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高中生地理素养培养策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析高中生地理素养培养策略

江苏省宿豫中学杨磊

摘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本文介绍了现代公民必备地理素养的特征以及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内容,从采用案例教学、设计模拟情境、教师自身素养的影响、开展探究活动等四方面提出高中生地理素养的培养策略。关键词:地理素养培养策略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施地理课程标准的核心任务。那么在高中阶段如何实施这一教育理念,将是高中地理教育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将从教师的视角和可操作的视角,结合教学实例来解读这一新课程理念,力求把理念变得具体、生动,并探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培养策略。

一、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哪些地理素养属于现代公民必备的?既然作为现代公民必备,它就应该具备三个特征:第一,时代性,即能满足现代生活方式和个人决策的需求,能应对现代问题的解决。第二,价值性,即具有让现代公民更科学、更理性的生活与生存的价值。第三,引导性,即引导现代公民在增强生活感受力,自觉追求美的同时树立环境生态意识,这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格特征。这三个特征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同时具备三者才能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地理素养是融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于一体的,它既内化为隐性的素质,又外显为具体的行为。我们尝试根据人的行为表现来进行分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类:

1、评价交流类的地理素养

拥有此类地理素养的人,对于生活中的地理事实感知很敏锐,有主动思考的习惯,能运用综合分析的地理思维方法,评价它们的利与弊、产生原因、

发展走向,并能流畅地交流、表达自己的评价意见。交流能力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理念。

例如,针对某区域经济迅猛发展的现状,能正确判断该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和隐藏的不利条件,并运用地理思维方法,交流自己的思考与见解;观察大型仓储超市、商品房在特定区域内的布局,分析其布局条件,评价仓储超市的区位是否合理,商品房能否升值;面对如火如荼的城市化进程,能评价城市人口比重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并能对"新城市化地区"的职业构成、失地农民的就业、人口素质、生活习惯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对于风云变幻的世界热点区域,能采用地理视角进行理性地思考与评价,并能对一些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于决策者来说,具备此类地理素养尤其重要。它可以让我们避免盲目发展,避免各种不必要状况的发生,为实现人地协调、科学发展指引方向。

2、预测规划类的地理素养

拥有此类地理素养的人,对于生活中地理事物的变化有直觉,能迅速判断各事物之间的动态关联,能预测地理事物的走向,并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具备这种地理素养,在减灾、避灾、保证生命安全方面,具有独特的生存意义。例如,到山区旅游时,如观察到山坡植被覆盖不良,落石很多,天气预报有暴雨,或连续降雨的提示,就考虑到山区发生泥石流或滑坡的危险,并慎重选择线路和出行的时间。例如,在海滨地区,狂风(偏北风)暴雨过后,忽然风平浪静,天清日朗,就要预计到台风眼后面再次出现的狂风(偏南风)暴雨。所以一定要等待台风真正过去了,才能出海。另外,具有此类地理素养的人,在安排自己的旅行生活时,往往具有规划意识,善于考虑地理时空距离带来的变化,善于获取有利与不利的信息,并比较分析,选择出合理的活动方式,使自己能从容不迫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化与不适应,牢牢把握生活决策的主动权。

3、感受体验类的地理素养

拥有此类地理素养的人,懂得欣赏、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当我们走进自然,走进山水,就好比读一篇文章,文章里会向你展现各种各样的美丽和情节。这篇文章有的是自然美,有的是人文美;有的是纯净之美,有的是危险之美,有的是苍凉之美;有的美奇异,有的美辛酸。山水文章人人能读,但不是人人会读,它需要我们别具慧眼,去挖掘、去体会深藏在美丽背后的东西。

例如当你在欣赏呼伦贝尔草原时,不仅仅从视觉上去获得享受,寄托自己美好的情感,而且能透过纯净的美丽,感受到大自然宁静平和、人地和谐发展之美。当你在观赏"大漠孤烟直"、"一川碎石大如斗"的荒漠景色时,能透过荒凉与辛酸的美丽,激发出改造自然的欲望与智慧。感受自然界的美,是一种情趣,是一种乐观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另外,具有此类地理素养的人,对环境能产生生动、丰富、正面的情感,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并且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这是现代公民必备的最核心的素养。

4、野外实践类的地理素养

此类地理素养,主要指地理野外实践技能。包括基本技能、挑战技能、拓展技能等。基本技能是指不借助任何工具和技术手段,能通过太阳、星座、月相、建筑物朝向、树木等辨别方向;能判读各类地图,如城市地图、交通线路图、等高线图、地面天气形势图等,会"按图索骥",并能产生空间联想。挑战技能,是指借助GPS等技术手段,在野外完成一系列指定任务的能力,或者是在不可预知的情境下,凭知识和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并解决实际困难的技能。例如在沙漠旅行时,在突然断水的情况下,能利用昼夜温差大的特点,采取凹坑埋盆,汇集凝结水的原理,获得少量"救命水"。拓展技能,是指能通过感官判断和简单操作,了解自然界中一些地理事物特性的技能。例如通过"一看、二搓、三闻"来判断土壤的肥沃与贫瘠;通过岩石中矿物颗粒的形态、结构、色彩来判断岩石的类型;根据岩层的弯曲形态和走向来判

断地质结构;知道哪里可以找到化石,哪里可以找到漂亮的鹅卵石等等。虽然这种野外拓展技能不一定具有生存意义,但可以极大地增强野外活动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同时能增强个人魅力,具备此类素养的人往往能成为群体的中心人物。

在现代生活中,野营、旅行已成为现代人追求的业余生活方式。获得此类地理素养的人,在野外活动时,可以避免盲目性,避免上当受骗",从而能大大增强对自然的感知能力。

二、培养策略

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习得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教师自身素养提高、人格影响为前提,以地理专业知识学习为基础,以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过程。地理素养的类型不同,相应的培养策略应有差异,这样才富有实效。

1、采用案例教学

采用案例教学,是培养学生具有评价交流类地理素养的主要途径。案例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选用真实、典型的案例作为讲课的素材,以案例中的具体事实为依据,与学生共同探讨案例事件发生的行为与缘由,发掘潜在性的问题。

为了保证案例探讨富有实效,教师有策略地引导、积极协作是关键因素。教师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引导:(1)整体把握:读本案例,请设计一个合适的案例标题;(2)细节解析:说出案例中事实发生的条件、过程、结果,预测发展趋势,解析案例中隐含的地理原理、规律;(3)发现问题:案例中还存在哪些争议性、挑战性的问题?请设计解决途径与方法。(4)模拟决策:如果你是本案例中的决策者,你会学习它哪些方面?你又会改进哪些方面,为什么?(5)总结交流:从本案例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积极协助学生进行回答、倾听、响应挑战,鼓励学生评价总结,交流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