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工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抗裂防渗工法
目次
1. 前
言 (2)
2. 特
点 (2)
3. 适用范
围 (2)
4. 工艺原
理 (2)
5. 设计及构造要
求 (2)
6. 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及材料要
求 (5)
7. 工艺流
程 (6)
8. 操作要
点 (6)
9. 机具设
备 (11)
10. 劳动组
织 (11)
11. 安全要
求 (12)
12. 质量要
求 (13)
13.效益分
析 (13)
14. 应用实
例 (14)
1. 前言
本工法是在试验研究,和总结集团公司大型地下室工程实践,并吸收国内外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工程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编制形成的。其中所涉及的大型工程有:中级法院综合审判楼,会展中心,**大厦等工程。
2. 特点
本工法结合设计、材料、施工工艺三方面,提出了防止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开裂及渗漏的综
合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地下室结构开裂及渗漏的问题,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果。
本工法既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地下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均具有指导意义。
3. 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超长及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工程,也可用于指导一般的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工程的施工。
4. 工艺原理
利用后浇带、加强带、间歇式加强带的原理减小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应力,控制其裂缝;通过掺加粉煤灰、聚丙烯纤维、外加剂等措施,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增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及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可操作性。本工法依据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质量验收等技术规范,混凝土结构及材料理论,集团公司的最新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成果。
5. 设计及构造要求
5.1 后浇带、加强带
5.1.1 后浇带的分类
后浇带按作用分可分为三种: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者,称为后浇沉降带;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者,称为后浇收缩带;用于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者,称为后浇温度带。
5.1.2 设置及构造
(1)后浇带应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的部位,宽度宜为700~1000mm。后浇带的间距应根据结构级结构约束条件确定,宜为30~60m。后浇带的设置还应与施工段的划分相结合;在间距允许的情况下,应避免在主楼设置后浇带,以利于各工序的穿插和工程进展。
(2)后浇带可做成平缝和企口缝,见图8.4.1;后浇收缩带结构主筋可不断开,如必须断开时,主筋应采用焊接连接;沉降式后浇带结构主筋应断开,主筋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45d。后浇带部位钢筋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加设附加钢筋。
(3)底板后浇带可设计为下凹式,以减少
清理后浇带的难度,避免该部位的渗漏,见图8.4.1。
(4)后浇带应采用补偿收缩式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两侧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
5.1.3 浇筑时间
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应按照设计要求确定。如设计无要求时,收缩后浇带的混凝土一般在两侧混凝土浇筑42d后方可浇筑,沉降后浇带的混凝土应在相邻两侧的结构满足设计允许的沉降差异后方可浇筑。
5.1.4 膨胀加强带
(1)为使混凝土连续浇筑,也可选择膨胀加强带。膨胀加强带分为连续和间歇式2种,连续式加强带同其两侧的混凝土1次连续浇筑完成;间歇式加强带的混凝土应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成14d后进行。
(2)膨胀加强带部位混凝土膨胀剂的掺量比其两侧混凝土的高,带内混凝土强度比两侧混凝土强度提高一个等级。加强带的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宜在30m~50m之间。
(3)加强带构造
膨胀加强带宽度一般为2m。连续式加强带
两侧挂密目钢丝网,网孔直径≤10mm。加强带中钢筋配筋率宜提高10—15%,伸入两侧混凝土各lm。施工时,先确定膨胀加强带的位置并挂上钢丝网,每隔200mm设置一根竖向Ф16mm 钢筋予以加固,其上下均应留出不小于3cm混凝土保护层,钢丝网应与上下层水平钢筋及竖向加固筋绑扎或焊接牢固,加强带构造如图5.1.1。
密目钢丝网
膨胀加强带
16@200加固钢筋
2000
5001500500
5.2
5.2.1 止水带的选择
为减少底板部位后浇带清理的难度,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底板等水平结构的止水带宜优先
选用缓胀型膨胀止水条;其他结构部位的施工缝,宜优先选用钢板止水带。
5.2.2 止水带的构造
(1)钢板止水带:钢板的厚度不应小于3mm,见图8.2.6。
(2)膨胀止水条:见图8.4.1。
5.3 墙体水平分布筋
为了控制墙体结构因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裂缝,墙体水平分布筋除满足强度计算要求外,其配筋率不宜小于0.4%,水平钢筋直径不宜过大,间距不宜大于150mm,墙体中部水平钢筋间距宜适当加密,间距不宜大于100mm,即:水平筋应采用“细而密”的配筋原则。水平筋应设置于竖向钢筋的外侧。
5.4 混凝土强度等级
为了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混凝土收缩,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超过C40,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超过C45。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在征得设计同意的情况下,其强度可按照60天龄期评定。
5.5 防水材料
地下工程防水材料主要采用卷材和涂料防
水两大类。由于地下工程操作环境较差,因此应选择易于操作和对基层条件要求低的防水材料。
卷材防水层应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目前使用效果较好的有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PVC防水卷材。
涂料防水层应采用反应型、水乳型、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目前应用效果较好的有聚氨脂防水涂料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其中,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是一种新型防水材料,它的最大特点是施工方便、快速,可大大缩短工期,但涂刷完毕后须加强养护。
5.6 滑动层和缓冲层
为了减少地基对底板的约束,从而减小混凝土底板内的收缩应力,可在地基与底板之间设置滑动层和缓冲层。
(1)滑动层的做法:在防水层上满铺一层5~10mm厚的细砂作为滑动层,然后在滑动层上铺设一层油毡隔离层,最后浇筑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具体做法如图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