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的来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昌帝君的来历
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一说在北斗魁前,一说在北斗之左。六星各有星名,称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等。文昌封为帝君,并且又称梓潼帝君,当是元仁宗时之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梓潼神与文昌神合为一神。《明史》的《礼志》称,「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张亚子即蜀人张育,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时战死。后人为纪念张育,即于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为雷泽龙王。后张育祠与同山之梓潼神亚子祠合称,张育即传称张亚子。唐玄宗入蜀时,途经七曲山,有感于张亚子英烈,遂追封其为左丞相,并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乱入蜀时,经七曲山又亲祀梓潼神,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亲解佩剑献神。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宋光宗时封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宋理宗时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于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
忠主孝亲
文昌帝君除有抗击战死、忠主救民之功绩外,《梓潼帝君化书》称,张亚子「生及冠,母病疽重,乃为吮之,并于中夜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遂愈。后值瘟疫流行,梦神授以《大洞仙经》并法箓,谓可治邪祛瘟,行之果验」。因此,文昌帝君也是慈祥孝亲的楷模。成书于宋元时的《文昌帝君阴骘文》列举古代士人行善得福的事例,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的因果报应,劝人行善积德。
文章司命
《文昌帝君阴骘文》称,文昌帝君曾七十三次化生人间,世为士大夫,为官清廉,从未酷民性烈,同秋霜白日之不可侵犯。「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因此,天帝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凡世间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等等,都归文昌帝君管理
春秋祭祀
春祭是祭祀文昌帝君的重大祭
典,相传每年二月三日,是文昌的生
日,是为祀典,是按朝廷颁布的礼神
制度举行的,其规格与祭孔子大致一
样。秋祭是清朝乾隆年间才兴起的,
在每年八月初一举行,仪式大致与春
祭相同,增加秋季无非是使文昌祭祀
活动更为圆满,内容更为丰富,参与人员更为广泛,祭典的影响更为扩大。春秋祭典是文昌祭
祀活动的主要仪式,主祭地点在七曲山大庙文昌正殿大厅举行,分祭前准备和祭典两个部分。
在文昌祭祀文化中,大兴花灯可谓别具一格。大兴花灯表演时间是每年腊月三十夜开始,耍到
正月十五日为止,“耍灯”是表演的高潮,“耍灯”是正月十五闹元宵的重头戏,“耍灯”是继腊月三
十夜“开光”仪式之后逐门逐户“拜灯”开始的。这种逐户“拜灯”习俗是梓潼春节迎神会之前各地乡
间农村文昌“扫荡”习俗的同一种形式。“耍灯”表演一般分两天进行。第一天共七场,包括“二龙
戏珠”,“二龙抢宝”,“梅花阵”,“太极阵”,“采茶灯”,“车车灯”,“马马灯”。第二天告辞主人时
表演“谢茶”,包括各种灯具相互穿插,构成各种图案图阵的灯舞,这些图案或图阵有“开四门”,
“关四门”,“套八节”,“抱柱子”,“滚螺狮”,“一条龙”等等。
祭祀地点
在文昌祭祀活动中,梓潼七曲山大庙庙会是民间规
模最大、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活动,也是梓潼集
祭祀、文化、商贸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民俗节目,它影响
到川西北地区数县及陕甘两省的部分地区。每届庙会都
有数万人之多,因庙会主祭文昌帝君,又称庙会为“文昌
会”。每年春季庙会从农历二月初一至二月十五日,秋季庙会从农历八月初一日至八月十五日。由于庙会是这一地区综合文化的大陈列,包括宏伟壮观
的古建筑艺术,苍烟浓荫的古柏林,庙内文昌大型铁塑及文物,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张献忠
认家庙的风云纪事,海灯法师练功的场所,娘娘殿前的习俗,这些都是巨大的吸引力,吸引人
们上山参观游览。大众文化活动加强了庙会的娱乐功能,每届庙会期间都有来自各地的大型杂
技团、驯兽团、杂耍、猴戏、民间演唱表演。民俗文化展示也丰富了庙会的内容,民间工艺品
虽然制作粗糙简陋,但稚拙有趣;地方小食为庙会饮食文化增添了秀色,是民俗文化富有吸引
力的内容。梓潼的地方小食色、鲜、味、型具佳,梓潼酥饼、梓潼片粉、梓潼镶碗的“梓潼三
绝”自然是庙会珍品。七曲山大庙的建筑是顺其自然,依山而建的。其结构严谨,错落有
致,风格殊异,它集南北古建筑和官方民间营造法式于一体。大庙古建筑以百尺楼、正殿、桂
香殿为中轴线,其余建筑由此向左右延伸,由于受地形的限制,故不十分对称。百尺楼为大庙
的正山门,又名忠孝楼、星主楼、魁星楼,始建于明朝。正殿位于古建的中心部位,是供奉文
昌帝君的主殿。正殿的后面是桂香殿,为明代所建。正殿前左右有钟鼓楼,六角攒尖顶式,盖
绿色琉璃瓦,是清雍正十年建。正殿左侧就是圣启宫、瘟祖殿、白特殿及风洞楼。
洞经音乐
洞经音乐是谈演道教《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的音乐。在文昌祭祀中,它以音乐艺术的形式宣扬文昌经诰的宗旨,是梓潼宗祀文昌帝君的一种很有特色的活动。洞经
音乐出现在大型祭祀活动当中,这也是古代“歌舞事鬼神”的传统习俗,这种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形成了制度,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注意诗人屈原在他所著的《九歌》中,如《东方皇一》、《云中君》等篇都生动的反映了当时楚国祭祀活动中以歌舞请神、颂神的内容,以后的历朝历代,无论是官祭还是民祭,用音乐(包括打击乐)祭神都趋于规模化,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由于宗教音乐的渗入,更丰富了祭祀音乐的内容,明确了祭祀音乐的等级,提高了缉私音乐的水平,不难看出,祭祀音乐是我国古老的民族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梓潼阳戏
梓潼阳戏是四川众多傩戏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种类,它的表演是由启坛、天戏、地戏、花戏几个部分组成,表演场所一般在农舍院坝、寺庙、祠堂,没有固定的观众席,舞台三面敞开,留一面做内场,这样可缩短演员与观众的距离。表演中,演员还可揣摩观众心理即兴串词,任意发挥,使台上台下融为一体,造成戏剧情景和观众场面既分割又统一。文昌哲学
文昌哲学,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与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哲学文化几乎是同时产生的。文昌哲学,属于道家哲学,是道教的思想渊源之一。道教初创时,奉老子为教主,老子的《道德经》,成为道教所奉主要经典,为道教徒必诵之经典。到了唐代,《道德经》被尊为《道德真经》,名列诸经之首。道教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王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其大无外,其微无内”,“无形”、“无名”、“有清有浊,有动有静”、“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认为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生的。因此,由“道”衍化而来的道教三清尊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便成为道教所崇拜的最高天神,其中道德天尊就是老子。文昌也被神化为天上的神,因此信“道”也就变成了信神。文昌成了神,所以七曲山大庙里也为文昌设立了祭祀庙宇天尊殿。
长生不死和即身成仙,是道教追求的最终目标。道教同所有宗教一样,鼓吹有神论。文昌哲学也认为,除有人居住的世界外,还有神仙居住的世界。即有所谓的“洞天”、“福地”。认为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各处都有许多的神和仙,“道”是无所不在,神与仙也就无所不在。还认为,神仙之间“亦有等级千亿”,这些神仙世界的森严等级,当然就是人间世界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反映了。道家相信“道”是可以“因修而得”的,说人只要勤于修道,就能“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者不相离”,“神与道合,谓之得道”,便能“与道同久”,成为神仙。
文昌的许多经诰中,根据上述哲学观点,提出了许多的修炼方法和方术,即道功道术。这些哲学观点,当然是属于唯心主义的,宣扬了不少宗教迷信的糟粕,我们今天要批判的去认识理解。但是,文昌的许多经诰著述中,也保存了一些有关古代化学、医药学、养生学等许多有价值的材料,成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的重要文献。每一种宗教,都有自己的经典及理论体系.基督教有《圣经》,伊斯兰教有《古兰经》、佛教有《阿舍经》、《金刚经》《华严经》,道教有《道德经》、《太平经》、《黄庭经》。有些影响较大的宗教,经典很多,如道教经典就有数千卷之多。原始人对自然的依赖以及他们对自然的无法理解,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把各种自然人格化,使自然物、自然力变成他们膜拜的神灵,于是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