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商应具备的道德或经营伦理、社会责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售商应具备的道德或经营伦理、社会责任

目录

目录 (2)

一、相关定义 (2)

1.1道德 (2)

1.2经营伦理 (3)

1.3社会责任 (3)

二、中外零售业背景简述 (3)

三、零售商与众多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 (5)

3.1零售商与外部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 (5)

3.2零售商与内部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 (10)

四、零售业道德风险高的原因 (13)

五、零售企业面临的道德挑战分析 (13)

六、对策分析 (14)

七、总结 (15)

一、相关定义

1.1道德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道德的基本内容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文明经商,礼貌待客;遵纪守法,货真价实;买卖公平,诚实无欺等。

1.2经营伦理

所谓经营的道德伦理,是经营本身的道德和伦理规范。不仅企业,凡是与经营有关的组织都包含有道德、伦理问题。只要由人组成的集合体在进行经营活动时,在本质上始终都存在着伦理问题。经营伦理强调:一个有道德的企业应当重视人性,不与社会发生冲突与摩擦,积极采取对社会有益的行为。

1.3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包括企业环境保护、社会道德以及公共利益等方面,由经济责任、持续发展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等构成。

简而言之,一家有道德、负责任的企业可以看做是通过对各种风险利益集团利益的交易,获得最好的,也是有道德、公平的整体效益。

二、中外零售业背景简述

有的经营者为了达到竞销目的,想方设法降低进货成本,无视《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把“价廉”作为进货标准,由于缺乏对商品质量的掌控,任由假货劣货肆意泛滥,上演了一幕幕震惊全国的“有毒奶粉”、“有毒面粉”、“问题大米”、“瘦肉精”、“苏丹红”等事件。

当然这些现象跟中国零售商的道德,经营伦理和社会责任是分不开的,国内零售业经营理念陈旧,只看国内,不看国际市场,只重视促销,不重视企业的经营战略,更别提什么发展战略和营销战略了。根据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发达国家的零售业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各大零售企业在竞争中都形成了一套成熟理念来统领运营规范,如:沃尔马为顾客提供“高品质服务”和“无条件退款”,麦德龙强调“顾客是合作伙伴”等理念不仅已经深得人心,更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回报。

中国零售企业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据资料显示,主要是国内零售企业在管理上依然还是沿用传统的销售模式,管理机制上缺乏竞争力。尤其是在供应链管理上,国内零售企业的供应链成本一直是其最大的软肋,很多零售企业没有严格的供应链成本管理机制,人为地抬高了其供应成本,所以一直在价格上缺乏竞争优势。当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国内零售企业资金实力弱,心态比较浮躁,定位不准,服务质量不好。普玛的倒闭、家世界卖身、铜锣湾的失败就是很好的证明。相比而言,外资零售企业以其超前的经营理念,气派的规模,价廉物美的商品,规范周到的服务,特殊的营销手段,向我国零售业发起了强大的冲击。难怪香港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就曾呼吁,在国家相关法律规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一定得警惕外资零售企业的零售倾销。这是不无道理的。

中国目前的零售商业,大多采用的是打折促销,买一百送十或送二十,购物赠券赠礼品等实实在在的让利促销方式。这种自以为诚实守信的做法其实是老实粗陋的反映。前些年有些国外的零售商到中国考察后放言到:“中国的零售市场到处是黄金。”言外之意,中国目前的零售市场竞争还很不够,还很有潜力可挖。这里的竞争不够是指营销方式的简单和粗放,这里的潜力主要是指营销方式有很多文章可做。相对的优势,客观的利润正是近两年外商大举进攻中国零售市场的根本原因。外商的营销不仅仅是指营造促销的热闹的氛围,而是从进存销管理等所有环节入手,集约经验,创造出制胜的营销优势,靠谋略和战术的双重作用。

目前我国零售商还正在极力宣传和推广倡导标榜的服务口号及服务内

容如服务忌语、商品退换货等在国际零售商那里早都习以为常了,我们正努

力追求甚至是想追赶还没有达到的服务内涵在国际零售商的全员中都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和行为规范。

与其他行业相比,零售业者之间的竞争显得更为直接、剧烈,手法也更加多样。如为了适应顾客的随意性购买及零售市场竞争,零售商千方百计整饰销售现场及周边环境,加强商店整体设计和形象宣传;为了吸引并留住顾客,零售商不断强化特色定位,纷纷对商店位置、营业时间、商品结构、服务项目、广告宣传、促销手段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战略策划,实施差异化营销。

三、零售商与众多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零售商与众多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引发了很多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上的问题。下面我们以外部和内部两条思路贯穿全文,来了解各种利害关系的性质并探讨可能带来的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

3.1零售商与外部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

顾客可能会受到不公平价格战略的损害;数据库和人口统计可能会损害隐私权。一些脆弱消费群体需要得到保护;同时部分顾客可能会被

零售商的回馈战略所欺骗等。

今年5月份的在沪17批取暖家电不合格现象和3月份的非法销

售转基因大米等事件均强调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

竞争对手在市场经济中,会出现不正当竞争行为,导致多方恶性竞争,破坏良好的市场秩序。同时竞争者也可能一致行动,实行内定策略,暂

时将产品以低价进行销售,从而“阻碍”其对手进入市场。

例如2009年初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大幅降价引发的各方争议

英国的圣斯伯里、特易购等联手采取的“价差双倍返还”政策等

供应商进口的倾销商品会扰乱稳定的国内市场;“相似”的自有品牌会侵犯知识产权并减少供应商的市场份额,使得供应商的利益受损。采购

也可能会引起政治上的反对和联合抵制,为上架,供应商可能必须

交纳入场费。零售商在供应链中利用其权势已经引起了普遍的关注,

人们开始谴责其恃强凌弱的行为。

长期以来,沃尔玛对供应商要求近乎苛刻,利用自身优势打压供货

成本。家乐福、沃尔玛还巧立名目乱收费,逼迫厂商涨价等均体现

其症结所在。

政府在很多层面上国家具体国情和政府相关政策对零售商业的成长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甚至是本质性地左右其发展。

比如沃尔玛自进入中国以来,由于受制于现有规模和相关政策制约,

在本土的物流系统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物流管理。

金融机构既是零售系统的一部分,同时通过信贷成为零售系统的一个外部风险利益集团。其对店内信用卡收取的利息水平一直是消费者群体谴

责的焦点。而到目前,情况似乎又有了新的变化,英国超市运营商

中的佼佼者开始自己经营银行了。

服务供应商包括很多不同企业,其都有自己的道德关注点。例如,商店的设计是想要提供一个舒适的购物环境,还是采用一些陈列方式迫使人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