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凤凰台》教案
登金陵凤凰台教案
登金陵凤凰台教案教案主题:登金陵凤凰台教案目标:1.学生了解金陵凤凰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2.学生能够感受到金陵凤凰台的壮丽景色和人文气息;3.学生能够通过描述、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金陵凤凰台的感受。
教材与工具准备:1.PPT:包含金陵凤凰台的图片和介绍;2.上课所需的黑板、白板、粉笔/白板笔等。
教学流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放映金陵凤凰台的图片,让学生观看;2.教师简要介绍金陵凤凰台的背景和历史。
步骤二: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呈现金陵凤凰台的图片和介绍,让学生全面了解金陵凤凰台;2.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金陵凤凰台的壮丽景色和人文气息,引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三:分组讨论(15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你对金陵凤凰台的第一印象是什么?b.你觉得金陵凤凰台有什么独特之处?c.金陵凤凰台的历史和文化意义是什么?d.如果你有机会去金陵凤凰台游览,你会怎样度过一天?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
步骤四:写作练习(20分钟)1.学生个人根据自己对金陵凤凰台的感受,写一篇不少于120字的短文;2.学生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写作:景色描写、个人感受、历史文化意义等;3.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带回家完成。
步骤五:展示和分享(10分钟)1.学生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短文,或用口头方式讲述自己的感受;2.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展示自己的短文;3.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金陵凤凰台的感受,让整个教室充满热烈的氛围。
步骤六:总结与作业(5分钟)1.教师总结学生们对金陵凤凰台的感受和想法;2.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从其他途径了解金陵凤凰台的相关信息,并写一份带图片的金陵凤凰台的小册子。
教学反思:。
登金陵凤凰台教案
登金陵凤凰台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通过写景、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运用比较、想像、联想、品味关键词语等方法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景与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路漫漫在屈原脚下求索,诗悠悠在汨罗江畔飘零,秋雨是杜甫笔下的残梦,月亮是李白头顶的乡愁.我们通过诗歌了解诗人,通过诗人更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今天让我们走进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世界.二、检查积累(李白诗中的名句)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10、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1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1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1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16、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17、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18、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1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三、学生介绍诗人李白及其有关写作趣事:介绍李白(略)写作趣事:黄鹤楼与凤凰台黄鹤楼与凤凰台同为中国历史名胜。
它们的出名,是与两位诗人分不开的。
传说崔颢游览黄鹤楼,留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登金陵凤凰台教案
登金陵凤凰台教案教案标题:登金陵凤凰台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歌,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杨凝式的简要介绍。
2.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理解:1. 分发诗歌《登金陵凤凰台》的文本给学生,让他们先默读一遍。
2. 指导学生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意象和表达方式。
3.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 整合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诗歌鉴赏:1. 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诗歌的韵律、押韵和节奏等。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让学生尝试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
口语表达:1. 分组让学生模仿诗歌的语言和韵律,进行朗诵比赛。
2.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写一段对诗歌的评论或感悟。
3.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写作,提供反馈和建议。
作业:1. 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诗歌的鉴赏文章,包括诗歌的主题、意象、修辞手法等。
2.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歌进行鉴赏。
教案评估:1. 通过学生的讨论、朗诵和写作等活动,观察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对学生的鉴赏文章进行评分,评估他们对诗歌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诗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鼓励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化遗址或景点,增加对诗歌背景的了解和感受。
教学资源:1. 《登金陵凤凰台》的文本2. 诗歌鉴赏的相关资料和例子3. 学生的写作和朗诵作品4. 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资源,如诗歌朗诵或解读视频。
《登金陵凤凰台》优秀教案
《登金陵凤凰台》优秀教案《登金陵凤凰台》优秀教案凤凰台上曾有凤凰翔游,凤凰飞去了,而今凤凰台空,长江水依然不停地流着。
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通过写景、怀古所表达的特定的思想感情。
2、能运用比较、想像、联想、品味关键词语等方法鉴赏诗歌。
说明:“诗可称为中国的宗教”(林语堂语)。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烛照古今,金陵又是六朝古都,学生容易对此产生兴趣。
古典诗歌既传承中华文化,又能在情感共鸣中濡染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在具体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再造想象以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并获得精神上的感染和愉悦,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这个目的当然要借助于理解具体词语、诗句,分析艺术手法这些手段。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千万不能把手段当成目的,研究具体词语、具体诗句是为了领会作者诗歌整体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不能为了词句而词句。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把握诗人登临怀古抒发的独特情怀,理解诗人李白。
2、难点:能从意象、典故入手把握怀古与伤今的内在关系,学会鉴赏。
说明:闻一多曾提出,学习、研究古典诗歌要有两个原则:一是带读者走进古典的那个时代,二是把古典带到读者的时代。
前一个原则是提醒大家注意作品的时代民俗文化背景;后一个原则是要求大家介入作品,把作品当成是自己参与或者目睹的事件,领会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所以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由探讨争鸣的空间和时间,建立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化阅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话题导入激发兴趣1、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确实如此,中国古代诗歌中,怀古诗词占了很大一部分。
金陵,一个被六个朝代君主选为国都的地方,一个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临江之处,自然成为了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争相游览之地。
唐怀古诗中,以金陵为吟咏对象的数不胜数。
你知道金陵是哪六朝的国都?以金陵为吟咏对象的诗歌有哪些?这些诗歌主旨的共同之处是什么?1、交流以金陵为国都的六个朝代的相关知识。
《登金陵凤凰台》教案
《登金陵凤凰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了解唐代诗人登高远望、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国家兴亡、历史变迁的感慨,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时光的品德。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2. 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 诗歌的情感内涵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历史典故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字词含义、句子翻译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
3. 欣赏法: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唐代诗人登高远望、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引出《登金陵凤凰台》。
2. 朗读诗歌:学生齐读《登金陵凤凰台》,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讲解诗歌: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翻译句子。
4.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分享学习心得。
5. 感悟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国家兴亡、历史变迁的感慨,感悟诗歌意境。
7. 课后作业:背诵《登金陵凤凰台》,了解诗歌背后的历史典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是否完成课后作业,包括诗歌的背诵和背景知识的了解。
3. 诗歌理解与应用:通过提问或小测验,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分享心得的准确性和深度。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3. 是否有学生表现出对诗歌特别的兴趣或需要额外关注?4. 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八、教学资源:1. 诗歌原文及其注释版。
登金陵凤凰台教案设计
登金陵凤凰台教案设计教案设计:登金陵凤凰台教学目标:1. 了解金陵凤凰台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和建筑特点;2. 提高学生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认知和欣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1. PPT或者教学影片关于金陵凤凰台的介绍;2. 图片或模型展示金陵凤凰台的外观和构造。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约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凤凰台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简要介绍凤凰台的背景和重要性。
第二步:知识讲解(约15分钟)通过PPT或教学影片,详细讲解凤凰台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和建筑特点。
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凤凰台为何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凤凰台的设计和结构有何特点?- 凤凰台的文化象征意义是什么?第三步:小组探究(约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中有一组学生负责搜索和整理关于凤凰台的相关资料,另一组学生则负责构建一个小型模型或制作一份凤凰台的海报。
学生可以运用各种工具和素材,例如纸板、彩纸、剪刀、胶水等等。
第四步:展示和讨论(约10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并简要介绍他们的构思和设计。
其他学生和教师则进行点评和评论,提出问题和建议。
第五步:总结和评价(约10分钟)教师总结凤凰台的特点和价值,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课所学内容。
学生可以就他们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并分享对于凤凰台的新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延伸:1. 给学生更多的独立工作时间,鼓励他们通过阅读和观察来进一步了解凤凰台;2. 安排实地考察,带领学生亲身感受凤凰台的壮丽和美丽;3. 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工作成果,可以是一场小型的凤凰台建筑展览。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学生将会全面了解金陵凤凰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加深对中国传统建筑的理解和欣赏。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创造性的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协作和创造力。
教师的指导和点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登金陵凤凰台》教案
《登金陵凤凰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了解唐代诗人登楼咏史的传统及其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背诵。
2. 体会诗歌意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典故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
2. 学生课本。
3. 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登楼咏史。
2. 诵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登金陵凤凰台》,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3. 解析诗歌:a. 解释生僻词语和典故,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b. 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4. 体会意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置身于诗歌描绘的画面之中,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5. 情感体验: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理解和鉴赏方法。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登金陵凤凰台》,并进行相关练习。
8.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拓展:1. 比较《登金陵凤凰台》与杜甫的《登高》的异同,分析两位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情感。
2. 引导学生查找其他描写金陵的诗作,进一步了解金陵的历史文化底蕴。
七、课堂互动: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典故和意象,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感悟。
2. 问答环节:鼓励学生提问,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共同提高。
八、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积极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背诵和练习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教学设计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教学设计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教学设计【导言】《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豪迈的心境,展示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与情感。
本教学设计以《登金陵凤凰台》为文本,通过阅读、理解、诠释和创作等系列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诗歌阅读】1. 体验感知通过朗读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让学生感受诗中的豪情壮志和壮丽景色,理解诗人的表达意境。
【诗歌理解】1. 语言解读解读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寓意和奥妙。
【诗歌诠释】1. 创设背景了解历史背景,解读诗歌中蕴含的政治、文化和个体心理等方面的内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情感表达】1. 情感交流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分享对诗歌中壮丽景色和诗人豪情壮志的感受,引导他们表达情感。
【创作活动】1. 构思创作根据所学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内核,引导学生构思自己的创作主题,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展示分享】1. 撰写作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思,撰写与《登金陵凤凰台》相关的诗歌、散文或小说等创作作品。
【课堂延伸】1. 文学鉴赏选择李白其他经典作品,进行深入研读和文学赏析,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综合评价】1. 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创作作品,进行个体评价和小组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对《登金陵凤凰台》的理解有了提高,诗歌创作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教学活动的设计合理,且贴近学生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延伸链接】请访问:(无链接)。
【结语】通过阅读和创作《登金陵凤凰台》,学生不仅能够领略李白的豪情壮志和咏史风情,还可以在创作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
这将为他们日后的文学学习和生活中的情感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
登金陵凤凰台教案
登金陵凤凰台教案金陵凤凰台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景点。
本文将介绍登金陵凤凰台的教案。
这份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金陵凤凰台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以及对当地文化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陵凤凰台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2. 分析金陵凤凰台对南京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3. 掌握金陵凤凰台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金陵凤凰台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2. 金陵凤凰台对南京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3. 金陵凤凰台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三、教学内容1. 金陵凤凰台的历史渊源金陵凤凰台建于明朝初年,是明太祖朱棣为纪念他的母亲而修建的。
凤凰台的修建始于1405年,历经多次重修和变迁,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典范之一。
2. 金陵凤凰台的文化内涵凤凰台融合了汉族、满族和蒙古族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
它以宏伟壮丽的建筑和精美细致的雕刻而闻名,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3. 金陵凤凰台对南京历史和文化的影响金陵凤凰台是南京市的象征之一,也是南京城母亲文化的象征。
它代表着南京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繁荣,对于南京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情感认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金陵凤凰台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金陵凤凰台的建筑特点包括宏伟壮丽、布局合理、装饰精美等。
它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以及满族和蒙古族的建筑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金陵凤凰台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点,让他们全面了解金陵凤凰台的价值和意义。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自登上金陵凤凰台,感受其壮丽景致,亲身体验其中的历史文化底蕴。
通过亲身接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金陵凤凰台的美。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金陵凤凰台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对南京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思维能力。
登金陵凤凰台合成教案
登金陵凤凰台合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2)了解唐代诗人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2)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3)学会用古典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兴趣;(2)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增强民族自豪感;(3)激发学生追求理想、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3.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把握;3. 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诗歌原文、译文、诗人简介、鉴赏方法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心得体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登金陵凤凰台》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歌,解决字词翻译和理解问题,初步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解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鉴赏方法。
5. 情感体验: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描绘的山河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6. 诗歌朗诵:学生自愿上台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增强对诗歌的热爱。
7. 小结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意境、情感和鉴赏方法。
8.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背诵《登金陵凤凰台》,并尝试用古典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9. 课后反思:教师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10. 评价与反馈:学生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诗歌朗诵等方式,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登金陵凤凰台教案
登金陵凤凰台教案教案:登金陵凤凰台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陵凤凰台的历史和地理背景,理解其文化内涵。
2.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名胜古迹的欣赏能力。
3.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通过多媒体介绍金陵凤凰台的历史和地理背景。
2.引导学生欣赏相关图片,理解凤凰台的文化内涵。
3.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升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金陵凤凰台的兴趣。
2.文化讲解(10分钟)通过多媒体介绍金陵凤凰台的历史和地理背景,让学生了解其在古代的重要地位和文化价值。
3.图片欣赏(10分钟)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凤凰台所传递的文化内涵,要求每个小组就凤凰台的特点、象征意义等方面展开讨论,并进行简短的发言。
5.学生展示(10分钟)选几个小组代表发言,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6.思辨练习(15分钟)给学生一个思辨题目,要求他们思考凤凰台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以及继承与发展的问题,并在纸上写下自己的观点。
7.展示与总结(10分钟)选几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然后进行总结,强调凤凰台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
四、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2.相关图片和视频3.纸笔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500字的读后感,内容包括对金陵凤凰台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金陵凤凰台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他们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提高了自己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登金陵凤凰台合成教案
登金陵凤凰台合成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李白的诗歌风格。
2.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李白和他的诗歌创作。
2. 诗歌朗诵:播放李白的诗歌朗诵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教学活动:1. 播放李白的诗歌朗诵音频,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背景和他的诗歌创作。
3. 学生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教学内容:1. 诗歌意象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意境。
2. 象征意义解释:解释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和意境。
2. 学生讨论并解释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第三章:诗歌创作背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情境。
2.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教学内容:1. 诗歌创作背景介绍: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情境。
2. 诗歌与社会背景的关系:分析诗歌与社会背景的关联。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情境。
2. 学生阅读诗歌,理解诗歌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第四章:诗歌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的艺术特色。
2.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
教学内容:1.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艺术特色。
2. 诗歌审美价值解释:解释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艺术特色。
2. 学生讨论并评价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第五章:诗歌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运用诗歌进行表达和创作。
2.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进行创作。
教学内容:1. 诗歌表达技巧学习:学习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和创作方法。
2. 诗歌创作实践: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进行创作实践。
《登金陵凤凰台》教案
《登金陵凤凰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金陵凤凰台》。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2)理解诗人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3)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 诗歌中的典故和寓意。
3. 诗歌的韵律和结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历史事件的解读。
2. 诗人情感的把握。
3. 诗歌韵律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课件。
2. 相关历史资料。
3. 诗歌鉴赏指导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诗歌的起承转合。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寓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历史事件,如“吴宫花草埋幽径”。
(2)分析诗人的情感,如“晋代衣冠成古丘”。
(3)解读诗歌的治国理念,如“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5. 诗歌品鉴:(1)欣赏诗歌的意境美。
(2)感悟诗歌的韵律美。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7. 课后作业:(1)背诵《登金陵凤凰台》。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将《登金陵凤凰台》与其他李白诗作进行对比,如《将进酒》、《庐山谣》等,探讨其艺术特色的异同。
2. 介绍唐代其他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的作品,分析其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表达。
3. 引导学生关注当代诗歌创作,讨论现代诗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登金陵凤凰台合成教案
登金陵凤凰台合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金陵凤凰台》。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2)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兴趣。
(2)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人文历史的厚重。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朗读技巧。
2.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分析和体会。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典故的理解和运用。
2. 诗歌表达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登金陵凤凰台》的文本和注释。
2. 准备与诗歌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和首句,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字词意思。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诗歌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的字词、典故和表达技巧。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5. 实践训练:(1)学生尝试朗读和背诵诗歌。
(2)学生尝试运用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创作类似的诗歌。
6.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六、教学拓展:1. 比较《登金陵凤凰台》与其他描绘金陵的诗作,如《泊船瓜洲》、《入金陵》等,分析各自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从地理、历史角度了解金陵的变迁,感受诗歌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七、课堂练习:1. 请学生运用所学,尝试分析并描绘一幅金陵风景图。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分析其表达技巧和意境,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作业:1. 背诵《登金陵凤凰台》。
2. 深入研究李白的其他诗作,挑选一首进行赏析,下节课分享。
登金陵凤凰台合成教案
登金陵凤凰台合成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李白的诗歌风格。
2.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教学内容: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李白的其他著名诗作,如《将进酒》、《庐山谣》等,引导学生欣赏李白的诗歌风格。
2. 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教学活动:1. 学生自由朗读李白的诗作,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李白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登金陵凤凰台》的诗意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感知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象。
2.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教学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和主题,分享自己的理解。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深入解析。
第三章:诗歌背诵与默写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熟悉并背诵《登金陵凤凰台》。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师布置背诵和默写任务,进行检查和评价。
教学活动:1. 学生跟读诗歌,模仿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学生自主进行背诵和默写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第四章:创意写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创作。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想象,运用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创意写作。
2. 教师给予学生写作指导和反馈,鼓励学生的创作。
教学活动:1. 学生根据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创意写作练习。
2. 学生互相分享写作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拓展学习和欣赏。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诗歌解析。
2. 教师推荐其他李白的诗歌或其他诗人的相关作品,进行拓展学习和欣赏。
教学活动:1. 学生分享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优质】《登金陵凤凰台》教案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一、导入-----关于这首诗歌的典故李白是天才诗人,并且是属于那种充满创造天才的大诗人。
然而,惟独李白临黄鹤楼时,没能尽情尽意,“驰志”千里。
原因也很简单,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因而,“谪仙诗人”难受、不甘心,要与崔颢一比高低;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直到写出可与崔颢的《黄鹤楼诗》等量齐观的《登金陵凤凰台》时,才肯罢休。
李白读了崔颢的〈黄鹤楼〉诗后,写了〈鹦鹉洲〉诗,想与崔颢一较长短。
写完后,李白自己读了觉得比不上崔颢,便在黄鹤楼上题下一首打油诗:「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掷笔而去。
因为诗人看见美丽的风景,总忍不住要写首诗歌颂一番,李白自然也不例外,于是写了〈鹦鹉洲〉诗,自觉果然比不上,回家之后,越想越不甘心,于是又写〈登金陵凤凰台〉诗,才觉满意。
由于李白的作品发表于崔颢之后,两首诗又都样是押平声尤韵的七言律诗,所以后人更认为李白有意与崔颢一比高下,因而有前面所举那首打油诗的传说。
四、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思路设计:一、诗歌疏通。
【入手点:诗眼(关键字词);诗人(知人论世);诗题(内容形式)】1、朗读诗歌,疏通诗意。
2、主旨理解。
(愁:忧国伤时)3、背景介绍。
(奸臣遮贤,作者被逐)4、诗题理解。
——凤凰台(解读首联);金陵(解读颔联);登(解读颈联,总结全诗)5、手法鉴赏。
《登金陵凤凰台》教案
《登金陵凤凰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金陵凤凰台》。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2)通过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记忆力。
(3)通过写作和绘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内容和结构。
(2)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对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
(3)对诗歌进行创作和表现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并理解《登金陵凤凰台》。
(2)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参考书籍。
(3)准备教学PPT或黑板。
2. 学生准备:(1)预习《登金陵凤凰台》。
(2)准备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金陵凤凰台的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结构。
(2)学生标记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共同讨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分享。
4. 讲解与分析:(1)教师对诗歌进行详细的讲解,解释关键词语和典故。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 朗读与背诵:(1)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背诵,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将《登金陵凤凰台》背诵给家长听,并请家长签字确认。
2.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写一首类似的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欣赏之情。
3. 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介绍其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登金陵凤凰台》课文教案
《登金陵凤凰台》课文教案登金陵凤凰台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理解《登金陵凤凰台》课文的内容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登金陵凤凰台》课文的文字意义和背后的历史背景。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其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三、教学难点1. 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字意义和寓意,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反思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开始上课前,教师播放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金陵凤凰台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
教师可问:“你们听说过金陵凤凰台吗?知道它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吗?”【呈现】2. 教师向学生介绍《登金陵凤凰台》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教师可简要介绍杜牧的生平和创作特点,以及金陵凤凰台在历史上的地位和文化意义。
3. 学生阅读《登金陵凤凰台》课文,并进行集体朗读。
学生可先自主阅读课文,然后进行课文的集体朗读,以熟悉课文的内容和语言表达。
【讲解】4. 教师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文字的意义和背后的寓意。
教师可逐句解读课文的意思,并解释其中的典故和隐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5.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创作《登金陵凤凰台》的目的和感受。
教师可提出问题,如“作者为什么选择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感情?” “金陵凤凰台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等,与学生共同探讨。
【拓展】6. 学生展示个人对《登金陵凤凰台》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可准备一篇短文或演讲,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分享给全班同学。
7. 教师扩展相关知识,介绍金陵凤凰台在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并推荐相关名著和古代文学作品供学生进一步阅读。
【总结】8. 教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多读经典作品,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质。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教案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教案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教案【教案摘要】本节课是一节以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诗歌《登金陵凤凰台》为教学内容的语文课。
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了解李白这位伟大的古代诗人,并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表演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李白及其代表作品;2.理解《登金陵凤凰台》的内容与情感表达;3.能够正确认读诗句,感受诗歌的美;4.能够用朗读、演绎等方式表达诗歌内容与情感。
【教学重点】1.诗歌欣赏与鉴赏;2.诗歌表演与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理解《登金陵凤凰台》的意境;2.通过表演方式传达诗歌的情感。
【教学准备】1.教材:教师课件,学生电子书;2.教具:录音机,投影仪;3.其他:李白简介,诗歌朗诵及表演范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李白的相关音乐,营造诗歌氛围;2.出示李白照片或插图,简单介绍李白的生平与作品。
二、诗歌欣赏(20分钟)1.引导学生高声朗读《登金陵凤凰台》;2.教师诵读并解读诗歌,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象与情感;3.指导学生发现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
三、诗歌鉴赏(20分钟)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诗歌中运用的意象和情感表达;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和交流;3.指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感受其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四、表演活动(30分钟)1.示范诗歌朗诵,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2.引导学生分组,准备自己的诗歌表演;3.学生进行小组内部的彩排与讨论,确保表演的顺利进行;4.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并进行同伴评价和教师点评。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诗歌欣赏与表演的总结回顾;2.学生回答问题,表达对本节课的感受与收获;3.教师给予肯定和评价,指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诗歌。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不仅了解了古代诗人李白及其代表作品,也学会了欣赏与鉴赏诗歌的方法,培养了表演诗歌的能力。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演时也能够真正体会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美。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渐懂得如何理解诗歌的意境,并通过表演方式来传达诗歌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金陵凤凰台》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通过写景、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运用比较、想像、联想、品味关键词语等方法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景与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诗歌进行鉴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路漫漫在屈原脚下求索,诗悠悠在汨罗江畔飘零,秋雨是杜甫笔下的残梦,月亮是李白头顶的乡愁.我们通过诗歌了解诗人,通过诗人更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今天让我们走进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世界.二、检查积累(李白诗中的名句)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9、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10、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1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1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1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1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16、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17、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18、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1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三、学生介绍诗人李白及其有关写作趣事:介绍李白写作趣事:黄鹤楼与凤凰台黄鹤楼与凤凰台同为中国历史名胜。
它们的出名,是与两位诗人分不开的。
传说崔颢游览黄鹤楼,留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不久,李白登黄鹤楼见到崔颢的诗,非常欣赏。
当时有人要李白题诗,出于对崔颢的尊重,李白谦虚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于是“无作而去,为巨匠敛手”。
文坛因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然而,李白毕竟属于那种充满创作天才的诗人,在登临黄鹤楼时没有尽情尽意,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
也就是过后不久,李白在游览金陵凤凰台时,步崔颢原韵,作《登金陵凤凰台》。
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此诗一出,马上博得了“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的赞许。
确实,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同为登临怀古的双璧。
不过,细读起来,不难发现李诗的概括力和意境都比崔颢高。
李诗前两句概括了崔诗前四句的意境,腾出第二联怀古,丰富了诗歌的思想内容。
崔颢怀古为“思乡”,而李白怀古却是“忧国”,两者相比,李白的思想境界也要比崔颢的高。
四、朗读诗歌(反复读)五、翻译诗歌(略)六、分析鉴赏:师以“诗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好的诗歌能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等语导入:1 、介绍传说(略)2 、提问、交流:A/“凤去台空江自流”的“自”是什么意思?此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是独自、孤独的意思。
慨叹时间的流逝,六朝繁华一去不返,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
B/“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吴王的富丽宫苑如今被荒径埋没,东晋的名门贵族留下的只是荒冢,威风不再,烜赫难久,诗人在感慨时间的无情,叹息人世的无常。
C/“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写远景,所写景色有何特点?有何作用?若隐若现(半隐半现)、气象万千、雄伟壮美。
意在揭示人世无常,江山永恒的主题。
D/“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长安不见”暗点诗中的哪个字?尽管奸臣当道君王昏庸,诗人仍然翘首长安,这说明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1)比喻:“浮云能蔽日”,比喻奸臣遮拦贤臣,或喻皇帝被奸臣包围。
借代: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2)“长安不见”暗点诗题中的“登”字。
触景生愁,意寓言外,饶有余味。
(3)皇帝被奸邪小人包围,而且自己报国无门,心情沉痛,可见他内心的赤诚。
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旨意深远,意境阔大,使是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3、小结:意境是古代诗歌特有的一个美学范畴,它主要由诗中的“景”和所要抒发的“情”所构成。
一首优美的诗,其外是美丽动人的景,其内是深邃感人的情。
只有“景”和“情”很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才能构成摄人心魄的意境。
4、分析景情关系:情景结构特点无外乎以下几种形式:1/先景后情;2/先情后景;3/纯景含情;4/先事后景5、分析诗中景与情存在怎样的关系?小结并板书:(1)景与情的关系:景中含情,为抒情张本(2)景情结构特点:先景后情七、比较阅读:崔颢《黄鹤楼》1、检查预习:2、写作背景介绍:。
3、朗读:。
4、拓展: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名作吗?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5、分析鉴赏1/介绍传说:仙人乘鹤2/提问:(1)开头四句写仙人跨鹤而去,本属虚无,诗中却以无作有,这对表达作者的感慨有什么作用?这样写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
仙去楼空,唯剩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具有浓郁的飘然之气。
师小结:刚刚抒发了对古人的感慨,笔锋一转,又看到了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于是又勾起了一怀乡愁(思乡之情)。
板书:传说景物情感(即景…………生情)触景——————〉抒怀(思乡)意境渺远提问:(2)律诗格律的大忌是:在相近的诗句里某一字词重叠出现。
为什么我们读崔诗和李诗时对“黄鹤”、“凤凰”的三次出现却不觉拗口?“黄鹤”、“凤凰”的三次出现,看似诗人随口说出,却是诗人精心构思的。
它们的出现,因诗歌的气势奔腾直下,读者并不觉得它重叠滞碍。
(3)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比较两首诗的异同,你更喜欢哪一首呢?指导:在比较阅读中,要重点比较以下几方面:A.内容上的异同B.结构上的异同C.语言上的异同D.表现手法上的异同E.风格上的异同当然,每一次比较阅读,也不必面面俱到,找出最有特点的地方。
参考答案:A.从韵律上看,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是步崔诗原韵,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
B.从诗的开头看,崔诗一开头就点明题意,三次出现“黄鹤”,李诗也是一开头就点明题意,三次出现“凤凰”。
C.从内容上看,崔诗用传说,李诗也用传说。
D.从写作手法上看,都是先写景,后抒情,结尾都抒发一种愁思。
只不过李白抒发的是担心国君被奸邪包围,自己报国无门的忧思,而崔颢抒发的是思念家乡之情。
E.从语言上看,也都是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
所以古人都认为这两诗“工力悉敌”、“格律气势,未见甲乙”。
F.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拓展阅读]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拓展练习]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是杜甫晚年旅居夔州时重九登高后所写的。
诗抒发了一种思念家乡的悲郁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