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培训练习题-第五章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记者培训2013 练习题

《新闻采编规范》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新闻从业者在获取新闻事实的过程中不能逾越的底线是。(D)

A.不使用计谋获取材料

B.确保对当事人不造成任何伤害

C.不采取隐性采访手段

D.遵守法律

2.在某些报道领域,为尽量对新闻当事人做到最小伤害,新闻界普遍采纳的报道原则是。(A)

A.知情同意原则

B.公共利益至上原则

C.真实准确原则

D.平衡报道原则

3.关于保持中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不做任何有偿新闻

B.对事实以个人口吻加以评论

C.报道中客观呈现各方观点

D.报道中避免歧视与偏见

4.以下哪个栏目是树立报纸公信力的必要手段?(C)

A.致歉

B.勘误

C.更正

D.声明

5.保证新闻报道准确性的最重要方式是。(B)

A.现场采访

B.核实事实

C.深入调查

D.多方求证

6.为什么引语的使用是记者保持客观的重要依据?(D)

A.引语深化新闻主旨

B.引语增加趣味性

C.引语增加信息量

D.引语拉开与新闻当事人的距离,涵化立场

7.朱镕基总理神色凝重,严正地指出:“谁要是搞台湾独立,你就没有好下场!”话语掷地有声,震撼人心。此处引语的使用有何优点?(A)

A 鲜明地表明了说话人的立场和观点

B.概括地指出了具体事实

C.语言简洁

D.巧妙地过渡

8.“整整5 天,我一点都没有睡觉。24 小时备战,全面布控,就怕慢一步就成了炮灰”,电话那头,国美人士情绪有些激动,“我现在可以说的是,我们这几天产生了巨大的销售额,黄老板(黄光裕)会为此骄傲。”此处在使用引语时存在的问题是。(C)

A.引语使用不够简洁

B.引语无消息源

C.引语的消息源不明确

D.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9.如何避免过度解读被采访对象的意思?(A)

A.保留原始材料,编辑核实

B.全篇报道使用直接引语

C.直接引语不做丝毫修改

D.记者将自己的观点附加在引语中

10.使用间接引语的优点是什么?(A)

A.语言更具概括性

B.更具现场感

C.更有趣味性

D.能体现受访者的鲜明立场和个性

11.在网络中,记者手中一切具有时效性的、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图片或视频该如何处理?(A)

A.首先提交给供职单位

B.为了时效性可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

C.可在小范围内进行专业讨论

D.先保证纸媒的独家报道再考虑网络报道

12.哪一种内容应该使用直接引语?(B)

A.过渡性语句

B.体现说话者个性的语句

C.事实性话语

D.引语中有大量语气词

13.使用引语时,以下哪种做法是合适的?(B)

A.尽可能多地使用引语,少记者描述

B.不要把不同人的话捆在一起

C.连续引用不同人的话时,不用另起一段

D.为保证真实,可将受访者的语气词保留

14.下列哪项引语使用不准确?(D)

A.“我们的出价是每股67 美元”,傅成玉说,“我希望我们能在一

起工作”

B.“是的,你是单知道雪天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才会到村里来

的”,他们立即打断她的话,走开去了

C.宋徽宗时,福建“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移植宣和殿”

D.同学们感慨万千:“创业不是作秀,是实实在在、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付出”

15.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来源的原则?(D)

A.“三角平衡”原则

B.“多重佐证”原则

C.“事实核准”原则

D.人证比物证更可靠

16.下列哪一项不是使用消息源身份时必需的信息?(D)

A.姓名

B.单位

C.职务

17.下列哪一项对消息源表达不准确?(D)

A.据车祸现场的目击者说

B.某医院的内科医生李某某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C.据某某媒体报道

D.某单位说

18.下列哪一项消息源的可信度最低?(C)

A.政府公开文件

B.某中央级知名媒体报道

C.某论坛用户的爆料

D.某事故现场目击者

19.使用匿名消息源,容易带来哪种风险?(A)

A.为虚假新闻亮“绿灯”

B.保护了消息源

C.增加了报道的独家性

D.报道更具可信度

20.制作新闻标题的首要标准是什么?(A)

A.准确

B.时效

C.传神

D.吸引眼球

21.可以作为消息来源直接引用的机构是?(C)

A.论坛

B.博客

C.媒体官方微博

D.社交网络

22.新闻语言传达的信息是否能被受众所理解和接受,取决于语言运用哪方面?(B)

A.时效性

B.规范性

C.可读性

D.娱乐性

23.在新闻报道中,要较多地使用什么词?(D)

A.名词

B.形容词

C.副词

D.动词

24.以下哪个词在报道中可能会成为读者阅读的障碍?(B)

A.“3G 手机”

B.转氨酶达2000 多

C.“高开低走”

D.“固体燃料”

25.为方便读者阅读,报道中使用数字,一段内不宜连续使用多少个

以上的数字?(C)

A.1 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