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装备业迅速崛起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装备业迅速崛起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中国政府近期确立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而其中的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更是被明确为发展的重点之一。

能源价格的持续上升使能源行业对海工装备的需求逐渐复苏。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未来能源行业的发展规划也为中国海工产业提供了发展动力。同时,凭借良好的基础设施、成本优势,中国已经具备承接国际海工产业转移的条件。因此,中国海工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当前,中国的海工产业已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在国际市场的地位逐步提升。目前,国内已经诞生了一批优秀的海工企业,在一些高技术含量的装备生产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并在东部沿海的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等省市已经形成了多个海工产业集群,拥有较为完备的海工装备配套产业。但是,目前中国的海工装备产业也面临研发设计能力薄弱、核心配套国产化程度低的发展瓶颈。

本文进一步对当前中国海工装备产业的四类主要企业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中央直属的大型造船企业集团技术实力雄厚,有丰富的海工生产经验,但是海工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较弱,近年来市场地位有所下降;航运、建筑等相关领域的多元化央企集团通过下属子公司进入海工领域,充分发挥了集团优势,并且采取了正确的发展战略提升技术能力,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中海油(CNOOC)、中石油(CNPC)这两家能源企业设立的海工公司目前主要满足集团内部需求;民营海工企业通过采取专注于海工辅助装备的策略,发展也很迅速。

展望未来,中国海工产业如果能够逐步弥补能力的短板,就有望在国际市场取得更大的发展。海工企业应该针对自身不同的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面对中国海工产业发展带来的挑战,国外企业也应在专注自身有优势的高附加值领域的同时,通过在中国、与中国企业合作等方式,利用中国海工产业发展的机会,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中国海工装备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海洋工程装备主要是指用于开发利用海洋油气资源的装备,包括钻井和生产两类主装备和辅助装备。钻井装备主要包括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等。自升式钻井平台主要用于浅海,作业水深在150米以下。半潜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都可用于从数百米到3000米左右的深海,能适应更为恶劣的海况,但钻井船的移动性能更好。

海洋油气生产装备主要是指浮式生产储存卸货装置(FPSO,Floating Production Storage & Offloading)以及用于天然气生产的LNG-FPSO等。FPSO可抽取原油、对其进行净化处理,并具备相当的储运功能,一般由油轮改建。区分高低端FPSO的主要指标包括能否适应恶劣的作业环境以及处理储运能力等。

海洋工程辅助装备主要包括铺管船、多用途工作船等,为海洋平台的安装和作业提供支持。海洋多用途工作船能可以拖带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并向其输送人员和物资。另外,近来随着风力发电的兴起,用于安装海上风力发电机的风电安装船也成为受到海工企业广泛关注的一种海洋工程装备。

海工装备需求前景广阔

能源开发由浅海到深海成为全球趋势,将激活国际海工装备市场。石油和天然气仍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全世界消费的主要能源,而陆地和近海的油气资源已过度开发,这将推动各国转向深海寻找油气资源。

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海油开发变得有利可图。世界石油价格从2001 年的每桶美元上涨到2010 年的每桶美元,相当于十年前价格的倍。近期,由于中东地区局势动荡,国际油价已经突破100美元,并有可能会进一步提高至150美元。据剑桥能源公司统计,2009 年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33%和31%,预计到2020 年这一比例将分别升至35%和41% 。

全球海上能源开发的扩大将催生大量对海工装备的投资。据 Douglas-Westwood 预计,2010~2014 年全球深海油气勘探开发的新增设备投资将达到1670 亿美元,与过去五年相比增幅达37%。海上风电安装、“可燃冰”勘探开发、海水淡化等有望成为海工装备的新领域。

全球按地区分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投资预测

(单位:十亿美元)

资料来源:Douglas-Westwood

中国将大力开发海上油气资源,从而带动海工装备的国内需求。中国70%的海洋油气资源藏于深海,而中国深海油气储量探明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海洋原油和天然气的发现率分别仅为%和%, 而世界平均探明率为73%和%。

初步勘测结果表示,仅南海北部的天然气水合物储量就已达到中国陆上石油总量的一半左右。渤海、南海等海域的近海油气田的开发已具一定规模,包括绥中油田、秦皇岛油田、东方气田、崖城气田等,而深海油田基本还处于未勘探阶段。中国目前油气需求的一半左右来自进口,从能源安全的角度看,中国“十二五”期间必然加大开发海洋油气,从而增加对深海装备的需求。中海油“十二五”期间计划投入300 亿元,建造深水海洋工程装备。

深海油气储量探明率

(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设备工业协会

国家政策鼓励海工装备业发展

政府将海工装备指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将大力培育和发展

2009年6月,工信部发布的《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建设造船强国和实施海洋战略奠定坚实基础。海工装备被当作能够优化国内造船企业产品结构的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

2010年10月,政府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包含海洋工程装备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未来10年大力扶持。作为新兴产业,海工装备将获得比传统产业更大力度的税收和金融方面的政策扶持。2010年以来,工信部一直在加紧制定《“十二五”期间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规划》,中国海工装备将迎

来历史性发展大机遇。预计“十二五”期间,在中国的近海大陆架和大陆坡建设将加快,带动的海工装备总投资预计为2500亿-3000亿元,年均500亿人民币以上。

海工装备业向亚洲转移,中国有望崛起

国际海工装备业从设计到生产过程已经高度分工,过去出现了从欧美向日、韩、新加坡等亚洲国家转移的趋势。欧美企业以研发、建造深水、超深水高技术平台装备为核心,垄断着高端海工装备开发、设计、工程总包及关键配套设备的生产。

新加坡和韩国则以建造技术较为成熟的中、浅水域平台为主,在总装建造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新加坡的胜科海事、吉宝在钻井平台制造和各类装备维修、升级方面占有优势。韩国的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等则在FPSO、钻井船制造方面领先市场。过去,中国总体处在制造低端海工装备产品的第三梯队,以赚取加工费用为主。

现在,中国已经具备承接海工装备产业的条件,有望在近年内崛起。与国际造船产业转移的趋势相似,由于中国在基础设施、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国际海工装备业也呈现从欧美到日、韩,再到中国的态势。

目前,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研发实力提升,订单增多,海工基地不断建设,未来有能力承接世界海工装备产业转移。中集来福士、中船重工、中远船务和中船集团等在钻井平台、FPSO、海工辅助船制造上开始崭露头角。目前中国已经在大连、青岛、烟台、南通、上海等地形成了多个海工产业基地

中国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