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赏析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赏析嗨,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这首诗那可是相当有韵味!“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先来说说这开头,“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这一上来就给咱们营造了一种苍凉、悠远的氛围。
想象一下啊,曾经凤凰在这台上翩翩起舞,那得多热闹,多神奇。
可如今呢,凤凰飞走了,只剩下空荡荡的台和默默流淌的江水。
就好像小时候咱们特别喜欢去的那个游乐场,充满了欢笑和快乐,可后来长大了再去,发现一切都变了样,那种失落感,是不是一下子就涌上心头了?“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这两句更是让人感慨万千。
曾经繁华的吴宫,如今花草都把小径给掩埋了;那些晋代的达官贵人,也都成了一抔黄土。
我上次去参观一个古老的宫殿遗址,看着那残垣断壁,杂草丛生,心里就想到了这两句诗。
当时阳光斜照下来,光影交错,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看到了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衰败,那种历史的沧桑感真的是无法言说。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这画面感简直绝了!三座山若隐若现地矗立在青天之外,长江被白鹭洲分成了两条水道。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是多么壮阔的景象啊!我有一次去爬山,爬到山顶的时候,极目远眺,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就有点像诗中描绘的这种感觉,让人心胸一下子开阔起来。
最后“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把自己的愁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那些浮云就像是挡住了他的视线,让他看不到长安,心中充满了忧愁。
咱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困难就像浮云一样,挡住了我们前进的路,让我们感到迷茫和无助。
整首诗,李白既描绘了金陵的壮丽景色,又抒发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他用生动的笔触,把历史的兴衰和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让人读来感慨万分。
这就是李白的魅力,他总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触动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歌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歌赏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歌赏析《登金陵凤凰台》年代:唐作者: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诗的大意是:「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我们在李白〈鹦鹉洲〉诗提到,李白读了崔颢的〈黄鹤楼〉诗后,写了〈鹦鹉洲〉诗,想与崔颢一较长短。
写完后,李白自己读了觉得比不上崔颢,便在黄鹤楼上题下一首打油诗:「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上头。
」掷笔而去。
因为诗人看见美丽的风景,总忍不住要写首诗歌颂一番,李白自然也不例外,于是写了〈鹦鹉洲〉诗,自觉果然比不上,回家之后,越想越不甘心,于是又写〈登金陵凤凰台〉诗,才觉满意。
由于白的作品发表于崔颢之后,两首诗又都样是押平声尤韵的七言律诗,所以后人更认为李白有意与崔颢一比高下,因而有前面所举那首打油诗的传说。
事实上根据日本人森大来的考证认为,那首打油诗不是李白作的,李白写〈登金陵凤凰台〉也是因为感慨时事而作,无意与崔颢争胜。
唐代安禄山之乱,迫使唐玄宗迁蜀避难,太子即位于灵武,李白也因永璘王事件被流放到夜郎。
李白年轻时豪情万丈,希望能替国家做一番大事,但始终不曾得到皇帝重用。
安史之乱,眼见大唐江山,遭胡兵蹂躏,李白心中的感慨可想而知,于是他写此诗时首句用:「凤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引出全诗,因为传说中,凤凰鸟只有在天下清平的治世才出现,因此古代都以凤凰鸟的出现做为祥瑞的象征。
李白的七言律诗《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导语】《登⾦陵凤凰台》是诗⼈李⽩登⾦陵凤凰台⽽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
下⾯就和⽆忧考⼀起来了解下李⽩的七⾔律诗《登⾦陵凤凰台》,欢迎阅读! 《登⾦陵凤凰台》 唐•李⽩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冠成古丘。
三⼭半落青天外,⼆⽔中分⽩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长安不见使⼈愁。
【赏析】 诗的⾸联写的是凤凰台的传说,当年凤凰台曾呈现百鸟朝凤的景象,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再登凤凰台却是“凤去台空江⾃流”,诗⼈不禁起了历史的兴衰之感。
颔联诗⼈由眼前之景进⼀步⽣发,联想到六朝的繁华也⼀去不复返了,吴国昔⽇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代风流⼈物也早已进⼊坟墓。
颈联由抒情转为写景,诗⼈把⽬光投射到了眼前的⼭河,只见,三峰并列,南北相连,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如落青天外;秦淮河西⼊长江,被⽩鹭洲横截,江⽔⼀分为⼆,形成两条河流。
这两句境界阔⼤,把历史的变迁,即时间的改变与地点的依旧,整体地表现出来。
“总为浮云能蔽⽇,长安不见使⼈愁”两句由景再次转为抒情,表现出诗⼈对现实的关⼼,对政治的担忧。
“浮云”在这⾥只*邪之⼈,⽽“⽇”则是帝王的象征,因此“浮云蔽⽇”暗⽰着皇帝被*邪之⾂蒙蔽,远离贤⾂,使⾃⼰报国⽆门。
结合李⽩的⾝世可知,诗⼈追求⼊仕,渴望有所作为,却受到*邪的排挤⽽离开长安,他的才能⽆从施展,⼼中是充满愤懑愁苦的,因此末句感叹“长安不见使⼈愁”,“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字,这是诗⼈登⾼眺望长安的结果,亦是“愁”所产⽣的原因。
⼀则感叹报国⽆门,⼀则表达对朝政的担忧。
扩展阅读:李⽩的诗词思想 盛唐国⼒强盛,多数⼠⼈渴望建功⽴业。
李⽩以不世之才⾃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定,海县清⼀”的功业⾃许,⼀⽣⽮志不渝地追求实现“谈笑安黎元”、“终与安社稷”的理想。
他以⼤鹏、天马、雄剑⾃⽐:“⼤鹏⼀⽇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
【唐诗三百首】登金陵凤凰台 赏析
【唐诗三百首】登金陵凤凰台赏析【唐诗三百首】登金陵凤凰台赏析在凤凰台上,凤凰游泳,凤凰到太公河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座半山落在蓝天下,两条河分为白鹭岛。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金朝:指东晋。
穿越南方后,它也在金陵建立。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程谷秋:意思是这些人物留下了一堆古墓。
5、三山:山名。
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片蓝天:描述它离我们很远,看不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岛:位于南京水西门外的古长江中沙洲,因白鹭聚集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翻译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当风吹到台湾时,只剩下长江的流水一天一天。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金朝的名家也成了古墓和荒山。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鹿洲将秦淮河分为两条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为什么人们担心在长城爬得高?赏析李白很少写正体诗,但他的诗是唐代正体诗的杰作。
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点明了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
三、四句就“凤凰台”进一步发挥,东吴、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灰飞烟灭。
五、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
对仗工整,气象万千。
最后两句,面向唐都长安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自身报国无门,十分沉痛。
与崔浩的《登黄鹤楼》相比,这首诗可以说是“奋力克敌制胜”。
虽然这副对联是一幅动人的图画,但它的意义远比崔诗中的对联深刻。
结语表达了对国王的爱,表达了对国家的悲痛,这一点尤其深远。
但就大胆的眼光而言,李嘉诚的诗歌远不如崔天凯的诗歌华丽。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1.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
《太平寰宇记》卷九十江南东道江宁县:"凤凰山,在县北一里,周回连三井冈,迤逦至死马涧。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此山,状如孔雀,文彩五色,音声谐和,众鸟群集。
仍置凤凰台里,起台于山,号为凤凰山。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一:"金陵凤凰台,在城之东南,四顾江山,下窥井邑,古题咏唯谪仙为绝唱"(又见张表臣《珊瑚钩诗话》卷一)。
2.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故称。
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豪门贵族。
丘:坟墓。
3.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而得名。
陆游《入蜀记》卷一:"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杳杳有无中耳。
及过其下,则距金陵才五十里"。
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4.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门外。
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5.浮云:陆贾《新语·察征》:"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李白很少写律诗,而《登金陵凤凰台》却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登金陵凤凰台》全文及分析
《登金陵凤凰台》全文及分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经典诗作。
全诗如下: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诗以登临金陵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政治局势的忧虑和对长安的思念之情。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诗人登台远望,想起凤凰台的传说,曾经有凤凰在此栖息,如今凤凰已去,只剩下空旷的台榭和依旧流淌的江水。
这两句以传说开篇,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繁华易逝、世事无常的哲理。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诗人的目光从凤凰台转向周边的历史遗迹。
昔日吴宫的繁华已不复存在,花草丛生,掩盖了幽静的小路;晋代的达官显贵们也都化作了一抔黄土,只留下一座座古墓。
这里通过对吴宫和晋代的回忆,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让人感叹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描绘了金陵城的壮丽景色。
三山在青天之外若隐若现,白鹭洲把长江水一分为二。
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金陵的山水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然而,在这美景之中,诗人的内心却并不平静。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是整首诗的主旨所在。
浮云蔽日,比喻奸邪当道,蒙蔽君主。
诗人身处金陵,却心系长安,他渴望能够回到政治中心,一展抱负,但现实却是奸臣当道,自己壮志难酬。
长安的不见,让他满怀忧愁。
这里既有对政治黑暗的批判,也有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对仗工整,语言流畅自然。
如“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不仅在句式上对仗,而且在内容上相互映衬,将历史的兴衰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将历史的感慨、对现实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融合在一起,情感复杂而深沉。
他既为历史的无常而叹息,又为自己的遭遇而悲愤,同时还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了担忧。
此外,这首诗还具有很高的意境美。
古诗文《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古诗文《登金陵凤凰台》赏析登金陵凤凰台唐朝: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译文及注释【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注释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5、三山:山名。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
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
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
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
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
李白唐诗《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
李白唐诗《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登金陵凤凰台⑴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⑵。
吴宫花草埋幽径⑶,晋代衣冠成古丘⑷。
三山半落青天外⑸,二水中分白鹭洲⑹。
总为浮云能蔽日⑺,长安不见使人愁⑻。
【注释】⑴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⑵江:长江。
⑶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⑷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⑸三山:山名。
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⑹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江东门外。
⑺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
浮云:比喻奸邪小人。
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日:一语双关,因为古代把太阳看作是帝王的象征。
⑻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白话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
诗人李白《登金陵風凰台》
诗人李白《登金陵風凰台》《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那么有没有哪位朋友想知道这首古诗的作品内容呢?如果想知道就跟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吧!《登金陵凤凰台》古诗简介《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集中为数不多的七言律诗之一。
此诗一说是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一说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也有人称是李白游览黄鹤楼,并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写的,是想与崔颢的《黄鹤楼》争胜。
作品原文登金陵凤凰台⑴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⑵。
吴宫花草埋幽径⑶,晋代衣冠成古丘⑷。
三山半落青天外⑸,二水中分白鹭洲⑹。
总为浮云能蔽日⑺,长安不见使人愁⑻。
词句注释⑴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⑵江:长江。
⑶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⑷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⑸三山:山名。
据《景定建康志》载:“其山积石森郁,滨于大江,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号三山”。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唐诗三百首之《登金陵凤凰台》原文鉴赏
作品简介:《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
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
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韵译:
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
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
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
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 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全诗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三山:山名。
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译文: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赏:《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炙人口的杰作。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
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起台于山,谓之凤凰山,里曰凤凰里。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赏析1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注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游,如今,凤去台空唯有江水东流。
1.江:长江。
2.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3.晋代:指东晋。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4.三山:山名。
其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称三山。
5.白鹭洲: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东流。
吴宫鲜花芳草埋着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总有奸臣当道犹如浮云遮日,长安望不见心中郁闷长怀愁。
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怀古诗,为怀古咏史诗中的绝唱。
关于此诗创作时间,尚有争议。
一说作于李白被排挤出京南游金陵时,一说作于李白被流放夜郎遇赦之后,一说李白游黄鹤楼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写下此篇欲与之争胜。
凤凰台位于南京市秦淮区长干里西北侧凤台山上。
相传,南朝时有三只状似孔雀的大鸟——凤凰,集于此地,它们相和而鸣,招来群鸟翔集于此,呈现出百鸟朝凤的盛世景象。
为庆贺和纪念此美事,人们将此地改名凤凰里,并在山上筑台,名凤凰台。
诗的首句即写这个传说,作者连用了三个“凤”字,不但不显啰嗦,反而使得音韵和谐,极其优美。
次句“凤去台空江自流”,抒发登临之感:如今,凤凰已去,往日的美好不复存在,唯有眼前的江水依然东流。
“凤去台空”的沧桑巨变与“江自流”的万古不变,形成鲜明的对照,对比之中寄寓了深沉的历史兴衰之感。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译文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译文全诗八句五十六字。
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
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
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此诗气韵高古。
格调悠远。
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作品名称,《登金陵凤凰台》。
创作年代,唐代。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者,李白。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
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
只留下这座空台。
伴着江水。
仍径自东流不停。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
及宫中的千花百草。
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
晋代的达官显贵们。
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
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
化为一抔黄土。
我站在台上。
看着远处的三山。
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
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
有时把太阳遮住。
使我看不见长安城。
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注释1.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
《太平寰宇记》卷九十江南东道江宁县:"凤凰山。
在县北一里。
周回连三井冈。
迤逦至死马涧。
登金陵凤凰台宋元嘉十六年。
有三鸟翔集此山。
状如孔雀。
文彩五色。
音声谐和。
登金陵凤凰台众鸟群集。
仍置凤凰台里。
起台于山。
号为凤凰山。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一:"金陵凤凰台。
在城之东南。
四顾江山。
下窥井邑。
古题咏唯谪仙为绝唱"。
2.吴宫:三国时吴国建都金陵。
故称。
晋代:东晋亦建都于金陵。
衣冠:指豪门贵族。
丘:坟墓。
3.三山:山名。
在南京市西南长江边。
因三峰并列。
南北相连而得名。
陆游《入蜀记》卷一:"三山。
自石头及凤凰台望之。
杳杳有无中耳。
及过其下。
则距金陵才五十里"。
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云遮住。
4.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
西入长江。
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译文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译文《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译文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
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李白〔唐代〕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译文: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奔流。
吴国宫殿的鲜花芳草遮没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那些悠悠浮云总是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让人内心沉痛忧郁。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凤凰山。
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
凤凰是一种祥瑞。
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由眼前之景进一步生发,联想到六朝的繁华。
三国时期的吴以及后来的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先后在金陵定都,故金陵有“六朝古都”之称。
六朝时期,金陵达到空前的繁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
绵长的秦淮河横贯城内,两岸汇聚六朝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以及市民的居住中心,其繁华可见一斑。
可是,六朝虽繁荣却也短命,每个王朝的寿命平均大约55年,轮转之速,令人恍惚。
如今看来,吴国曾经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时代的风流人物也早已作古,六朝的繁华也如凤凰台一样消失在历史的淘浪中。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唐诗三百首登金陵凤凰台原文与解析
唐诗三百首登金陵凤凰台原文与解析唐诗三百首中的《登金陵凤凰台》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描绘了登上金陵凤凰台的壮丽景色。
本文将首先介绍这首诗的原文,之后对其进行深入解析,剖析其意境和修辞手法。
《登金陵凤凰台》原文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共四句八句,行脚十六字,体现了唐诗的简洁明快之美。
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展示了令人赞叹的壮丽景色。
首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以景入诗,写出了白昼的尽头,山的尽头与日之消逝的自然景象。
这一景象给人以广袤无边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登高之志。
接下来的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也是将景物延伸为情感的表达。
作者希望能够超越千里来追寻更加壮丽的景色,进一步登上更高的楼阁。
这里的“千里目”指的是眼界的开阔,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胸怀和追求。
第二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继续揭示了作者对宽广的世界的向往和追逐。
海的宽广让鱼可以在其中随意跃动,天高让鸟儿可以自由飞翔。
通过对鱼和鸟的描绘,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欣赏和向往之情。
最后两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与前两句呼应,再次强调了作者对于视野的追求。
诗人并未满足于眼前的景色,希望能够继续攀登更高一层的楼阁,进一步开阔自己的视野。
通过对《登金陵凤凰台》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诗人骚客儿时的雄心壮志和对壮丽景色的向往之情。
诗中使用了众多修辞手法,如以景入诗、夸张手法、对偶等,使整首诗在表达作者情感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总之,《登金陵凤凰台》是一首诗人对追求视野开阔和壮丽景色向往的深情赞美之作。
它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追求更高境界和开阔视野的不懈追求。
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登金陵凤凰台》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李白极少写律诗,而他的这首诗,却是唐代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诗虽属咏古迹,然而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
【原文】《登金陵凤凰台》作者: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成古丘:意谓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丘:坟墓。
5、三山:山名。
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落青天外:形容其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位于今南京市水西门外,已辟为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山园。
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最大而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
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著名文人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
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
入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火与人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一代名园已成遗址。
民国期间,南京市政府于1929年将该处建为“白鹭洲公园”。
至日伪期间又遭摧残,公园沦为一片废墟。
8、白鹭洲:古代长江中沙洲,在南京水西门外,因多聚白鹭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比喻谗臣当道。
浮云:陆贾《新语·察征》:“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韵译】古老的凤凰台曾有凤凰翔集遨游;风去台空唯有长江流水日日依旧。
东吴时代的宫苑杂草埋没了幽径;晋代的名门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耸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为那些浮去遮蔽光辉的白日;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使人发愁?【翻译】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经典诗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意思及赏
【经典诗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意思及赏【经典诗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意思及赏总是因为浮云挡住了太阳。
不去长安真让人担心。
[意思]总是因为浮云遮住了太阳,望不见京都长安多么使人忧愁。
[摘自]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登金陵凤凰台在凤凰台上,凤凰游泳,凤凰到太公河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座半山落在蓝天下,两条河分为白鹭岛。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金朝:指东晋。
穿越南方后,它也在金陵建立。
3、衣冠:指当时名门世族。
4.程谷秋:意思是这些人物留下了一堆古墓。
5、三山:山名。
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上。
因三峰并列,南北相连,故名。
6.半片蓝天:描述它离我们很远,看不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乃分为二支。
8.白鹭岛:位于南京水西门外的古长江中沙洲,因白鹭聚集而得名。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翻译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
雄伟的吴王宫殿和宫殿里的花草现在都埋在这条荒凉幽静的小路上。
金朝的权贵和权贵,即使他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在却睡在古墓中,成为一个?黄土。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欣赏:《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的律诗中脍炙人口的杰作。
开头两句李白以凤凰台的传说起笔落墨,用以表达对时空变幻的感慨。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自然而然,明快畅顺;虽然十四个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但丝毫不使人嫌其重复,更没有常见咏史诗的那种刻板、生硬的毛病。
凤凰台为地点,在旧金陵城之西南。
据《江南通志》载:“凤凰台在江宁府城内之西南隅,犹有陂陀,尚可登览。
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鸟翔集山间,文彩五色,状如孔雀,音声谐和,众鸟群附,时人谓之凤凰。
古诗登金陵凤凰台翻译赏析
古诗登金陵凤凰台翻译赏析《登金陵凤凰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古诗全文如下: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前言】《登金陵凤凰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而创作的怀古抒情之作。
全诗八句五十六字,以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此诗气韵高古,格调悠远,体现了李白诗歌以气夺人的艺术特色。
【注释】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玄武湖公园内。
一说指当时豪门世族。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然而到了唐朝诗人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丘壑了。
现今这里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玄武湖公园内5、三山:山名。
今三山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无名小山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山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山填进了燕雀湖。
三山挖平后,在山基修了一条街道,取名为三山街。
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
7、二水:一作“一水”。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8、白鹭洲: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白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位于今南京市江东门外。
另在南京城东南建有白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最大的公园。
9、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贤良。
比喻谗臣当道。
浮云: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10、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翻译】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经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息。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b/1763htm,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
唐诗三百首登金陵凤凰台七言律诗
登⾦陵凤凰台作者:李⽩朝代:唐代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冠成古丘。
三⼭半落青天外,⼆⽔中分⽩鹭洲。
(⼆⽔⼀作:⼀⽔)总为浮云能蔽⽇,长安不见使⼈愁。
《登⾦陵凤凰台》译⽂及注释译⽂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游憩,⽽今凤凰鸟已经飞⾛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仍径⾃东流不息。
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了,早已化为⼀抔黄⼟。
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依然耸⽴在青天之外,⽩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道。
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不禁感到⾮常忧愁。
注释1、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陵建都筑宫。
2、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陵。
3、⾐冠:指的是东晋⽂学家郭璞的⾐冠冢。
现今仍在南京⽞武湖公园内。
4、成古丘:晋明帝当年为郭璞修建的⾐冠冢豪华⼀时,然⽽到了唐朝⼈来看的时候,已经成为⼀个丘壑了。
现今这⾥被称为郭璞墩,位于南京⽞武湖公园内5、三⼭:⼭名。
今三⼭街为其旧址,明初朱元璋筑城时,将城南的三座⽆名⼩⼭也围在了城中。
这三座⼭正好挡住了从城北通向南门──聚宝门的去路。
恰逢当时正在城东燕雀湖修筑宫城,于是将这三座⼭填进了燕雀湖。
三⼭挖平后,在⼭基修了⼀条街道,取名为三⼭街。
6、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清楚。
7、⼆⽔:⼀作“⼀⽔”。
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长江,被横截其间的⽩鹭洲分为⼆⽀。
⽩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洲上多集⽩鹭,故名。
今已与陆地相连。
位于今南京市⽔西门外,已辟为⽩鹭洲公园,是南京城南地区的公园。
该园在明朝初年是开国元勋中⼭王徐达家族的别业,故称为徐太傅园或徐中⼭园。
后徐达后裔徐天赐将该园扩建成当时南京“⽽雄爽”的园林,取名为东园。
该园成为园主与王世贞、吴承恩等许多⽂⼈诗酒欢会的雅集之所。
明武宗南巡时,曾慕名到该园赏景钓鱼。
⼊清以后,因不断受到战⽕与⼈为的破坏,以致景物凋零,园林萧瑟,⼀代名园已成遗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联写山水之阔,却若有寓意:
三山半落青天外→写云雾笼罩着三山, 彷佛国君被群小包围而不得见;
一水中分白鹭洲→写白鹭洲所中分的二 水,暗喻君臣被奸邪所离间,不得相见。
站在台上,看到金陵所见的三山二水,而极 目西眺,长安终不可见,故引出尾联。
❖ 总为浮云能蔽日:指奸邪之小人,围绕于君王四周 进谗,使忠臣无由进言。此如玄宗宠幸杨贵妃、杨 国忠、李林甫等,荒废朝政。
❖ 心情:吊古而伤今
→登台想象吴宫繁华景象,晋代显贵风流事迹,如今 隐于幽径,成为古丘。 → 吊古 →因思一朝既衰,便被取代,大唐盛世已成过往,唐 室岌岌可危,遂发忧叹。 → 伤今
❖ 作法:前后对比,表现人事已非的今昔之感
吴宫花草:美盛景物←→幽径:凄凉景致 晋代衣冠:美盛人事←→古丘:凄凉景致 →人事已非,而江山如故,所以往下笔锋一转,由古 转今,接着描台上所见的实景:三山和二水。
3、注意分析形象。诗中的人物动作、景物形态、气 氛都能传情达意。
4、注意展开想象与联想。通过诗中意象的组合,经 过联想、想象,领悟诗人的良苦用心。
诗歌鉴赏八项注意
5、注意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都处在统 一的意境(或主题)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有 正确的理解或判断。
6、注意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诗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词是哪一个?在对全诗整 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 表达这种感情的。
参考答案:
▪愁
▪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 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 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意在思君
❖ 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自伤遭逐,眼见天上浮云杳 杳,不见长安,不觉兴起无穷愁思。
→意在忧国
❖ 尾联归结主旨:不但思君忧国,而且自伤谗废。安 史之乱,玄宗迁西蜀,太子即位灵武,唐室山河尚 未收复,不能不为朝廷忧伤。而此身无由自达,抱 负终归虚想,亦不能无自伤之情。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见唐室倾危,想起昔时凤凰鸟游憩 此地的传说,是怀古之情,也是对盛世的期 待,而今凤凰不再,此地空无所有,只有江 水依旧东流,此中深致忧国之慨。
晋代衣冠
▪ 指东晋时王、谢等显贵世家。 ▪ 晋代原都长安,永嘉大乱之后南渡,晋
元帝时改都金陵。唐代原都长安,因为 安史之乱,迫使太子即位于灵武,同属 偏安政权,便有倾覆之忧。
7、注意抓住诗眼。诗眼是诗中最凝练最传神、最能 体现主旨的字、词或句。如《饮酒》中的“心远”。
8、注意在具体语境、整体诗境中分析艺术特点。诗 中的人物动作、景物形态、气氛都能传情达意。
登金陵凤凰台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写作背景
唐代安史之乱,迫使玄宗迁蜀避难, 太子即位于宁夏灵武,李白也因永璘王 事件流放夜郎。白心雄万夫,欲大有作 为,惟不得重用。眼见江山陵夷,感慨 国难未已,因怀古而动怀君之思,惟自 伤谗废,望帝乡而不见,乃触境而生愁。
▪ 首句用凤凰来去引出全诗,是以怀古起兴。
古代以凤凰为祥瑞的神鸟,传说中,凤 凰鸟只有在天下清平之世出现,因此古代都 以凤凰鸟的出现为治世祥瑞之征,李白乃以 凤凰之来去,寄予王朝兴衰之感。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关于凤凰台
❖ 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 间有凤凰集于此山,山和台因此得名。
关于李白
李白 (701年~762年),汉族,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共称“李 杜”。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格 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 音律和谐多变。
古代诗歌分类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
(题目上有的加“歌”“行” “吟”“引”等名称)
律 诗 近体诗 绝 句
七律(如杜甫《登高》) 五律(如王维《》) 七绝(如高适《》)
五绝(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歌鉴赏八项注意
1、注意诗题。如《登金陵凤凰台》。
2、注意作者。了解著名诗人的生平、风格等。如李 白的飘逸奔放,柳永的缠绵悱恻,稼轩的壮阔雄奇, 黄庭坚流畅自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