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命的摇篮

森林生命的摇篮
森林生命的摇篮

森林生命的摇篮

2018-03-27森林生命的摇篮郁郁葱葱的森林,翠色欲流的大山,明媚的阳光透过茂盛的枝干暖暖地照在游人身上,欢声笑语在山谷中回荡。

森林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让人们的心灵更轻松。

是呀!森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好处。

森林有地球之肺之称。

它是氧气制造厂、粉尘过滤器、树木还是天然蓄水库和天然空调呢。

树木可以做成坚固实用的家具,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这给人们带来了不少方便,也提高了人们生活的品质。

……我真不敢想象,假如没有了森林,人们的生活还怎么过?森林对我们是这么的重要,但一幅幅毁灭森林的画面却让我们触目惊心。

一棵棵娇嫩的竹子被拦腰劈开,那粗壮的树身上满是伤痕,山路边被折断的已枯萎的枝叶把大地铺得严严实实。

绿绿的草坪被践踏得不成样子,漂亮的小花甚至被连根拔起,这是前天我们在龙坞游览区所看到的情景。

那么在偏远的山林破坏的情况岂不更糟?森林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是随着经济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过量采伐,乱砍滥伐,毁林开

荒等,使我国仅有的一点森林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那些以森林为栖息地的动物濒临灭顶之灾。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目前地球上每分钟就有20多公顷的森林被毁掉。

而森林覆盖率仅有15℅的中国大地上,更是挥霍无度,我国树木利用率低,中国每年生产800亿双一次性筷子,首尾相接,可以从地球往返月球21次,可以铺满363个******广场,每回收3双一次性筷子,就可以生产一张a4纸。

按50人的公司的用纸量计算,做出的纸大概可以使用55万年。

每年为生产一次性筷子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日本进口的一次性筷子99%来自中国,而且日本他们不一次性利用筷子,而是再回收加工成工艺品高价返销到我国.像一次性筷子式的利用,进一步加剧森林资源的消耗。

庆幸的是党中央、国务院确立兴林富民的策略,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加强森林资源保护,越来越多的人投入了森林保护的行动中来。

在路边,我们总能看到护林工人仔仔细细地种植花木,并定期修剪;每年春天,都有不少人细心地种下小树,盼着它快快长成参天大树。

在荒漠,长年弓着腰的追梦人守护着越来越壮观的绿洲。

森林是我们生命的摇篮,保护森林,人人有责。

让我们成为护林的天使,保护森林,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让它们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文章

森林对环境的影响.docx

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水气净美无尘沙土】 1.水:截流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 气:调节气候 3. 净:净化空气 4. 美:美化环境 5. 物:繁衍物种, 维护生物多样性 6.尘:吸烟除尘 7. 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8. 土:补给土壤有机质 雨林9?维持地球大气碳氧平衡 雨林10.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植被破坏的影响 1. 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 2. 蒸腾作用减弱,大气降水减少 3. 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 4. 地表径流量变率增大,水旱灾害频繁 三.保护森林/雨林的措施 1.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2. 加强对森林/雨林的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3. 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森林/雨林观光、生态旅游 4. 采育结合,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5. 加强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森林/雨林区的机会 6. 提高木材利用率 7. 开发木材替代品 保护本国森林8.从国外进口木材 国际保护雨林9.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与保护中获益 四.地表环境特征的描述 1. 地势XX高XX低 2. 地表水源充足/干旱缺水 3. 植被:多XX植物覆盖/沙漠广布植被稀疏 4. 土壤

五.荒漠化的原因 1.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流水作用微弱,河流欠发育 2. 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3. 离冬季风源地近,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利于风沙活动 4.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气候异常使生态环境失衡,地表易起沙 5. 纬度较高,下半年日照时间长,蒸发旺盛 6. 人口激增,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灌溉方式不当 提醒:荒漠化的表现 1. 土地沙漠化 2.石质荒漠化 3.次生盐碱化 六.治理荒漠化的措施 1. 合理利用水资源 2.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①沙漠边缘封沙育草②营造防沙林带③设置 沙障) 3. 调节农林牧之间的用地关系 4. 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①营造薪炭林②兴建沼气池③推广省柴灶) 5. 控制人口增长,注意环境保护 6. 保留残茬,积雪保墒 七.荒漠化的危害 1. 湿地面积缩小,草地退化,土地裸露,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2. 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牧场减产,造成经济损失 3. 引起风沙灾害 八.方格沙障的作用 1. 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2. 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3. 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 九.湿地的成因 1. 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3. 河网密集径流丰富/秋末春初凌汛,地下水位高 4. 纬度高,冬季寒冷且漫长/气温低,蒸发微弱 5. 土质黏重/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6. 植被条件好,涵养水源能力强 7. 沿河多沼泽/地处河口三角洲多滩涂 十?湿地的作用

森林生物量模型建立主要技术规定

附件2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森林生物量模型建立暂行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任务 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数量特征,是研究许多森林问题和生态问题的基础。建立森林生物量模型的目的是制定森林植被(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生物量计量标准,为评价森林生产力和森林质量,以及监测我国的森林固碳释氧能力提供基础依据。同时,增加森林枯落物储量调查建模,结合森林生物量,以满足森林碳汇现状与碳汇能力变化估算需要。 主要任务是通过采集所需的乔木、灌木、草本和枯落物等建模样本,建立森林生物量和枯落物储量模型,实验测定相应的固碳系数和储能系数。 第二条主要内容 (一)样本采集。包括乔木层(含竹类、下木,下同)、灌木层、草本层3个层次的生物量样本及枯落物层储量样本。 (二)系数测定。实验测定样品的含水率、含碳系数与储能系数。 (三)模型建立。森林生物量分别按乔木、竹类、灌木和草本建立回归模型,其中乔木和竹类建立单木回归模型,灌木建立

单木或样方回归模型,草本建立样方回归模型。枯落物储量按样方建立回归模型。 第三条建模单元 (一)乔木生物量建模单元原则上参照原农林部标准立木材积表(LY208-77)的分区和树种(组)确定。竹类生物量建模单元原则上按散生、丛生竹种类型,分毛竹类、刚竹类、其他散生竹类、簕竹、绿竹、其他丛生竹类确定建模单元。灌木和草本生物量建模单元原则上在森林植被群落内按建群种确定。枯落物储量建模单元原则上按森林的优势树种(组)确定。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在上述原则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各自需求,并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乔木、竹类、灌木、草本和枯落物建模单元。 第四条精度要求 (一)回归模型精度。乔木和竹类生物量模型精度在90%以上,灌木和草本生物量模型精度在85%以上,枯落物储量模型精度80%以上。 (二)系数测定精度。含水率、含碳系数和储能系数的实验测定精度要求在98%以上。 第二章样本采集 第五条前期准备 生物量建模承担单位根据本暂行办法编制操作细则,制定工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目次 前言 (3) 1范围 (4) 2规范性引用文件 (4) 3术语与定义 (4) 4总则 (6) 5一般规定 (6) 5.1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分析 (6) 5.2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9) 5.3功能分区 (9) 5.4容量与人口 (10) 5.5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10) 5.6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和营销策划 (11) 6专项保护 (11) 6.1保护规划 (11) 6.2森林景观规划 (13) 6.3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13) 6.4森林生态旅游与服务设施规划 (14) 6.5基础工程规划 (16) 6.6土地利用规划 (18) 6.7社区发展规划 (19) 7分期建设规划 (19) 8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 (20) 8.1投资估算 (20) 8.2效益评估 (20) 9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 (20) 9.1一般规定 (20) 9.2规划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 (20) 9.3附件 (20) 附录A森林公园生态环境资源评价 (21) 附录B规范文本参考提纲及图纸目录 (2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同济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楚材、刘滨谊、吴章文、刘颂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一般规定、专项规划、分期建设规划、投资估算及效益评估、规划成果与深度规定等。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省级和市(县)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005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GB383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6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LYJ127-91 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GB/T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JGJ62 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4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国家级森林公园 national forest park 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生态良好,拥有全国性意义或特殊保护价值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备一定规模和旅游发展条件,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自然区域。 3.2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master planning of forest park 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主体功能要求与建设原则,对森林风景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在空间、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与布局,是指导森林公园建设、经营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3.3 森林风景资源forest landscape resources

林木种质资源库的管理办法

林木种质资源库的管理办法 产品型号:TPZY-CV2.0 产品简介: 种质资源管理系统又称种质资源库管理系统软件、种质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小麦、玉米、水稻等作物种质及中间材料等育种资源的信息化管理。通过条形码或电子标签为每一份种子建立唯一标识,实现育种资源的动态出入库管理与预警提醒、远程查询检索,促进育种资源的妥善保管。 中国最早贮藏种子的方法是将晾晒干燥后的种子,装在纸袋或布袋内,放入带盖的小口缸或瓦罐里,加入适量的生石灰作为吸湿剂,置于阴凉处保存。印度、埃及等国也采用过类似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苏联等国相继建造了用空调设备控制温、湿度环境的贮藏室。中国从1975年起筹建种质资源库,广西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库于198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国家种质库于1984年相继建成,均已先后投入使用。一些国家的农业科学工作者正致力于采用超低温(-196℃的液态氮)冷冻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新技术,以期达到长期贮藏种质的目的。 产品分类: 贮藏环境(主要指温度和湿度)对种子的寿命影响很大。根据库内温、湿度环境的不同,种子贮藏建筑可分为5类:①超长期贮藏库,温度-18℃,相对湿度40%左右,贮藏期为50年。②长期贮藏库,温度-10℃以下,相对湿度30~40%,贮藏期为30年以上;③中期贮藏库,温度0~5℃,相对湿度30~40%,贮藏期为15年左右;④短期贮藏库,温度10~15℃,相对湿度50~60%,贮藏期为1~3年;⑤普通种子库,采用自然或机械通风调节库内温度,种子贮藏期为3~6个月。超长期贮藏库、长期贮藏库、中期贮藏库和短期贮藏库都需配备制冷除湿设备。中国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材料分两级保存。长期保存的材料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的长期库贮存。中期保存的材料由各地方农业科学院(所)或中国农业科学院有关研究所的中期库保存。长期库向各中期库提供更新用种;各中期库除向长期库提供贮存种子外,还向育种者提供研究材料。短期库可作为各省市种子公司用以保存优良种子的库房。普通种子库为保存第二年生产用种的库房。

森林生物量的研究分析进展

森林生物量地研究进展-生物论文 森林生物量地研究进展 摘要: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地最基本数量特征,是研究许多森林问题和生态问题地基础.建立森林生物量模型地目地是制定全国森林植被(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生物量地计量标准,为评价我国森林生产力和森林质量,以及监测我国地森林固碳释氧能力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森林;生物量;生态系统 1 森林生物量 生物量是一定时间、一定空间一种或数种生物有机体地总重量,或者一个群落内所有生物有机体地总重量,前者是种地生物量,后者是群落地生物量.生物量实质是绿色植物在单位面积上通过同化器官进行光合作用积累地有机物和能量.群落生物量地多少,反映了群落利用自然潜力地能力,是衡量群落生产力地重要指标,也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地基础. 森林生物量是近代林学中发展起来地一项新内容,它是指各种森林在一定地年龄、一定地面积上所生长地全部干物质地重量,它是森林生态系统在长期生产与代谢过程中积累地结果.森林生物量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地基本数据,主要有3个研究目地:一是在全球或区域地尺度上通过对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地地理空间分布规律,以及与气候因子、植物群落分布之间关系地研究,可以估算地球生物圈地承载能力.森林具有减缓温室效应地作用,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地研究与森林碳汇功能紧密结合起来,使森林地生物量和生产力成为新地研究热点.二是在生态系统地尺度上,某一森林生态系统生物产量地分布格局和机理可用来揭示生态系统生产力与环境地相互关系,探索维持持久林地生产力和健康

森林生态系统地内在生理要素和外在生态条件,为评价森林地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三是森林生物量作为可再生地生物能源,通过生物技术措施来提高短轮伐期能源林地生物产量和生产力水平、能源林收获与加工贮存以及能源转换利用等技术,均是森林生物量地主要研究内容. 2 生物量地研究进展 最早有关生物量和生产力地研究报道,德国几种森林地枝叶掉落物和木材重量地测定.后来在研究森林自然稀疏问题时,探讨了森林地初级生产量.1944年,Kittredge利用叶重和胸径地拟合关系,成功地拟合了白松等树种预测叶量地对数回归方程.但这些研究都是局限于少数树种局部地段针对某项目地独立研究,总体上来说,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地研究并未引起人们地重视.到了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关心生态系统到底能为人类提供多少有机物,世界上开始重视对森林生物量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球碳循环研究得到重视,研究者将以往在斑块水平地生态系统研究成果和生物量数据,扩展到景观、区域乃至全球地空间尺度上,从而科学地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大气中发挥地碳源和碳汇地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地研究. 我国生物量研究工作起步较晚,20世纪60年代初,少数学者在部分地区对为数不多地树种开展了生物量测定和研究工作,以后地数十年里发展迅速.潘维俦等对杉木人工林地研究,冯宗炜对马尾松人工林地研究,以及李文华等对长白山温带天然林地研究,使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地研究在人工林和天然林两个方面得到了发展.冯宗炜采用特征木调查与分层切割等方法,对湖南省会同县森林群落地生物量及生物生产力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全国不同森林类型地生物量

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综述

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 综述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综述 标准的制定及编制情况:相关标准有哪些,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管理、技术、服务等),这些标准是否适合国家公园建设的需要等等 本文主要探讨我国现有的国家森林公园标准体系以及该体系与我国现有的国家公园标准适应性。 目前我国已出台的森林公园标准有《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两项国家标准;《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中国森林认证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服务》、《中国森林认证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服务审核导则》、《中国森林认证森林公园生态环境服务操作指南》、《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森林公园工程技术规范》六项行业标准以及各地地标五项。(红字标准需购买) 《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为适应森林旅游与森林公园建设的需要,规范森林开发建设和工程设计,确保设计质量对森林公园的内部区划;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景点与游览方式设计;植物景观工程设计;保护工程设计;旅游服务设施工程设计(包括生态文化及科普宣教设施、餐饮、住宿、娱乐游憩、购物、医疗保健、导游标志及信息化管理系统);基础设施工程设计,等方面做出了规定。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作为森林公园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的依据,规定了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的原则、方法、风景资源基本质量与风景资源基本质量公式;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对于森林公园的基础资料调查与现状分析;森林公园的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功能分区;容量与人口;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发展战略、主题定位和营销策划;保护规划;森林景观规划;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包括宣教中心、博

森林对环境的影响

一.森林对环境得影响【水气净美无尘沙土】 1、水:截流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气:调节气候 3、净:净化空气 4、美:美化环境 5、物: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6、尘:吸烟除尘 7、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8、土:补给土壤有机质 雨林9、维持地球大气碳氧平衡 雨林10、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二.植被破坏得影响 1、植被涵养水源得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 2、蒸腾作用减弱,大气降水减少 3、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 4、地表径流量变率增大,水旱灾害频繁 5、温差变大,气候得大陆性增强 6、破坏生物多样性 7、生态环境恶化 8、水土流失加剧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贫瘠 雨林9、全球变暖,不利于全球碳氧平衡 三.保护森林/雨林得措施 1、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2、加强对森林/雨林得管理与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3、鼓励保护性得开发方式,如森林/雨林观光、生态旅游 4、采育结合,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5、加强缓冲区得建设,减少移民与农耕进入森林/雨林区得机会 6、提高木材利用率 7、开发木材替代品 保护本国森林8、从国外进口木材 国际保护雨林9、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与保护中获益 四.地表环境特征得描述 1、地势xx高xx低 2、地表水源充足/干旱缺水 3、植被:多xx植物覆盖/沙漠广布植被稀疏 4、土壤

五.荒漠化得原因 1、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流水作用微弱,河流欠发育 2、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得沙质沉积物 3、离冬季风源地近,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利于风沙活动 4、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气候异常使生态环境失衡,地表易起沙 5、纬度较高,下半年日照时间长,蒸发旺盛 6、人口激增,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使用与不合理利用,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 度樵采,灌溉方式不当 提醒:荒漠化得表现 1、土地沙漠化 2、石质荒漠化 3、次生盐碱化 六.治理荒漠化得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①沙漠边缘封沙育草②营造防沙林带③设 置沙障) 3、调节农林牧之间得用地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牧区得能源问题(①营造薪炭林②兴建沼气池③推广省柴灶) 5、控制人口增长,注意环境保护 6、保留残茬,积雪保墒 七.荒漠化得危害 1、湿地面积缩小,草地退化,土地裸露,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2、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牧场减产,造成经济损失 3、引起风沙灾害 八.方格沙障得作用 1、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2、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3、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 九.湿地得成因 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3、河网密集径流丰富/秋末春初凌汛,地下水位高 4、纬度高,冬季寒冷且漫长/气温低,蒸发微弱 5、土质黏重/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6、植被条件好,涵养水源能力强 7、沿河多沼泽/地处河口三角洲多滩涂

遥感在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中的应用

遥感在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中的应用 3 何红艳 郭志华 33  肖文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1) 摘 要 生物量是地表C 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量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区域乃至 全球的C 平衡。森林作为地球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区域乃至全球尺度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难点之一。在大的空间尺度上,遥感技术是估算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有效手段。T M 、AVHRR 、S AR 等数据以及多源数据的融合在森林生物量估算方面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运用遥感技术进行森林生物量估算时,所采用的数据源不同,分析方法也不相同,主要分析方法有: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神经网络和数学模型模拟等。随着测定不同空间、时间和波谱分辨率的各种传感器的广泛使用,以及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大尺度森林生物量的遥感估算研究必将向前迈进一大步。 生物量;遥感;神经网络;数学模型中图分类号 S718.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07)08-1317-06Appli ca ti on of re m ote sen si n g i n forest aboveground b i oma ss esti m a ti on.HE Hong 2yan,G UO Zhi 2hua,X I A O W en 2fa (Institute of Forest Ecology,Environm ent and P rotection,Ch inese A cade m y of Forestry,B eijing 100091,China ).Chinese Journa l of Ecology ,2007,26(8):1317-1322. Abstract:B i omass is an i m portant variable in many ecol ogical and envir on mental models,and its large scale esti m ati on would be hel pful t o understand the gl obal C balance .Forest p lays an i m 2portant r ole in the gl obal carbon budget because it deter m ines the dyna m ics of terrestrial carbon cycle,but the measure ment of its abovegr ound bi omass involves extensive field surveys .On large regi onal scale,using satellite data is an effective way t o esti m ate forest bi omass .Up t o now,T M ,AVHRR ,radar data and the fusi on of multi p le satellite data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f orest bi o 2mass esti m ati on .During esti m ating with satellite data,different mathe matic methods may be re 2quired if the data s ources are different .The main methods for the esti m ati on are correlati on analy 2sis,regressi on analysis,neural net w ork,and other mathe matic models .Ne w instru ments with different res oluti on in s patial,te mporal and s pectru m are devised f or the relatively reliable deter 2m inati on of f orest abovegr ound bi omass .W ith the devel opment and i m p r ove ment of the theories and models for bi omass esti m ati on by using re mote sensing data,great p r ogress will be achieved in the research of forest bi omass on large scales .Key words:bi omass;re mote sensing;neural net w ork;mathe matical model .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9021100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2CB4125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0590383)、国家科技十一五攻关计划项目(2006037002027)和国家林业局重点试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33通讯作者E 2mail:guozh@caf .ac .cn 收稿日期:2006209230 接受日期:2007205205 1 引 言 作为生态和环境应用研究的重要变量之一,生物量的长期定位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全球碳平衡的认识 和理解(Field et al .,1995;Fang et al .,2001;方精云 等,2002)。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森林在全球碳循环中居重要地位,对陆地生物圈和其它地表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大尺度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有效估算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利用遥感进行森林生物量估算是基于植物的反射光谱特征实现的。这是因为:不同植物及同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其反射光谱曲线形态和特征不同;并且,病虫害、灌溉和施肥等条件的不同 也会引起植物反射光谱曲线的变化(彭少麟等,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 ogy 2007,26(8):1317-1322

我国的森林生物量研究

第22卷 第5期世 界 林 业 研 究Vol.22 No.5 2009年10月World Forestry Research Oct12009 我国的森林生物量研究3 马 炜 孙玉军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摘要:论述了我国森林生物量的研究内容及方法,对乔木层、林下植被、凋落物、粗木质残体、根系以及区域尺度的生物量研究进行了总结,概述了直接收获法、回归模型、平均换算因子法等常见的森林生物量估测方法。 最后提出当前我国在研究重点分布、基础数据采集以及空间尺度转换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森林生物量研究在遥感监测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森林生物量,模型估算,粗木质残体,尺度转换,遥感反演 中图分类号:S7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241(2009)05-0071-06 Forest B i oma ss i n Ch i n a Ma W ei SunYujun (The Key Laborat ory for Silviculture and Conservati on of M inistry of Educati o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jing100083,China) Abstract:Forest bi o mass has great research and app licati on value in f orest ecol ogical syste m.Con2 cep ti on,significance and devel opment hist ory of China’s f orest bi omass were exp lained.Extra e m2 phasis was p laced on research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forest bi omass in China.An intr oducti on was made on the researches including dom inant s pecies,vegetati on,litter,coarse,r oot and regi onal scale bi omass esti m ati on as well.Some common forest bi omass esti m ati on methods were su mmarized, such as harvest,regressi on model,and bi omass-expansi on-fact or equati on.There still existed s ome shortages in forest bi omass research in China,i.e.in dis p r oporti on of study field,the collec2 ti on of basic data and the scaling-up of measure ment.Finally,the devel opment trend of forest bi o2 mass was pointed out. Key words:forest bi omass,esti m ati on model,coarse woody debris,scaling-up, re mote sensing inversi on 森林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近十几年来,其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基础数据用以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以及揭示森林生态系统能量平衡和养分循环等功能过程的变化规律[1-2]。森林生物量已成为量度森林结构和功能变化的重要指标,并为生态系统的碳汇和碳素循环研究提供关键数据,在碳循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3-5]。目前国际林联(I U FRO)在《国际森林资源监测大纲》中已将森林生物量列为最主要的监测项目之一[6]。 我国植被生物量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对森林生态系统中主要乔木、林下植被、凋落物、粗木质残体、根系等生物量进行了大量估测,开拓了不同森林类型、不同气候带与区域尺度生物量等研究领域。目前,我国森林生物量已经有了大量点上的分散资料的积累,这 3收稿日期:2009-05-23 基金项目:引进国际先进林业科学技术计划资助项目(948)(2008-4-48);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基于树木生长的森林碳储量模型(2006002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森林资源清查的碳循环研究(30571492)作者简介:马炜(1985-),男,福建龙岩人,硕士,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研究,E-mail:bright m a wei@https://www.360docs.net/doc/ee17489849.html, 通讯作者:孙玉军,E-mail:sunyj@https://www.360docs.net/doc/ee17489849.html,.an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forest park master planning (征求意见稿) My dent ist ha d jus t pu him neys w ere bu ilt ab ove se a-lev el. In 1860, a b etter plan was put f orwar d by an

目录 1 总则 (5) 2 术语 (5) 3 一般规定 (7) 3.1 基础资料与现状分析 (7) 3.2 资源评价 (14) 3.3 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15) 3.4 布局、结构与综合分区 (16) 3.5 容量与人口 (17) 4 专项规划 (19) 4.1保护保育规划 (19) 4.1.1 一般规定 (19) 4.1.2 生物资源保护规划 (20) 4.1.3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 4.1.4 防灾规划 (22) 4.1.5安全保障规划 (22) 4.2森林景观规划 (22) 4.3 生态文化建设规划 (23) 4.4 游憩规划 (24) 4.5 基础工程规划 (27) 4.5.1 一般规定 (27) 4.5.2 道路交通规划 (28) 4.5.3 供电规划 (28) 4.5.4 给排水工程规划 (29) 4.5.5 供热规划 (29) 4.5.6 通信网络工程规划 (29) 4.5.7 广播电视规划 (30) 4.5.8 燃气规划 (30) 4.5.9 医疗救护规划 (30) 3 , a bette r pla n was put forwa rd by an

省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办法

省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办法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山东省森林资源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林木种质资源,是指林木遗传多样性资源和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森林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遗传材料。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纳入林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保障林木种质资源保护事业发展经费。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木种质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科学技术、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农业、旅游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扶持林木种质资源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对在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六条林木种质资源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破坏。 禁止采集或者采伐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因科学研究、良种选育、林木种质资源更新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或者采伐的,应当依法报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应当明确保护利用的目标任务、保护利用区域、保护利用方式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查清林木种质资源的类型、分布和生长状况,并建立林木种质资源档案。

森林对环境的影响

一.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水气净美无尘沙土】 1.水:截流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气:调节气候 3.净:净化空气 4.美:美化环境 5.物: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6.尘:吸烟除尘 7.沙: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8.土:补给土壤有机质 雨林9.维持地球大气碳氧平衡 雨林10.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二.植被破坏的影响 1.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 2.蒸腾作用减弱,大气降水减少 3.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 4.地表径流量变率增大,水旱灾害频繁 5.温差变大,气候的大陆性增强 6.破坏生物多样性 7.生态环境恶化 8.水土流失加剧使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贫瘠 雨林9.全球变暖,不利于全球碳氧平衡三.保护森林/雨林的措施 1.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2.加强对森林/雨林的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3.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森林/雨林观光、生态旅游 4.采育结合,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5.加强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森林/雨林区的机会 6.提高木材利用率 7.开发木材替代品 保护本国森林8.从国外进口木材_国际保护雨林9.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与保护中获益 四.地表环境特征的描述 1.地势XX高XX低 2.地表水源充足/干旱缺水 3.植被:多XX植物覆盖/沙漠广布植被稀疏 4.土壤

精选文库 五.荒漠化的原因 1.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流水作用微弱,河流欠发育 2.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3.离冬季风源地近,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季节,利于风沙活动_____ 4.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变率大/气候异常使生态环境失衡,地表易起沙 5.纬度较高,下半年日照时间长,蒸发旺盛 6.人口激增,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灌溉方式不当 提醒:荒漠化的表现 1?土地沙漠化2.石质荒漠化3.次生盐碱化 六.治理荒漠化的措 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①沙漠边缘封沙育草②营造防沙林带③设置 沙障) 3.调节农林牧之间的用地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①营造薪炭林②兴建沼气池③推广省柴灶) 5.控制人口增长,注意环境保护 6.保留残茬,积雪保墒 七.荒漠化的危害 1.湿地面积缩小,草地退化,土地裸露,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2.土地生产力下降,粮食、牧场减产,造成经济损失 3.引起风沙灾害八.方格沙障的作用 1.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2.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_3.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 九.湿地的成因 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3.河网密集径流丰富/秋末春初凌汛,地下水位高 4.纬度高,冬季寒冷且漫长/气温低,蒸发微弱 5.土质黏重/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6.植被条件好,涵养水源能力强I 7.沿河多沼泽/地处河口三角洲多滩涂 十.湿地的作用

3 森林与森林群落 讲义

森林与森林群落 1.什么是植物群落?什么是森林群落?森林群落有何生态学特征? 植物群落是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与营养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植物集合体。森林群落就是具有一定树木种类组成的植物群落。森林群落的特征: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外貌;具有特定的群落环境;具有一定的动态变化规律;具有相应的地理分布范围(地带性、非地带性)。 2 根据植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以及数量特征植物种可以分为哪几类? (1)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环境的形成具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优势种通常是: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强,优势度较大的物种。一般说来,优势种在与其环境及其它种类的关系中达到了生态上的高度成功,决定了群落内较大范围的生境条件,而这种条件是与之相结合的其它植物种类生长所必需的。群落不同层次可以有各自不同的优势种,可资以大致区别出群落类型。 建群种:群落中优势层中的优势种。如森林乔木层中的优势种。根据群落中优势种或建群种的数目,可将群落分为如下两类:单优种群落或单建群种群落:群落中的优势种或建群种只有一个,林学中称为纯林。多优种群落或共建群种群落: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优势种或建群种。林学中称混交林。一般地,若群落中某一优势种的数量占总种类数的85%时可认为是纯林,若群落中数量最多的优势种其数量不超过总种类数的85%时可认为是混交林。热带森林几乎全是共建种群落,而温带森林和草原,则多是单优种群落。 (2)亚优势种: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物种。它们常居于群落下层。 (3)伴生种:群落中的某些常见种类,它们与优势种相伴生长,但不起主要作用。伴生种在一些群落中出现,而在另一些群落中可能不出现。 (4)偶见种或罕见种: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多半数量稀少。偶见种可能是偶然被带入,或随某种条件的改变而侵入群落中来,也可能是群落演替中衰退物种的残留。 3 什么是生活型?森林植物的生活型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生活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形式。对植物而言,其生活型是植物对于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 自19世纪初洪堡以外貌特征划分生活型至今,已建立多种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其中最广泛应用的是丹麦植物生态学家劳恩凯尔(C.Raunkiaer)建立的系统。他按越冬休眠芽的位置与适应特征,将高等植物分为高位芽、地上芽、地面芽、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五大生活型类群。 (1)高位芽植物:渡过不利生长季节的芽或顶端嫩枝位于离地面较高处的枝条上。如乔木、灌木和热带潮湿地区的大型草本植物都属此类。根据芽距离地面的高度,又可将其分为大型(30米以上)、中型(8~30米)、小型(2~8米)和矮小型(0.25~2米)四类。再根据常绿或落叶,芽有无芽鳞保护的特征,将其进一步分为12个类型,加上肉质多浆汁高芽位植物,多年生草本高芽位植物和附生高芽位植物,合计有15个类型。 (2)地上芽植物:芽或顶端嫩枝位于地表或接近地表,距地表的高度不超过20~30厘米,在不利于生长的季节中能受到枯枝落叶层或雪被的保护。可分为四个类型:矮小半灌木地上芽植物;被动地上芽植物,即一些枝条太纤弱而不能直立只能平伏于地面的植物;主动地上芽植物,这类植物也平伏于地面,但枝条并不纤弱,而是主动地横向伸展;垫状植物。(3)地面芽植物:在不利季节时地上的枝条枯萎,其地面芽和地下部分在表土和枯枝落叶的保护下仍保持生命力,到条件合适时再度萌芽。可分为原地面芽植物、半莲座状地面芽植

中国10大国家级森林公园景观

中国10大国家级森林公园景观 中国10大国家级森林公园景观 森林度假,拒绝“麦当劳” 与目前流行“麦当劳化”旅游形式截然不同,度假,特别是森林度假,其游憩方式注重的是情境体验——一种体验与自己文化体系完全不一样的休闲度假方式,一种将枯燥变成欢乐的过程。 丝路胡杨 1.丝路胡杨 全球胡杨林面积最大 新疆塔里木胡杨林国家森林公园 塔里木胡杨林国家森林公园集塔河自然景观、胡杨景观、沙漠景观为一体,是世界上最古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胡杨林保护区。胡杨是公元三世纪残余的古老树种,是一种因沙化后而转化的植物,其珍贵的程度与银杏齐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有活化石之称。 塔里木胡杨林公园历史遗迹众多,在距公园西南约10公里处,屹立着2000多年前的汉代烽燧,是戍边将士不朽的丰碑;景区中,一条古老的道路——“丝绸之路”在胡杨

林中穿行…… 大漠英雄胡杨林 塔里木胡杨林公园集塔河自然景观、胡杨景观、沙漠景观、石油工业景观于一体,是观光览胜、休闲娱乐、野外探险、科普考察、分时度假的自然风景旅游胜地。公园内分为游客服务区、观光览胜区及休闲娱乐区。游客服务区是集餐饮、住宿、娱乐及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区;观光览胜区由一条约17公里长且有弯道126处之多的游览道路及沿途千姿百态的胡杨景观构成:休闲娱乐区由一条13公里长的环形游览小铁路和多处林中湖泊串连构成。乘坐观光小火车,可一跃绿草地、二窜红柳丛、三过芦苇荡、四跨恰阳河、五绕林中湖,尽览大漠江南秀色。冬去春来,野骆驼、野猪、马鹿等珍稀动物在林间闪现,天鹅、野鸭、大雁、鸥鸟等各种水鸟集队飞翔,鸣啼于湖面之上。深秋时节,金色胡杨把塔里木河两岸妆点得如诗如画、灿烂辉煌。 漫步于塔里木胡杨林公园内,你会发现这里约有弯道220处,堪称世界上弯道最多的景区道路。道路两边满目沧桑,胡杨高大粗壮的身躯,或弯曲倒伏、或仰天长啸、或静默无语、或豪气万丈。游人至此,除了赞叹、高歌、抑或沉默,还有就是对生命无限的敬仰。 如果选择四季分别来此游览,不知您会作何感想。春天,胡杨微吐绿芽,有一派欣欣向荣的繁盛景象;盛夏,胡杨身

森林城市建设中植物群落配置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e17489849.html, 森林城市建设中植物群落配置探讨 作者:游彩云 来源:《农业与技术》2020年第14期 摘要:建设森林城市是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可以明显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本文以典型的城市森林為研究对象,探讨了建设森林城市中的植物群落配置方法,为森林城市的建设理论提供案例支持。 关键词:森林城市;植物选择;群落配置;规划思路 中图分类号:S75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游彩云(1974-),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森林经理等教学与研究。 目前,我国对森林城市的理论研究已经较为深入,对我国的森林城市建设具有良好的实践指导[1,2]。森林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就是植物群落的科学合理配置。县级森林城市建设相对比较滞后,典型案例不够丰富,缺乏相关的技术支撑。江西省新干县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县,境内气候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城市建设基础好。全县以“森林十创”为主题,先后建设了一批森林乡镇、森林小区、森林学校、森林村庄和森林园区。本文在与有关规划衔接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绿地空间分布格局和城市文化特征,探讨了森林城市建设背景下的植物群落配置方法,为实现研究区的森林城市建设目标提供科学指导。 1研究区概况 新干县位于江西省中部,吉安市最北端,地处赣江中游,地理位置为E115°13′48"~115°43′54",N27°30′09"~27°57′50"。根据中国植被区划,研究区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自然条件优越,植物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和植物群落种类繁多。全县高等植物有100多科,400余种,主要乔木树种有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檫树(Sassafras tsumu)、木荷(Schima superb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甜槠(Castanopsis eyrei)、锥栗(Castanea henryi)、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等;主要灌木树种有油茶(Camellia oleifera)、柑桔(Citrus reticulata)、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is)、乌饭(vaccinium bracteatum)、柃木(Eurya japonica)等;主要草本植物有茅草(Imperata cylindrica)、铁芒萁(Dicranopteris linearis)、芭茅(Miscanthus floridulus)、蕨类(Pteridium aquilinum)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