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三大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三大方法(社区、小组、个案)的相关知识理论社区工作

一.社区工作的目标

1、罗斯曼分发

事工目标:解决一些特定的社会问题,完成具体的事工,达到社会福利目标,满足社区需要。如,修桥筑路、安置无家可归者。

过程目标:促进社区居民一般能力的提高,建立社区内不同群体的合作关系,发掘和培养社区领袖参与社区事务,加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了解,以期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信心和技巧等。

2、托马斯分发

分配资源:组织居民就日常的切身事情争取合理而平均的资源调配,从而使权益得到保障。

发动居民:培养基层市民的政治责任感;培养居民的“社区凝聚力”。

二、社区工作主要工作模式

(一)地区发展模式

主要观点:

提高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挖掘、培养当地人才。鼓励居民关心、了解本社区问题,进行讨论,采取行动。通过自助、互助去解决社区问题。常用于比较简单的社区,较少引进外来资源。

基本改变策略:

把所有的人团结在一起,然后讨论、决定。

方法:

进入社区——调查研究——建立和发展居民组织——社区项目管理

(二)社会策划模式

主要观点:

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方法。依靠专家的意见,通过有关专家的调研、论证、计划,然后落实、推行,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居民只限于对计划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参与比较被动。常见于处理复杂的社会问题。

在我国主要应用领域:

社区资源开发的规划;社区基础设施的规划;社区服务设施的规划;社区组织建设的规划;社区文化价值建设的规划。

(三)社会行动模式

基本观点:

针对社会不平等、不公平和剥削现象,社区工作者动员、组织社区居民,采取集体行动,以从下而上施压的形式,求得公正解决问题。适用于情况较为复杂的社区。

介入方法:

1、集体行动;

2、由居民的切身问题及具体事件介入;

3、较多运用冲突策略和非建制的途径;

4、争取第三者支持。

主要策略与形式:

对话性行动:游说、请愿、宣传。

抗议性行动:签名运动、记者招待会、请愿和游行、静坐和群众集会等。

对抗性行动:罢工、拖欠和拒交有关费用、公开违背不平等的政策或法律。

暴力性行动:向有关部门人员抛掷物品、泼水、挥动武器或追打等。

三、社区工作的过程

(一)建立关系

1、与社区居民、社区机构与社团、各机构或社团领导人、各界代表人物、知名人士建立关系。

2、可以从拜访社区的重要人物和社区机构入手;也可以举办利于居民的活动来得到居民的接纳。

3、让居民了解工作者,寻求未来工作的支持者

(二)收集资料

社区基本资料、社区内的资源、社区内的问题、社区评估

(三)制定计划

整体规划:规划现在和将来的工作。

具体规划:针对社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定出工作方案

(四)社区行动

会议:交流意见、求得共识,获得承诺。

教育与宣传:引发兴趣、争取支持。

人事:与居民和机构建立融洽关系;组建开展工作的组织;挖掘、培养当地人才。财务:筹措资金;编制预算;支付各种费用;管理财务。

协调:投入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成效。

成效评估:肯定已有成绩;了解发生的变化;弹性修正方案。工作者自评、社区各界代表评估、专家评估。

小组工作

一、小组工作类型

(一)以组员的关系来划分

初级小组(基本小组):很小,组员可以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可以相互表达消极或积极的情感。组员之间具有较高的互动频率和紧密联系。最典型的基本小组是家庭

次级小组(次层小组):组员有共同的利益,但是相互联系较少,影响较小且关系不甚密切。例如:同事

(二)以小组的组成来划分

组成小组(人为小组):

由外部的影响和干预而组建起来的,有较强的目的性和结构性,常由机构或者主办人发起。例如俱乐部、兴趣小组等。

自然小组:

人们由于一些自然事件,或者成员间的自然吸引而自然而然聚在一起的小组,组织结构较低,没有组成的发起人。例如街头玩伴群体。

(三)以小组结构来划分

正式小组:

有正式的小组结构,通过特定的目标去指导组员的行为,有确定的角色和地位。例如任务小组、教育小组、行动小组。

非正式小组:

不具有正式结构,没有明确的目标,组员自然而然聚拢在一起,通过互动来达到交往和满足个人需求的目的。如,街头玩伴小组。

(四)以组员的参与程度来划分

志愿小组:

基于组员自身动机和主动性而形成,所有组员都是自愿参加的。比如志愿者小组、家长委员会。

强制性小组:

具有强制参与性的小组。例如戒毒小组。

(五)以组员进出的自由程度来划分

封闭小组:

从小组开始到结束几乎都是相同的成员组合,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加或者减少组员。

开放小组:

任何时间都可以允许成员加入或离开。

(六)以小组工作的目标来划分

社交小组:提升社会交往能力。

教化小组:教化和训练组员在品德、行为、纪律等方面实现规范化。

服务或志愿小组:开展义务服务工作,挖掘服务意识、潜能。

兴趣小组:发展、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意识提升小组:单亲女性自强小组。

教育小组:用小组方式进行“非正规教育”。

成长小组:提供机会促使意识觉醒,最大限度发挥潜能,促进健康社会情绪的增长。

治疗小组:戒毒小组、偏差青少年行为矫治小组。

社会化小组:提高青少年自信心小组。

自助和互助小组:下岗女工创业自助互助小组。

社会行动小组: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小组。

二、小组构成要素

(一)小组的规模

社会目标模式下,一般不超出25人;

休闲娱乐小组4—5人最为理想;

5人小组最适合讨论和分享;

8—9人小组最容易完成任务;

治疗小组一般以5—7人为宜;

儿童小组最好规模小一点。

(二)小组的时间

期限:配合小组目标,视个人具体情况而定。治疗和目标类小组时间较长,分几个阶段展开;

聚会期:以每个成员都能分享为原则,不宜超过两个小时。技巧教育、康乐小组等一般时间较短,以完成任务为宜。

聚会频率:原则上以每周一次为宜,开始阶段聚会的次数可以多一点,在维持期内,频率就不必太密集。

聚会的时间段:母亲小组一般选择在周日的白天;邀请做爸爸的参与小组活动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