的诵读极富激情地传达出来,从而打动学生。正如学生所说“您那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讲课,很容易调动全班的兴趣。个个都认真仔细地听您的课。您的朗读水平更绝了,神态与动作相结合,停顿、重音、长音恰到好处,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身临其境,这是教师借助诵读架起了作品作者与学生之间心灵交流的桥梁,从而带学生走进作品、走入作者的内心。

所以我认为,古诗文教学应以诵读为主要教学方式,好的朗读就是分析,好的背诵就是理解和鉴赏的前提。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学生在整体感知、大体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又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势必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中学语文课本上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多是精粹语言,只要粗通大意,先吞下去再反刍是完全可能的。

中国的古诗文传承了几千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它植根于中国的以往,编织着中国未来的希望,是中华民族文化永远的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不仅仅需要科技层面的东西,更需要文化层面的东西,尤其离不开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而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祖国的未来——青少年。重视古诗文诵读教学,让历史的灵魂跳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胸膛,我们的文化底蕴势必加厚、审美情趣势必提高、人格势必完善、社会责任感势必增强,社会必将加快发展与进步。所以,古诗文教学有传承民族文化、铸造青少年灵魂的重大意义,古诗文教学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民族文化教育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