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城古镇古村落旅游规划与保护研究专题(三):古城镇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古城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以湖南怀化洪江古商城为例
古城的生命在于文化,文化的生命在于传承,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城镇保护的精髓所在。
因此,如何保护好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旅游开发过程中考虑的首要问题。
对于众多正列入开发和保护日程中的古城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对当地民众作为“文化传承人”的保护、无形遗产的活生再现和古城镇特色文化体验方式的恢复是解决开发与保护矛盾的关键所在。
现以我公司正在编制的《洪江古商城商业业态规划及滨江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
一、古城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存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的范围广,表现形式多样,但都是某特定区域的居民特有的原生态生活方式和聚居生活的体验与智慧结晶。
然而,在大多数古城镇开发与保护实践中,由于人们的认识水平、重视程度、保护方法等方面的欠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传承后继乏人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每个传承人都是一栋博物馆。
在古城镇中,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没有人愿意继承,致使文化遗产随着传承人的离世而消失。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市场,不足以使其传承者维持基本生计。
此外,对传承人
的价值认识不够也是导致传承后继乏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呈碎片式的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离不开孕育它的特定环境和生活在其中的广大民众。
但是在保护中,人们往往只看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面,忽视了孕育它的环境和民众,这种缺乏整体观的碎片式保护方式实际上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风貌和价值。
还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至今已失去相应的传承环境,成为碎片,在保护中如果没有对缺失部分进行修复和完善而直接传承,就会造成另一种形式的碎片式保护。
(三)旅游开发过度
古城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密不可分,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常成为旅游开发的特色和重点。
许多地方为繁荣旅游事业,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环境,破坏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甚至引入其他地方的文化遗产。
这些做法严重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和地域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变质甚至消失的危险。
二、洪江古商城非物质文化遗产解读
洪江古商城地处湖南怀化市东南部,湘西雪峰山边陲,自古为驿站、商埠,明清时期发展成为烟火万家的大埠,以集散桐油、木材、白腊、鸦片而闻名,是湘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
现古商城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民国时期商业发展的脉络,各个时代特征明显的建筑和商业业态分布其中,犹如一幅直观明、清、民国社会市井全貌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近代商业发展的一个标本,也是我国
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古城之一,极具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
洪江古商城由于历史上特殊的城镇功能和地位,拥有较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民间工艺。
包括炼制桐油、木作、织染、酱作、糟坊、金箔、鞋帽、首饰制作、碑文石刻等。
其中,炼制桐油、织染最为著名,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现仍有传承人,但由于缺乏市场而处于消失边缘;木作、手工鞋帽等工艺虽完整保存下来,但市场需求在不断萎缩。
在民间工艺中除木作、手工鞋帽等工艺较好的保存了下来,其余工艺大多已失传。
2.民俗文化。
包括各种庆典节日、民间流行音乐、戏曲、民间传统舞蹈等,如春节、端午、中秋、劳动号子、苗族山歌、酒歌、儿歌、打击乐、辰河戏、围鼓、渔鼓、三棒鼓、霸王鞭、窨子屋龙舞、狮舞、蚌舞、踩高跷、彩莲船等。
在民俗文化中除传统节日、部分民间音乐保存较为完好外,其余部分都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3.商道文化。
洪江的商道文化主要体现在“水、形、街、市、物、史”六个方面。
包括古城水脉、自然的扇状空间格局、街区景观、明清建筑以及商道轶事传说等。
由于新的文化元素的植入以及洪江商道文化孕育环境的改变,目前具有洪江特色的商道文化特征大多已不复存在。
三、传承与保护—“原真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离不开详细全面的解读。
解读是传承的基础和条件,传承是解读的深化和发展,传承方式的准确把握依赖于解读的成果。
只有通过对洪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正确解读,才能找
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的定位。
在详细分析洪江古商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之上,我公司提出了以下保护策略。
(一)“以人为本”—保护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具有活态性,它以人为载体,世代相传。
比如,传统手工技术往往是家族代代相传,不断实践领悟的结果,这些日积月累的经验和技巧难以离开传承人而流传;又如民俗活动、礼仪、节庆等,虽然可以依靠大众而存在,但只有深谙其道的传承人才知道其完整准确的内容和方式。
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要任务是“以人为本”,保护其传承人。
对于传承人的保护,国家提出了多种保护措施。
针对洪江古商城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保护措施:1.通过授予称号认可传承人并吸引新的传承人;2.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补贴,这些经费不是给予个人,而是给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团体,用于培养新的传承人和开展保护该文化遗产所进行的活动;3.结合当地定期举办民俗歌舞大会及其他活动,充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供展示、发展的环境和空间。
(二)“可视化”—无形遗产的活生再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形性在传承过程中有脆弱的一面,极易随着人们主观意识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甚至消失。
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作支撑。
“可视化”是将“文化的内隐部分通过某些外在的形式表达说明出来”,即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所包含的无形历史文化内涵与有形物质载体相结合,以有形的物体展示表达,从
而达到保护传承的目的。
1.陈列与展示
陈列与展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方式。
规划中设置手工工艺制作景区,以古商城传统手工艺为支撑点,展示织染、炼制桐油、竹编等传统手工艺的生产过程,并以餐饮、旅游商品为媒介,推广传统手工艺文化。
2.形象化表达
将木作、竹编、碑文石刻等的制作场景以及人们的生活场景采用雕塑、壁画等形式,结合规划节点的布置设置在古商城环境之中,可以生动形象地再现历史。
同时,以传统商号旧址为依托,开设以炼制桐油艺术、编制艺术、根雕艺术等为主题的旅游景点。
(三)“体验化”—古商城特色文化体验方式的恢复
洪江古商城的大多数居民从事商贸及其衍生行业,有良好的商业文化底蕴和旅游开发潜力。
“体验化”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文化旅游相结合,适当利用民间艺术、节庆活动、民俗表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策划旅游项目,规划文化体验活动,在体验中品味古商城民风淳朴、民俗多彩的历史文化氛围。
以特有的“冲”、“巷”、“街”为载体,结合旅游和居民的生活需要,恢复古商城传统特色店铺,如古盐铺、染坊、古钱庄、古商号等;将农贸市场中对环境卫生影响不大的经营项目如鞋帽、手工制品等迁回古商城市场,恢复集市贸易功能;打造开放式的古城旅游模式,引导游客深入到小街小巷中去,感受古商城最具味道的曲径通幽与高低
错落,体验古商城生活氛围,观赏古商城民风民俗,感悟古商城文化内涵,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恒魅力和持久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