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
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甲肝的临床症
状一般较儿童为重。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本病病程呈自限性,无慢性化,引起急性重型肝炎者极为
少见,随着灭活灭活疫苗在全世界的使用,甲型肝炎的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病原学:甲型肝炎病毒HAV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一员,为嗜肝RNA病毒属。HAV抵抗力较强,能耐受56℃ 30分钟,
室温一周。在干燥粪便中25℃能存活30天,在贝壳类动物、污水、淡水、海水、泥土中能存活数月。这种稳定性对
HAV通过水和食物传播十分有利。高压蒸汽(121℃,20分钟),煮沸五分钟,紫外线照射,福尔马林(1:4000,37℃
72小时),高锰酸钾(30mg/L,5分钟),碘(3mg/L,5分钟),氯(自由氯2.0-2.5mg/L,15分钟),70%酒精25℃
3分钟均可有效灭活HAV。
流行病学:a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仅从粪便中排出病原体,血液中HAV主
要出现在黄疸发生前14-21天,在此期患者的血液有传染性,有报道通过输血传播,但黄疸发生后患者血液通常无传
染性。甲型肝炎患者绝大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病例占病例总数的50%-90%,尤以儿童多见。患者在起病前2周和起
病后1周从粪便中排出HAV的数量最多,此时传染性最强。但至起病后30天仍有少部分患者从粪便中排出HAV.
b 传播途径:甲型肝炎以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粪口传播的方式是多样的,一般情况下,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因此在集体单位如托幼机构,学校和部队中甲型肝炎发病率高。水和食物的传播,
特别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1988年上海市由于食用受粪便所污染的毛蚶而引
起建国以来最大一次甲型肝炎流行,在4个月内共发生31万例。 c易感性与免疫力:人群未注射甲肝疫苗者对
HAV普遍易感,在我国,15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最容易患甲型肝炎,因为病后获得了持久的免疫力,至成年时,
患甲型肝炎者减少,老年人更少。患过甲型肝炎或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的人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发病机制:HAV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约过一周后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
出现粪便中。粪便排毒能维持1-2周。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是肝脏,

咽部和扁桃体可能是HAV肝外繁殖的部位。HAV引
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HAV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肝脏损害是HAV感染肝细胞的免疫病理反应所引
起的。
临床表现:甲型肝炎潜伏期平均30天(5-45天),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及急性无黄疸型,典型急性黄
疸型甲型肝炎表现为起病急,早期有胃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腻,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
尿色逐渐加深渐呈浓茶色。少数病例以发热,头痛,上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此时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黄疸出现
前,早期消化道症状明显容易误诊为胃炎或消化不良。随着病程进展,上诉自觉症状减轻,发热减退,但尿色继续加深,
眼睛巩膜,皮肤出现黄染,约于2周达高峰,可伴有大便颜色变浅,皮肤瘙痒,肝肿大,有充实感,有压痛及叩击痛,
部分患者脾肿大,以上症状可持续2-6周。到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至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总病程约2-4月。
诊断鉴别: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外周血常规白细胞一般减少或在正常范围i,可伴有轻度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比例增高,
病程早期尿中尿胆原增加,黄疸期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均增加。肝功能检查以血清ALT,AST,总胆红素水平检测最为有用,有研
究显示甲型肝炎患者的ALT平均峰值可达1952IU/L,AST可达1442IU/L,多数显性感染者伴有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升高。
 疾病诊断:除上述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外,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测定ALT有助于早期肝炎的诊断,谷丙转氨酶(ALT)
明显异常,常常>10倍正常值以上,血清胆红素>17μmol/L,尿胆红素阳性。但ALT升高并无特异性,单项ALT较正常值升高2倍以上,
排除其它原因,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相关检查才有诊断价值。 确诊甲型肝炎应检查病毒学指标: (1)抗-HAVIgM:发病后1周左
右即可在血清中测出。其出现与临床症状及化验指标异常的时间一致,第2周达高峰。一般持续8周,少数患者可达6个月以上。但个别病人
病初阴性,2-3周后方检出阳性。所以临床疑诊甲型肝炎,而抗-HAVIgM阴性,应重复1-2次,以免漏诊。当前,抗-HAVIgM是早期诊断甲型肝炎
的特异性较高的指标,且有简便,快速的优点。抗-IAVIgG是既往感染的指标,因其是保护性抗体,可保护人体再次感染故可作为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易感人群。
 (2)抗HAV-IgA的检测:IgA型抗体又称分泌型抗体,主要存在于泪眼,唾液,尿液,胃液,乳汁,鼻腔分泌物中,胃液中的IgA可排入粪便中,
在甲型肝炎患者粪便提取液中可测得抗HAV-IgA。可作为甲

型肝炎的辅助诊断。此外,粪便中HAV的检测和血清甲肝核糖核酸(HAVRNA)亦有诊断价值,
但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技术,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总之,对有典型症状的可疑甲型肝炎患者,伴转氨酶明显增高,可进一步查抗HAVIgM即可明确诊断甲型肝炎。
鉴别诊断
(1)其他各型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EBV性肝炎、CMV性肝炎,均可出现急性肝炎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主要依据特异性血清学检查,
特别是戊型肝炎和甲型肝炎极相似,更需要特异性血清学检查进行鉴别。 (2)中毒性肝炎:各种全身性感染均有可能出现肝肿大黄疽、肝功能异常等。
但均有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证据,且随原发病痊愈而恢复,血清抗-HAV、IgM阴性等特点可鉴别。[1]疾病治疗 甲型肝炎是自限性疾病,
治疗以一般及支持治疗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疲劳和使用损肝药物。强调早期卧床休息,至症状明显减退,可逐步增加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
急性黄疸型肝炎宜住院隔离治疗,隔离期(起病后3周)满,临床症状消失。血清总胆红素在17.1umol/L以下,ALT在正常值2倍以下时可以出院,但出院后仍应休息1-3月
,恢复工作后应定期复查半年-1年。疾病预后 甲型肝炎以急性肝炎为主,无慢性化,预后好。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其他嗜肝病毒时,病情可加重甚至可以发生重型肝炎。
重型肝炎约占全部甲肝病例的0.2%-0.4%,病死率高。患过甲肝或隐性感染者,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疾病预防 (1) 提高个人卫生水平,广泛开展病从口入的卫生宣教。
流动水洗手及洗餐具,在单位就餐自备餐具,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2 )饮食行业应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尤其要做好食具消毒,食堂、餐厅应实行分餐制或公筷制。
中小学要供应开水,学生自带杯. 取缔不符卫生条件的、无证的饮食摊贩 (3 )加强水源保护,严防饮用水被粪便污染。要加强生食水产品的卫生监督。加强对产地水域的卫生防护
,防止粪便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应尽可能避免吃可能已被污染的水、新鲜水果、蔬菜以及贝类食品,做好环境卫生及粪便无害化处理。 (4 )幼托机构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卫生制度,严格
执行对食具及便器的消毒制度。儿童实行一人一巾一杯制。对全托单位还应注意尿布消毒。使用的玩具各班组应严格分开并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 (5)对甲肝病人的食品、便器、衣服、床单、
注射针头及其排泄物亦均应作消毒处理。消毒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消毒对象采用煮沸、福尔马林、强力戊二醛、有效氯以及紫外线等灭活病毒。

(6)保护易感人群。 主动免疫:普及
甲肝疫苗的预防接种。甲肝疫苗是用于预防甲型肝炎的疫苗,目前在
中国已经成为儿童接种的主要疫苗之一,2008年5月被列入扩大免疫疫苗之一。目前,市场上的甲肝疫苗主要有国产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和进口的甲型肝炎纯化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是世界
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疫苗之一。国产甲肝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好,接种方便,价格也便宜,国产甲肝疫苗只需接种一次;进口甲肝疫苗是死疫苗,则需接种两次,接种完第一针后相隔6个月后还需接种第二针。
接种甲肝疫苗后8周左右便可生产很高的抗体,获得良好的免疫力。抗体阳性率可达98%~100%,具有良好的免疫持久性,国产减毒活疫苗免疫力一般可持续5~10年。5~10年后补种一针,可以保持对甲肝病
毒的免疫能力,获得长期的持续保护。进口灭活疫苗免疫力据称可持续20年及以上。 被动免疫:对密切接触者;包括当传染源已明确(如食物或水)的所有已暴露者;已流行甲肝的学校、医院、家庭或其
他单位中的成员,应及时行丙种球蛋白的预防。方法:丙种球蛋白按0.02mL/kg一次肌肉注射,注射时间越早越好,最迟不宜超过接触感染后7-10天,免疫效果可以维持35天。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45天。
食源性感染应检查厨师的抗HAV-IgM,确诊后应隔离治疗。[2]饮食注意 饮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应含多种维生素,有足够的热量及适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摄入争取达到每日1-1.5g/kg
,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C,进食量过少时可以静脉补充葡萄糖及维生素C,不强调高糖及低脂肪饮食。
参考资料
1. 张继明,邬祥惠,甲型病毒性肝炎,实用内科学,第十二版,320-323.
2.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