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 孟氏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氏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1)有外伤史。
(2)前臂和肘部肿胀、压痛,肘屈伸及前臂旋转运动功能不同程度障碍。
(3)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外伤史。
(2)肘部及前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压痛局限于尺骨上1/3 或尺骨鹰嘴及桡骨头。移位明显者尺骨上段有成角或凹陷畸形,在肘关节的前外或后外方可触摸到脱出的桡骨头。肘关节在半屈曲位活动受限,前臂多在中立位不能旋转。10%的患者合并有桡神经损伤。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
(二)证候分类
1.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由于经脉受伤,气血受损,气血瘀滞,局部出现肿胀疼痛,胃纳不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经初期治疗局部瘀血、肿胀基本消退,疼痛基本消失,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受限,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
3.肝肾不足证:损伤后期,骨折基本愈合,功能初步恢复,但筋骨尚未坚实强壮,气血不足,舌淡苔白,脉细弱。
(三)临床分型
Ⅰ型(前侧型或伸直型):为尺骨任何水平骨折,向掌侧成角,并合并桡骨头前脱位,于肘关节前外侧可扪及桡骨头圆滑之关节面。跌倒时,肘关节处于伸直位,前臂旋后位而致。
Ⅱ型(后侧型或屈曲型):为尺骨干骨折,向背侧成角,并合并桡骨头后脱位,于肘关节后方或后外侧可扪及桡骨头圆滑之关节面。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微屈位,前臂旋前位而致。
Ⅲ型(外侧型或内收型):为尺骨近侧干骺端骨折,合并桡骨头的外侧或前侧脱位,仅见于儿童。跌倒时,肘关节处于伸直位,前臂旋前位,由于外力传导至肘部,在肘内侧向外侧作用,致尺骨鹰嘴发生骨折并向桡侧成角移位,同时,
引起桡骨头向外侧脱位。尺骨干骺部有明显压痛,于肘关节外侧可扪及桡骨头隆起。该型尺骨骨折多且纵行劈裂,褶皱或横形劈裂,骨折移位不明显,容易漏诊。
Ⅳ型(特殊型):桡骨小头前脱位,桡骨近1/3骨折,尺骨任何水平的骨折。于肘前方可扪及桡骨头圆滑之关节面。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整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包括高分子夹板及新型石膏绷带)。
1.整复方法原则上先整复桡骨头脱位,后整复尺骨骨折。患者仰卧,前臂置中立位,两助手顺势拔伸,矫正重叠移位。对伸直型骨折,术者两拇指放在桡骨头外侧和前侧,向尺侧、背侧按挤,同时肘关节徐徐屈曲90°,使桡骨头复位,然后术者捏住骨折断端进行分骨,在骨折处向掌侧加大成角,再逐渐向背侧按压,使尺骨复位;对屈曲型骨折,两拇指放在桡骨头的外侧、背侧,向内侧、掌侧挤按,同时肘关节徐徐伸直至0°位,使桡骨头复位,有时还可听到或感觉到桡骨头复位的滑动声,然后先向背侧加大成角,再逐渐向掌侧挤按,使尺骨复位;对内收型骨折,助手在拔伸牵引的同时,外展患侧的肘关节,术者拇指放在桡骨头外侧,向内侧推按桡骨头,使之还纳,尺骨向桡侧成角亦随之矫正;对特殊性骨折,先整复桡骨头脱位,然后在屈肘和前臂中立位的情况下,按前臂双骨折进行整复。
2.固定方法先以尺骨骨折平面为中心,在前臂的掌侧与背侧各置一分骨垫,在骨折的掌侧(伸直型)或背侧(屈曲型)置一平垫;在桡骨头的前外侧(伸直型)或后外侧(屈曲型)或外侧(内收型)放置葫芦垫;在尺骨内侧的上下端分别放一平垫,用胶布固定。然后在前臂掌、背侧与桡、尺侧分别放上长度适宜的夹板,用四道布带捆绑。伸直型骨折脱位应固定于屈肘位4~5周;屈曲型或内收型宜固定于伸肘位2~3周后,改屈肘位固定2周。
(二)外固定器治疗
1.适应证:孟氏骨折合并筋膜间隔综合征;局部软组织条件较差,如开放骨折合并污染较重、伤口感染、伴有糖尿病等并发症;多发骨折。
2.外固定方法:外固定器种类较多,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三)药物治疗
1.中药外治:
(1)药膏:骨折早期宜活血化瘀,如消肿止痛膏、双柏散膏;中期宜接骨续筋,如接骨续筋药膏。
(2)涂擦药:骨折后期宜温经通络、化瘀止痛,如红花油,活血酒等。
(3)熏洗药:骨折后期宜舒筋通络,如四肢损伤洗方、海桐皮汤等。
2.中药内服:根据骨折三期辨证施治。
(1)骨折初期
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白芍、川芎、熟地等。
中成药:三七伤药片、七厘胶囊等。
(2)骨折中期
治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
推荐方药:和营止痛汤加减。赤芍、归尾、川芎、苏木、陈皮、乳香、桃仁、续断、乌药、没药、木通、甘草等。
中成药:接骨片等。
(3)骨折晚期
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山药、茯苓、山萸肉、泽泻、丹皮等。
中成药:接骨片、六味地黄丸等。
(四)康复治疗
1.功能锻炼
在伤后3周内,行手、腕、肩诸关节的屈伸锻炼,但对于伸直型和特殊型禁止伸肘活动,屈曲型禁止屈肘活动。3周后逐步行肘关节屈伸锻炼。X线片显示尺骨骨折线模糊并有连续性骨痂生长时,方可进行前臂旋转活动。
2.其他疗法
可辅以局部红外线、中波离子导入、骨折愈合治疗仪等治疗,促进瘀血吸收、肿胀消退、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恢复。
(五)并发症预防
1.压迫性溃疡:多由于夹板位置移动未及时调整、扎带过紧、或者加压垫放置位置不正确而造成。一般经过及时调整扎带松紧度及压垫位置,更换敷料,不会出现严重后遗症。
2.桡神经深支损伤:主要是由于桡骨头脱位压迫或挫伤桡神经深支所致。伤后、复位后要积极观察手指活动情况,一般复位后,神经大多能自行恢复。
3.肘关节僵硬、前臂旋转功能受限:患者惧怕疼痛,骨折固定后很少锻炼手指,腕关节及前臂、肘等关节。为防止关节僵硬,早期可使用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预防。中晚期配合理疗,并不断练习患腕活动可逐渐恢复。
4.Sudeck骨萎缩: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急性创伤后骨萎缩,其特点是肿痛、皮肤萎缩、骨的普遍疏松、脱钙,手部活动受限,可达数月之久,常常是骨折后患者未能积极主动活动所致。早期功能锻炼常可预防其发生。
(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