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凤凰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山半落青天外,
远处三山的峰峦,若隐若现地耸立在青天之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秦淮河的两道水流,中间就从白鹭洲区隔开来。
半落:若隐若现地耸立(或半壁江山的失落)。 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南岸,因有三峰相连 而得名。 白鹭洲:在今南京市区西三里,因常有白鹭聚集 而得名。
【诗句解释】
颈联:三山矗立在天边,若隐若现, 白鹭洲把江水分为两道。 气势磅礴、构思巧妙、对仗精工, 佳句天成。 尾联:浮云总是遮蔽日月,我不能 回到长安,内心沉痛忧郁。 隐喻深意,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 自己报国无门。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
海不复回”(《将进酒》)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
天”(《望庐山瀑布》)
• 另外一些诗篇,像《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独坐敬亭山》、《清溪行》,则 善于刻画幽静的景象,清新隽永,风格 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
作者简介
• 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 莲居士,生于安西都护府碎叶城,幼年 迁居四川绵川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唐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 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 谐多变。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 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又被 称为“诗仙”。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
李白第一次来到黄鹤楼,站在 楼上看长江远景,心潮澎湃,即刻 诗性大发。无奈“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颢题诗在上头”而作罢。尽管如 此,李白始终没有忘记这件事,也 没有忘记《黄鹤楼》这首诗。当时 写了一首《鹦鹉洲》。后来,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时,用崔颢这首诗的 韵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长安不见使人愁。
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浮云能蔽日:诗词中常以浮云指
小人,以白日喻君主。
长安:借指朝廷。
总为浮云能蔽日:指奸邪之小人,围绕于君王四周 进谗,使忠臣无由进言。此如玄宗宠幸杨贵妃、 杨国忠、李林甫等,荒废朝政。
→意在思君
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自伤遭逐,眼见天上浮云杳 杳,不见长安,不觉兴起无穷愁思。
心情:吊古而伤今
→登台想象吴宫繁华景象,晋代显贵风流事迹, 如
今隐于幽径,成为古丘。 → 吊古
→因思一朝既衰,便被取代,大唐盛世已成过往,
唐室岌岌可危,遂发忧叹。 → 伤今
作法:前后对比,表现人事已非的今昔之感
吴宫花草:美盛景物←→幽径:凄凉景致 晋代衣冠:美盛人事←→古邱:凄凉景致 →人事已非,而江山如故,所以往下笔锋一转,由古 转今,接着描台上所见的实景:三山和二水。
思路、主旨:
• 前四句凭吊历史; • 后四句触景生情。 • 抒发了作者忧国伤时、报国无门 的怀抱。
晋代衣冠
• 指东晋时王、谢等显贵世家。 • 王谢:六朝时代王氏、谢氏的并称。后 以王谢为高门氏族的代称。 • 晋代原都长安,永嘉大乱之后南渡,晋 元帝时改都金陵。唐代原都长安,因为 安史之乱,迫使太子即位于灵武,同属 偏安政权,便有倾覆之忧。
• 首句用凤凰来去引出全诗,是以怀古起兴。 古代以凤凰为祥瑞的神鸟,传说中,凤 凰鸟只有在天下清平之世出现,因此古代都 以凤凰鸟的出现为治世祥瑞之征,李白乃以 凤凰之来去,寄予王朝兴衰之感。 李白见唐室倾危,想起昔时凤凰鸟游憩 此地的传说,是怀古之情,也是对盛世的期 待,而今凤凰不再,此地空无所有,只有江 水依旧东流,此中深致忧国之慨。
【鹦鹉洲】李白
• • • •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 李白 “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
谣寄卢侍御虚舟》),写下不少描绘 自然风景的诗篇。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 道难》)
E.从语言上看,也都是流畅自然, 不事雕饰,潇洒清丽。所以古人 都认为这两诗“工力悉敌”、 “格律气势,未见甲乙”。 F.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 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 的感受,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 意旨更为深远。
著有《沧浪诗话》的严羽 :“当以崔 颢《黄鹤楼》第一”; 著有《删订唐诗解》吴昌祺在评论 《凤凰台》时也说它“岂能比肩《黄鹤 楼》”;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wk.baidu.com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关于凤凰台
凤凰台之名,最早见于南朝刘宋文帝元嘉年间. 据载,刘宋元嘉十四年,有头小足高、五颜六 色、叫声悅耳,状如孔雀的大鸟三只,飞到秣 陵(今南京市)永昌里,栖李树而鸣。群鸟随 之,比翼而飞,人以为凤凰。扬州刺史、彭城 王义康乃改永昌里为凤凰里,并于附近保宁寺 后山筑台建楼纪之,台为凤凰台,山名凤台山, 保宁寺为凤游寺,街名来凤街。
此诗与崔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 《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 甲乙。”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 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 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 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 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 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 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有的说气 魄略逊崔诗。但此诗自然奇巧,并表现 了政治上非常失意的心情。
• 安史之乱起,他参与李璘幕府,企 图杀敌报国,收复两京,“誓欲斩 鲸鲵,澄清洛阳水”(《赠张相镐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 安到日边”(《永王东巡歌》其十 一)。这种热烈的爱国感情至老不 衰。
• 在流放回来后,他还因安史之乱未 平而“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 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在《临 终歌》中,他对自己的政治抱负不 能实现感到非常遗憾,把自己比作 “中天摧折”的大鹏鸟。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句解释】
首联:凤凰台上曾有凤凰翔游,凤 凰飞去了,而今凤凰台一片空寂,长江 水依然不停地流着。
六朝繁华盛世不再,只有自然永恒。
颔联:吴国昔日繁华的宫殿已经荒 芜,东晋贵族早已进入坟墓。 六朝相继灭亡,具体写:“凤去台空”
本诗摹仿崔颢〈黄鹤楼〉 起联泛写凤凰台来历,引出怀古之思; 颔颈两联,就凤凰台具写台外景观; 三四句寓今昔之感;
五六句状山水之阔,寄身世之慨与君国之思。
层层写来,次序井然。
比较阅读《登金陵凤凰台》和《黄 鹤楼》二诗,重点比较以下几方面:
• A.内容上的异同 • B.结构上的异同 • C.语言上的异同 • D.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 E.风格上的异同
参考答案: A.从韵律上看,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是 步崔诗原韵,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 B.从诗的开头看,崔诗一开头就点明题意,三 次出现“黄鹤”,李诗也是一开头就点明题 意,三次出现“凤凰”。 C.从内容上看,崔诗用传说,李诗也用传说。 D.从写作手法上看,都是先写景,后抒情,结 尾都抒发一种愁思。只不过李白抒发的是国 君被奸邪包围,自己报国无门的忧思,而崔 颢抒发的是思念家乡之情。
黄鹤楼 崔颢
• 登金陵凤凰台 • 凤凰台上凤凰游, •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 长安不见使人愁!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颈联写山水之阔,却若有寓意:
三山半落青天外→写云雾笼罩着三山, 彷佛国君被群小包围而不得见; 二水中分白鹭洲→写白鹭洲所中分的二 水,暗喻君臣被奸邪所离间, 不得相见。 站在台上,看到金陵所见的三山二水,而极 目西眺,长安终不可见,故引出尾联。
总为浮云能蔽日,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会掩蔽了太阳,
→意在忧国
尾联归结主旨:不但思君忧国,而且自伤谗废。安 史之乱,玄宗迁西蜀,太子即位灵武,唐室山河尚 未收复,不能不为朝廷忧伤。而此身无由自达,抱 负终归虚想,亦不能无自伤之情。
不见长安
《世说新语》: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 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 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 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 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 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此典多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寓功名事业 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
写作背景
唐代安史之乱,迫使玄宗迁蜀避难, 太子即位于宁夏灵武,李白也因永璘王 事件流放夜郎。白心雄万夫,欲大有作 为,惟不得重用。眼见江山陵夷,感慨 国难未已,因怀古而动怀君之思,惟自 伤谗废,望帝乡而不见,乃触境而生愁。
本诗选自《李太白集》。
体裁:格律诗
具有飘逸风格的李白,由于性格上不
受拘束,艺术上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 自雕饰”的审美,因此,很少写格律谨严 的律诗。
南宋文学家刘克庄以“真敌手棋也”论之; 编《李太白年谱》的王琦“调当让崔, 格则逊李”。
思考题
• (一)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的主旨。 • (二)结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蜀道难》 、《登金陵凤凰台》等诗歌
谈谈李白的个性及其诗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