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仡佬族介绍 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确定“仡佬族”为仡佬族的统称。 现散居在贵州省西部的织金、黔西、六枝、关岭等20多个县, 少数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隆林各族自治县和云南省文山壮 族苗族自治州的广南、文山、富宁、马关等县。人口43.8 万多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古代仡佬族地区树茂林密,野兽虫蛇 出没, 人们多“依树积 木以居其上”,以防潮湿及祸害, 这种特殊的居住方式称为“干栏”。后虽将房屋 建造于地面,但多系楼房,人居楼上,楼下圈养 牲口,这种房屋仍沿以“干栏”为名。黔北一带 至今还有不少“干栏”式建筑,多 以木板为壁, 上盖以瓦、江口县仡佬族的楼房则以木作架,用 草盖顶,用杉皮为壁。 黔中仡佬族多位石屋,以石块砌壁,原木作楼枕, 编竹为楼,存放杂物,方形薄石板作瓦,人居楼下。清代以来,由于受汉 文化影响,仡佬族的住房一般改为平房。正房往往是三间并列,中为堂屋, 左右二间各隔为前、后两进,前进用作灶房、火塘,后进为卧室。房屋墙 壁多用土板筑成,屋顶盖以茅草。
仡佬族人一年中最重要 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祭 山节、端午节、吃新节、中 秋节、重阳节、牛王节、捉 虫节等,其中最隆重的莫过 于过春节。
仡佬族食粮,住平坝丘陵者以大米、玉米为主,居高山者以玉米、薯类为主。农忙季 节日食三餐,农闲多食两餐,正餐之外,尚有“过早”、“歇闹(歇劳)”、“宵夜” 等习俗。肉食以猪肉为主,鸡、鸭、羊肉次之,多数人不吃牛马肉和死禽死畜肉。嗜吃 酸味和论辣食品,有“三天不吃酸,人要打捞窜(l o chu n)之说。糍粑常作亲把祖宗 神灵供品,亦为待客和节日食品。 仡佬族人爱饮酒,多为自酿。先年有咂酒,以编谷、高梁、玉米、小米、大麦等为 原料,发酵后贮坛密封,预置竹管,用时含管吸饮。后多为甜酒、烧酒。甜酒俗称“酷 糟”,用糯米或玉米、小米酿制,多用于煮汤圆、鸡蛋,或用凉水冲饮。烧酒亦称火酒, 用玉米或高梁酿制,其味浓烈,平常待客和筵席必备。男子喜抽上烟(亦称叶子烟), 亦有中老年妇女抽叶子烟的,近年青年中吸香烟者增多。茶分清茶、油茶。清茶多用老 鹰茶、藤茶、家茶或苦丁茶熬饮。油茶以家茶用油煎炒后加水煮沸,将干,用木瓢背反 复揉成浆状,称“茶羹”,再加油煎羹,添水煮沸,加盐,佐以芝麻、核桃仁未、花椒 调味,即可饮用。可以粑粑、粽子、麻糖、瓜子等佐食,亦可煮“油茶鸡蛋”、“油茶 汤圆”、“油茶稀饭”等食用.大多数地方 仡佬族都有“吃油茶”的习惯,并视为待客 佳品,有的日食三餐不离,否则精神不振。居住在旧城、隆兴一带的仡佬族多无“吃油 茶”习俗。 筵席常以酥扣(亦称烧白)、昨扣为主肴,加配滑肉(亦称酥肉)、粉条、黄花、 木耳、豆类制成品等凑满“八大碗”或“十大碗”,俗称“大水席”。托情议事,往未 酬醉,肴暖尤丰。大矸、三桥一带近年盛行“三 幺台”,即筵席分三台吃完,先酒次茶 后饭,或先茶次酒后饭。油茶佐以糕、糖、干果、葵花子,酒佐冷盘热炒,饭加蒸碗汤 菜。坐席多为每桌10人(上下席各2人,左右席各3人),旧城、蟠溪、院溪一带每桌12 人,县城近年每桌8人。
风土人情
• 毛南族分龙节
• 毛南族猴鼓舞
• 毛南族木面舞
毛南族分龙节
龙是毛南族的民族图腾,因此,龙的形象、龙的影响在毛南族人民生活中无处不存在。 龙的最大节日是分龙节,又叫五月庙节,它是毛南族一年一度祭祀龙的传统大节。 每到分龙节,毛南山乡千山百弄,村村寨寨,每家每户都喜蒸五色糯米饭和粉蒸肉, 折回竹桠柳枝插在中堂神龛上,把五色米饭捏成小粒团,粘在枝叶之间,预祝五谷丰 登,硕果累累。
明伦龙潭瀑布
毛南族介绍
环江概况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 地处桂西北云贵高原东南麓,东邻融水、罗 城县,南接宜州、河池市,西隔打狗河与 南丹县相望,北与贵州荔波、从江两县毗连。 距首府南宁331公里,距桂林340公里,距 金城江48公里,距刘三姐故乡宜州67公里, 交通方便。 环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聚居县,全县 人口40多万,有毛南、壮、瑶、苗、 仫佬等少数民族31.3万人,毛南族占总人口 的16.2%。
返回
仡佬族是贵州古老的民族之一。商周时期,仡佬族先民为 “濮人”。先秦时期到唐朝为“僚”(僚旧时写为“獠”,读 为“佬”)。唐代,西南地区僚人中的一部分形成单一的民族 “ 僚”。宋代文献始记为“仡佬”。宋元明清历代汉文献中 的仡僚、佶僚、土僚、秃喇、老佬、革僚、閤老等都是仡佬族 的同称异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50年代的民族识别,
返回
毛南族猴鼓舞
返回
毛南族木面舞
毛南族木面舞原是一种傩舞,它是在民间祭祀乐舞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祭祀、 娱神、娱人为目的,充分体现了傩舞的神韵。其内容有两大部,如婆王、三界、三元、社王等神的 程式性舞和穿针舞;二是表现渔猎生产、农耕生产和人们在生产劳动男女相爱的欢 乐情绪,如瑶王系列舞和三娘与杜帝的自由舞,都是一种摹拟性很强的形象舞和情 绪舞。
仡佬族男女皆穿裙(男裙短,女裙长)。用 布一幅图于腰际,无摺皱,有如桶状,谓之“桶 裙”。男子皆穿短衣,女子或短衣或长衣,或短 衣外套以前短后长之袍。质料有葛、麻、羊毛、 丝、棉布等。男女多以长帕包头,有的妇女或用 花布一块盖顶。
仡佬族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和民族文化,但对 用仡佬文字和汉字共同记录仡佬族历史的《九天大濮史录》 其是否拥有本民族的文字,学界一直颇有争议。2008年 9月,贵州省仡佬学会付尔光、田金海、郑继强等专家 遍访云南省文山州、湖南省湘西地区、四川南部、广西 西北部和贵州全境等仡佬族地区,据民间传闻线索和实 地考察走访,在黔北仡佬族一位姓李的家中寻找到了 《九天大濮史录》。 用仡佬文字书写的《九天大濮史录》,据说就是仡 佬族民间传说的仡佬天书。该书为4卷合订本,共511页, 仡佬文用朱砂书写,汉文由黑墨对应排列书写,内容包 括仡佬族及其先民濮人、僚人的发展演变过程,仡佬族 九天合和文化的产生及其主要内容,仡佬族创造文字、 发明酒、发现茶叶、冶炼朱砂、饲养牲畜等方面的历史, 是目前发现的用仡佬文字和汉字共同记录仡佬族历史的 重要典籍。
古代仡佬族地区树茂林密,野兽虫蛇 出没, 人们多“依树积 木以居其上”,以防潮湿及祸害, 这种特殊的居住方式称为“干栏”。后虽将房屋 建造于地面,但多系楼房,人居楼上,楼下圈养 牲口,这种房屋仍沿以“干栏”为名。黔北一带 至今还有不少“干栏”式建筑,多 以木板为壁, 上盖以瓦、江口县仡佬族的楼房则以木作架,用 草盖顶,用杉皮为壁。 黔中仡佬族多位石屋,以石块砌壁,原木作楼枕, 编竹为楼,存放杂物,方形薄石板作瓦,人居楼下。清代以来,由于受汉 文化影响,仡佬族的住房一般改为平房。正房往往是三间并列,中为堂屋, 左右二间各隔为前、后两进,前进用作灶房、火塘,后进为卧室。房屋墙 壁多用土板筑成,屋顶盖以茅草。
仡佬族人一年中最重要 的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祭 山节、端午节、吃新节、中 秋节、重阳节、牛王节、捉 虫节等,其中最隆重的莫过 于过春节。
仡佬族食粮,住平坝丘陵者以大米、玉米为主,居高山者以玉米、薯类为主。农忙季 节日食三餐,农闲多食两餐,正餐之外,尚有“过早”、“歇闹(歇劳)”、“宵夜” 等习俗。肉食以猪肉为主,鸡、鸭、羊肉次之,多数人不吃牛马肉和死禽死畜肉。嗜吃 酸味和论辣食品,有“三天不吃酸,人要打捞窜(l o chu n)之说。糍粑常作亲把祖宗 神灵供品,亦为待客和节日食品。 仡佬族人爱饮酒,多为自酿。先年有咂酒,以编谷、高梁、玉米、小米、大麦等为 原料,发酵后贮坛密封,预置竹管,用时含管吸饮。后多为甜酒、烧酒。甜酒俗称“酷 糟”,用糯米或玉米、小米酿制,多用于煮汤圆、鸡蛋,或用凉水冲饮。烧酒亦称火酒, 用玉米或高梁酿制,其味浓烈,平常待客和筵席必备。男子喜抽上烟(亦称叶子烟), 亦有中老年妇女抽叶子烟的,近年青年中吸香烟者增多。茶分清茶、油茶。清茶多用老 鹰茶、藤茶、家茶或苦丁茶熬饮。油茶以家茶用油煎炒后加水煮沸,将干,用木瓢背反 复揉成浆状,称“茶羹”,再加油煎羹,添水煮沸,加盐,佐以芝麻、核桃仁未、花椒 调味,即可饮用。可以粑粑、粽子、麻糖、瓜子等佐食,亦可煮“油茶鸡蛋”、“油茶 汤圆”、“油茶稀饭”等食用.大多数地方 仡佬族都有“吃油茶”的习惯,并视为待客 佳品,有的日食三餐不离,否则精神不振。居住在旧城、隆兴一带的仡佬族多无“吃油 茶”习俗。 筵席常以酥扣(亦称烧白)、昨扣为主肴,加配滑肉(亦称酥肉)、粉条、黄花、 木耳、豆类制成品等凑满“八大碗”或“十大碗”,俗称“大水席”。托情议事,往未 酬醉,肴暖尤丰。大矸、三桥一带近年盛行“三 幺台”,即筵席分三台吃完,先酒次茶 后饭,或先茶次酒后饭。油茶佐以糕、糖、干果、葵花子,酒佐冷盘热炒,饭加蒸碗汤 菜。坐席多为每桌10人(上下席各2人,左右席各3人),旧城、蟠溪、院溪一带每桌12 人,县城近年每桌8人。
风土人情
• 毛南族分龙节
• 毛南族猴鼓舞
• 毛南族木面舞
毛南族分龙节
龙是毛南族的民族图腾,因此,龙的形象、龙的影响在毛南族人民生活中无处不存在。 龙的最大节日是分龙节,又叫五月庙节,它是毛南族一年一度祭祀龙的传统大节。 每到分龙节,毛南山乡千山百弄,村村寨寨,每家每户都喜蒸五色糯米饭和粉蒸肉, 折回竹桠柳枝插在中堂神龛上,把五色米饭捏成小粒团,粘在枝叶之间,预祝五谷丰 登,硕果累累。
明伦龙潭瀑布
毛南族介绍
环江概况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 地处桂西北云贵高原东南麓,东邻融水、罗 城县,南接宜州、河池市,西隔打狗河与 南丹县相望,北与贵州荔波、从江两县毗连。 距首府南宁331公里,距桂林340公里,距 金城江48公里,距刘三姐故乡宜州67公里, 交通方便。 环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聚居县,全县 人口40多万,有毛南、壮、瑶、苗、 仫佬等少数民族31.3万人,毛南族占总人口 的16.2%。
返回
仡佬族是贵州古老的民族之一。商周时期,仡佬族先民为 “濮人”。先秦时期到唐朝为“僚”(僚旧时写为“獠”,读 为“佬”)。唐代,西南地区僚人中的一部分形成单一的民族 “ 僚”。宋代文献始记为“仡佬”。宋元明清历代汉文献中 的仡僚、佶僚、土僚、秃喇、老佬、革僚、閤老等都是仡佬族 的同称异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50年代的民族识别,
返回
毛南族猴鼓舞
返回
毛南族木面舞
毛南族木面舞原是一种傩舞,它是在民间祭祀乐舞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祭祀、 娱神、娱人为目的,充分体现了傩舞的神韵。其内容有两大部,如婆王、三界、三元、社王等神的 程式性舞和穿针舞;二是表现渔猎生产、农耕生产和人们在生产劳动男女相爱的欢 乐情绪,如瑶王系列舞和三娘与杜帝的自由舞,都是一种摹拟性很强的形象舞和情 绪舞。
仡佬族男女皆穿裙(男裙短,女裙长)。用 布一幅图于腰际,无摺皱,有如桶状,谓之“桶 裙”。男子皆穿短衣,女子或短衣或长衣,或短 衣外套以前短后长之袍。质料有葛、麻、羊毛、 丝、棉布等。男女多以长帕包头,有的妇女或用 花布一块盖顶。
仡佬族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系统和民族文化,但对 用仡佬文字和汉字共同记录仡佬族历史的《九天大濮史录》 其是否拥有本民族的文字,学界一直颇有争议。2008年 9月,贵州省仡佬学会付尔光、田金海、郑继强等专家 遍访云南省文山州、湖南省湘西地区、四川南部、广西 西北部和贵州全境等仡佬族地区,据民间传闻线索和实 地考察走访,在黔北仡佬族一位姓李的家中寻找到了 《九天大濮史录》。 用仡佬文字书写的《九天大濮史录》,据说就是仡 佬族民间传说的仡佬天书。该书为4卷合订本,共511页, 仡佬文用朱砂书写,汉文由黑墨对应排列书写,内容包 括仡佬族及其先民濮人、僚人的发展演变过程,仡佬族 九天合和文化的产生及其主要内容,仡佬族创造文字、 发明酒、发现茶叶、冶炼朱砂、饲养牲畜等方面的历史, 是目前发现的用仡佬文字和汉字共同记录仡佬族历史的 重要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