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和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发生在任何成年人,最多见于中年人,以20~50岁为多发年龄,男性多于女性。

【解剖生理】

椎间盘位于上下两椎体之间,由内部的髓核和外层纤维环组成,起弹性垫的作用,可吸收震荡引起的脊髓压力。由于下腰椎负重和活动范围大,故腰椎间盘

突出多发生在L

4~5、L

5

~S

1

。约10%病人有多处突出。

【病因】

退行性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基本因素,积累伤则是主要诱发因素。

1、椎间盘退行性变随年龄增长,纤维环和髓核水分减少,弹性降低,椎间盘变薄,易于脱出;此外,后纵韧带、椎体及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改变使椎间盘结构松驰,抗震荡能力下降而易发生损伤。

2、损伤反复弯腰、扭转、承重等慢性积累伤是椎间盘突出的主要诱发因素,腰部急性损伤也可造成椎间盘突出,如提取重物或暴力撞击。

3、遗传因素有色人种发生率较低,小于20岁的青少年病人中约32%有阳性家族史。

4、妊娠妊娠期盆腔、下腰部组织充血明显,各种结构相对松弛,而腰骶部又较平时承受更大的重力,增加了椎间盘损伤的机会。

【病理和分型】

当髓核经椎间盘薄弱处或破裂的纤维环处突出时,即可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突出症有多种分型。

1、根据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分型

(1)后外侧突型:突出的椎间盘位于中线偏外、神经根的前方,往往压迫相应部位的神经根。

(2)中央型:突出的椎间盘位于中线,可压迫脊髓、马尾神经和累及两侧神经根。

2、根据病理变化和CT、MRI所见分型

(1)膨隆型:纤维环部分破裂,但表层完整,髓核因压力而向椎管局限性膨出。

(2)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入椎管,仅有后纵韧带或一层纤维膜覆盖,表面高低不平。

(3)脱垂游离型: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或碎块脱入椎管内或完全游离。可引起神经根症状,且易压迫马尾神经。

(4)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前者是髓核经上下软骨板裂隙突入椎体松质骨内;后者是髓核沿椎体软骨终板和椎体间的血管通道向前韧带方向突出,形成椎体前缘的游离骨块。此两型无神经根症状。

【临床表现】

1、症状

(1)腰痛:最先出现的症状常为腰部急性剧痛或慢性隐痛。由于髓核突出、压迫和刺激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所致;一旦髓核突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腰痛

反而可减轻。

(2)坐骨神经痛(sciatica):绝大部分病人是L

4~5、L

5

~S

1

椎间盘突出,故

会发生坐骨神经痛。疼痛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足背或足外侧放射,并可伴麻木感。咳嗽、排便或打喷嚏时因腹压增高,疼痛加剧。

(3)马尾神经受压综合征:中央型突出的髓核或脱垂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鞍区感觉迟钝,大、小便和性功能障碍。

2、体征

(1)压痛:在相应的病变椎体间隙,棘突旁侧1cm处有深压痛、叩痛,并可引起下肢放射痛。

(2)脊柱变形和活动受限:约60%的病人脊柱正常生理弯曲消失,呈现腰椎侧凸、前凸或后凸,腰部各方向的活动受限;以腰椎前屈时最为明显。

(3)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病人仰卧、伸膝、被动抬高患肢,抬高至60°以内时,即出现坐骨神经放射痛,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当缓慢放下患肢,待放射痛消失后再被动背屈患侧距小腿关节以牵拉坐骨神经,若又出现放射痛,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4)感觉、肌力和腱反射改变:当神经根受压时,受压神经支配的相应部位出现异常或麻木,肌力减退,部分病人表现为膝反射或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能直接反映腰部有无侧突、椎体退行性变和椎间隙有无狭窄等。

(2)CT:可用于鉴别有无椎间盘突出或突出方向等。

(3)MRI:可显示椎管形态,全面反映出各椎体、椎间盘有无病变及神经根和脊髓受压情况。对本病有较大诊断价值。

(4)脊髓造影:可间接显示有无椎间盘突出及其程序。因该检查有一定并发症,应慎用。

2、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可协助确定神经受损范围及程度,对诊断本病意义不大。

【处理原则】

依据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采用非手术或手术方法治疗。

1、非手术治疗首次发作,症状较轻的病人可采用非手术疗法缓解症状或治愈疾病。

(1)卧床休息:急性期让病人绝对卧硬床休息,一般卧床2~6周或至症状缓解。卧床时保持适当体位可减轻椎间盘受压。

(2)骨盆牵引:骨盆牵引可增加脊椎间隙宽度,减轻对椎间盘的压力和对神经的压迫,改善局部循环和水肿。一般采用骨盆水平牵引,牵引重量为7~15kg,牵引时抬高足端床脚作为反牵引力,每天2次,每次1~2小时,持续3~4周。

(3)药物治疗:目的为止痛、减轻水肿粘连及肌痉挛。

1)非甾体类抗炎药:用于镇痛,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及布洛芬等。

2)皮质类固醇:为长效抗炎药,可用于硬膜外封闭或局部注射。经硬膜外穿刺置管,常用醋酸泼尼松龙75mg加2%利多卡因至20ml,分4次注药,每隔5~10分钟注药1次,每周1次,3次为一疗程。

3)髓核化学溶解法:将胶原酶注入椎间盘或硬脊膜与突出的髓核之间,以

达到选择性溶解髓核和纤维环,从而缓解症状的目的。但应用此法时需警惕发生病人对胶原酶的过敏反应和局部的出血、粘连。

(4)物理治疗

1)局部按摩及热疗:局部按摩及热疗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痉挛,促进无菌性炎症消退,使髓核复位,但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者不宜推拿。

2)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将电极放在疼痛部位的皮肤表面,将电流输入体内,通过刺激神经达到减轻疼痛的作用。

2、手术治疗对诊断明确、症状严重、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有马尾神经受压症状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可根据间盘的位置和脊柱的稳定性选择手术类型。

(1)椎板切除术和髓核摘除术:将1个或多个椎板、髓赘及突出的髓核摘除或切除;可减轻神经受压,是最常用的一种手术方式。

(2)椎间盘切除术:将椎间盘部分切除。

(3)脊柱融合术:在椎体间插入一楔形骨块或骨条以稳定脊柱。

3、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在X线监控下插入椎间盘镜或特殊器械,切除或吸出椎间盘以达到减轻椎间盘压力和缓解症状的效果。

【护理评估】

1、术前评估

(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1)病人的一般情况:如年龄、身高、职业和病人对运动的喜好等。

2)外伤史:评估病人有无急性腰扭伤或损伤史。注意询问受伤时病人的体位、外来撞击的着力点、受伤后的症状和腰痛的特点和程度、致腰痛加剧或减轻的相关因素、有无采取制动和治疗措施。

3)既往史:病人以前有无类似外伤病史、长期腰部劳损及其他疾病病史,如经常弯腰动作、搬运重物和慢性腰拉伤,有无腰椎退行性变、骨关节炎及肥胖,是否经常处于不良姿势或不锻炼,成年女性病人的腰痛与妊娠的关系等。

4)服药史:病人是否饮酒、用兴奋剂、麻醉性止痛剂、激素及肌松弛剂。

(2)身体状况

1)局部:病人腰痛或放射性疼痛的部位和范围,局部有无压痛和肿胀;腰部活动情况,有无侧突畸形。

2)全身:病人的生命体征、下肢感觉、运动和反向情况;病人的行走姿势、步态;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程度。病人有无大小便失控或失禁现象。

3)辅助检查:X线、CT、MRI检查有无阳性结果发现。

(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病人的心理状态,对本次治疗有无信心。病人所具有的疾病知识和对治疗、护理的期望。

2、术后评估

(1)生命体征:监测病人的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病人有无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2)手术及引流情况:了解手术范围和术中病人情况,观察切口有无渗出,渗出量及色泽;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色泽和量;切口部位有无肿胀。

(3)肢体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评估下肢的感觉和运动情况,与对侧及术前相比有无差异。

(4)括约肌功能:评估病人有无排尿困难和尿滞留,有无便秘。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