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体系新思维 打造未来智慧之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技术新体系新思维打造未来智慧之城

作者:吴晓春

来源:《上海企业》2018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出现,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型经济形态的不断涌现,城市的创新与变革也在不断变换。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背景下,未来城市信息化将如何演变?如何促进信息技术在城市各园区、各城区的创新融合?在日前开展的全球城市信息化论坛上,上海临港集团副总裁翁恺宁、上海市黄浦区区委书记、区长杲云、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以不同视角,围绕智慧园区、智慧城区、智慧城市建设做了经验交流。

新技术应用打造新型智慧园区

智慧园区建设是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关系着城市未来的竞争力。园区是一个城市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地方,同时也是信息技术运用的前沿阵地,理应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排头兵和先行者。上海临港集团副总裁翁恺宁就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运营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做了介绍。

翁恺宁介绍说,在园区规划建设方面,为实现园区建设管理的智能化,临港集团全面推广并应用了BIM技术。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能对各种建筑信息做出正确的理解和高效应对,并为设计团队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简而言之,BIM技术就是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项目参与方集中在同一平台上,共享同一建筑信息模型,通过项目的可视化,来实现精细化建造。BIM技术的运用能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集团已先后在上海迪士尼度假区、上海中心建设,以及桃浦智创城等一系列项目中整体运用了BIM技术。

在园区运营管理方面,集团下属各园区已实现了智能监控、智能网络的全覆盖,在工作流程上采取线上线下融合办理,强调流程额可追溯,程序的严密性,在园区与园区之间实现了互联互通,并尝试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图像识别进行行为分析和预警,提升了集团园区的整体管理能力。

在园区的信息集成方面,集团注重旗下各园区大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布局了临港云数据平台,全方位的收集园区内人才、产业、产品、服务等基础数据,并做好园区数据的开发应用,力争将园区打造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以此来实现园区内人和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服务。

未来,临港集团还将依托大数据、云存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打造出与上海智慧城市相兼容、相协同的智慧园区,不断提升园区服务水平,增强园区能级,推动产业发展。如即将推出的园区一卡通,将通过园区个人的行为轨迹、消费行为属性数据的跟踪,描摹人的习惯,分析人的需求,实现服务上的精准定位,提升园区整体服务水平。

总之,临港集团将在未来不断探索智慧园区的建设,将以“信息化+”为目标,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统一的大数据中心,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真正把智慧园区这篇文章做深入、做具体,做到可持续。

五大体系助推新型智慧城区建设

黄浦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核心区,作为上海城市的“心脏”、窗口和名片,近年来,黄浦在各个领域中积极探索信息化发展之路。上海市黄浦区区委书记、区长杲云以地方政府视角,交流了黄浦在智慧城区建设方面的经验。

杲云介绍说,在行政审批领域,通过持续深化网上政务大厅建设,推进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目前321个事项全部实现了网上公开,208项事项实现了网上预约,34个事项实现了全程网上办理;在城市管理领域,建立“1+10”网格化管理、视频监控智慧平台。“1”即区级的智慧平台,“10”指分散在黄浦区内10个街道的网格化平台。通过“1+10”智慧平台对黄浦进行全面覆盖,及时发现处置各类城市治理问题,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2017年全年累计处理各类案件已达10万件。

这些领域的实践和成效充分证明信息化已成为黄浦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智慧城区的建设将为未来黄浦全面提升城区综合竞争力、创造力和吸引力提供无限可能。因此,为全面推进新型智慧城区建设,接下来黄浦将着力打造以下五大体系:

一是打造无所不在的智能感知体系,深化物联网平台。目前黄浦基于窄带的物联网技术、物联网专网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未来黄埔将在窄带物联网的基础上,全面推进车流的监控,智能的烟感、环境的监测、垃圾分类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提升城区的智能感知水平。此外还要完善图像的感知网络,黄浦已经基本建成覆盖全区的公共场所视频监探系统,在城市治理、交通管理、人群疏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是打造高效畅通的信息传输体系,优化重点区域的4G网络。智慧城区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各方的参与。在移动通信网络、城市管网建设方面,通过政企协作,黄浦的基站覆盖率已达全市第一,4G信号达到了全覆盖,城市管网基本实现千兆进楼、百兆进户。目前,黄浦滨江也已打通,作为世界级的滨水岸线,未来将重点做好沿线基站的建设和网络的优化。同时,在重点区域黄浦区政府分别与上海电信、上海移动、上海联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已开始启动5G网络的前期布局,争取在2018年能率先开展5G的试用,打造5G技术应用示范区。

三是打造高速运转的决策支持体系,加快建设区级政务云。2017年黄浦启动了区级云平台的建设,并在年内实现25%的电子政务运用向云端迁移,预计2019年将实现商云率75%以上。在城区大数据管理方面,黄浦完善了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四大基础库,房屋、信用、养老等一批主体库,未来黄浦将通过建设全区数据资源中心,跨领域大数据纵向联合应用平台的搭建,实现各类数据的关联和共享,为政府的决策,城市的运行提供支撑。

四是搭建反应灵敏的城区管理体系,打造智慧政务。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持续深化网上政务大厅,逐步建成管理更加精细、服务更加高效的智慧政府。为做好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建设,黄浦在网格中心基础上,将进一步完善全流程管理机制,实现城区状态的实时监测,通过运营异常的智能预警,关键问题的智慧决策,重大事项的协同处理,来推动城市管理从被动的反馈到主动的出击,使城市治理体系更加智慧。

五是打造智能便捷的生活服务体系,深化智慧养老。智慧城区建设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智慧惠民。在养老服务领域,黄浦将建设全区统一的综合为老服务平台,加快老年人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领域的智能设备应用,实现养老信息从分散到集中,养老服务从被动到主动,决策从经验化到智能化的提升;积极鼓励社会第三方服务机构通过智慧化手段提升家政服务、生鲜配送等社区公共服务,从而打造更加智能、更加便捷的十分钟生活服务圈。

以数字经济思维重构智慧城市建设

2017年年初,“数字经济”一词首次写进了政府报告。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融合,推动了物联网的高速发展,实现了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互联互通。随之而来的是全球数据量的不断翻番,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数字化,数字经济正成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形态。新华三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于英涛从数字经济视角对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谈了几点看法。

于英涛认为,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面临三大问题,一是数据状态割裂化。作为数字经济的一个子集,数据资产是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的核心与纽带,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为数据资产的生成和全面应用提供了保障。众所周知,所有的数据都是割裂的,呈现出烟囱的状态,如何把割裂数据的烟囱变成资产,这是我们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有数据显示,目前仍然有60%的城市无法充分利用各行各业的数据,无法完成数据的整合,而未来有50%的数据将成为免费的数据。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可以变成数字资产。如有关国际民生的数据,包括交通、医疗、公共安全等都分散在政府各个部门中,没有进行有效整合。

二是智慧城市建设存在无标准、无立法问题。智慧城市的核心纽带是数据,过去生产要素都是物理生产资料,但现在数据已变成了无形的生产要素,在新经济环境下,对产业升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国内的智慧城市建设中,数据的开发与利用没有标准、没有立法。这就导致了各地政府对智慧城市的理解和操作路径大相径庭,如在顶层设计中,完全按照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