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选择性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 - 副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皮选择性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
治疗三叉神经痛12例
陈志明
1 治疗方法
患者到放射科,取仰卧位,测心电、血压,定穿刺点,画线,皮肤常规消毒、铺巾。
术者戴消毒手套、穿手术衣,坐于患者患侧,按Hartel法进行操作。
1.1 穿刺点热凝Ⅱ、Ⅲ支于患侧口角外3cm,热凝Ⅰ支于口角外3.5cm进针。
1.2 方向正面对准患者向前直视的瞳孔,侧面对准患侧眼外眦与外耳孔联线的外耳孔前3cm方向。
先用7号8cm的长穿刺针,按上述穿刺点方向穿刺与局麻。
1.3 深度从穿刺点,按上记方向达颅底,一般6~7cm,用18号25cm长实心钢针作引导针,达颅底未进卵圆孔时,记下深度,加2cm为进孔深度。
如找不到孔,即拍颅底X线片,及侧人位片,根据X线平片,调整进针方向。
颅底片可见针进卵圆孔,侧位片可见针已过颅底,方向指向斜坡最高点。
进入卵圆孔时,患者可能有剧痛(Ⅱ、Ⅲ支)。
1.4 方波刺激选定热凝位置以14号15cm长针套入引导针,达颅底卵圆孔口外固定。
退出引导针,将射频电极针插入14号套针内,送入卵圆孔内2cm深处。
以0.2~0.4V电压,1~3ms波宽,2~5Hz频率方波电刺激,根据患者面部痛区,选定射频针尖的位置,直到与三叉神经痛区相符时,即为合适的位置。
1.5 温度于额部皮下置一局麻针头(并局部麻醉)作负极。
缓慢升高电压、电流,当温度达40℃、50℃、60℃时,稍停,待患者适应后,将温度升至70℃,停留1分钟,恢复至零,休息1~10分钟,重复上述步骤1次后,再以方波电刺激,并加大电压至5~10V,无疼痛反应即结束;有疼痛反应,可再重复1次(30s,70℃)。
一般温度控制在70℃,电压可升至22~30V,电流升至120~160mA。
电压、电流可迅速升高,但温度上升宜缓慢。
2 临床资料
2.1一般资料男性4例,女8例;年龄45~74岁。
病史0.5~20年。
左侧6例,右侧6例。
Ⅱ支1例,Ⅲ支4例,Ⅰ、Ⅱ支1例,Ⅱ、Ⅲ支5例,Ⅰ~Ⅲ支1例。
射频热凝术70℃2~4分钟,电压30±7V,电流177±52mA,均进入卵圆孔。
2.2 结果完全无痛9例,基本无痛2例,无效1例。
2.3 并发症复视1例,患侧舌边麻木2例,下颌咬合偏移2例,耳痛2例。
严重高血压1例。
3 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年发病率为4/2.5万。
女性多于男性,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内科多服用卡巴咪嗪,69%缓解,晚期13%产生耐药性,长期服用可并发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损害,智力及体力衰减。
外
科三叉神经半月节后感觉根切断术,周围支撕脱术及酒精注射等破坏性治疗,均为无选择性处理,可并发面部感觉麻木,触觉、温觉丧失。
1965年Sweet报道传导痛觉的无髓鞘细纤维在70~75℃时发生变性,而传导触觉的有髓粗纤维可耐受更高的温度,并采用一种能精确定量的热源(射频发生器)代替无水酒精和凝固电流来治疗三叉神经痛。
当射频电流通过有一定阻抗的神经组织时,在高频电流作用下的离子震动摩擦产生热,而不是电极里产生热。
同时通过电极尖端的热敏电阻,可测量到针尖处组织的温度。
根据输出的电流、电压大小,可使局部组织达到所需要的温度,在半月节内形成一定范围的蛋白质凝固破坏,从而可利用神经组织对温度耐受性的差异性,选择性破坏半月神经节内传导面部痛觉的细纤维,保存对热耐受较强的传导触觉的粗纤维。
结果可使患者的疼痛消失,而全部或部分地保存了触觉、温觉。
此法比手术方法简单,严重并发症少。
文献报道射频治疗120例,完全止痛并停止服用各种镇痛药物共104例(86.7%),症状和发作明显改善共10例(8.3%),无效6例(5%)。
此6例于2~3天后进行第2次热凝后完全止痛。
本文完全止痛9例(75.0%),基本止痛2例(17.0%),无效1例(8.0%),与文献相近。
并发症:有晕针、恶心、呕吐、局部触觉减退,同侧角膜反射迟钝,咀嚼无力,局部皮肤有不同程度异样感觉等,几天后均可消失。
因穿刺方向偏内偏深,误伤视神经,可引起视力严重减退。
本文术中并发严重高血压1例,原有高血压冠心病,停止穿刺及热凝后,口内喷硝酸甘油,血压心率于5分钟左右下降。
耳痛2例,将射频针尖移向内侧后消失。
术后发生复视1例,因射频针进卵圆孔过深,达3.5cm,可能伤及展神经。
术中射频时,述眼痛,术后有恶心、头晕,患侧舌边麻,次日除视物模糊外,其他症状消失。
下颌咬合偏移2例,可能与半月节内运动支轻度受损。
面部不完全麻木2例,70℃超过3分钟,可能与粗纤维受损有关。
(原载《疼痛学杂志》199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