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恐障碍案例误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预防误诊的方法



首先要严格掌握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对于客观 检查依据不足的患者不轻易下诊断。 其次对于长期失眠、有饮酒史、有不良精神因 素刺激、求治欲望强烈且症状多变,发作时的 痛苦、恐惧程度与病变基础不一致等特征的患 者要与惊恐障碍相鉴别。 必要时请精神专科医师会诊,及时转诊治疗, 减少患者痛苦和医疗资源浪费。
2 结果


本组6例患者经联络会诊确诊为惊恐障碍后, 转入我院开放病区,给予抗焦虑药物、同时辅 助心理治疗[1],治疗28±6d均临床痊愈出院。 出院后继续应用抗焦虑药物治疗,必要可与辅 助心理治疗,随诊半年无复发。
3.1 误诊分析

Biblioteka Baidu

心内科医生对于惊恐障碍的识别率需要提高。惊 恐障碍属于焦虑症范畴,是一种以反复的惊恐发 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这种发作并不局限 于任何特定的情境。具有不可预测性。 主要临床表现为:惊恐发作、预期焦虑、求助和 回避行为[2]。惊恐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 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并常有濒死感、失控感等 痛苦体验。往往发作突然,持续时间短,事后能 回忆。 本组患者由于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或身体长期处 于消耗与紧张状态,超越了生理调节范围而促发 焦虑。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组症状如心 悸、大汗、呼吸急促而继发的胸痛、濒死感等非 常容易与冠心病心绞痛相混淆[3]。
【摘要】



目的:分析我院参与会诊的6例惊恐障碍患者 的误诊原因。 方法:将心内科6例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分别 从临床表现、发病年龄、社会心理因素及治疗 预后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找出误诊原因。 结论:心内科医师需要提高对惊恐障碍的识别 率,降低误诊率
【主题词】惊恐障碍;冠心病;误诊


2010年8月—12月我院与综合医院心内科联络 会诊工作中,发现有6例惊恐障碍的患者被误 诊为冠心病; 经转诊至我院,经精神专科相关治疗后均痊愈 出院。
1 临床资料




性别:患者男性5例,女性1例, 年龄:29—42岁,男性平均36岁,女性为40岁。 文化程度:高中2例,大专以上4例。 职业:公务员3例,教师、会计、商人各1例。 起病到确诊时间平均65天。 起病特点为:夜间突然发病,胸痛、心悸、大汗、呼吸困难,有 濒死感。均有被120急救送入院的历史, 5例男性有饮酒史,有2 例同时吸烟。6例均无高血压病史,但发病时有3例血压达到140160/90-110mmhg。 心电图特点:6例在发病期心电图,除心率每分钟达100-120次外, 均无异常发现。 而在辗转治疗中,被诊断为冠心病。于三甲医院心内科做心脏造 影排除后,自觉症状不缓解而请我院会诊。
3.1 误诊分析


本组患者心电图检查无特征性改变,服用硝酸 酯类药物症状无明显缓解,冠脉造影结果阴性。 -----都不支持冠心病诊断。 本组患者主诉多变而不固定,缺乏客观指标支 持,容易接受暗示,在活动后或转移对身体的 关注后症状能缓解,应用改善睡眠和焦虑的药 物后发作明显减少,-----都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3.1.2


本组6例患者都是青壮年发病; 长期心理压力的积累超越了自我调节的能力; 首次发病前有一定诱因(2例有饮酒500g,2 例连续熬夜工作6天,2例一周内因人际纠纷发 生过激烈争吵); 6例均有失眠主诉,最短2个月,最长达到6年; 相对于躯体检查、实验室检查而言,心内科医 生对于患者的情绪变化、性格与行为方式、有 无不良事件刺激、睡眠质量等方面容易忽略。
3.3 结论:


焦虑障碍的发病率为2%—4.7%,而惊恐障碍 患者首诊常选择心内科 。 因此提高心内科医师对该病的识别率并加强联 合会诊是减少误诊的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闪应雪.认识领悟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和惊恐 障碍的应用体会 .中国民康医学[J]北京: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出版社,2010,8(22):973974 沈渔邨.精神病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59 刘文娟.季建林. 惊恐障碍的识别. 中国全科医 学:医生读者版[J]北京:中国全科医学杂 志社,2010,5(13):48-49
惊恐障碍误诊冠心病 六例分析
华北石油精神康复医院 黄敬 高月霞
网址:http://www.hbsyjskf.com E-mial:hyjk999.163.com
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简称惊恐症是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

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 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 典型临床表现:患者正在进行日常活动,如看书、进食、 散步、开会、或操持家务时,突然感到心悸,好像心脏要 从口腔里跳出来;胸闷、胸痛、胸前有压迫感;或呼吸困 难,喉头堵塞,好像透不过气来、即将窒息。同时出现强 烈的恐惧感,好像将死去,或即将失去理智。这种紧张心 情使患者难以忍受。因而惊叫、呼救。有的出现过度唤气、 头晕、非真实感、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步态不稳、震 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植物神经过度兴奋症状,以 及运动性不安。此种发作历时很短,一般5-20分钟,很少 超过一小时。症状可自行缓解,或以哈欠、排尿、入睡而 结束发作。
3.1.2



恩格尔1977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需要新 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首次提出生 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至今已30余年了,人们 逐步认识到以往的生物医学模式已不足以阐明人 类健康和疾病的全部本质。疾病的诊断要充分考 虑社会心理因素,治愈也不能单凭药物和手术。 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人的内部适应能力 (包括心理的健全和情绪的平衡)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心理社会因素和行为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 展和预后中的作用已日益得到重视。 综合医院的医生除了关注临床症状外,也要关注 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与症状的关系,同时加强精 神卫生方面的知识普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