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政策课后感

首先我很感谢学校开设这门课程,因为我觉得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针对大学生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的教育,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的教育。教授的老师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我们分清国内外形势和环境,让我们跳出个人的视野去理性的看待问题,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对于王文东老师讲授的关于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我感受颇多,也获益良多。

从总体来看,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国家整体的就业形势不佳,中国在计划体制和半自然经济下,形成的劳动力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明显过剩。从体制改革加快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原有国企和集体企业的净下岗和失业人员累计达到5000万以上,政府和事业单位的改革也造成了数百万人的精简,农村劳动力离农寻找工作的人口更达到1.3-1.5亿左右同时加上中国经济加入全球化竞争以后,由于发展大工业和高新科技产业所导致的高投资、高增长、低劳动力使用的趋势,造成中国经济的就业弹性系数降低到0.1左右的水平,比同等水平发展中国家低一半以上①。另一方面,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推行,中国大学生的供给呈现高速增长,年增长率在近几年达到20%-40%左右②。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日前发表名为《2007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的文章,对今年就业形势难题进行了分析,称今年中国将有1400万面临就业难题,多数新增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层次将趋于下降,薪酬、福利会减少。

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是人生的一大转折,也是逐步走向成功的关键。不曾想,大学生就业难,成了当下最为突出的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70%左右,预计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有413万人,照此比例,将有一百多万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根据老师介绍我了解到,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以每年70万以上的速度增长,带来的是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但同时大学中也盛行着一句话:“毕业即失业”。一旦走出校门就面临着命运抉择,但这绝非高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大学生就业行情走势持续走低,是市场选择的最终结果,是供大于求的价值规律使然。但毕业生就业难在哪儿,既有用人制度上的原因,也有思想观念上的原因,还有经济结构、社会矛盾等多方面的因素。有专家论断,如果把知青返城算作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失业高峰,把上世纪90年代的国企工人下岗算作第二次失业高峰,那么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有可能导致第三次失业高峰。但是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事实,市场上同质人才供大于求,就业竞争也增加了交易成本,求职的成本变的越来越高。但是如何才能让更多的毕业生知道如何就业,选择最为理想的就业模式,开拓更广阔的就业空间,掌握更多更准确的就业信息,我想这恐怕不是我们毕业生自身所能解决得了的问题,这需要国家政府的等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宏观调控。

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虽然已演变为不折不扣的市场行为,但政府在其间的组织作用也不可或缺、有利于化解学生的就业难。这就迫切需要政府的介入,为毕业

①引自《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年第1期

②引自《南风窗》2004年第三期

生就业保驾护航。日前国家“十五”重点课题“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对2006年的大学毕业生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后得出结论,2006年大学毕业生在县城和乡镇工作的占27.4%,在农村的为1.9%。在大中城市就业的毕业生比两年前下降了5.9个百分点。而大学生就业开始由大中城市流向小城市、县城,无疑是理智的选择。现在大学生工作难找,地域要求也开始降低,这说明大学生更务实了。与此相得益彰的是,很多地方都启动了大学生村官工程,为大学生在广阔的农村施展才华开辟了新天地。

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知识型人才,需要越来越多有文化的大批新型“村官”,来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白热化的人才大战中,大学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就业模式,把眼光投向天地广阔的农村,争相走进农村,不仅走出了一条新的择业之路,还能使自己得到更好的锻炼,实在是“人才培养和新农村建设的双赢之举”。但需要说明的是,到基层去,到农村去,需要社会的引导,更需要学校的教导。学生在校期间对于就业指导的需求是毋庸质疑的。针对就业难问题,学校应提出具体解决办法,鼓励大学生下乡。

同时我觉得实施大学生村官战略,将大学生群体充实到农村中去,让村民接触到先进的知识、科学的理念,这对改变农村的贫困状态与落后面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让农村能够尽快地融入到城市文明中,我觉得这种做法是值得提倡与大力推广的。但大学生到农村做村官,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尤为重要的是,创造什么样的环境提供什么样的条件,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扎根,并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为了镀金,或者成为匆匆的过客。并且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知道,当村官也不是我们到农村就业的终极目的,我们总是希望有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舞台让我们展示生命的精彩。但是未来的方向无论能否当“村官”,无论国家政策如何调整,都需要有大学生志愿者愿意到农村去,只有这样才能期待他们有更大的作为。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有了这种意识,并且付诸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大学生就业将不再举步维艰,其事业的发展也将蒸蒸日上。

最后感谢学校开设这门课程,让我们在迎来毕业浪潮前能够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不会盲目的去屈从潮流,同时学会了站在更高的角度,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分析问题,总而言之,受益良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