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7课《岳阳楼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楼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译文】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

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如果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

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情绪了。

到了春日晴和、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

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象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象现下的白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
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

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

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赏析】
饮水思源,解文寻根。

这个根,就是作者写作之缘由。

《文中说的明白:“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属予作文以记之。

”滕子京虽谪但却使巴陵“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足见滕实为国之栋梁,他到任不到一年,便政绩卓著,遂重修岳阳楼。

在古时,修造亭台楼阁,往往撰文记叙建筑、修葺的过程和历史沿革,滕子京便请朋友范仲淹写记。

朋友相邀,焉有不做之理。

而此时的范仲淹,也正被贬在邓州作知州,真可畏“同是天涯沦落人”。

有所不同的是,范仲淹与滕子京在处世上相差很大。

滕子京“尚气,倜傥自任”,是个很有脾气的人,又有点刚愎自负,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他对自己的无端遭遣始终耿耿于怀,常常口出怨言。

据说,岳阳楼落成之日,他的部下前来祝贺,他却说:“落甚成!待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

”本当高兴之际,滕子京却万般悲伤涌上心头,可见他还没有走出谪官带来的打击。

可读《岳阳楼记》全文,你却找不到这样一种因被贬而生怨的情绪。

一般来讲,“放臣逐客,一旦弃置远外,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作,特为酸楚,极有不能自遣者。

”而范仲淹在遭受挫折打击时,却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洒脱自如,毫不介怀。

作为滕子京的朋友,范仲淹总想对他进行规劝却一直无缘开口。

后来滕子京给范仲淹去信,要他为岳阳楼写记,范仲淹才有机会为老朋友进言,文中写到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这些话,不仅是范仲淹用于自勉的,更是用来勉人的,劝勉谁?滕子京呀!
他明写景,暗写自己对人生沉浮的看法,并劝老朋友要拿得起、放得下,做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洒脱人。

在范仲淹看来,人的一生无怪乎有两种活法,一种是“以物喜,以已悲”。

像那些迁客骚人,因洞庭湖之景或喜(第四段)或悲(第三段),“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见刘勰《文心雕龙》)故有见“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虎啸猿啼”便生“去国怀乡,忧谗畏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有见“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渔歌互答”便生“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之感。

一种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这种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进”忧其民,“退”忧其君,唯独不忧“已”!因为,他们的忧与乐已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子京老友,我多么想你成为这样一类人呀!“微斯人,吾谁与归!”
此文撰于邓州作者并未到过岳阳楼
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玄宗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

李白、杜甫、白居易、张孝祥、陆游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

到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府,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六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

到庆历六年九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

《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生于公元989年,死于公元1052年。

字希文,
吴县人,吴县就是今天的苏州。

他出身贫苦,两岁时死了父亲。

青年时借住在一座寺庙里读书,常常吃不饱饭,仍然坚持昼夜苦读,五年间未曾脱衣睡觉。

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

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成绩。

一度调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的职务,可是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宋仁宗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

写《岳阳楼记》时正在邓州做知州。

《岳阳楼记》的著名,首先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

和它同时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

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

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

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

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忧之士当他建立了功绩之后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

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绝妙的文章。

下面提出几点来讲一讲: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还有什么意思呢?遇到这种情况有两种方法。

一个方法是作翻案文章,别人说好,我偏说不好。

另一个方法是避熟就生,另辟蹊径,别人说烂了的话我不说,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自己的一套。

范仲淹就是采取了后一种方法。

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
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

范仲淹的别出心裁,不能不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

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

《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第三,这篇文章的语言也很有特色。

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

”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千钧之力。

滕子京在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那封信里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

”确实是这样,岳阳楼已因这篇绝妙的记文,而成为人们向往的一个胜地;《岳阳楼记》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样,永远给人以美好的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