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胸腰椎压缩骨折诊疗方案
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优势病种

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胸腰椎骨折是指根据Denis提出的三柱概念,椎体前、中柱在压缩载荷作用下发生的损伤,在胸腰椎损伤中最为常见。
主要特征为椎体前方的楔形压缩(前柱损伤)和后方骨皮质的连续性中断(中柱损伤)。
椎体后缘骨折片常常发生向后移位凸入椎管导致神经损伤,因此胸腰椎爆裂件骨折常合并脊髓、圆锥或马尾损伤。
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胸腰椎骨折,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西医病名:胸腰椎骨折二、诊断(一)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中胸腰骨折诊断标准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中相关诊断依据拟订。
(1)有明显外伤史。
(2)腰背部疼痛、肿胀、压痛、活动受限。
(3) 平片显示:椎体后缘连线失去正常形态,前后缘高度均变扁,椎体横径增宽,椎弓根间距增宽和棘突间分离。
CT表现:椎体显示多条低密度裂隙,走向不规则,椎体边缘皮质中断,碎骨向周围不同程度移位,后缘碎骨移至椎管内,造成不同程度椎管狭窄。
(二)辩证分型根据损伤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早﹑中﹑后期。
三期分治方法是以调和疏通气血﹑生新续损﹑强筋壮骨为主要目的的,临证时,必须结合病人体质及损伤情况辨证施治。
1、早期--气滞血瘀一般在伤后1~2周以内,由于气滞血瘀,需消瘀退肿,以“下”﹑“消”法为主;若邪毒入侵可用“清”法;气闭昏厥或淤血攻心,则用“开”法。
2、中期--筋骨未续是在伤后3~6周期间,虽损伤症状改善,肿胀瘀阻渐趋消退,疼痛逐步减轻,但瘀阻未尽,仍应以活血化瘀,和营生新,接骨续筋为主,故以“和”﹑“续”两法为基础。
3、后期--肝肾两虚为伤后7周以后,瘀肿已消,但筋骨尚未坚实,功能尚未恢复,应以坚骨壮筋,补养气血﹑肝肾﹑脾胃为主,而筋肉拘挛﹑风寒湿痹﹑关节不利者则予以舒筋活络,故后期多用“补”﹑“舒”两法。
三、中医治疗方案(一)内治法1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1)、早期证属气滞血瘀。
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

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
易焕彪;徐忠明;李挺辉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1995(000)0S2
【摘要】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易焕彪,徐忠明,李挺辉(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骨伤科525000)关键词胸腰稚压缩性骨折,外治法,内治法兹结合临床,谈点体会如下:1临床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急救处理,甚为重要。
因其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与而后。
现场急救时,应及时了解...
【总页数】2页(P120-121)
【作者】易焕彪;徐忠明;李挺辉
【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骨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4.9
【相关文献】
1.鲜药双柏膏外敷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研究 [J], 李笔锋;王思灿;蓝国建;胡日鹤;黄嘉升
2.过伸体位复位联合CVP与单纯C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J], 陈斌彬;毛克亚;刘建恒;钟睿;王旭翾;刘庆祖;韩振川
3.过伸体位复位联合CVP与单纯C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J], 陈斌彬; 毛克亚; 刘建恒; 钟睿; 王旭翾; 刘庆祖; 韩振川
4.五步综合法治疗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12例 [J], 匡军;邓小彬;陈波涛;候文
5.强化延伸内固定矫形治疗青年型胸腰椎单纯屈曲压缩性骨折 [J], 邹守平;卢道云;叶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胸腰椎骨折诊疗规范

胸腰椎骨折诊疗规范胸腰椎骨折诊疗规范意见初稿XXX脊柱XXX一、疾病诊断1、诊断标准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胸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伴或不伴神经损伤。
3)辅助检查:X线、CT(三维)、MRI、骨密度。
2、诊断1、病名:胸腰椎骨折2、中医辨证分型;早期血瘀气滞型,中期血瘀痹阻型,后期肝肾亏虚型。
如:胸腰椎骨折骨折(早期气血瘀阻型)。
3、西医分型:(压缩性骨折型、爆裂性骨折型、安全带骨折型(chance骨折)、骨折脱位型);如: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二、治疗方案1、保守治疗:2)复位方法:①、过伸牵引下体位复位:患者俯卧硬板床,双手过肩紧握牵引床,两助手站床尾,向上牵引患者双下肢,直至胸腹部离开床面,使脊柱过伸,整复者手掌按压伤椎棘突,使得患者身躯处于过伸位,以利复位。
②、垫枕法:牵引复位之后,患者仰卧硬板床,伤椎为中心下垫软枕,从5cm 开始每日增高1-2cm,至15cm,逐渐加厚,使脊柱过伸,伤椎复位。
此法也适用于高龄体质较差者同时不能耐受过伸牵引下体味复位者。
3):复位后锻炼:①、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在木板床上,用头部、双肘及足跟五点支撑起全身,背部尽力腾空后伸。
伤后7-10日可采用此法。
②、三点支撑法:在五点支撑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双足支撑用力,使全身腾空后伸。
伤后2周可采用此法。
③、飞燕点水法:患者俯卧上肢后伸,小腿与踝部垫一枕头,使头部和肩部尽量后仰,同时下肢尽量绷直后伸,全身翘起,仅让腹部着床,呈一弧形,俗称“两头翘”。
此法要求较高,多在前两种方法锻炼一段时间后再采用。
4)、后期医治方法及注意事项:①配合本科室专用中药局部外熏洗;②理疗等促进局部损伤经络的修复;③活血、消肿、促进骨折愈合、止痛等药物对症医治(如血栓通、七叶皂苷钠、复方骨肽、双氯芬酸钠等)④绝对卧床休息三个月;④三个月后在胸腰段支具保护下下床举动。
2.手术治疗:包括椎体成形术、后路手术、前路手术一)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VP/PKP):适用于高龄、体质较差、椎体压缩不严重、骨质疏松症者。
2013上半年胸腰椎骨折、临床路径分析及改进方案doc

2013年上半年单纯胸腰椎骨折疗效评价、分析及优化2013年上半年我科共收治胸腰椎骨折骨折患者31例,符合诊断标准,并进入诊疗方案25人次,现对实施本路径病例分析统计如下:患者男11例,女14,年龄最大91岁,最小48岁,平均66岁;平均住院12.2天,优21良3例,差1例,疗效优良率达96%。
无医疗事故差错发生,中药内服、药酒外擦、针灸、中药封包、中药熏洗等中医药参与率100%,经中医综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者明显缩短了病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了病残率,受到了广大患者好评。
一、单纯胸腰椎骨折中医治疗难点及存在问题1、患者急性起病,疼痛、腰背部活动不利,难以用西药完全治疗。
中药参与治疗,配合中药内服、药酒外擦、针灸艾灸康复治疗。
2、胸腰椎骨折发病急,外伤暴力致病,折断伤筋,故活动受限;伤及人体经络血脉,血溢脉外,故肿胀;瘀血内停,血瘀则气滞,气滞不畅故疼痛不适。
3、患者多数为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多影响治疗效果,病情复杂、病程较长、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
4、患者急性期经中西药治疗病情多缓解明显,但治疗过程一般较长,仍需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
5、多数患者老年体弱,故应注意保护患处,以免受冷,外感邪气,加重病情,此为预防治疗并重之举。
二、改进解决方案1、收集整理古典与现代文献,挖掘祖国医学治疗胸腰椎骨折病治疗方法,做好临床研究文献资料准备工作。
2、加强我科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实践在解决胸腰椎骨折病治疗难点中的应用。
3、优化胸腰椎骨折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方案,提高辩证准确率、完善治疗流程。
4、制定科室胸腰椎骨折急性期协定方中药治疗方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5、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患者急性期疼痛不已,可给予药酒涂擦、艾灸、针灸穴位疏通等西药消炎利水的综合治疗。
6、患者恢复期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出院后康复指导,并注意随访。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中医诊疗方案如下:一、中药内服治疗:1.活血化瘀方:如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祛瘀活血汤等,可通过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来减轻疼痛和肿胀。
2.骨结合方:如足三里汤、复方川芎枣胶囊等,可促进骨折的愈合和修复,加快康复进程。
二、中药外用治疗:1.中药外敷:可使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的中药进行外敷治疗。
例如,可以将活血化瘀的药物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水或醋制成糊状,然后涂抹在患处,用纱布包扎固定,每天更换一次。
2.中药熏蒸:可以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熏蒸治疗。
如使用逍遥丸,将其研磨成粉末,加热后熏蒸患处,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
三、针灸疗法:1.针刺穴位:可选择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如足三里、梁丘、阳陵泉、委中等穴位。
2.刮痧拔罐:可以用拔罐疗法对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
具体操作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可在患处和相关的经络上进行刮痧或拔罐。
四、推拿按摩疗法:1.推拿按摩: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功能的推拿手法进行治疗。
如揉、捏、推、拉等手法。
2.腰部热敷: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在胸腰椎骨折处进行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疼痛,缓解肌肉紧张。
五、康复锻炼:1.牵引治疗: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腰部牵引,通过适度牵拉脊柱,减轻脊柱的压力,促进骨折的愈合。
2.压力调节:在康复期间,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减轻对椎间盘的压力。
3.温和的体育锻炼:在疼痛减轻后,可以进行一些温和的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肌肉力量。
总之,中医治疗胸腰椎骨折主要通过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疗法、推拿按摩和康复锻炼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疗,以促进骨折的愈合,缓解疼痛和恢复患者的功能。
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单纯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医诊疗方案验证报告

单纯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医诊疗方案验证报告【摘要】目的:我院骨伤科2010年3-5月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胸腰椎骨折协作组,实施单纯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医诊疗方案验证工作,腰椎牵引复位后腰部气囊托板固定支架保护行走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收治符合验证条件病例30例,其中30例观察满三周,23例观察满一个月,9例观察满三个月。
进行腰椎牵引、腰背部气囊托板固定、支架保护下行走、腰背肌功能锻炼的治疗方法,结果本组全部得到治愈,未出现明显的后遗症。
结论牵引配合腰部气囊托板及支架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确切,易于推广。
【关键词】牵引;气囊托板;支架;胸腰椎骨折2010年3-5月我们对于30例屈曲型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牵引配合腰部气囊托板及支架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等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5~87岁,平均年龄48岁。
病变部位:T11骨折2例,T12骨折4例,L1骨折15例,L2骨折2例,L3骨折2例,L1骨折合并L2骨折2例,L2骨折合并L3骨折3例。
根据Ferguson分型I度9例,Ⅱ度6例,Ⅲ度15例。
所有病人损伤均为屈曲型单纯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不合并脊神经症状,损伤后进行CT扫描检查椎管形态完整。
1.2治疗方法病人仰卧在硬板床上,利用腰椎牵引带做持续性腰椎牵引,牵引重量为左右各4-6公斤,持续牵引时间为3-6天,在牵引的同时受伤的椎体棘突后方以气囊托板打气逐渐垫高,所垫高度约5-14CM。
在牵引的过程中,拍床旁X线片,参考X线片随时调整牵引重量和棘突后方所垫高度。
经过3-6天的持续性牵引,使压缩的椎体恢复接近正常高度。
然后,仍在伤椎棘突后方垫高的情况下间断行腰椎牵引维持,每天2次,每次牵引30分钟左右,两周后停止牵引,在腰椎牵引一周后开始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其腰背肌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是:开始采用五点支撑法,以后逐渐采用三点支撑法及飞燕点水法,坚持每日三或四次,每次20-40次,根据病人的耐受情况,循序渐进。
单纯胸腰椎骨折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与总结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骨伤科优势病种统计分析骨二区2012年2月自2011.01—2010.03我科共收治单纯性胸腰椎骨折病例25例,纳入标准进行分析的病例18例,治愈10例,好转6例,无效2例。
有效率91.01%。
优良率88.88%。
差或无效11.12%。
进入分析的病例数占收治病人总数的比例72%。
(一)、一般资料:一、诊断:符合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TCD编码为:BGG00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单纯性胸腰椎骨折(ICD-10编码为:S32·001腰椎骨折;S22·001胸椎骨折)的病例18例,男8例,女10例,26岁-55岁5例,56岁—75岁6例,76岁以上7例。
男女比例1:1.25。
合并严重心脏疾病无法耐受治疗者2例。
不同意接收中医治疗3例。
二、病期诊断及病情分类早期15例,中期2例,后期1例。
血瘀气滞证15例,营血不调证2例,气血两虚证1例。
三、入院检查项目所有病人均完成治疗规定的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56岁以上有轻度到中度贫血比例 (24%).早期15例中6例wbc升高10*10以上的11/63(17.4%),尿常规正常,凝血功能轻度异常4例。
心电图正常5例。
感染性疾病筛查;肺感染筛查,常规摄胸部正位片,老年组发现肺感染2例.X线片检查次数每人次2.0次,CT检查17例。
四、治疗方法口服中药制剂18例,牵引疗法8例,其他外治法:如中药封包、中药薰蒸等一项或以上18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8,物理治疗16例,运动疗法15例,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活血等药物对症治疗16例。
四、评价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胸腰椎骨折疗效标准分为优、良、差。
优:椎体高度恢复3/4以上,后凸畸形完全纠正或Cobb氏角<5°,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正常。
良:椎体高度恢复>2/3≤3/4,后凸畸形部分纠正或Cobb氏角<15°,偶有疼痛,劳动诱发轻度疼痛,日常生活、劳动能力部分影响。
胸腰椎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腹膜后胸膜外暴露
⒈切口 上端自胸11棘突旁3cm处向下 直切开,弯向第十二肋下缘远侧2cm 向前至腋前线
Incision for extrapleural retroperitoneal approach to the thoracolumbar spine.
⒉手术过程
⑴切开皮肤、皮下,逐一切开深筋膜、斜方肌 、背阔肌、前锯肌。切断骶棘肌牵向正中,暴 露第12肋骨及胸12横突,切除横突,切开并剥 离肋骨骨膜暴露并切除12全肋 在12肋下方切开腰背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 肌和腹横肌,找到胸模返折处,钝性剥离后将 胸膜用食指轻轻向上推开。如有小破口随即缝 合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椎弓根过细 椎体旋转 横突骨折
3.断钉及拔钉:骨干骨折缺损其螺钉 承受应力是正常的5-10倍,短节段 固定中存在两个弹性结构的椎间盘 , 应 力 超 过 15 倍 。 Gaines 对 28 例 胸 腰骨折中10例断钉者复查发现按负 荷剪切法均在7分以上,其中5例为9 分。术后避免半卧位和过早下地活 动并应使用腰围
后部韧带复合结构损伤,脊突间距增宽,平 卧位自动复位,体检时能发现,压缩>50%时 后柱撕裂 。 椎间隙变窄提示椎间盘可能进入椎管内 爆裂型骨折时闯入椎管的骨块在牵张复位时可 能借助其后纵韧带促进骨块复位 T12 66% L1 53% L2 34%
Frankel定级(脊髓损伤的 神经功能定级)
A、无运动感觉功能 B、感觉存在,运动消失 C、感觉存在,有运动功能,无使用价值 (3级/5) D、感觉存在,有运动功能,有使用价值 (3级/5) E、感觉、运动正常
4.椎体高度丢失问题:矫正力的维持不仅 在于内固定本身,还在于良好的骨愈合 和质量。对未行椎板减压者考虑植骨。
5.减压问题:后路间接减压有一定效果, 50%-%30,只要获正常容积的70%,即可 解除神经压迫,对于有损伤的并诊明有 骨块进入椎管者复位后应探查椎管,发 见残留骨块将其向椎体方向推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胸腰椎骨折)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中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外伤史。
(2)腰背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压痛、后凸畸形。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5版(吴在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1)有明显外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站立及翻身困难,可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x线片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
,(4)双下肢无神经症状,无括约肌功能障碍。
(二)病期诊断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2周--4周。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三)证候诊断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瘀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营血不调证:损伤中期,筋骨虽续而未坚,肿痛虽消而未尽,局部疼痛程度已有减轻,但活动仍受限,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缓。
气血两虚证:损伤后期,气血不足,筋骨不坚,可见腰部酸软、四肢无力、活动后腰部仍隐隐作痛,舌淡苔白,脉虚细。
(四)中医鉴别诊断:1.闪腰:“闪腰”在医学上称为急性腰扭伤,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急性腰痛,疼痛学上称之为腰脊神经后支痛,还有人称为“非特异性腰痛”、“小关节综合征”、“腰肌劳损”等。
多发生于老年人、劳动强度大的工人、农民、久坐的办公人员等“闪腰”多由姿势不正、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软组织受损所致。
2.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典型的腰腿痛伴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脊柱侧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挺腹试验阳性、腱反射异常和皮肤感觉障碍等神经根受压表现。
可做腰椎CT或MRI检查助诊。
3.龟背炎(腰椎结核):有低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
血沉加快,X线检查可发现腰椎骨质破坏或椎旁脓肿。
(五) 西医鉴别诊断1. 脊椎结核有骨组织的侵蚀或破坏;,椎间隙变窄,可有椎旁和腰大肌脓肿。
2. 脊椎肿瘤椎体膨胀、椎间隙不变窄,受累多为一个椎体。
3. 椎体骨筋炎椎体上缘或下缘的小骨块一般多位于前角,呈现规则整齐的三角形。
4. 椎体骨软骨炎为椎体无菌性坏死改变,椎体可压缩,但显示为均匀的密度增大。
5. 腰肋有时腰椎一侧或两侧的横突先天分离而成腰肋,可误诊为横突骨折。
此种腰肋与脊椎之间可有关节形成,与骨折线有不同的显影,局部压痛亦不明显。
二、治疗方案(一)分期治疗1.早期(1)腰背部垫气囊托板和腰背肌功能锻炼病人入院后卧硬板床,腰背部垫皮枕,lO~15cm,在病人适应的情况下,同时采用持续骨盆牵引,牵引重量为10-15千克,一般在24-48小时内腰背痛可逐渐缓解。
同时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五点式功能锻炼,患者用头部、双肘及双足作为承重点,用力使腰背部呈弓形挺起。
一般在伤后一周内达到此练功要求)。
亦可采用过伸复位外固定等技术进行治疗,但要熟练掌握技术操作,保证使用安全。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治法:理气化瘀、消肿止痛。
方药:复原活血汤加减组成:柴胡12g 天花粉12g 当归10g 红花8g 生甘草5g 炮山甲10g 大黄9g(酒浸) 桃仁12g(酒浸)每日一剂水煎至4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中成药:盘龙七:主治: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骨折及软组织损伤。
功用: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
(3)对于椎管内梗阻明显的指征明确的,后路切开复位、椎管减压、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及其植骨融合等手术治疗方法。
2.中期(1)骨盆牵引、腰围固定、腰背肌功能锻炼。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治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方药:新伤续断汤加减组成:当归尾12克地鳖虫6克乳香3克没药3克丹参6克自然铜(醋煅)12克骨碎补12克泽兰叶6克延胡索6克苏木10克续断10克桑枝12克桃仁6克每日一剂水煎至4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中成药:盘龙七:主治: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骨折及软组织损伤。
功用: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
3.后期(1)腰围外固定和腰背肌功能锻炼腰围外固定90-120天。
同时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三点式功能锻炼,用头和双足承重,全身呈弓形挺起,腰背尽力后伸。
一般要求在伤后2-3周达到此练功要求。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治法:补益气血、强壮筋骨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组成:独活9g 桑寄生6g 杜仲6g 牛膝6g 党参6g 当归6g 熟地黄6g 白芍6g、川芎6g 桂枝6g 茯苓9g 细辛3g防风6g 秦艽6g 蜈蚣3g每日一剂水煎至4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功能主治:滋阴补肾。
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用法用量:口服。
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3)腰痛热奄包外用治疗。
(二)护理1.情志护理单纯性胸腰椎骨折多属突发性损伤,伤及筋骨,以致气血瘀滞,导致不同程度的肿痛和功能障碍。
患者表现出焦虑、急躁及对疾病预后惊恐的心理。
因此护理人员应在详细了解病情、争取合理治疗措施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给予患者耐心细致的安慰和解释,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帮助患者了解损伤修复过程和治疗措施,以配合治疗。
2.生命体征的观察椎体骨质疏松,血运丰富,骨折后易致出血,病情易发生变化,故在入院初期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做好详细记录,以防止气血虚脱的发生。
3.体位护理单纯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仍潜在继续损伤的危险,做好体位护理非常重要。
患者平卧硬板床,骨折突出部位垫海绵垫,在骨折部垫一薄枕,使脊柱背伸。
为防止患者因卧床时间过长而发生压伤和褥疮,需定时为患者翻身,并按摩骶尾部或用酒精擦拭,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翻身时嘱患者挺直腰,绷紧背部肌肉以形成自然内固定,护士或亲属托住患者肩部,髋部及双下肢同时翻动,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旋转扭曲,以免加重损伤。
4.饮食护理早期饮食护理:患者因胃肠蠕动减弱出现腹胀、便秘,此时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的饮食或半流质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及易胀气的豆类食物。
必要时以大承气汤水煎服或灌肠。
中后期饮食护理:患者食欲增加,骨折修复,机体消耗较大,饮食应以营养和钙质丰富的食物为主,按照健脾和胃,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之原则来调理饮食。
5.并发症的护理腹胀便秘:按摩腹部,每日在右下腹顺着结肠向上、向左、向下按摩,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3次,可预防腹胀便秘。
如出现上述症状,可针刺足三里、关元、气海、天枢穴以理气消胀,促进排便。
根据患者年龄、体质不同采用相应行针疗法。
尿闭:由于部分患者不习惯卧位,常造成小便困难,甚至尿潴留。
在排除神经功能损害性尿潴留的情况下,可用流水诱导排尿,同时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其紧张情绪,配合按摩期门穴1000下左右,耳穴取膀胱、肾、皮质下压迫3-7天,针灸疗法取三阴交、委中,针后加灸效果更好。
以上处理均无效者予以导尿,但尿管留置时间不宜超过3天,以免发生泌尿系感染。
6.功能锻炼功能锻炼能起到舒筋活络、强壮筋骨、加速骨连接的作用。
采用脊柱骨折的四步练功法(即五点式功能锻炼、四点式功能锻炼、三点式功能锻炼、飞燕点水法)是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强直、恢复腰背肌功能、减少后遗症的关键。
因此要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
年迈体弱的患者,开始时需要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使臀、腰背部离开床面每日做3-4次,每次100下。
臀、背部抬得越高,速度越快越好,动作要协调,循序渐进,由少到多,逐渐加大。
60岁以下的患者,一般能较好地完成四点式功能锻炼,要求每次完成200下以上。
护理人员每日观察患者练功,并做好记录。
嘱患者勿过早下床活动,锻炼时勿急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有利于早日康复。
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胸腰椎骨折疗效标准分为优、良、差三类。
优:椎体高度恢复3/4以上,后凸畸形完全纠正或Cobb氏角<5°,疼痛消失,活动功能正常。
良:椎体高度恢复大于2/3小于3/4,后凸畸形部分纠正或Cobb氏角<15°,偶有疼痛,劳动诱发轻度疼痛,日常生活、劳动能力部分影响。
差:椎体高度恢复≤2/3,后凸畸形无纠正或Cobb氏角≥15度,静息疼痛,活动加剧,日常生活、劳动能力明显影响。
(二)评价方法1.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一个月后、治疗六个月后随访时行x线检查,分别测量其上位椎体高度和下位椎体高度,取平均值作为参考值,计算伤椎参考高度;分别测量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一个月、治疗六个月伤椎的椎体前缘高度,再除以伤椎前缘参考高度得出各时间段伤椎前缘的百分率,然后进行比较。
中后缘高度百分率的测量及计算方法同理。
2.测量矢状面Cobb角:在侧位片上分别作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一个月、治疗六个月伤椎上位椎体上终板线和伤椎下位椎体的下终板线的垂直线,两垂直线的交角即为矢状面Cobb角。
3.对患者腰背部疼痛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制定的临床疼痛的测定视觉模拟标尺法(VAS)对治疗前后进行比较。
评价标准按照:0分:0 cm,无任何疼痛感觉;2分:l~3 cm,轻度疼痛,不影响工作、生活;4分:4-6 cm,中度疼痛,影响工作,不影响生活;6分:7~10 cm,重度疼痛,疼痛剧烈,影响工作及生活。
病人根据自己的痛觉在一长为10 am线上画在数字上,治疗前及治疗后均有病人画明疼痛所在的位置,最后由医生患者评分。
四、难点分析脊柱古称脊骨,俗称脊梁骨,是人体的四肢与头颅连接的中心,也是支持内脏和保护内脏的支柱和后壁。
脊柱由33个椎骨组成,其中包括颈椎(7个),胸推(12个)、腰椎(5个)、骶椎(5个)、尾椎(4个),成人时骶椎与尾椎均融合为一体,故能活动的椎骨只有24个。
脊柱骨折中最为常见的部位是在胸腰椎之间(第十二胸椎至第一、二腰椎),因高空坠下,臀部着地,上身的重力向下冲击,地面的反冲力量向上冲击,两股力量汇合在脊柱前屈最大解位即胸腰椎之间,造成骨折和脱位。
脊柱骨折一般可为两类:(1)稳定性骨折,包括单纯椎体压缩性骨折、棘突骨折、横突骨折等,治疗简单,预后良好;(2)不稳定性骨折,包括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发关节脱位,或并发脊髓损伤,治疗困难,预后较差。
单纯压缩性骨折治疗较为简单,一般采用卧床、腰部垫枕、腰背部功能锻炼以及内服外敷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