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抗战时期安徽省的粮食供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考古圆园员猿窑员
刘家富,男,博士,安徽阜阳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华民国史。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2011年一般项目“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粮食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1BZS 067)。
略论抗战时期安徽省的粮食供应
刘家富
摘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广大国统区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粮食危机。粮食供应紧缺、粮价高涨。为解决粮食问题、坚持持久抗战,国民政府加强了对粮食供应的管理。作为我国的主要产粮大省之一,安徽省的粮食供应对于抗战有着重要意义。抗战发生不久,安徽省就已成为抗战前线,并有数县沦陷日军之手,安徽省的粮食生产遭受到了重大打击。另外,由于抗战的需要,安徽省内大军云集。一时间,不论是军粮还是民食,安徽省都出现了严重的供应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安徽省对军粮、公粮、民食进行了调节,以安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通过加强管理,安徽省的粮食供应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关键词:抗日战争;安徽省;粮食供应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广大国统区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粮食危机,粮食供应紧缺、粮价高涨。为解决粮食问题、坚持持久抗战,国民政府加强了对粮食供应的管理。抗战爆发不久,作为我国的主要产粮大省之一的安徽省就已成为抗战前线,并有数县沦陷日军之手,安徽省的粮食生产遭受到了重大打击。另外,由于国民政府内迁,安徽省内军队云集,东部地区的一些省政府机关人员也陆续迁入安徽境内。一时间,不论是军粮还是民食,安徽省都出现了严重的供应危机。为了安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安徽省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军粮、公粮、民食的供应进行了管理和调节。
一
抗战时期的粮食供应即国民政府为“保证战时军粮民食能充足的供给,不致于中途发生粮食恐慌而掌握大宗粮食在政府手中并统制粮食用途、支配粮食消费的工作”。眼1演(P273)粮食供应
的目的是在战争的时代背景下,通过统制粮食用途、支配粮食消费,以支持战争、保证人民正常生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国民政府的战时粮食供应主要包括:军粮补给、统筹公粮、调节民食三个方面。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抗日战争爆发以前,我国的粮食生产足以应付粮食
消费、满足军民需求。但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政府统治区域内部却出现了粮食供应危机。其中以1939—1941年的粮食危机最为严重,出现了粮食缺乏、粮价高涨的情况。国民政府首府所在地四川省“匪特粮价激剧上涨,所需供给鄂西及驻川部队军粮暨重庆、成都等各大消费市场民食亦且有不能供应之势”。
眼1演(P248)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安徽省和国统区其它省份一样也出现了粮食供应危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际控制的土地面积和人口大量减
网络出版时间:2013-02-26 14:15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36.1069.K.20130226.1415.013.html
少。日本全面侵华后,中国军队节节败退。大片
粮食产区或陷入敌手或沦于战区,“稻谷产区沦
于战区者约十之二,小麦产区沦于战区者约十
之六”。眼2演(P171)1937年底、1938年初日军进入安徽,皖北、皖东。
和皖南的部分县份先后陷入日军之手。皖
北、皖东和皖南数县沦陷后,安徽省政府能掌握
的土地、人口十分有限。“日伪占领区约占全省
面积的52%、人口的54.2%、耕地的61.6%”。眼3演(P389)土地和人口的减少,直接导致了安徽省粮食生产量的减少。
第二,日军在沦陷区内大肆搜抢和“征购”
粮食。日本为实现其“以战养战”的险恶用心,将
沦陷区的粮食列为重点搜抢对象。一方面,日军
以低价强行在沦陷区内收买粮食;另一方面,日
军以日伪政府的名义在沦陷区内进行无偿的粮
食“征购”。“1943年,日伪利用低价强行收买小
麦的方法,在淮北地区收买小麦总数大概在10
亿公斤内外;1944年收购量比1943年又多2倍
以上”。眼4演(P126)“1939年底,日军在安庆掠夺走的粮食在5万余担”。眼5演(P31)
第三,战乱及水旱灾害熏使农业生产一蹶不
振。1937年底日军进入安徽后,安徽省随即成为
抗战前线。由于战争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安徽省
的粮食生产受到很大程度上的打击。加之1940
年夏季的皖北大旱,使得安徽省的粮食生产更
加雪上加霜。“以40年代中期与30年代末相
比,籼粳稻的播种面积由1911.3万亩下降到1540.7万亩,总产量由70.2亿斤下降到62.3亿斤;小麦播种面积由1963.4万亩下降到1688.6万亩。总产量由31.7亿斤下降到23.4亿斤。其他农产品的总产量也下降了50%--93%”。眼6演(P211)
第四,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抗战发生后,一
般物价因供求关系,投机囤积关系,以及货币关
系,逐步上涨,粮食价格也发生急遽变化。就安
徽省来说,由于日军在沦陷区的大肆掠夺粮食,
战时安徽省内出现了“物价一日几升,民不聊生。皖北地区1斗小麦价可买16个穷人的孩子,宿州市场上1亿中储币只能买30个鸡蛋,一盘蒸鱼要花6万元”眼7演(P43)的现象。战时安徽省的农村经济基本崩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作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战略物资,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着战争的胜负,因此在军粮供应上不能允许有少许的短缺和延误。而且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维持生活的绝对必需品。只有保障民食供应、保证人民的正常生活,才能保证战时大后方的稳定和坚持持久抗战。所以,无论是军粮还是民食,粮食供应对于战争而言,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解决粮食供应危机、加强对粮食供应的管理成为战时安徽省政府的工作之重。
二
在国民政府推行粮食供应管理政策之前,各省、地方均无办理粮食供应的经验,安徽省也不例外。在出现了粮食供应危机之后,为保证人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也出于坚持持久抗战的需要,安徽省政府开始着手于加强对粮食供应的管理。战时安徽省的粮食供应工作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成立、调整各级粮食管理机构;保证军粮供应;统筹公粮;调节民食四个方面。
(一)健全各级粮食管理机构,加强粮食监管力度
推行粮食管理,事务繁重。首先必须设置、健全各级粮食管理机构,才能够顺利地推行。根据国民政府关于粮食供应的管理政策,结合安徽省的具体情况,安徽省制定并贯彻实行了一系列的有关粮食供应的政策,首先做的就是健全各级粮食管理机构。
1940年10月国民政府成立全国粮食管理局,随后,安徽省于1940年12月也相应成立了安徽省粮食管理局用以“接管物产管理处原管粮食行政及业务,以责专成”。眼1演(P156)1941年6月全国粮食管理局改为粮食部,各省粮食管理局按照粮食部要求一律改为粮政局。安徽省粮政局于1941年10月改组成立。
略论抗战时期安徽省的粮食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