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法律的尊严教案设计教案

感受法律的尊严教案设计教案
感受法律的尊严教案设计教案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本课由“走近法律”“法不可违”“防患于未然”三框组成,分别介绍什么是法律、为什么要遵守法律、怎样预防违法等内容。

第一框“走近法律”

“我们身边的规则”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而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并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

“生活离不开法律”告诉我们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还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所以,我们要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第二框“法不可违”。

“谁都不能违法”主要介绍什么是违法。并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最后简要说明了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必受惩罚”主要介绍了犯罪行为和刑事处罚两部分内容。说明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介绍了刑罚的含义以及我国刑罚的种类。使学生认识到不论什么原因,只要触犯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第三框“防患于未然”

“认清犯罪危害”告诉我们犯罪的危害。通过初中生自身的事例说明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法纪观念淡薄,极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可见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不仅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巨大危害,也给家庭和自己带来灾难,青少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加强自我防范”主要介绍预防犯罪、要防患于未然等内容。引出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提醒学生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引导学生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守法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我们身边的规则(一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

教学难点:法律的特殊性

【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综合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一个小游戏导入新课,把游戏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境相联系,得出生活需要规则来维持。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活动的串联将生活中的规则具体化、形象化,突出学生自身的感受,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到“规则之美”,再通过对比突出特殊的规则——法律,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观察、发现问题,从中启迪学生思考,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规则。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学生活动:小游戏:“谁更快”

谁能更快地从瓶子中更快地把乒乓球抽出来,在一个瓶口比较小的瓶子里,放入用线串好的五个乒乓球,分别请两组同学(五人为一组)上来,比比哪一组能更快地将乒乓球全部取出。

这个小游戏考得并不是眼明手快,而是需要通过组织,使乒乓球能够逐一通过,所以五个人应该经过商量,排好先后秩序,才能最快的把球全部取出。

教师活动:把游戏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境相联系,得出生活需要规则来维持。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到良好的生活需要秩序,而这个秩序需要规则来维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1、创设情境:撑杆跳比赛刚刚设立时,有一次国际比赛,一位日本运动员拿着长杆,跑到横杆前,突然将长杆插在地上,并两手抓住杆子爬了上去,到了横杆高度时跳了过去,全场都一下子目瞪口呆,因为在当时的撑杆跳比赛规则中,没有规定是否允许爬杆,只是说用杆。

学生讨论:算还是不算?同学们讨论。假如体育比赛当中都是这种场景,那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兴奋剂、借助于器械等)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讨论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

设计意图:通过对体育比赛中突发事故的讨论,引出设立规则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规则,事情可能就会带无法预计的后果。并自然将课堂引到更严重的交通事故。

2、红灯停绿灯行。

教师播放有关闯红灯的交通事故的影像资料。

学生讨论:发生这些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么?你碰到过类似的情景吗?(用自己身边的例子来说明)

教师活动:出示有关浙江省交通事故的数字或图片。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交通事故”做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充满现实感,并为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提供了条件,加深了学生的心理体验,充分认识到规则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3、交叉换位

学生活动:请学生在教室中实践一下交通规则——交叉换座位。

教师活动:不做任何提示,不要提出不许怎样做的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式活动,让学生再次直观感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如果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我们发觉会很顺利,并提出规则是一种美。

三、规则之美

1、感受规则之美。

学生想象:有一组数字任意排列着出现,你能看到什么?分小组合作讨论。

合作探究:将这组数字经过排列组合,发现它是一组很有规律的数字,从而让我们感到了数学之美。

用音乐简谱把这些数字串连之后,我们发现它又变成了一段简短而优美的音乐。播放音乐(或演唱)

……

2、寻找规则之美

生活延伸:生活中也有许多规则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环境,请同学们寻找生活中有哪些。

如乘车先下后上,山区行路相互礼让,遇危险让妇女、儿童先撤退,拾金不昧,体育比赛更精彩,交通秩序井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找数字中存在的规律,真实地去体会规则带给我们的美丽,而寻找规则之美,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观察、发现问题,体现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

3、“我的一天”,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

学生活动:一天中,你曾经历或直接感受到哪些有关衣、食、住、行、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则?如果要你对这些规则进行分类,你怎么分?

设计意图: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体现了学习生活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也有利增强学生体验感,提高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并从对比中自然引出特殊的规则——法律。

四、特殊规则——法律

是真是假:举四种规则的行为(社会道德、学生守则、法律、宗教规范),请学生开展竞猜,哪一种行为是法律,并从中寻找法律和其他规则的区别。(可以运用课本中的表格)社会道德:双休日到市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要求必须保持安静。

学生守则:在学校里上课,自修课必须保持安静,否则要扣除四项红旗竞赛分。

法律:在法院旁听审判必须保持安静。

宗教规范:每天早上,平阳寺的佛家子弟必须静坐一小时。

同样是保持安静,但他们却各有不同,通过对比找到法律的三个特殊性: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游戏、比赛、讨论,明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体会中成长,并解决教学难点: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规则,有什么特征。

五、课后延伸活动

制定规则:现在老师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同学们想不想去?但老师又很为难,怕出去碰到安全问题,请同学们帮助老师制定一些规则,使春游能够安全进行。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的延伸,使学生明白遵守规则不仅仅只是课堂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规则意识,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体现新课程人本理念。

【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当代的中学生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整天接触的是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和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中少数人(尤其是初中生自身的长辈)逃避规则对自己的约束,甚至有违法的行为:如“逃票乘车”、“闯红灯”等现象,使学生在生活中受到了一种负面教育,所以,教学活动可以安排很多,但在活动后,要让学生真正去落实还有待于对学生行为的强化,把课内的思想真正转化为课外的行动。如何培养学生的正义

感,并把这种正确的态度带到生活中,学会做一个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和法律的人,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生活离不开法律(一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行动上学法、用法、爱法、护法。

【学生分析】

通过对生活中规则重要性的了解,初中生开始培养自己的公民意识,但仍然有不少中学认为自己只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就可以了,认为法律是远离自己生活的要求,也不知道法律还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必须让学生懂得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是法制不断健全的社会。它要求人们必须知法、守法,时时处处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办事。

【综合设计思路】

以马丽的生活为导线,通过有目的地引入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一步步引出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与法律有关的事例,从学生遇到的、正在思考或能引起兴趣的生活事件出发来引发其思考、感悟,以引起学生对新课学习的欲望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给学生带来情感感知具体情境,领悟教材内容,并真正体会到每一个公民都必须要知法、守法,做到法律允许做的才能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坚决不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教学过程:

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个朋友,她叫马丽,现在正读初一,她最近一段时间碰到了一些事情,有些她知道,有些却不清楚,我们去看看大家能否帮帮她,并看看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遭遇:

1、一天,班级里同学小何带来了一个漂亮的手机,并在同学们面前炫耀,让大家非常羡慕。上体育课了,大家都去操场上锻炼,等到回到教室后,突然,小何大叫起来“我的手机不见了,谁拿了我的手机”,大伙儿连忙去报告班主任李老师。李老师通过判断,认为手机可能是同班同学拿的,这时有同学在下面说,“李老师,你来检查一下我们大家的书包吧,看看有没有”,马丽却觉得这样做不是很妥当,你认为呢?为什么?

2、教室里,马丽听到坐在自己前面的男同学刘浩,正在悄悄地对同桌说,近段时间在每天傍晚放学后,总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拦住他,向他索要钱物,并且威胁说,不准把这件事告诉老师,否则就不客气了。刘浩既害怕又感到烦恼,所以准备告诉自己中学刚毕业的堂哥,让他带几个朋友来帮帮他,把那几个人狠狠地打一顿,让他们以后不敢再来找他。请你评价一下刘浩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有何选择?

3、马丽和妈妈去参观一次展销会,并且还帮助妈妈挑选了一双鞋子,没想到穿了三天后,鞋跟就掉了,妈妈想去换但展销会这时已经结束了,妈妈说:算了,算了,就当花钱买了个教训。如果你是马丽,你给妈妈一个什么样的建议?

4、12月1日是马丽的生日,她非常高兴,为了庆祝,她特意去照相馆拍了张艺术照,但这家照相馆却未经她许可,就将照片摆放在门口做广告宣传,同学看到后告诉了她,她非常生气,与照相馆负责人进行交涉,要求收回照片并要求赔偿、道歉,但这位负责人却毫不理会。马丽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5、今天早上的晨会上,马丽就读的学校宣读了一份处分决定:有三个初三同学,放学路经一施工路段时,为打赌把放在施工路段前挂有红灯的危险标志牌搬开,致使当晚一骑车人跌进坑内,身受重伤。后经公安机关核查,依法给予三人罚款并责令赔偿相关医药费和其

他损失等处罚。听了这则处分,同学们开始热烈讨论起来,大多数同学认为确实要对他们进行处罚,但也有少数同学认为他们只是打了一个赌,又不是他们把骑车人推进沟里,不需要处罚。你认为这种行为该不该处罚,为什么?

6、马丽的日记本每天都锁在抽屉里,一天早上,由于匆忙上学忘了锁上,等到晚上回来的时候,发现日记已经被父母亲看过了,面对马丽的责问,他们却认为做父母的本来就有监护权,有权教育孩子,马丽很委屈,也很生气,她该如何与父母交流呢?

7、马丽家楼上住着一对舞迷夫妇,近段时间每晚都邀同伴跳舞到深夜。那冬嚓嚓的跺脚声震得顶灯直晃,更令人心烦的,是摇滚乐每晚都吵到深夜,扰得四邻不安,也严重妨碍了马丽的学习及邻居的休息,邻居们已经多次与舞迷夫妇交涉,可他们就是不听。你在生活中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会如何帮助马丽?

通过对这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的讨论、分析,告诉我们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友情提示:做到法律允许做的才能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坚决不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课外实践活动:设计法制宣传文化衫

文化衫已经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经常能看到一些非常有个性的文化衫,通过让学生设计法制宣传的文化衫,一方面是向人们宣传生活中离不开法,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的美感。

【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1、如何让学生感受到马丽的经历就是自己身边随时可以接触到的问题,从而形成切身体会,真正树立法无处不在的观念,这还有待于学生自身的行动。

2、课外实践活动——设计法制宣传文化衫真正要开展好,必须要较多的资金,且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功底,而真正要发挥效果,还需要学生将它带到社会上进行展示。

第二框题法不可违(一至两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学生分析】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他们既可以在良好的教育影响下走向品学兼优、健康向上的道路,也可以在不良的环境影响下走向道德败坏、违法犯罪的道路。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了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缺乏法律知识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让学生了解哪些行为是违法行为,使他们懂得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懂得什么样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法律后果,以及相应地要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从而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综合设计思路】

由幽默的歌曲导入,直观了解违法行为必然导致法律责任,引出课题,再通过三个不同违法事件的再现,结合模拟法庭的形式,让学生在形象的真实情景中,通过喜闻乐见亲身参与的活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切体味、掌握知识,提高对法律的认识,提高尊重法律的觉悟。

教学过程:

歌曲导入:雪村的《抓贼》是一首比较幽默的歌曲,歌曲的内容描述的是一个小偷偷窨井盖,最后被绳之以法的故事,能够较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并自然引到本课的教学——法不可违。

案例展开:

1、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

他们该由谁来处理?

2、朱某在工厂浴室拾到苏某的进口名牌手表,先说第二天还,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

苏某怎么办?(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否则赔偿苏某损失350元。)

3、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400多元。

公安局抓获,怎么处理?(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后两则案例均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进行,通过模拟法庭,了解不同的违法行为有承担不同的责任。

模拟法庭:(教师可以担任记者或法律咨询专家的身份)

1、确定模拟扮演分工。

从本班同学中选出若干人,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原告律师、被告、被告律师等。不担任扮演角色的同学也作出分工,作为某具体角色的助理,参与学习、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扮演者准备服装(或者标志),由班干部作出安排并准备模拟法庭所用的简单道具。

根据案情和角色需要,分别复习、查找与此案审判的有关法律知识。

2、开庭前布置模拟法庭现场。

(1)开庭审理

审判长在核查诉讼参与人到齐之后,宣布正式开庭。

遵照审判长的安排,原告宣读诉状,并出示有利于自己证据。

原告辩护律师申述诉讼请求的法律根据。

被告(或其辩护律师)作答或者提出反诉,并出示自己的证据。

(2)法庭辩论。

(3)审判长宣判。

庭后小结:通过模拟审讯过程的对比,寻找三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通过法庭宣判,明确违反不同的法律要承担不同的责任,并对刑罚进行一定的知识补充(也可以在课外通过该组学生自己的了解,制作成宣传板,向别的同学做宣传)。

【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审判活动是非常复杂又有诸多种类的诉讼活动,对初中学生来说,不可能完成模拟的全部,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只能演示其中的一种和关键环节,所以开展这一活动,如何从实际出发,抓住重点,服从整体教学的安排,如何精心设计和组织,达成教育目标是最关键的一点。而且课外的知识铺垫也要花较多时间准备,教师的指导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框题防患于未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教学难点:遵守法律与践行道德之间的联系

【学生分析】

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绝大多数中学生对违法犯罪现象深恶痛绝,且能做到遵纪守法。但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原因和家庭教育的不当等,导致少数未成年人沾染不良行为,如目无组织纪律,拉帮结伙,打架斗殴,旷课、夜不归宿;欺侮低年级学生,甚至抢劫偷盗,看黄色录像。还有一些中学生给老师起绰号,动辄以出走、逃学威胁家长,有的则满口脏话,动作粗野,行为不端,还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舞厅等场所;而网络给青少年带来的危害更是与日俱增,这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危害,如不矫治极易滑向犯罪的泥潭。而要远离不良行为、矫正不良行为,不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更重要在于青少年本身。因此,要让学生懂得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知道它们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的恶果,并且一定要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综合设计思路】

以一则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导致失足的具体事例,引出生活中由于自己的不良行为可能导致违法犯罪,并进而通过寻找不良行为的活动,及反思不良行为的危害,体会道德水平与守法观念之间的联系,再通过现身说法,及扫雷行动,提出要加强自我防范,防范于未然,最后通过写倡议书,把法制观念由思想转化为切实的行动。

活动一:新闻直播

寻找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具体案例以新闻直播的方式展现在同学面前,提醒同学注意到自己的不良行为。

活动二:火眼金睛

寻找校园中,身边的同学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的行为,并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通过这一活动,有助于让学生体验不良行为的危害,从感情动机上避免不

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将自己在课外寻找到的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导致违法犯罪(少年犯)的案例,在课堂上讲述,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动手获取信息,可以让学生得教训、获教益,深刻体会自身的良好道德行为与遵纪守法之间的联系。

活动四:扫雷行动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写写平时学习生活中,你所看到的或接触到的不良行为,以及他们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然后谈谈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远离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以加强自我防范。

活动五:普法宣传

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拟定一份向全体身边的同学发出的倡议书,告诫大家共同远离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通过教学初中生能明了自己的不良行为可能会发展为违法行为,但现实生活中又有一些例子,使学生存在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错误想法,而这跟后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司法保护的内容又是相对应,应避免这部分的教学内容与后面的内容发生冲突,如何留下一个伏笔,是很难处理的一个问题。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一框:走进法律 一、设计意图: 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逐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教学重点: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作用。 教学难点:法律的三大特征。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述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教学过程:课前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课时:1课时 二、板书设计: [ (多媒体展示事例“奥运会趣事”)第2届奥运会的撑竿跳高比赛,日本运动员富田把竹杆垂直竖立在横杆边,然后迅速地顺着撑竿两手交替地爬上竿顶,轻松地越过了横杆。裁判员宣布此跳无效,原因是他没有进行助跑。当富田了解到什么是助跑以后,就持竿慢跑了几步,把撑竿竖好后再一次重复了上述的动作…… 教师:这样的比赛成绩还算不算?假如体育比赛中都是这种场景,那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回答:略。 教师:因此,体育比赛要有体育比赛的规则,体育比赛才能正常进行。那么,如果在要道或十字路口,人们都不遵守交通规则,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交通秩序对比插图“,并思考: 1、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 2、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 3、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 (多媒体展示“交通秩序对比插图”)

学生回答:左图交通秩序井然,尽管人多车杂,可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结果是道路畅通无阻,交通井然有序;右图刚好相反,没有交通规则或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南来的北往的,东行的西去的,行人车辆各不相让,争抢阻塞,其结果是谁也不能顺利通过。交通规则在这里起了维护畅通的作用。 教师:这幅插图说明:社会生活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混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要有共同的规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我们身边的规则。 一、我们身边的规则 (学生活动:“七嘴八舌”)请同学们以“我的一天”题,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 学生回答:略。 教师:同学们讲得非常好。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发现我们的身边有很多规则。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把刚才所说的规则进行归类呢? 学生回答:规则可以分为纪律、道德、法律。 教师: (学生活动:“对号入座”)试做比较,并将下面的备选内容填入空格内。 1、国家立法机关制定 2、在校学生 3、舆论、习惯、信念 4、自然形成 5、教育、行政力量 6、全国适用 7、教育行政机关制定8、普遍适用9、国家强制力 教师:因此,我们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那么,它的特殊性体现在那里呢?下面请同学们观看影片,并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为什么说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学生回答:因为和纪律、道德相比, 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 1、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创制形式)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丛实施来看)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从适用对象和范围看)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是多种多样的,没有道德、纪律、法律,将无法支撑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行,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混乱不堪,违法乱纪现象得不到制裁,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因此,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尤其离不开法律这种规则。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学生活动:“请你断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8页,小郑的案例,并思考以下问题: 1、舞迷夫妇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2、最后执法部门依照什么规则阻止舞迷夫妇的行为? 3、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4、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1、不对,因为他们的行为扰乱了他人的生活,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违反了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 2、执法部门依照我国有关法律阻止了他们的侵权行为。

【四年级作文】我维护了我的尊严

【四年级作文】我维护了我的尊严 在天空的高处,心灵的远处,有一种声音:“尊严从何而来?”通过那次演讲赛,我 对这个问题,别有一番认识。 英语演讲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老师让我在班里试讲一次,我心头一惊:天呀,我还 没背熟怎么办?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晕着头就上去了。 “Dear……Dear……”我站在讲台上紧张得满脸通红,眼睛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转,手心也早被汗水霸占了,心中就如同雀儿在乱撞。紧接着,台下传来了同学们讥讽的笑声,一浪高过一浪,紧张与恐惧布满我的心间:怎么办?怎么办?这下面子可丢大了……大家 的每一声嘲笑都如同一个流星锤,毫不留情地砸向我的自尊心,随着同学们一声声嘲笑, 我的自尊心也慢慢地变得“千疮百孔”…… 在遭受自尊心的打击之后,我的心中油然而生了一种信念:我一定要把稿子背的滚瓜 烂熟,让同学们对我另眼相看! 一进家门,我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找到台词,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我的眼睛就 如同一台扫描仪,反反复复地扫描着台词上面的每一句话……正在我背地起劲的时候,一 只突如其来的“拦路虎”使我有些手足无措——有一句英语台词读起来就像绕口令似的, 我一遍遍读,又一次次的失败,信心和耐心就如同喷了隐形水一般,消失得无影无踪。放 弃的念头几乎占满了我整个心间……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文章能帮助到您。 可转念一想起同学们的冷嘲热讽,一股无形的怒火又坚定了我的信念:不论遇到什么 困难,我都要克服!我静下心来,耐心地把这句话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单词,最后再反反复 复地读……终于,整篇稿子被我搞定。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转眼间,演讲比赛拉开了序幕。轮到我上场了,我深吸一口气,信心满满地走向讲台中间,流利而又声情并茂地将演讲稿一字不错地背了下来。顿时,雷 鸣般的掌声在我耳边响起。那种难以言表的自豪感也在我心头弥漫,我上一次“千疮百孔”的自尊心在那一刻“完璧归赵”了! 在天空的高处,心灵的深处,总有一种声音:“尊严是靠自己的努力维护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感受青春律动》教案1

《感受青春律动》教案 第1站青春多优美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明确处于青春期的我们生理和心理上发生的一些变化,并且能够正确认识这些变化。掌握青春期的某些严重心理特征及其了解青春期的某些行为特点。 二、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的处理青春期的三个主要心理矛盾。能够主动的适应生活中的某些变化,并且积极主动的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培养自己的自我调节能力,学会设计自己的青春之路。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教学重点 青春期是人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期。 教学难点 自己的人生要向哪些方向走和自己对青春的理解是有关系的,所以要掌握青春的方向,体验,感受青春的优美,形成爱护青春的优良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各位同学,新学期开始了,现在我们已经是八年级的学生了。请大家自己关注一下周围的同学,和上学期相比,同学们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学习新课

八年级的同学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青春期也是人生最优美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的身心会产生许多变化。 1、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1)身高快速增长; (2)体重迅速增加; (3)体力增强; (4)性特征正在逐渐突现; (5)男生女生的性别差异越来越明明:男生:身体增高显赫,喉结突出,开始变声,会逐渐长出胡须,喜欢“逞英雄”,不甘人后;女生:嗓音变得细润,身体的女性特征逐渐明明,更加在意自己体态、容貌上的改变; (6)还会萌生性意识。 2、青春期也是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 我们会对生活中的许多事物产生兴趣,用我们的经验去理解、去分析,并逐步上升到逻辑论证,从而使思维能力、智力水平逐步提高。 3、青春期还是心理走向成熟的严重时期。 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更加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懂得自尊,也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尊崇。 我们常常在自信和自卑之间摇摆不定。 我们也会努力控制自己,自控能力不断增强。 4、青春期的情感、情绪十分丰盛。 更加重视感情,爱护友谊。情感和友谊的内容更加丰盛,形式更加多样。 情绪起伏比较大,情感表达比较剧烈。

感受法律尊严同步测试

感受法律尊严同步测试 一、1.人民意志和利益;权利;义务2.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刑罚和处罚 3.行政;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民事;民事法律法规;刑事;刑法4.刑事处罚;刑事处分5. 如何产生适用范围或对象靠什么发挥作用 行为规范社会道德自然形成普遍适用舆论、习惯和信念 学生守则教育行政机关制定在校学生教育、行政的力量 国家法律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国家强制力全国适用 二、 三、 四、13.①道德。它主要依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②纪律、规章。它是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的在局部适用的准则14.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15.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社会生活准则有不同种类。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人人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但不是唯一的行为准则。除法律外,还有道德、纪律、规章、守则等行为准则,这些都是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社会生活准则,而法律只是唯一由国家制定的或认可的准则。16.此说法是不正确的。①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义务,或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和犯罪两种。②一般违法行为是一种对社会危害性小的违法行为。因为没有

触犯刑法,所以不是犯罪。③犯罪是指社会危害性很大,触犯刑法并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所以说,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一定违法。17.第一,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第二,犯罪是一种严重触犯刑法的行为;第三,犯罪是一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五、18.马强所主张的这种“自由”是对真正自由的片面理解。真正的自由都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和限制,没有任何限制和约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马强做事我行我素,不守规则当然要受到批评、指责和处罚。因此,自由离不开法律、纪律等规则;要自由就得守法律、纪律等规则,守法律、纪律等规则才能有真正的自由。19.本案例中李某最终归还了欠王某的钱款,体现了法律的尊严。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因为:第一,只有依靠国家强制力做后盾,才能迫使人们遵循、服从法律;第二,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各种关系,制裁违法犯罪分子,法律需要国家强制力来保障;第三,为了使法定的权利和义务得到实现和履行,也需要国家强制力做后盾。如果没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就会变成一纸空文。20.①如果甲只是推了乙一把,乙摔倒在地并未受伤,则甲的行为并未给乙带来大的危害,也没有给社会造成相当程度的危害。那么,甲的这种行为还够不上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更没有触犯刑法,属于一般错

维护自己的尊严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维护自己的尊严》教案 教学目标: 1、敬佩敢于维护自己尊严的人。 2、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允许别人歧视、嘲笑和侮辱自己。 3、引导学生学生思考什么样的行为是维护自己的尊严,使学生愿意做一个有尊严的人。 教学重点: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允许别人歧视、嘲笑和侮辱自己。 教学难点:敬佩敢于维护自己尊严的人。敢于维护自己的尊严。 教学准备: 1、准备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如“如何维护自己的尊严帮助学生进行辨析。 2、搜集有关自尊自爱、不卑不亢的名言警句。 3、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讲述《拾起自己的尊严》的故事,同学们,你们认为做人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吗?那么,什么是尊严呢?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尊严呢? 2、小结: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绝不能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哪怕他只是一个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手时已经轻贱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但是你,作为一个旁人,均无权因此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 二、组内合作学习,释疑。 指导学生看课本47页两幅图。议一议:你赞同谁的做法?理由是什么? 学生活动: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然后将小组的意见和其他小组的同学交流。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1)自己要做到什么?(不能向别人卑躬屈膝,点头哈腰,低三下四,惟命是从)。课件出示 2)不容许别人怎样?(歧视、嘲笑和侮辱自己)。 3、小结:任何人,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裕还是贫穷,也无论其是高官还是平民,是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 三、联系生活实际。 1、谈谈生活中有哪些有失尊严的人和事。

七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同步测试题 新人教版

七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同步测试题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共35分) 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中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总是从严重违反课堂纪律,不做作业,贪图享受等开始的。中学生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应该() ①知道法律规定的禁止行为,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②防患于未然,自觉纠正不良行为 ③远离具有不良行为的同学④让老师或父母时刻监督自己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对违法与犯罪的关系,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A、犯罪必定是违法,违法不一定是犯罪 B、违法必定是犯罪,犯罪不一定是违法 C、违法必定是犯罪,犯罪必定是违法 D、犯罪不一定是违法,违法不一定是犯罪 3、初三学生张平在回家的路上,看见无业人员王某拦住本校学生刘某要钱,张平迅速到附近商店打“110”报警。警察很快赶到,抓获王某等人。对张平的行为,正确的评价是() ①张平的做法很机智②张平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③张平不敢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④张平履行了也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吸毒一口,掉入虎口;贪图一时痛快,毁掉一生幸福。”这一戒毒格言告诉我们() ①吸食毒品,危害极大②依法律己,决不吸毒 ③珍爱生命,拒绝毒品④要勇于同毒品犯罪作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16岁的王某,多次在校外纠集社会青年,抢夺学生的财物多达1000多元,王某因此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王某的行为是() A、违反校规的行为 B、一般违法行为 C、犯罪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漏选可得2分,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6、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该() A、树立法律意识,自觉依法自律 B、加强修养,践行道德 C、对违法犯罪现象视而不见 D、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7、借网络而生的“博客”日渐为人们所欢迎,但同时也带来了秩序被扰乱的情况,它滋生是非,揭他人隐私。可见() A、“博客”也需要用法律来规范 B、专门败坏社会风气

2020年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教案设计参照模板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本课由“走近法律”“法不可违”“防患于未然”三框组成,分别介绍什么是法律、为什么要遵守法律、怎样预防违法等内容。 第一框“走近法律” “我们身边的规则”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而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并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 “生活离不开法律”告诉我们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还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所以,我们要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第二框“法不可违”。 “谁都不能违法”主要介绍什么是违法。并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最后简要说明了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犯罪必受惩罚”主要介绍了犯罪行为和刑事处罚两部分内容。说明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介绍了刑罚的含义以及我国刑罚的种类。使学生认识到不论什么原因,只要触犯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第三框“防患于未然” “认清犯罪危害”告诉我们犯罪的危害。通过初中生自身的事例说明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法纪观念淡薄,极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可见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不仅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巨大危害,也给家庭和自己带来灾难,青少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加强自我防范”主要介绍预防犯罪、要防患于未然等内容。引出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提醒学生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引导学生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守法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我们身边的规则(一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 教学难点:法律的特殊性 【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综合设计思路】

人教版初中政治 感悟青春

课题:感悟青春 科目:思想品德教学对象:初中七年级学生课时: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感悟青春”是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第二单元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的第二个框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启了第一框走进青春的有关内容,以“青春误读”和“青春畅想”为主要内容,针对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困惑及充满青春朝气与活力,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期待与向往的身心特点,引导学生改正青春期的一些错误行为和观念,全面把握青春内涵,焕发青春活力,为下一节课体验青春幸福,祝福自己的青春,以积极快乐的心态迎接青春期的到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青春决定青春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帮助学生形成对青春的积极、理性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学会以乐观的心态面对青春期,以积极的心态和积极的行为去追求青春。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从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角度理解了青春,但这远远不够,要想使学生真正健康成长,还要从一种精神气质的角度全面认识青春的内涵,从而保持一种青春的心境,充满蓬勃朝气和强大的生命力,保持持久旺盛的创造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课前搜集描写青春的诗歌、散文,或自己创作,课堂上进行朗诵表演。通过学生的创作和表演,让学生领悟信心、爱与美丽的梦想将使青春永驻。青春将使我们对未来充满新奇,使我们有勇气去面对眼前的一切。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青春畅想。 确立依据:学生仅仅从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角度来理解青春是远远不够的,要想使学生真正健康成长,还要从一种精神气质的角度全面认识青春的内涵,只有使学生全面地把握青春的内涵,才能使学生保持一种青春的心境,充满蓬勃朝气和强大的生命力,保持持久的旺盛的创造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可以说,能否正确地解读青春,将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 教学难点:青春误读 确立依据:初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已明显增强,但独立是相对的,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会

关于尊严的名言警句大全

关于尊严的名言警句大全 君子宁为维护尊严而死,不为苟且偷生而寡廉鲜耻。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尊严的名言警句大全,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尊严的名言警句大全精选 1. 没有诚实哪来尊严。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 2. 工作,独立获得食物是尊严。中国知名主持人,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教师何炅 3. 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帕斯卡尔 4. 傲慢是一种得不到支持的尊严。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5. 为人粗鲁意味着忘却了自己的尊严。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 6. 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糟蹋的东西。智利作家尼高美德斯;古斯曼《靴子下的面包》 7. 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辞职》 8. 我自己决不为自己去侵犯人类的尊严。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人类由来及性选择》 9. 我觉得落选得有尊严,没什么遗憾了。中国好声音选手那英导师队张赫宣

10. 只有气度小的人,才会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美国管理学家巴纳特 关于尊严的名言警句大全 1. 尊严不但指人受到尊重,它还是人价值之说在。中国当代作家王小波 2. 国家的尊严比安全更为重要,比命运更有价值。美国第28任总统托;伍;威尔逊 3. 我已经没有多少尊严了,给我一点小小的骄傲吧……台湾女作家,原名陈懋平三毛 4. 君子宁为维护尊严而死,不为苟且偷生而寡廉鲜耻。印度古代泰米尔族诗人、思想家和伦理哲学家瓦鲁瓦尔《古拉尔箴言;政事篇》 5. 人们将永远赖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人的尊严。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6. 幽默乃是尊严的肯定,又是对人类超然物外的胸襟之明证。罗曼尼;葛瑞 7. 不知道他自己的人的尊严,他就完全不能尊重别人的尊严。德国诗人席勒 8. 我们放下尊严,放下个性,放下固执,都只是因为放不下一个人。香港女作家张小娴《三月里的幸福饼》 9. 一个人的尊严并非在获得荣誉时,而在于本身真正值得这荣誉。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

《青春飞扬》教案2

《青春飞扬》 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节青春飞扬。本课内容主要讲青春含义的理解;青春的意义。 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通过生活实例,学生体验拥有青春的快乐,在体验中感悟青春的意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 青春含义的理解;青春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多媒体、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探究合作的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生活实例,学生体验拥有青春的快乐,在体验中感悟青春的意义。 【教学重点】 青春的意义。 【教学难点】 青春含义的理解。 准备好相关材料及课件。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 有人说,青春是泪水;有人说,青春是任性;有人说,青春是无悔…… 想一想: 你认为什么是青春?你会用哪些词语描述青春? 提示:纠结、梦想、莽撞、遗憾、美好、勇气…… 教师总结:有人说,青春是泪水;有人说,青春是任性;有人说,青春是无悔……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青春飞扬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成长的渴望 活动一:描述青春 (多媒体展示活动要求)大家描述青春的词语。在青春的词典里,独立、自由、理想、信念……这些词语具有特别的意义。 想一想: 你对青春有什么渴望?

提示:翱翔、梦想飞扬、浪漫爱情、激荡情感 教师强调:面对青春,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憧憬,形成不同的理想,规划青春路径,思考自己如何走过青春之路。 目标导学二:飞翔的力量 (多媒体显示) 活动二:展开想象 假如想象你是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鹰,应该拥有怎样的羽翼才能独立飞翔? 提示:根据自己的想法写在自己愿望 教师讲述:大家写了很多词语,比如自信、自尊、自强等。我们现在看看能不能是我们展开翅膀翱翔于蓝天。 (多媒体显示) 有些人从小就失去了自信,常常有大人们的训斥:“这孩子太笨了,将来没有什么出息。”久而久之,他就会自己认可了,碰到小失败就会自我安慰:“反正我很笨,我是不会完成的。”这样他的青春年华就少了一份快乐,多了几分悲伤。但有些人就具备了自信,无论是别人的贬低,还是碰钉子,他总会保持一种自信的心态,相信自己,所以他历尽千辛去攻克,拼尽全力去改变,终于他的努力,造就了成功,也尝到了自信的甜头,后来,自信便一直陪伴着他。 活动三:你选择谁 你会向他们谁学习?说说理由。 提示:生活中,我们因为有自信才能勇气,才能坚持,创造奇迹。 教师讲述: 青春为什么需要自信? 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有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法律为我们护航》教案与教学反思

《法律为我们护航》教案 漂市一中钱少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未成年人需要保护的原因;了解法律在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四个方面给予了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体现了国家对于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和关爱;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现状的讨论,能够说出未成年人需要保护的原因;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知道法律给予了未成年人哪些特殊的关爱与保护,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思维能力和问题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原因。 教学难点:法律给予未成年人在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方面特殊的关爱与保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材料一 2015年4月3日,南京市民徐某在网上发布了数张一名男童遍体鳞伤,疑似遭虐待的照片,引发了一场“养母疑似殴打养子”的轩然大波。几天后,养母李某被公安机关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刑事拘留,后变更为取保候审。南京市浦口区检察院以李某涉嫌故意伤害罪,向浦口区法院提起公诉。 2015年9月30日下午2点,江苏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宣判:被告人李征琴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 想一想: 材料表明了谁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提示: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阐述 教师讲述: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进入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现实生

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较为普遍,从而指出未成年人需要国家给予特殊的保护,未成年人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律伴我们成长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们需要特殊保护 (一)法律与未成年人 活动一:情景再现——生活中的未成年人 (多媒体链接教材上P95“运用你的经验”栏目) 想一想: (1)在生活中,作为未成年人的我们享受哪些特殊的保护与关爱? 提示:有来自家庭方面的保护、学校方面的保护、社会方面的保护、司法方面的保护等。 (2)未成年人为什么需要特殊保护? 提示:①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弱,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给予特殊的保护。 ②未成年人的生存与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花朵,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的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3)怎样才能使未成年人免受伤害呢? 提示:可从国家、社会、家庭、学校、未成年人等角度进行回答。 相关链接: 国家: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为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依据。 社会: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家庭:以正确的合理的方式教育孩子、关心孩子,给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尽到家长的监护职责。 学校:定期开展有关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讲座,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等;做好消防、地震等各种安全演练。

《感悟青春》教学设计

《感悟青春》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新课程理念,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呈现方式,恰当地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联系生活实际。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成长中的我”中“认识自我部分”:“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活动”。“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与沟通”部分:“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第二框“感悟青春”。具有呈上启下的作用。由“青春误读和青春畅想”两目内容组成,帮助学生纠正关于青春期的错误观念行为方面的认识误区。引导学生对成长,青春有更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从只关心自己的身心变化提升到精神上的追求。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逐步进入青春期,但对青春期的各方面认识存在一个误区,对青春的内涵需要进一步理解,感悟,所以《感悟青春》这一课内容的学习很有必要。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青春期特有的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特征,对于青春的内涵有较正确的认识和较深刻的利解。 2、能力目标:正确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自觉减少心理上的混乱与恐慌,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协调发展,对青春期的内涵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刻体会青春的内涵,积极主动迎接、创造美好的青春。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春误读,需要通过彼此的尊重来体会青春成长的美好。 难点:青春畅想,从精神气质的角度全面认识青春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探究合作法、讨论法。 六、教学准备:1、搜集相关资料和图片制作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青春的诗歌或散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敲开了青春的大门,走进了青春,学习和了解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育状况以及应采取的调适措施。那么,在青春期,我们还容易出现哪些认识和行为上的误区呢?我们有怎样全面认识青春的内涵,愉快地渡过自己的青春期,让青春无限美好。在这一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继续我们的青春之旅,在这个旅程中去体验青春,感悟青春。 设计意图:联想上一节课的内容,设疑,既能温故知新,又能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从而可以唤起学生探索新知的好奇心。能乎应标题,自然导入。 引出课题:感悟青春 第一部分教学内容:青春误读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青春误读一、课件展示张强同学给老师的一封信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班级 姓名 成绩一、填空(每空1分,共23分) 1.我国法律作为 的体现,通过规定和 ,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2.犯罪是指具有 、 并依法应受的行为。 3.违法行为分为三种:① 违法行为,指违反 的行为;② 违法行为,指违法 的行为;③ 违法行为,指违反 的行为。 4.刑罚,又叫 、 ,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办法。 5.选择下列项目填表。 ①国家立法机关制定 ②在校学生 ③舆论、习惯和信念 ④自然形成 ⑤教育、行政的力量 ⑥全国适用 ⑦教育行政机关制定 ⑧普遍适用 ⑨国家强制力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6.人们把法律称之为“国法”,因为它是( )。 A.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 的约束力 7.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8.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方式是( )。 A.制定或认可 B.制定或实施 C.广义或狭义 D.习惯与执行 9.法律体现的是( )。 A.少数人的意志 B.剥削阶级的意志 C.统治阶级的意志 D.广大人民的意志 4分,共12分) 10.法律和道德的区别是( )。 A.道德谴责的行为不一定是违反法律的行为 B.二者都是人们的行为规则

C.二者的实现方式不同 D.二者的调整范围不同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道德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之中 B.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上层人物的意志 C.无论国家制定法律,还是国家认可法律,一般都以文字的形式出现 D.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们自觉守法 12.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则,是()。 A.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 B.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C.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社会舆论中 D.主要靠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信念予以维护的 四、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3.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主要有哪两种?它们有什么区别? 14.法律作为一种特别的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规章等规则相比,具有哪些特征? 15.有人说,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人人必须遵守的唯一准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6.“违法及犯罪,犯罪及违法。”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17.简要回答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五、材料分析题(18、19题各7分,20题9分,共23分) 18.中学生马强做事我行我素,不守规则,他的口头禅是“自由万岁”。在马路上,他横冲直撞,还闯了红灯,被警察严肃地批评了一顿。自习课上他高声谈笑,引起了同学们的不满和指责。篮球场上,他屡屡犯规,被裁判罚下了场。他遗憾地说:“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真正的自由。” 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对马强的言行加以评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青春飞扬》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青春飞扬》教案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拥有青春的幸福,认识青春的意义,感受青春的力量。 2.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青春的幸福,增强自信的热情,自强的青春态度。 3.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实自己的青春生活,使自己的青春生活更有意义和价值。 二:学情分析进入中学,学生对青春充满着想象,有很多青春的想法,他们对成长有着强烈的渴望,他们渴望飞翔。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他们可能会有自卑心理、自弃意识。因此,引导学生继续对青春保持渴望和憧憬,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自强精神,显得至关重要。 三:重点难点 重点:青春的遐想、对青春的理解 难点:如何让青春更美好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师:青春是什么?青春不仅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带来身体的变化,青春更多地体现在一个人的心态、气质、想象力和情感中,是从生命潜流中涌动的一种全新的感觉。踏着青春的节拍,

感受青春的力量,今天我们学习——青春飞扬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年少气盛,青春的力量在身体里生发,令我们对未来更加憧憬和向往。 2.面对青春,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憧憬,形成不同的理想,规划青春的路径,思考自己如何走过青春之路。 3.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 4.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持久的坚持。 5.激荡的青春活力,自信的青春热情,自强的青春态度,会给我们飞翔的翅膀,助力青春成长。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教材P23运用你的经验 什么是青春?有人说,青春是泪水;有人说,青春是任性;有人说,青春是无悔…… (1)你认为下面哪些词语能表达你对青春的理解?(见教材P23) 交流点拨:结合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如:梦想、激情、美好、勇气,等等。 (2)你还会用哪些词语描述青春? 交流点拨:如:春天、朝阳、灿烂、蓬勃、奋斗、昂扬,等

维护自己的尊严

. '. 第11课维护自己的尊严 教学目标:1、敬佩敢于维护自己尊严的人。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2、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允许别人歧视、嘲笑和侮辱自己。3、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彬彬有礼、热情帮助、不卑不亢。4、知道一些懂得维护自己名誉的人物的事迹。 教学重点、难点:敢于维护自己的尊严,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个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地将施舍的钱物用力地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根据这件事,许多网友发表了评论。 请你以“乞丐有尊严吗?”参与讨论。2、议一议:乞丐有尊严吗?3、小结: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绝不能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哪怕他只是一个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手时已经轻贱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但是你,作为一个旁人,均无权因此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 二、判断。 1、什么是人格尊严? 2、书47页两幅图。议一议:你的看法如何?你有什么感受? 3、小结:任何人,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裕还是贫穷,也无论其是高官还是平民,是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 三、联系生活实际。 1、谈谈生活中有哪些有失尊严的人和事。 四、讲故事,谈看法。 1、讲故事《不食嗟来之食》。春秋时齐国连年灾荒,有个叫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没精打采地走过来,就高声喊道:“喂,来吃粥。”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说完他辞谢了黔敖又向前走了,终于饿死在路边。 2、教师:听了这个故事,结合本课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这种行为?(学生:人应自立,自己养活自己,人格尊严不可辱;人格尊严比生命还重要,启示我们做一个有骨气,有尊严的人。) 3、教师小结:这个故事说明人格尊严不可辱。 3、谁还知道哪些自尊的故事?这些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4、诚恳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兜里有钱,但不能给他,因为这是自己辛苦攒下的钱。如果他有困难自己可以帮助他。 5、不知所措地号啕大哭,希望能够引来路人帮助自己。 6、拒绝给他钱,并义正辞严地指责他。 维护自己的尊严 不食嗟来之食 维护祖国尊严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学案

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 1.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的行为规则。 2.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3.我们身边的规矩有很多。可分为三类:道德、纪律、法律。 4.法律的显著特征: 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⑵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什么是法律?P87 答: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2.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何不同?P87 答:(1)法律比道德、纪律更为明确、具体。(2)法律比道德、纪律具有更为广泛的普遍约束力。 (3)法律比道德、纪律具有更大的强制性和更大的强制力,即国家强制性和国家强制力。 3.法律有哪些主要特征?P87 答:(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最主要特征)(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显著特征) 5.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6.我国法律: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和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7.法律的作用:⑴规范作用。(突出地表现为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⑵保护作用。(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8、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爱法,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法不可违 4.什么是违法行为?P93 答: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5.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违宪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又叫一般违法行为;

四年级语文《尊严》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尊严》教案设计 导读: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语。认识多音字“难”,重点指导“尊、善”的写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积累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 3.通过想象画面、比较句子等方法,品读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词句,从中感悟人物形象。 4.抓住语言描写中的标点变化及否定词的运用,进一步体会年轻人一次比一次坚定的态度。 5.体会年轻人哈默自尊自强的品质,懂得什么是尊严;学习杰克逊大叔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尊严。看老师来写课题,“尊”是这一课的生字,里面的一短横一定不要丢掉,下面的长横要写舒展。齐读课题。 同学们,结合预习,知道什么是尊严吗?看,这是尊严在字典中的意思,(出示:1.尊贵庄严。2.可尊敬的身份和地位。)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对尊严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先来看看大家对词语掌握的怎么样。 第一行:课文中啊,出现了几个外国的地名和人名的词语,谁来读一下?沃尔迅是南加州的一个小镇,来,一起读一下。 第二行:逃难善良款待例外捶背赞赏 这里有一个多音字,难,谁会组词?出示。 看这个字比较难写,善良的善,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拿出手跟老师一起写一下。 第三行: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 请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这几个四字词语,你看,这几个词语都是写的人物的——外貌。 还有一个词语:一齐读。(出示:狼吞虎咽) 仔细看这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吞,咽。是,词语中含有近义词。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来吗?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个,读一读吧 三、整体感知。 1.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请大家快速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儿? 老师发现,刚才读的词语中,有一部分也可以帮助我们概括课文的内容,试试看。(出示:沃尔逊逃难款待狼吞虎咽例外赞赏)指名交流:师点拨,小结:看来借助关键词语来归纳课文内容,是个很好的方法。 2.读了课文,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初中政治《感悟青春》教案

课题名称《感悟青春》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悟”——学生在发现青春特点的过程中,感悟青春的美好和无限可能。 2.“享受”——“两封求助信”,明确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懂得正视青春烦恼,享受青春成长。 3.“立志”——学生探讨前辈坚忍不拔实现强国理想的青春事迹,思考志向、意志在青春成长中的作用,懂得勇于承担责任,实现青春理想。 (二)能力目标 让学生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澄清一些问题的错误认识,学会与父母、同学、朋友 正确的交往,共同分享美好的青春时光 (三)知识目标 让学生正确理解青春含义,解读青春,对于青春有正确和深入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全面了解青春的内涵,避免误读,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一)教学重点 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如何正视青春困惑,走好青春之路。 (二)教学难点 从精神气质的角度全面认识青春的内涵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的主线索——正视青春困惑,享受青春成长;发现青春特点,感悟青春美好;实现青春奋斗,成就青春理想。课堂基于情境的设置、问题的启发,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理性认识。 教学方式 情境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导入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进入了初中,从纯真的儿童时代跨入了灿烂的青春花季,青春是充满梦想的季节,青春是放飞希望的季节,青春有着甜蜜的快乐,青春也有着苦涩的烦恼播放歌曲《小小少年》 教学环节

一、 正视青春困惑,享受青春成长活动一:两封困惑的求助信。说一说: 1、小明分别碰上哪些烦恼了?2你遇到过类似的烦恼吗?或者你还有别的什么烦恼吗? 找出烦恼 (生理变化遭取笑、男女交往遭非议、奇发异服遭指责等) 说说烦恼 直观的展现青春期学生中存在的烦恼,为进一步分析、澄清认识及行为上的种种误区做铺垫,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活动二:我来解忧愁 想一想,议一议: (课件出示问题,教师深入各组倾听和指导讨论,并适时的给予肯定)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及他人的生理变化,学会悦纳自己,尊重别人。在尊重与关爱的环境中相互交流,共享成长的经验,从而体会到青春成长的美好。 引导学生认识男女生之间正常交往的意义,并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同学之间进行交往 引导学生正确剖析自己的心理,走出"个性就是形式上标新立异、与父母顶撞冲突"的认识、行为误区;体会成长、成熟的深刻内涵,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父母进行交往) 教师总结:由于青春期生理心理的迅速变化,我们难免遇到一些苦恼和困惑,但只要我们抱着彼此尊重、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态度去看待和处理问题,很多烦恼就容易解决了。我们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之间的相处就也会变得更加融洽了,这样我们能体会到更多的青春的快乐 活动结论: 正视青春困惑,享受青春成长 二、 发现青春特点,感悟青春美好 活动:填充青春苹果树 设计意图: 学生在发现青春特点的过程中,感受青春的美好。 1.学生通过对青春特点的发现,认识青春不仅意味着秀丽的容颜、健美的身姿、轻盈的脚步,青春更意味着一个全新的精神世界——活力四射、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勇敢无畏、求知欲、好奇心、阳光、直爽、乐观、开朗…… 2.学生在畅想自己未来的过程中,认识青春充满生机、活力、创造力。生机、活力、创造力给我们的青春带来无限可能。青春就是这样一种从生命潜流中涌动出的一种全新感觉。 活动结论: 发现青春特点,感悟青春美好。 三、 活动三:小钱的青春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