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

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
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

(1)内容要点要全面、系统,条理性要强;

(2)在内容要点的基础上进行论述,不能仅仅就要点进行说明,论述过程中要结合社会实践,结合教育现实,切忌空洞无物。

1.社会生产力在哪些方面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又在哪些方面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质量规格;

培养什么样的人,既受制于政治、经济制度,也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密切的联系。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的学校教育,所以没有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资本主义社会的学校教育所以有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都是由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的问题。从工业发展史来看,文盲可以从事手工业劳动;利用蒸汽机接着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要有初等教育的文化水平;电气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要有中等教育的文化水平;现代利用核技术、电子技术等进行自动化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要具有高中和高等专科以上的文化水平。这什么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对培养人的规格,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受教育者必须具有某种程度的文化水平和生产上所需要的知识技术。

(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办多少学校,能吸收多少人受教育,学习多长的时间,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保证。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人们连吃、穿都没有,就无法从事教育活动。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不能饿着肚子去‘正谊明道’,我们必须弄饭吃,我们必须经济工作,离开经济工作而谈教育或学习,不过是多余的空话。”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要求教育要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所需要的人才。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生产力的发展也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在现代社会中,基础教育的逐渐普及,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大量发展,高等专科教育和成人教育迅速发展,核物理、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新的专业设置,都是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所产生的。

(4)生产力的发展也制约着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化。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更新,也必然促进着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更新。在14世纪以前,学校教育中自然科学的课程,一般只有算术、几何、天文等学科;到了14至16世纪,学校中增加了地理和力学;17世纪以后,又增加了代数、三角、物理、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等学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原子物理、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激光、海底开发、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新兴的科学技术,逐渐纳入了学校的教学内容。至于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则表现的更为明显。如物理、化学的实验,幻灯、电影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的生产,广播、电视教学的出现,教学中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都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条件的。

当然,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总是受生产关系的影响的,生产力的发展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但它不能单独地决定教育的发展。生产力是与生产关系同时作用于教育的。

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即把可能而尚未掌握科学技术的劳动力变为掌握科学技能的现实的劳动力,从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脑力劳动

在生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依靠劳动者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因而教育对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就越来越大。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曾经指出:“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内”,但是,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或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为人能掌握并用于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教育。因为任何人刚生下来时,都不会有什么科学知识,如果没有教育,前一辈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就无法被后一代人所掌握,科学知识也就无从得到继承和发展。所以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能够产生经济效益。

教育既然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那它必然能够产生经济效益,这是毋庸置疑的。在新的技术革命引起的信息自动化生产的社会里,知识成了生产发展的强大的发动机,知识生产的扩大与提高,已成为决定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关键一那,今天的教育决定着明天的科学文化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已为世界各国有识之士所公认,这就更加说明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2.社会政治在哪些方面制约这教育的发展,教育又在哪些方面促进政治的进步?

社会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教育的阶级性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的;

教育服务于政治,教育从属于政治,教育要为通知阶级服务,学校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决定教育本身有阶级性。

(2)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支配权;

政权的性质,其实质是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并为谁服务。政权的性质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及受教育的权利。在阶级社会中,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使教育能

够服务于自己,首先就要把教育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具体手段主要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颁布法令、规定学校的办学宗旨来规范学校的政治方向;任免教育机构的领导人等,从组织上保证其领导权;利用经济力量,通过财政拨款等方式对教育实行有效控制;以及通过思想意识和文化传统的力量来影响和左右教育的发展方向等。

(3)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也决定了谁能够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决定教育为谁服务时,我们最关心的是公正,然而政治上的不平等往往决定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古代奴隶社会只有奴隶主的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权利,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最高统治者哲学王是天生的贵族,他所要接受的是最高等的教育。文艺复兴以来,资本主义民主、平等的思想促进了教育的世俗化、民主化的改革。但是双轨制的教育制度只保证了社会中、上阶层的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贫苦的劳动人民的子弟只能接受普通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目的仅是保证为资本主义的工业生产提供合格的劳动力资源。

(4)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方针和教育内容的选择。

政治纲领是一个国家政体的具体行动指南,是政治理想的具体化,它规定了教育事业的方向、目的、途径等。教育目的集中反映了特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其性质主要是由掌握领导权的统治阶级的政治纲领决定的。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的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能服从并服务于国家政权的人才。封建社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臣民,近代民主社会教育目的是培养国民,现代社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公民。臣民、国民和公民分别具有不同的含义,体现了政治体制对教育目的的影响。一个国家往往是通过宪法规定教育的方针,明确教育的目的。

教育对社会政治的促进作用:

(1)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

教育是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养和能力的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基本途径,高等教育更是承担了培养现代社会的国家统治人才的重任。我国古代教育家颜元曾指出:“人才为政事之本,而学校尤为人才之本也”。可以说,自隋唐起建立起来的科举选士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中国封建传统政治数千年的稳定与发展。有资料显示,居于社会领导地位的人,普遍有较高的学历,并且很多毕业于名牌大学。

社会统治阶级不仅要为自己培养各级政治人才,而且更需要它的普通民众具备与其政治制度相符合的政治理想和观念,形成强大的民意基础。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政治理论课、思想教育课、以及在相关学科中渗透有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的内容,以促进受教育者的政治化。例如在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中,越来越重视通识教育,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政治、文化和科学素养。

(2)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

教育通过传播先进的思想、弘扬优良的道德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在现代社会,教育通过传播科学真理,弘扬优良道德,形成正确的舆论,同时产生进步的政治观念,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校常常是形成政治舆论的重要场所,尤其是高等学校,是知识分子和青年聚集的地方,政治敏感性很强。从历史上看,许多政治事件常常从高等学校发端,如1960年日本学生团体发起反对“日美安全条约”运动,反美示威导致美国总统取消访日和日本首相被迫辞职。

(3)教育通过选拔和社会的分层,使原有的社会关系得以延续;

教育权都掌握在统治阶级手里面,那么当然的统治阶级可以通过教育选拔一部分他们认为可以帮助统治阶级统治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理所当然对社会文化分层,延续原有的社会关系。

(4)教育是促进社会政治变革和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教育的普及化、民主化促进社会政治的民主化。教育的普及化与大众化,表明了社会政治的平等、民主与开放,是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推进社会

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教育的大众化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各种发展的机会,进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平等,推进整个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没有一定的文化教育水平,是难以参与政治活动、行使对国家的管理权的。列宁在强调对工农的教育问题时就说过,“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把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和教育水平,同实现苏维埃民主联系在一起。

3.个体的发展对教育有哪些制约作用?

个体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

(1)个体发展的先天因素对教育的制约:遗传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进而为教育提供了可能性;成熟以及所导致的年龄阶段特征对教育也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很明显么,假如儿童先天失明,你能把他培养为画家吗?当儿童缺乏接受某种教育的身心条件而强迫进行教育时,有可能导致两种不良后果。一是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过难、过严、过高的教学要求可能使学生产生动机障碍,表现为对学习或其他活动有畏惧心理,甚至逃避、拒绝参加某些活动。更严重者,有可能导致人格障碍。通过皮亚杰的结构理论,先天因素是不容置疑的。

(2)个体后天发展的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个体发展的水平影响着对教育的选择;个体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发展水平决定着个体发展的自觉性,提高受教育者的自觉性和主体性对教育也具有重要作用。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要求,懒于思考,心不在焉,缺乏学习的动力,教师所讲的东西是不会变成学生的精神财富。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态度,决定于他在学习劳动和科研中所付出的精力。所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对教育的制约:

(1)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2)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教育要根据身心发展的过程和特点设计教育的目的、内容。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字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所以要因材施教。

(4)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人与人的发展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具有差异,因材施教。

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1)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

如果学校教育能正确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加速作用将更明显、更富有成效。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揭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的智力任务,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摹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好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3)唤醒个体发展的意识,挖掘个体发展的潜能;

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4)发展人的个性。

主观能动性是指个体积极主动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心理倾向和实际行动。如果说环境、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外部因素,那么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发展的内部因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

****答题纸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课号:032D05B07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改卷教师:施静翰 学号:姓名:得分: 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 ——浅谈教育对社会各子系统的正向作用摘要: 邓小平曾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全方位地提出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的和谐发展是经济、政治、教育、人口、文化等各个子系统协调发展的结果。那么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它对社会的促进作用也主要表现在教育对社会的各子系统的促进作用。具体地说,教育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强杠杆、推进我国建设民主政治的进程、对文化具有能动作用、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并且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推动作用。这些是教育对社会部分的促进作用,但这些足以体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一定要大力普及教育。 关键字:教育促进社会子系统发展 正文: 社会的和谐发展是经济、政治、教育、人口、文化等各个子系统协调发展的结果,而教育作为社会的有机体的组成部分,它是社会承袭和发展的纽带,是个人社会化的过程,是社会体制的一种综合反应,是社会主体发展自身的基本活动。教育具有它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具体表现在教育对其它社会子系统的作用,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等。下面我将分六个板块具体阐述教育对社会个子系统的促进作用。 一、教育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强杠杆 人常说“贫穷的人(国家)的唯一出路,靠教育。”犹太民族的成功,在于教育,这是铁证;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也是教育促进的作用。 教育发展的基础在于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而教育又将作用于生产力和社会经济,成为推动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教育的这种巨大作用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首先,通过教育,奠定发展社会生产力所需要的人才基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要求提高全社会成员的思想、智力、体制水平。普及教育(包括初等、中等教育)之所以受到一切发达国家的重视,原因就在于它能带动奠定发展社会生产力所需要的牢固基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这是由专业教育、高等教育提供的。教育在提供专业人才方面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是人才短缺;而这恰恰是教育不发达的结果。愈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愈清醒地看到人才的意义,因而把教育提高到社会发展的头等地位。“教育先行”成为发达国家竞相采取的决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指出:“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先于经济的发展,这正在人类历史上大概还是第一次。”其次,通过教育,科学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加速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科学成为生产力要经过几个环节,贯穿这几个环节的中介是教育。通过教育,科学第一步转化为知识形

计量经济分析受教育程度与收入的研究

受教育程度与收入的研究 受教育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身份的证明,它可以体现一个人在社会上的身份,影响一个人的素质品位、修养,它还可以改变和决定我们的命运,甚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收入水平。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有密切的联系,它们所成的比例是正比,一般所受教育程度高的,他所得到的收入相对来说就越多,相反,一般所受教育程度越低,他所得到的收入水平相对来说也就越低。受教育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身份的证明,它可以体现一个人在社会上的身份不同,影响一个人的素质品位、修养,它还可以改变和决定我们的命运,甚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收入水平。 一、收集数据

(在数据处理中用1代表小学及以下2代表初中3代表高中4代表专科5代表本科学历6代表硕士及以上) 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如下: 二、建立模型 建立如下一元回归模型: β β+ μ y + =x 1 (其中x表示受教育程度,y表示收入水平,μ表示残差) 三、模型检验 (一)、T 检验

(二)、回归分析 可决系数2R=1,截距项与斜率项的T检验值均大于5%显著性水 T(4)=3.555。可以看出可决系数平下自由度为N-2=4的临界值0.0061 2 R的值较大,表明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与受教育程度有关,且相关性很强。

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计算结果,表明可建立如下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函数:

Y? X =1250 + 通过T型检验T=7.856,自由度df=5,sig.=0.000并且sig.(双 侧)=0.000。由于sig.比α=0.05小得多可知我国居民受教育程度与居民收入有显著相关性。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对“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的研究”调查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要从中吸取教训。我们是未来的主人,我们要认真的学习知识,以适应现代竞争激烈和交际广泛的社会生活,在心理、性格、思维、修养等内在素质铸造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在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也必须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才能顺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同时还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有这样的精神准备,才能迅速的成熟、长大,将来才可以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样,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所以作为未来主人的我们,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认真的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受教程度与文化水平,为自己将来的美好前程打下良好的基础,铺好自己人生的道路,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回报社会与父母,为社会做贡献。因为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受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所成的比例是正比。一般所受教育程度越高,他所得的收入水平就越多,相反,一般所受教育程度越低,他所得到的收入水平

结合教育或生活经验谈谈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教育上的启示作业

结合教育或生活经验谈谈影响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及其教育上的启示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显得极其重要的,它随时都会影响到每个个体的一生,而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原因又是什呢?这些原因又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哪些启示呢?有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来源。所以家庭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在我们的成长之中,青少年时期接触的最多的也莫过于自己的父母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所以作为父母的一举一动、文化素质、个性品格、对子女的教育模式以及兄弟姐妹的关系,都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一个在父母文化素质较高、物质生活丰裕的家庭长大的独生子女和一个在父母没什么文化、物质生活贫乏和有较多兄弟姐妹的农民家庭长大的孩子,由于父母的教育模式,期望程度和家庭生活环境的不同,他们心理发展会因此呈现差异。 此外,家庭的环境也对青少年有着深刻的影响。试想,一个不完整或不和睦的家庭,又怎么会培养出青少年的良好心理呢?父母的分 居或离异,或家长们经常性的争吵不休,这类家庭的家长往往忽视对子女的照顾,而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对生活都普遍缺乏安全感,长期以往都会造成孩子的恐惧、迷茫,甚至孤僻、厌世的心理。所以我觉得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也是较深的。 二、学校的影响 学校也是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的一个重要的场所,因为在学校中不仅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而且传递着社会精神和世界观,所以学校教育也不容忽视。首先,在学校中,教师与青少年教育有很大的联系,所以教师在教导中无论是民主,还是专制、放任都会造成学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此外在学校的教学与课程中应针对学生的能力、兴趣而丰富学生的课程,从而发挥学生的潜能、智力和个性。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大多学校一味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在这样的学校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又缺乏兴趣和活动的培养,从而造成“高分低能”的普遍现象,也使学生产生恐惧、焦虑、厌学、逃学的情绪,这些对青少年的心理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A、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要求教育要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 所需要的人才。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C、生产力的发 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总 是受生产关系的影响的,生产力的发展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但它不能单独地决 定教育的发展,生产力是与生产关系同时作用于教育的) ②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A、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 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的手段。如果没有教育,前一辈所积累 的科学知识就无法被后一代人所掌握,科学知识也就无从得到继承和发展,所以教育是实 现科学知识的再生的重要手段。C、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 育的内容。 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伟大影响作用。A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B、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C、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其他社会意识形式,不仅影响着教育思想,而 且也构成为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不能离开政治思想、哲学思想、道德观念、文学、科学、艺术等而架空地存在。而其他社会意识的传播也必须依靠教育。 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 动作用。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受教育年限与居民收入的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 本文的目的在于测量受教育程度和工作年限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文章选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李实、赵人伟老师主持,福特基金赞助)于2002年对城镇居民所作的抽样数据,该数据覆盖22个省(市、自治区),调查了6835户城镇家庭,涉及20632位城镇居民。该调查的优点是样本容量大,而且对城乡居民和农民工的基本信息和工作单位、工作年限以及工资详细组成都进行了调查,因而数据的选取有助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因为文章的研究与收入有关,经过对未参加工作和已经下岗或退休的个体进行筛选,最后剩下10174个样本数据,样本容量之大及覆盖面之广足以保证研究所具有的代表性。 通过对主要变量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下表: 其中低收入是指收入按由小到大排序是,最低20%收入的人口数;中低收入处于由低到高的是20%—40%的人口数;中等收入是处于由低到高的是40%—60%的人口数;中高收入是处于由低到高的是60%—80%的人口数;其余统计到最高收入。由此图可以看出,按照收入等距离分组时,处于高收入组的人口最多,占到人口总数的35.5%。 由此图可看出受教育年限主要集中在5年到15年之间,因而2002年底参加工作的城镇居民中,学历主要分布在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 因问卷中针对2002年底就业(在岗)成员统计一个问题是第一次参加工作时间。根据这个时间可以计算出到2002年底,个体参加工作的年限。由上表所知,城镇居民工作年限主要集中早12到36年之间。 为了测度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这里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具体模型表示为:INC=F (E,YJ,Z )。其中INC 表示城镇居民年收入,YJ 表示城镇居民的工作年限,Z 表示一系列的控制变量。Z 是通过设置虚拟变量来反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性质、职业和地区变量。 依据相关数据,利用stata 软件进行运算,得到的回归结果如下: 上表为进行多元回归的结果。表中age 表示个体的年龄,age2表示年龄的平方,用来反映与收入的非线性关系;gender 表示相别的虚拟变量,当gender 取1的时候表示的是男性, Number of obs 10049F( 95, 9953)71.36 Prob > F 0R-squared 0.4052Adj R-squared 0.3995

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在一直以来的走在不断被教育,或教育的过程中。如果说教育是对一个人生观或价值观的改变,对一钟生活态度的理解。还有对一些事物的客观认识。那么在教育这一块是成功的。而在教育过程中,培养的是对社会能够产生推动作用的人。而什么是能够推动社会的东西呢?这些东西值得我们思考、 社会是历史的产物,也是人类进步的产物。而一个社会要处于平衡或者进步的状态下,往往有很多衍生物来支撑,缺少这些东西,社会就会动摇。例如;法律法规,道德等。缺少任何一样东西,社会是不可能保持安定的。至少近几百年都不会缺少这些东西。如果有一天社会靠着道德来支撑这个社会了。我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人,是一种不是一种单纯的动物。他们充斥着善性与恶性。这两种人性子在人的骨子里不可能被抹去。首先,我们用客观物质的分析方法来探讨一下。如果某一样东西,它本身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如果通过外界的方法去迫使它产生另一种性质。那么这种物质他将会失去原来的那种性质。而产生平衡的状态。但是他会慢慢的产生新东西来使其达到另一种平衡。到最后他还是会恢复到原来的那种状态。所以不管是教育还是其他能够改变我们的方式。其最终到改变不了我们人的本性。但是教育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它的作用是任何都东西都无法比拟的。 教育又分很多种教育,经验教学,科学教学,认知教学。我们从生下来就在不断地学习,学习的过程让我们一步步去认识事物。这是一种认知教学,那么在认知教学的过程中慢慢的通过父母更深层次的经验教学。最后上学过后在老师或者其他人的带领下静如到科学教学。那么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式,我们都是在慢慢的去改变我们的认识事物的方式,从而使我们自己不断地改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在生活方面,我们从我们的生活习惯开始,形成一种认识方式,而这种方式影响时很小的,但是因为我们长期在进行着这一方式,所以会对我们的认识形成累积,时间越久越难去改变。所以这些习惯是影响我们人生很关键的东西。因为也是你人性中的优点或者缺点而进行累积,如果你去进行改变。如果是不好的习惯,那么我们又怎么才能改变呢?其实很多方式都会影响我们去改变,例如环境,意志,受到刺激。这些东西都会去影响你是否进行改变。 有些人通过教育过后他的改变是非常大的,而且他们的思维方式都会随着改变。这些人他们对这些深层次的认识,有着特殊的感知。能够将一些东西经过自己思维的改变而去创造出新东西。其实也是将我们所学的东西加以深层次理解去突破,创造出来很多让人不可思议的东西,这就是教育的力量。

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调查问卷

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调查问卷 感谢您在百忙中能抽空回答我们的调查问卷,我们在这里向您表示由衷的感谢!此问卷共有14条小题目,大约消耗您3~5分钟时间!﹝请在选项中选择您认为合理的答案,并在选项左边的□里打√﹞^_^ 1、请问你的年龄是: □12~16 □17~22 □24~40 □41~60 □60岁以后 2、你的性别是 □男□女 3、你的受教育程度是: □初中及初中以下□高中及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 4、请问你目前职业是______(必填) 5、请问你目前的月收入范围是: □0~2000 □2000~4000 □4000~6000 □6000以上 方便的话,可以填一下您的月工资______(选填) 6、家庭主要收入来源 □固定工资□自由职业□投资所得□个体经营□政府补助或亲友资助 7、您认为文化程度对你的收入是否有影响 □毫无影响□有一定的影响□影响很大 8、假如你的孩子成绩优秀,而家里钱不够,你会怎么办? □借款贷款供他(她)读书 □变卖东西供他(她)读书 □只好让他(她)退学 9、你怎样看待读书 □读书是最好的出路,多读书才能多赚钱。 □只要能赚钱,不必多读书。 □读书关系到孩子的人生幸福,赚钱倒是次要的。 □不清楚 10、你认为学生所享受的教育质量的差异对未来的发展是否有影响? □影响很大,是决定孩子一生的主要因素 □肯定有影响,但并不绝对 □影响很微小 □不清楚 11、你认为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是?(选做) □政府政策问题□文化教育问题□社会分配不公 □社会保障制度落后□物价上涨□其他 12、你是否希望接受更多的教育 □十分渴望□有条件的话就学习,没有的话就算了□不需要 13、你认为一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你参与学习或培训?(可多选) □费用□交通□课程内容□时间□师资□学习环境□其他 14、未来,您觉得,您的工资水平与现在相比是否会增加 □收入下降□收入上升□没有变化

影响个人发展的各种因素(论文作业)

影响个人发展的各种因素 摘要:影响个人发展因素众多,历史上出现了多种因素学说。从单因素到二层次三因素决定论都在尽可能的描述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正如我们知道的,遗传、环境、教育等对个人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究竟怎么影响?值得我们仔细去研究与探讨。我们先探讨一下各种因素。 关键词:遗传、环境、教育、主观 一、历史上的各种观点 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有许多,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在历史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经历了单因素决定论、三因素决定论、多因素决定论及二层次三因素决定论。单因素决定论认为:在众多的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中只有一个因素是有决定意义的。经过人们研究,人们认为这种单因素论不能解答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许多问题,片面了。三因素决定论坚持个体的发展受遗传、环境和教育三方面的影响,三者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同,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三者并非是同一个层次的概念,二则,三因素忽视了人的内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只强调了人发展的外因。随后出现了四因素说(主观心理因素),五因素说(反馈调节),以及后来的综合因素说,他们同样并没有把人的主体的独特能动性看做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一思想基础上,产生了两层次三因素说。两层次为,可能性因素是对个体发展的潜在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现实性因素是对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产生影响的因素。 下面我将通过本人的成长经历来阐述影响个人发展的各种因素。 二、遗传影响因素 在影响个人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其中有人强调内因,强调人的生物性的决定作用,即遗传决定论。在我上小学时候。我我在数学方面特别擅长,计算能力比我同年级的学生都强。我的父亲他在小时候也表现出了在数学方面的天赋。每当我拿着一百分的卷子给他看时,他都会说:“果然是我的儿子!继承了我的优良传统(遗传),跟我小时候一样聪明。”对于这种说法,现在想想,也许它们并不是有必然联系,这是用神秘的态度来看待遗传。我们知道,遗传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遗传是指个体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肤色、神经系统的特点等。故遗传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三、环境影响因素 还有人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这里的环境指自然环境,如强调个人的居住环境,生活环境。当你生活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里时,你会被这种环境影响,变得积极,当你身边的朋友都沉浸在网络游戏中时,你将会很容易地也走进他们的队伍。就比如我们家,家里比较重视礼貌,我的父母与人交往,都会彬彬有礼,在为人处事方面特别重视道德。同时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跟他们一样,运用着跟他们一样的交往艺术。但是环境决定这种看法,范围过于狭窄。难道环境就一定会决定你的发展吗?那少年的毛泽东为什么还要在吵杂的菜市场看书呢?现在众学者得出的结论是:“自然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环境制约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故,环境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受教育程度、收入与初婚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受教育程度、收入与初婚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摘要:本文研究主题:分析个人受教育程度、收入与初婚年龄的定量关系。研 究方法:利用CGSS2008相关数据,运用stata12.1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最 后得出研究结果:受教育程度、收入与初婚年龄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个人收 入越高,初婚年龄越大;并且受教育程度和收入对男女两性初婚年龄影响的程度 不同,对于女性的影响要大于男性。 关键词:初婚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人收入 一、研究背景 1.研究意义。初婚是家庭生命周期成形的起点,其行为模式的变化,特别是初婚 年龄的变化,对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和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研究初婚年龄 的影响因素,看似简单的相关却可能发现一些隐藏在背后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例如 教育程度对于初婚年龄的影响,收入对于初婚年龄的影响,同样的因素对男女两 性是否产生不同的影响都具有重要的社会学意义。初婚年龄反映了一个社会中婚 姻和家庭的变迁,而且会对国家的人口再生产有巨大影响,研究其影响因素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 2.本文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本文主要对影响初婚年龄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将运用CGSS2008的数据,通过对个人受教育程度和收入这两个因素为指标 的分析,研究初婚年龄与个人所处的地位是否有相关关系,并分析是否具有性别 差异。研究假设:初婚年龄与收入和受教育水平具有相关关系,并且这种相关关 系具有性别差异。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与变量。本研究使用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的数据。样本覆盖了中国内地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样本量为6000个。得到有 效样本量为4760个。该调查收集了大量关于受访者及其家庭成员的教育经历、 职业经历与婚姻经历的信息。 (1)因变量:初婚年龄。这里采用CGSS中,第一次结婚者会直接采集其第 一次结婚的时间点减去出生年份。而非第一次结婚者会对采集其第一次结婚的年 份减去出生年份。(2)个人收入:为使数据成正态分布,收入取了收入对数。(3)受教育水平:我们将教育水平操作化为研究对象最高学历在正式制度下的 年期。(4)控制变量:性别。 2.研究方法。本文数据采用stata12.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变量进行描 述分析,然后用相关分析计算出各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后进行回归分析, 得出初婚年龄与各个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 三、受教育程度、收入与初婚年龄的相关分析 1.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1)变量平均值、方差、最值初婚年龄、受教育 程度、收入的描述性分析。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可知,在CGSS2008中平均初婚 年龄为23.83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40年。平均年收入为14313.23元。(2) 受教育年限与初婚年龄的散点图及拟合直线。做一元回归曲线图可以看出,受教 育程度和初婚年龄拟合较好,两者的关系比较稳定。一般而言,随着受教育程度 增高,初婚年龄随之增大。可以进一步进行相关分析。(3)收入对数与初婚年 龄的散点图及拟合直线。从一元回归曲线图可以看出,收入和初婚年龄拟合较好,两者的关系比较稳定。一般而言,随着收入增加,初婚年龄随之增大。可以进一 步进行相关分析。

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孩子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可是,现如今的学生之中“近视眼”、“小胖墩”、“病秧子”日益增多,学生体质差、爱生病、体育测试不达标……一系列不良现象和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学生们的体质健康状况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是个多元的因素,在此我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并提出改善的措施。 一、影响学生身体发展的因素 1、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学习环境的改善,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越来越薄弱,还有部分学生,仗着祖父辈及父母的宠爱,缺乏了最基本的活动内容,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惰性心理,而且长期的溺爱造成了不少学生娇气的性格,一遇到运动量比较大的活动或者不好的天气(炎热或寒冷),潜在的意识使他们产生了惧怕及抵制心理。 2、饮食营养搭配不合理 小学是萌芽阶段也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段,父母们为了孩子大量的购买一些食物给孩子,快餐、饮料、膨化食品等,虽然味道好,但是对孩子的身体却无益这种过度饮食导致了肥胖现象的增多,也直接降低了孩子的身体素质。而另一方面学生的挑食、偏食等也造成了学生营养不平衡,身心发育迟缓,影响体育锻炼质量。 3、学习压力过大,课业负担重 学生作业量过大、无暇运动。绝大部分的学生有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不但老师布置,学生家长也布置,还要参加这个培训班,那个辅导班,导致学生无法参加各项体育运动。甚至个别学生没有完成作业,体育课也不能下来,根本无法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 4、家长体育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高 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重主轻体”的现象。学生对体育课的偏爱往往是出于个人兴趣,相当一部分同学对体育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体育课是单纯的游戏课,为了活动而活动,不像语数等主课那样,测验获得好成绩就欢呼雀跃,而对体育课成绩高分及满分的追求欲不是很高,进取心不强,学生家长

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

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 教育一方面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和人口等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教育也反作用于社会。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它首先承担培养人的功能,并通过育人功能进而实现其社会功能,保障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推动社会发展变迁和促进社会流动。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在生产、科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社会整体的存在、延续、演变和发展。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则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通过教育的培养和提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弘扬,以实现在职业岗位和社会层次之间的流动和转换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社会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境遇的改善。 一、教育的社会政治功能 虽然现代政治为现代教育奠定了社会基础,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但现代教育对社会政治并不是消极的,它同样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发展的作用和功能。现代教育对社会政治的功能,还有它自身的很多特点。它主要是通过培养人和宣传政治路线、方针、主张,推进社会民主进程,来为社会政治服务的。 (一)现代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政治服务 无论那个时代或阶段,都要通过教育来培养造就合格的公民和政治统治人才,从而使受教育者具备阶段或时代所希望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思想意识。因为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其中有一部分要进入社会上层建筑领域,组织管理国家各项事务。这部分人才对社会政治具有更直接的作用。如我国古代的教育向学生传授的大都是“修己治人之道”,目的是要他们能够“致君泽民”。古代学校实际上就是培养官吏的场所。封建时代则需要驯服的、听天命的臣民,这就决定了封建统治者再教育上实施愚民政策和等级制度。资产阶级出于

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

作业要求: (1)内容要点要全面、系统,条理性要强; (2)在内容要点的基础上进行论述,不能仅仅就要点进行说明,论述过程中要结合社会实践,结合教育现实,切忌空洞无物。 1.社会生产力在哪些方面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又在哪些方面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质量规格; 培养什么样的人,既受制于政治、经济制度,也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密切的联系。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的学校教育,所以没有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资本主义社会的学校教育所以有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都是由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的问题。从工业发展史来看,文盲可以从事手工业劳动;利用蒸汽机接着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要有初等教育的文化水平;电气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要有中等教育的文化水平;现代利用核技术、电子技术等进行自动化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要具有高中和高等专科以上的文化水平。这什么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对培养人的规格,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求受教育者必须具有某种程度的文化水平和生产上所需要的知识技术。 (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办多少学校,能吸收多少人受教育,学习多长的时间,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保证。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人们连吃、穿都没有,就无法从事教育活动。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不能饿着肚子去‘正谊明道’,我们必须弄饭吃,我们必须经济工作,离开经济工作而谈教育或学习,不过是多余的空话。”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要求教育要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所需要的人才。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生产力的发展也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在现代社会中,基础教育的逐渐普及,中等职业技术教

受教育程度的调查

有关于中国受教育程度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人均受教育年限是反映人口文化素质的综合指标。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教育发展状况的基本内容。提高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通过统计中国居民的受教育状况及变化,从中了解我国教育政策发展和人民教育观念渐进变化,客观评价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并且看到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特别是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关注教育发展事业,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努力实现有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以大学生及其家族三代为主,采用问卷方式对他们接受教育的程度进行抽样调查。 三、数据分析 1、当代大学生男女受教育比例 受教育比例 男 女 由分析可知:接受高等院校教育的大学生男生占据较大比例,但近些年来接受高等教育的女生数量逐渐攀升,有些院校甚至出现“女生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性别歧视的消除外,还有就业压力的增大是女性向高学历发展。

由分析可知:东部属于经济较发达地区,接受的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反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接受教育的人数相对较少,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很多地区,教育资源很不均衡,即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息息相关。 3、长辈受教育状况 由分析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文盲率已经降到很低,且均属于50岁以上的居民,大多数的人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接受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人数还是很少。 0% 10%20%30%40%50%60%70%80%90%文盲 义务教育 高中教育 高等教育 父母祖父母

影响幼儿教育的社会因素

主题二影响幼儿教育的社会因素 教学目标: 1、识记影响幼儿教育的各种社会因素;理解幼儿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家庭与社区等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2、在充分了解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联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幼儿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能联系实际正确认识幼儿教育的价值,发挥教育的积极、正面的社会功能。 教学准备:幼儿园活动录像片段;CAI课件。 教学重点:社会各因素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教学难点:幼儿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影响幼儿教育的社会因素 (一)政治因素 【案例介绍】 案例1:美国的“芝麻街”与High Scorpe课程。 案例2:中国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案例3:中国幼儿教育目标与日本1990年颁布的新的幼儿园教育要领的比较。 【问题思考】 什么是政治?政治对幼儿教育有什么影响? 【理论研讨】 1、什么是政治。 2、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1)政治影响教育目的。 (2)政治影响教育制度。 (3)政治影响教育财政:政治决定教育经费份额的多少;政治决定教育经费的筹措。 (4)政治影响受教育权:任何一个社会的受教育机会都是由统治阶级来分配的,如阶级社会里的等级制,贫富差别悬殊,贫民阶层就不可能也没有条件接受教育。 3、政治与幼儿教育。 (1)政府权力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定条件。 (2)不同社会制度下接受学前教育的程度不同。我国学前教育在亚太地区属比较好的,1992年统计3-6 岁幼儿入园率约为31%,加上入一年学前班的幼儿则入园率可达60%。印度8亿6干万多人口,而入园率却不足1%,农村几乎为0。 (3)政治决定学前教育的目标:我国学前教育要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 幼儿教育对于社会政治也有巨大的作用和影响。一定社会的幼儿教育通过为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奠定基础来为社会的政治制度服务。 (二)经济因素 【问题思考】

3.居民受教育水平、性别和收入的关系初探

居民受教育水平、性别和收入的关系初探 09审计5班蔡思羽 09010501 选取变量: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工作单位,企业性质,工作行业,1998、1999、2000、2001年收入 知识改变命运,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今天的高考,似乎都在印证着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而在今天“知识”更多的代表的是学历,对所谓的命运的改变也多指收入的增加。那么在今天这句话依旧是真理吗?如果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那么对于男性和女性而言,知识改变命运的程度一样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对2002年城镇居民生活调查的一个样本数据进行了分析。 为了针对我的疑问进行数据分析,我首先对数据进行了剔除,选择了工作状态为“Working or employed”的群体进行分析。然后对筛选出的样本数据再按照受教育年限和性别等分别进行分组分析,受教育年限以5为组距分为四组。 在筛选的出的数据中,首先对居民所受 教育程度的比例进行了分析,从饼状图(图 1)中我们可以看出,受教育年限在11-15年 的占样本的54%,6-10年的占35%,而受教 育年限在16年及以上的仅占8%(此处将0-5 年认为是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6-10年为初 中文化水平,11-15年认为是高中及中专文 化水平,16年以上认为是本科及硕士、博士等文化水平)。通过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样本的主要的文化水平是初高中文化程度,小学和本科的文化水平并不占 多数,也就是说劳动力的主要文化水平是初高中文化。 为了进一步了解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又对数据按受教育年限分组,对年龄进行了基本统计量的分析。通过基本统计量分析,我发现受教育年限 图1

为0-5年(图2)和6-10(图3)年的呈现相似的分布,都为左偏的平峰分布,也就是说数据的分布集中在年龄较大的组群。而且受教育年限为0-5年的人群的平均年龄为45.6岁,中位数为47,标准差 为9.6;受教育年限为6-10的人群的平均年龄为43岁,中位数为44,标准差为7.6。按照年龄对出生日期进行推算,也就是说受教育水平为1-10年人群主要为19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在对受教育年限为11-15年(图4 和16年以上(图5)的人群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这两组数据的分布也极为相似,都为右偏的尖峰分布,也就是说数据集中分布在年龄较小的组群。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发现受教育水 平在11-15年的人群的平均年龄为38.5岁,中 位数为35标准差为5.5受教育水平为16年及

2.1 社会和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问题一:社会和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是一种社会性存在,教育活动在社会大系统中展开,需要适应并遵循人的发展的规律。社会和人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永恒性的一面又有历史性的一面,从影响方向看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从影响形式看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从影响力度看既有较强的又有较弱的。 具体分析、全面把握上述影响对于提升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对教育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对教育的影响、政治对教育的影响、文化对教育的影响、社会建设对教育的影响。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包括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维度。 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一、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之根,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他影响着社会其他要素的发展水平。教育也不例外,无论是举办教育所需要的物质资源,还是精神资源,教育的发展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条件和基础,同时又对教育的发展提出客观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越高,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越好,对教育的要求也就越高。具体表现为如下方面: 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教育的发展要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要求为依据。一方面,已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教育得以发展的现实基础,任何教育的发展都无法脱离生产力这一现实基础。但生产力是处于动态变化发展中的,任何阶段生产力所达到的水平都只是暂时的。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也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教育只有根据生产力发展所提出的要求进行发展,才能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剂”,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已有的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要求之间,为教育的发展提供着现实的基础和发展的可能性。生产力为教育发展所提供的基础和可能的双重影响,主要表现为如下方面: (1)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质量规格;

浅谈中国高等教育人口比较收入水平

浅谈中国高等教育人口比较收入水平

浅谈中国高等教育人口比较收入水平将呈下降趋势 大庆广播电视大学商江 提要: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为8%左右,10年翻一番。2005年,中国高等教育学历人口总人口的比例为5%。10年也将翻一番。目前,高等教育学历人口的平均收入是城乡居民平均收入的3倍。目前,占总人口5%的高等教育人口占有全国总人口总收入的15%。今后高等教育学历人口的收入总量占全国总人口的收入总量的比例将不断上升。因此,中国高等教育人口比较收入水平将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人口;比较收入水平;下降趋势;

2008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记者袁新文)《我国总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超过7000万》: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国民受教育程度迅速提高,目前全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8.4年,总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超过7000万人,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我国教育事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谱写新篇章。2010年2月28日,人民网(记者李婧)《展望2020年:高中普及率90% 入托不再难》:国新办2月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成员单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表示,到2020年,我们的教育将成为惠及全民、有更高水平、更加公平的普及教育,高

等教育的入学率要达到40%,向普及化迈进。朱之鑫说:整个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将比目前翻一番。我也可以给大家报告一下,目前我们有大学学历的是9830万人,翻一番就是2亿人。 一、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人口的学历结构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1号)》: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1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26583万人。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4571万人;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14109万人;接受初中教育的42989万人;接受小学教育的451 91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

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 影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太白县太白中学刘玉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教育也在进步~但相比较而言~教育的发展不如经济发展势头更明显。笔者认为~影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近几代中央领导人对教育十分重视~国家教育方针和指导思想明确~尊师重教意识很浓。但一些政策在执行中被打折扣~让人感觉不尽人意~比如~基础教育设施的更新换代、教师工资福利等不能尽快落实等。个别基层领导说重视教育~但行动总是跟不上~误认为教育投资回报低、速度慢~因此~投资力度大大减弱。 另一方面~有的部门人事管理、用人制度不健全~导致在百姓心目中形成“上不上学一个样~上高上低一个样”的不正常观念~所有大中专毕业生全被推向市场~自主择业~看起来是公平竞争、双向选择~事实上~学习优异的、学历高的学生并无优势可言~近几年~倒是大学专科的就业率高~势必对名牌大学毕业学生和研究生是一种嘲讽~严重影响了学生们上名牌和考研积极性。认为上研究生既费时间~又耗精力~何必费神, 二、独身子女越来越多~教育难度逐渐加大。 近年来~独生子女比例逐渐增加~独生子女越来越受到娇惯~被娇惯的孩子不能吃苦~抗挫能力越来越差~有的家长眼中只有自己的孩子~似乎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好~孩子自然就形成自私、狭隘的人格~在同学朋友面前吃不得亏。“李天一”事件足以证明家庭教 育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孩子的娇惯害了他们一辈子~虽然这不是家长的初衷~但毕竟结果是悲哀的。前几天~笔者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一个9岁的男孩子竟然骚扰一个30多岁的妇女~让人瞠目:让人自然想起100年前鲁迅先生发出的“救救孩子”的悲叹。 孩子在家里受到娇宠~给学校教育带来了相当的难度~老师管得多了、管得严了~家长不情愿、学生不高兴~特别增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孩子在社会中也会接触到一些负面因素~无疑更加大了教育难度。 三、教育管理和改革力度不大~导致教育效果明显不佳。 仅高考制度就运行30多年了~一直有人力求改革~但始终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近几年的课堂改革也只是蜻蜓点水~不见实效。有人认为~义务教育和素质教

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与农民收入关系分析

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与农民收入关系分析 摘要:农民收入增长是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关键,而农民的素质是影响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江西省1991—2009年数据为基础,分析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与农民收入、农民收入结构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江西;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农民收入 教育是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提升人口素质、提高收入的有效举措。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制约农村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是农村的人口素质,在向教育追加的投资有较高的收益率的意义上说,更多的教育的价值是大的。①江西是个农业大省,教育的发展是破解农民收入瓶颈、发展农村经济乃至全省经济的关键。人均受教育年限反映的是某一人口群体的受教育状况,因此,采用量化指标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来探讨教育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江西省农村人口及劳动力受教育状况分析 农村人口是指按照户籍管理制度划定为农业户口的全部人口。截至2009年,江西省农村人口为2518.35万人,占总人口的56.82%,其中农村劳动力占农村人口的68.5%。如表1所示,2000 —2009年全省农村人口数量虽然呈下降趋势,但所占总人口比例仍然在半数以上。 将大量的农村人口转为优势人力资源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须依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教育的直接效应体现是农民的文化程度,其量化指标为人均受教育年限。从表2可以看出,在江西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仍然占很大的比重,而中专、大专及以上程度的比重非常小。从文化程度构成比例变化趋势分析,文盲或半文盲、小学程度的比例逐年递减,初中、高中、中专和大专文化程度的比例逐年递增,但是增加的幅度都很小。 根据现行学制年数,计算农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公式如下: 公式中Pi为具有i种文化程度的人口数,Ei为具有i种文化程度的人口受教育年数系数,i可根据我国的学制确定②,文盲、半文盲为1年,小学文化程度为6年,初中文化程度为9年,高中为12年,中专为12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为16年。计算得2000—2009年江西省农村劳动受教育年限分别为:7.77、7.82、7.84、7.91、7.91、7.99、8.24、8.33、8.37、8.42年。可以看出,江西农村人口受教育年限逐年增加,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有所提高,尤其是初中程度的比重不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