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思考
焦禹豪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在飞速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对此进行思考,并结合国外先进经验,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是指医疗卫生资源在医疗卫生行业(或部门)内的分配和流动,它包括了卫生资源两方面的分配,即增量分配与存量调整,又称“初配置” 与“再配置”⑴。

作为医疗卫生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表现较为活跃的部分,分布不均衡,配置不公平,是我国医疗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最突出的问题。

尤其是城乡的不均衡分布,作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系统公平与效率研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对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效率目标的实现有着严重的影响[2]。

首先,在人员数量的配置与供给方面,城乡的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如在执业医生、卫技人员等的配置上呈现出不平衡及不均等的状况;再者,在优质资源与
人员质量方面,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也有着城乡分布不均导致的结构性失衡状况,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技术大多集中工作于城市的大型医疗机构,而在农村与
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这就使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受到限制,进而造成农村居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偏低{3]。

这是当前我国卫生系统急需解决的一个迫切性的问题。

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与有效利用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

纵观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突出的问题就是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源就是我国在不同的区域存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的现象,并被国内多项实证研究所证实。

其主要表现为医疗卫生资源往往向购买力高、人口密度大的大城市聚集,也将服务集中于那些价格高的药品或盈利水平高的治疗上。

实践证明,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非均衡也是城乡卫生二元结构和医疗卫生改革成效不显著的主要原因。

2009年启动了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优化、整合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新增卫生资源要符合区域卫生规划,资源投入向弱势群体倾斜”⑷。

在公共卫生宣传、防病治病和教育中,医疗卫生资源为居民提供了物力、人力、财力的保障和支持,也起着基础性作用。

因此,笔者试图研究如何合理分配、公平有效利用卫生资源,实现其公益性,并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5]。

1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1. 1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卫生人力资源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服
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至今,我国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总量已勉强达到够用,但却存在着卫生人力资源结构的不合理、配置不平衡、管理相对滞后、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

根据统计得出的下列结果却说明了一点的问题,首先全国的医疗卫
生技术人员达446万人,然而高级人员只占5.6 %,中级人员占22%,初级人员最多,占72%,其中高级、中级、初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为1: 4: 13。

而从学历构成上看,研究生不足2%,本科生有15%,大专生有29%,中专生最多,占
44%,无专业学历者占10%⑹。

1. 2医疗卫生经费的投入不足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的总量存在着严重不足,
国家对卫生资源的经费投入不够,同时也没有及时地建立起有效的筹资机制。

我国人口约占世界的20%,但却只享受了占总量2%的世界医疗卫生资源。

我国政府财政方面的支出,医疗卫生事业费用支出的比例在逐年下降。

而科教文卫事业费的比例,也在逐年下降,这个比例甚至低于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

医疗卫生服务费用大部分由居民承担,这就导致了人民群众“看病贵”、“看不起病”,使
个人卫生投资的积极性降低。

1.3城乡的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至今我国有230万注册的医生,而我国人
口总数为13亿,这其中的比例约为600: 1,而在美国则为500 : 1,相比较之下,我国平均每人的医生占有率算不上少。

但是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在地区、城乡之间的分配有着极大的差距,先进设备及高新技术基本集中于城市大医院、经济发达的地区等,在健康水平与保健服务利用方面,地区与城乡居民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

据调查显示,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30%,却享有80%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而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只享有20%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据统计,全国将近一半以上的大中型医疗机构和将近一半以上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集中于城市。

基层社区缺少医疗卫生资源,农村与城市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十分薄弱。

1.4医疗卫生资源质量不高因为医疗卫生资源近些年来过份地强调了扩大规
模、增加数量,忽略了培养人才及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这就使卫生服务与卫
生设施和质量较低,不能满足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

主要表现在农村、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学历低、能力差,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的设备落后、房屋破旧、人才不足等方面。

而近些年,虽然有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但是我国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1993〜2003年城乡居民的患病率从140. 1% 提高到143 . 0%。

,这说明医疗卫生技资源的质量偏低,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求医治病、追求健康的实际需要⑺。

2. 卫生信息资源配置现状
2.1卫生信息资源的配置不均衡卫生信息资源的配置不均衡主要是指硬资源
分配上不均衡。

从全国看,城市的卫生信息资源配置远高于农村,我国城乡人口的比例几乎接近于为1:1,然而城市却占有卫生资源总量的80%,且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以及大设备上,农村仅占了20%,甚至有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在医疗卫生领域还没有实现信息网络化。

卫生信息资源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倒三角形”,即在总体信息资源的配置上,出现了高层次的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多于中层次,而中层次又多于基层特殊的这一配置状态。

硬资源如医疗卫生信息设备等方面,配置的不合理性,必将导致卫生信息软资源的分布不协性的出现。

2.2卫生信息资源的交换性与共享性差我们国家的公共卫生信息领域中,存
在着多个独立的信息系统。

以医院为例,在不同的医院,特别是信息化起步较早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他们自己设立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与业务之间相互封闭,造成信息分散,导致信息的协调性和连续性差,使各个大医院的信息不能共享以及进行交换;再比如,一部分省市的医疗卫生统计的数据库,目前还局限在日常的管理层面,尤其是在应急指挥情况下,其需要的数据以及资料大多是以纸质文件保存和进行交换的。

即使有一些是电子资料,也基本在不同部门以及不
同人员手中,而没有形成数据库管理与共享,决策的依据也基本是下级单位与部门的文字资料和口头报告,没有相关的分析工具和信息资源数据库的支持。

如果各医疗机构的各部门只依据本部门业务方面的需求建立相应的应用系统,缺乏统一信息化的规范与标准,那么将会导致堆积大量的冗余信息,开发各个系统的成本高、强度高,严重浪费各种人、财、物,以及产生“信息孤岛”。

卫生信息资源不支持跨部门间的业务协同,不能使业务分割成一个个小的部分,从而不能使大量的卫生信息资源得到有效的流动与配置使用,导致开展区域性卫生信息整合变得极为复杂。

2.3缺乏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卫生信息资源建设卫生信息资源的公众用户对
本资源的需求特点很明确,据调查统计,有大概75%的公众需求是围绕提高生活质量、医疗保健、疾病预防、合理用药、健康心理、科学运动等方面的信息,信息要准确、及时、通俗。

但因为忽略了公众的实际的信息需求,信息检索不
够方便迅速,使医患之间的交流互动缺乏有效的技术推动;同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卫生信息本身存在着内容上专业度过高、数量庞杂、内容失真、标准化程度低、可信度低、重复严重等问题,缺乏可信度高的、统一的官方发布的面向公众的卫生信息,这直接对该类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造成不良影响[8]0
3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3.1按需分配谭勇认为,绝大多数的门诊病人在基层的一些医疗单位就可以得到恰当的治疗。

而住院病人需要到较高级别的医疗卫生单位进行就诊的比例较大。

张同利等人认为,在不同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依据应体现出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的不同需求,因而在不同级别或不同功能的医疗卫生机构的资源配置上应有所不同。

因为绝大多数的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是由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所以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应呈正三角形态,即资源配置越往基层卫生机构数量越大。

因此在制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时,首先应制定出医生和病床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结构比例。

3.2因地制宜有许多因素影响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如地域状况、经济状况、人口、现有卫生资源配置状况以及文化程度等,与此同时,要结合城乡之间差异,采取双重体系进行卫生资源配置。

王小合等人认为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应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地理条件、卫生资源服务分布及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利用情况,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恰当地确定卫生服务系统的公平性、可及性,建立起科学系统的配置模型,使区域内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达到最好。

3.3优化与加大卫生方面的投入首先,政府应适当地增加卫生方面的投入,增加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比重,要保障医学科研机构人员的开支和业务工作、医学教育、妇幼卫生、综合疾病控制与卫生执法监督等的需要。

新增的医疗卫生投入主要用于现有的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购置及更新,房屋改造,技术人员的培养与教育等,提高医疗卫生的技术服务水平,改善就医条件,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与保健需求。

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公益性,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

目前来看,如果提高医疗卫生投入的比重有困难,那么至少也要稳定卫生投入的比重,以保证政府的社会经济和卫生投入同步发展。

3.4建立医学资源共享体系当今社会,医疗卫生保健的方式与观念随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全面地了解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情况,社会进步使卫生信息化的进程得以推进,然后根据医学资源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开拓创新,开辟出新的医学资源建设方法,打造适合我国医学发展的资源共享体系。

加强我
国卫生资源信息的网络构建,打开关于医疗卫生资源的信息交流传递的通道,减少资源重复建设,节省资金,实现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信息与服务的共建、共知共以及享。

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传播与共享,使卫生资源在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9-14]0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在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数量的
增长态势非常明显。

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

尽管目前依照人口总量等标准,不难发现人均占有资源总量的严重不足。

但是考虑建国以来60多年里人口基数的大幅度扩张,以及医疗卫生技术人员规模的巨大增
长,成绩依然是主要的。

(2)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分布差异性十分明显,
如东部地区占有着将近45%的医疗卫生人力资源,而中部地区占有将近30%的医疗卫生人力资源,西部地区所拥有的人力资源总量最少,这表明现阶段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需要将均衡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区域配置作为重要目标,以增进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公平性。

(3)现阶段各类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在各个地区之间的配置存在差异°不仅卫生技术人员总量在不同地区之间有着较大差异。

具体到“执业医师”和“注
册护士”等,差异性更为明显。

另外北京、上海、天津和浙江等发达地区明显有着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如排名第一的北京地区所拥有的各类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均比排在第4〜10位的各个地区高出2倍以上。

在基本满足医院人员配置的基础上,应尽快建立县级综合医院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保持医院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骨干队伍的稳定,建立活力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医院人力资源的作用,为县级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保障。

在保障制度与政策的引导下,缩小城乡之间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差距,改善医疗卫生资源在城乡分布不公与不均等情况,推进城乡之间卫生服务体系的均衡性发展,实现城乡基本卫生服务的均等化[15]°
参考文献:
[1] 任苒,城乡卫生资源配置的差异及发展思考[J].中国卫生人才,2014,6:16-17.
[2] 朱兰芳•县级卫生系统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
杂志,2014,(1).
[3] 肖律.浅析加强医疗卫生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J.]财经界,2014, (27).
[4] 张莺•浅析我国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J] •现代经济信息,2014, (9).
[5] 许刚,从财务管理角度看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15 : 2-3.
⑹郭振友,石武祥.广西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2,
33(3) : 49. 51.
[7] 李丽,王传斌.安徽省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0,
27(5) : 535-536 .
[8] 任苒,金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后卫生服务可及性和医疗负担的公平性
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1) : 27—31.
[9] 沈骥.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发展状况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1): 4_6.
[10] 韩坤,王培成,韩春蕾.我国卫生资源均等化评价及区域差异研究[J].中
国医院统计,2014,21(5) : 351-354.
[11] Kabene SM,Orchard C,Howard JM, et a1 . rjrhe importanee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health care : a global context[J] . Hum Resour Health,2006⑷:20.
[12] 董宇,王培承,陈秀芝.2010--2012年潍坊市乡镇卫生院资源配置状况及公平性研究[J].中国医院统计,2014, 21(2) : 94-96 .
[13] 卫生部医政司.医政工作简讯第34期[EB/01 ] . (2012 09 —13)[2013 01 30] . http : //wWwmoh gov. cn/mohyzs/ psl0915 /201209/55850. shtm1.
[14] Lumbiganon P, Laopaiboon M Gulmezoglu AM et a1. Method of delivery
and pregnancy outcomes in Asia : the W HO global survey 0n maternal and porinatahealth 2007 —08 [J] . Lancet,2010 . 375(9713) : 490—499. [15] 侯筱蓉,邓小梅,赵文龙.我国医疗卫生信息资源配置现状及对策研究
[J].2014,17 ⑷:274-2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