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蹄病的临床症状 奶牛蹄病的防治措施 - 奶牛养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奶牛蹄病的临床症状奶牛蹄病的防治措施-
奶牛养殖
奶牛蹄病是奶牛生产中的常见病,轻则引起奶牛跛行,重则引起奶牛瘫痪。
奶牛蹄病是一种对全世界奶牛产业造成严重危害的重要疾病,这是由于该病不仅会对机体今后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还会严重影响机体的生产潜力,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导致机体只能够进行淘汰,使养殖户的饲养成本明显增加,严重损害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下面奶牛蹄病的临床症状奶牛蹄病的防治措施介绍给大家!
1、病因分析营养因素。
正常情况下,奶牛体内的钙磷比例保持在1. 5-2.0:1,但如果日粮中钙磷比例不合理或者含量较少时,就会导致机体动用储存在骨骼中的钙磷,引起骨质疏松、蹄形态以及蹄部角质软化等变化,从而发生蹄病。
奶牛体内含有较少的维生素A、D或者比例不平衡,就会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发生骨质疏松,从而引起蹄病。
日粮搭配不合理,饲喂大量高蛋白质的日粮或者摄取较少的粗纤维,也能够引发蹄病。
尤其是农村散养户,通常给奶牛饲喂干麦秸、干稻草,容易无法满足机体营养,再加上千麦秸、干稻草可能出现发霉,也会引起该病。
环境因素。
奶牛发生蹄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牛舍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如舍内堆积大量牛粪,再加上经常有水从饮水池溢出,导致污水和粪便混合,产生的氨能够腐蚀蹄壁,使蹄壁的屏障作用明显减弱,造成蹄角质发生软化,再加上浸泡在粪尿中,促使角质生长发育不良,并变得脆弱,从而非常容易发生蹄病,如蹄底腐烂、趾间腐烂等。
另外,蹄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湿热环境相关,这是
由于奶牛肢蹄如果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中,会导致蹄部非常容易变软,从而容易发生损伤,进而容易感染病原菌而出现发炎。
同时,奶牛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中会导致采食量明显减少,使机体摄取较少的营养,容易出现能量负平衡,体质逐渐变差,抵抗力下降,导致蹄角质无法正常生长,从而容易发生蹄病。
此外,牛舍建造水泥地面或者地面结冰,也容易发生蹄病。
忽视肢蹄保健。
奶牛蹄部没有定期进行检修和保健,使蹄形受到很多不良因素的影响,造成角质异常,从而容易出现发病。
如奶牛蹄部没有定期或者及时进行修整,会导致角质生长异常;长时间没有进行修蹄而发生蹄变形。
2、临床症状病牛蹄部存在红、肿、热、痛的症状,站立姿势异常.使其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如跛行等。
病牛往往卧在地面,症状严重还会具有全身症状,如体湿有所升高,呼吸急促,食欲不振,产奶量减少。
病牛呈慢性经过时,只具有轻微的全身症状,部分表现出食欲减退,产奶量减少,拒绝运动和站立.往往呈躺卧状,迫使其运动时会出现跛行。
3、诊断蹄温检查法,即用手背碰触奶牛的蹄侧壁、蹄前壁、蹄冠和蹄踵,如果温度较高,说明局部发生炎症反应。
指(趾)动脉检查法,如果动脉搏动增强,则说明蹄部发生疾病。
蹄内痛觉检查法,即先在蹄壁各处使用检蹄钳进行短且断续的敲打,接着在蹄匣处用检蹄钳进行钳压,注意对蹄壁、蹄叉、蹄支、蹄底、蹄踵等各处的疼痛反应进行观察。
如果发生炎症,患肢就会明显躲避,或股部、臀部肌肉出现反射性回缩。
4、防治措施蹄部保健。
奶牛每年分别在春秋两季对蹄部进行1次普修,在其他季节适时进行检修,从而确保蹄部外形美观,蹄形整洁,促使
蹄部保持最佳的生理功能。
及时而合理的修蹄能够有效矫正蹄形,避免蹄变形程度加重而引起的姿势改变。
而对于已经发生蹄病的奶牛,修蹄具有治疗的作用,尤其是发生腐蹄病、蹄腐烂及趾间腐烂后,能够加速疾病痊愈。
另外,奶牛蹄部还要进行蹄浴。
一般可安排专人坚持每星期对奶牛蹄部进行2次喷蹄,注意选择使用没有异昧且刺激性小的5%硫酸铜浴液,使用塑料喷雾器在蹄部直接喷洒药液,能够有效增强蹄角质的硬度,并预防发生传染性蹄病。
对症治疗。
如果奶牛蹄部发生变形,要立即进行修蹄,即将其牵引到保定架内,捆绑患肢固定,接着对蹄部使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彻底洗净,然后使用修蹄剪、刀进行修整,主要是割去蹄部的变形部分,使其基本恢复原来的形状。
长蹄,要将蹄角质过长部分用蹄钳或者蹄刀修去,使其形状恢复正常,同时还要对蹄底进行适当修整;宽蹄,要将过宽的角质部分用蹄钳或者蹄刀剪除,并对蹄底略微进行修整,确保内外趾(指)长度和高度一致;翻卷蹄,要将翻卷侧蹄底内侧缘增厚的角质用蹄钳剪去。
在整修过程中,如果发现患有腐蹄病,要立即在腐烂的角质部开始用小尖刀向内深挖,直到流出黑色且散发腐臭味的脓汁为止,合理扩创后在创口使用10%硫酸铜溶液进行彻底清洗,干净后在里面涂抹适量的10%碘酊、高锰酸钾粉或者硫酸铜粉,最后用绷带包扎蹄部。
如果病牛患有蹄叶炎,可采取中西药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一般先使用西药治疗,可静脉注射由1000 mL 50%的糖盐水、500 mL 5%的碳酸氢钠、20 ml_安钠咖、10g氯化钙、5g维生素C.每天1次;然后再使用中药治疗,可取1j g柴胡、1 5g黄药子、24g没药,15g红花、15g甘草、
15g白药子、15g陈皮、15g桔梗、24g茵陈、18g杏仁、30g当归,全部研成细末,然后添加适量的开水冲调,待药液温度是以后给奶牛灌服,每天l剂,连续使用5天,并配合对病牛蹄部进行放血。
蹄变形指蹄的形状发生改变。
由于蹄变形发生后所呈现的形状不同,临床上可分为长蹄、宽蹄、翻卷蹄三种。
(1)病因①日粮配合不平衡,矿物质饲料钙、磷供应不足或比例不当,导致奶牛机体磷钙代谢紊乱,钙磷比例失调,引起蹄变形。
②蹄变形病与乳牛的产奶量有一定关系,一般单产高的牛,发病率较高。
主要是因为养殖户为了追求产奶量,在饲料中过量增加精饲料的喂量,粗饲料采食过少、品质太差,饲料精粗比例不当,使奶牛机体长期处于酸中毒状态,引起蹄叶发炎,导致蹄变形。
③饲养管理不当。
牛舍阴暗、潮湿,运动场泥泞,粪尿清扫不及时,牛蹄长期在粪尿和泥水中浸渍,致使蹄角质变软、变形。
生产中不重视牛蹄保护,不定期修剪,也易引起蹄变形。
④蹄变形与公牛的遗传性有关。
如果公牛有先天蹄变形,则后代也极易罹患该病。
(2)症状长蹄:即延蹄,指蹄的两侧支超过了正常蹄支的长度,蹄角质向前过度伸延,外观呈长形。
宽蹄:蹄的两侧支长度和宽度都超过高正常蹄支,外观大而宽,故又称为“大肢板”。
此类蹄角质部较薄,蹄踵部较低,在站立时和运步时,蹄的前缘负重不实,向上稍翻,返回不宜。
翻卷蹄:蹄的内侧支或外侧支蹄底翻卷。
从蹄底面看,外侧缘过度磨损,蹄背部翻卷已变为蹄底,靠蹄叉部角质增厚,磨灭不正,蹄底负[1]重不均,往往见后肢跗关节以下向外侧倾斜,呈“X”状。
严重的病牛两后肢向后方伸延,病牛弓背、运步困难,呈拖曳式,称
之为“翻蹄亮掌、拉拉跨”。
(3)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即蹄的变形情况,即可确诊。
(4)防治药物治疗不可能使变形蹄恢复正常,临床上常采用修蹄疗法,根据蹄变的程度不同采用相应办法给予修整。
因此,防治该病的关键在于搞好预防。
生产中应注意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充分重视蛋白质、矿物质的供应。
根据乳牛的泌乳状况,合理配制日粮,特别是高产乳牛应根据其产奶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一旦蹄形开始变化可注射维生素D3,日粮中补加钙粉,以阻止其恶化。
钙磷比例一般以1.4∶1可获得磷钙代谢的正平衡。
一般产头胎的母牛过度产奶(超过6000千克)时发病较多,故不宜偏食偏喂,单纯追求高产。
如奶牛因高产而出现弓背、拉跨等现象,并且是初发病牛,应提前停乳,以促使肌体恢复。
同时,还应注意定期给奶牛修蹄。
为防止蹄被粪、尿、污物浸渍,应使牛蹄经常保持干净(冬天干刷,夏天湿刷),运动场要及时清扫和保持干燥,每年应对全群牛普查蹄形,建立定期修蹄制度。
凡变形蹄,一律进行修整,每年1~2次。
为防止牛蹄感染,修蹄不宜在雨季进行。
切实加强种公牛的选育工作,以考察凡乳牛蹄变形与公牛有关者,可考虑不再使用该公牛配种。
腐蹄病乳牛病蹄病是指蹄的真皮和角质层组织发生化脓性病理过程的一种疾病,其特征是真皮坏死与化脓,角质溶解,病牛疼痛,跛行。
(1)病因①该病为磷钙代谢紊乱引起的钙磷代谢病。
日粮中钙磷供应不足,钙磷比例不当(1.25~1.35∶1),可能是造成腐蹄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管理不当,运动场泥泞潮湿,牛蹄长期浸泡,修蹄不定期。
③尖硬异物引起牛蹄外伤,造成坏死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链球菌、结节状梭菌等
细菌的感染。
(2)症状①蹄趾间腐烂为乳牛蹄趾间表皮或真皮的化脓性或增生性炎症。
通过蹄部检查可以发现蹄趾皮肤充分血、发红肿胀、糜烂。
有的蹄趾间腐肉增生,呈暗红色,突于蹄趾间沟内,质度坚硬,极易出血,蹄冠部肿胀,呈红色。
病牛跛行,以蹄尖着地。
站立时,患肢负重不实,有的以患部频频打地或蹭腹。
犊牛、育成牛和成年乳牛都有发生,但以成年牛多见。
②腐蹄腐蹄为乳牛蹄的真皮、角质部发生腐败性化脓,表现在两蹄支中的一侧或两侧。
四蹄皆可发病,以后蹄多见。
成年乳牛发病最多,全年皆可发生,但以7~9月发病最多。
病牛站立时,患蹄为球关节以下屈曲,频频换蹄、打地或踢腹。
前肢患病时,患肢向前伸出。
进行蹄部检查时,可见蹄变形,蹄底磨灭不正,角质部呈黑色。
如外部角质尚未变化,修蹄后见有污灰色或污黑色腐臭脓汁流出。
也有的患牛由于角质溶解,蹄真皮过度增生,而肉芽突出于蹄底之外,大小由黄豆大到蚕豆大,呈暗褐色。
炎症蔓延到蹄冠、球关节时,关节肿胀,皮肤增厚,失去弹性,疼痛明显,步行呈“三脚跳”。
化脓后关节处破溃,流出乳酪样脓汁,病牛全身症状加剧体温升高,食欲减退,产乳量下降,常卧地不起,消瘦,治疗困难。
(3)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及蹄部检查即可确诊。
(4)防治生产中应坚持定期修蹄,保持牛蹄干净;及时清扫牛棚、运动场,尽量保持干燥卫生。
加强对牛蹄的监测,以及时治疗蹄病,防止病情恶化。
同时要保持日粮平衡,钙磷的喂量和比例应适当,以减少腐蹄病的发生。
如已经发病,可采用以下方法尽早治疗。
①蹄趾间腐烂以10%~30%硫酸铜溶液,或10%来苏儿水洗净患蹄,涂以10%碘酊,用松馏油涂布(鱼石
脂也可)于蹄趾间部,装蹄绷带。
如蹄趾间有增生物,可用外科法除区,或以硫酸铜粉、高锰酸钾粉撒于增生物上,装蹄绷带,隔2~3天换药1次,常于2~3天次治疗后痊愈,也可用烧烙法将增生肉烙去。
②腐蹄腐蹄病分急、慢性两种。
当奶牛换急性腐蹄病时,应先消除炎症,临床上可用抗生素和磺胺进行全身治疗。
金霉素、四环素按每千克体重用0.01克,或磺胺二甲基嘧啶每千克体重用0.12克,一次静脉注射,每天1~2次,连用3~5天。
青霉素250万国际单位,1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
当奶牛患慢性腐蹄病时,应将病牛从牛群挑出,单独隔离饲养。
并将患牛蹄部修理平整,找出角质部腐烂的黑斑,用小刀由腐烂的角质部向内深挖,一直挖到黑色腐臭脓汁流出为止,然后用10%硫酸铜冲洗患蹄,内涂10%碘酊,填入松馏油棉球,或放入高锰酸钾粉、硫酸铜粉,最后装蹄绷带。
如伴有关节炎、球关节炎,局部可用10%酒精鱼石脂绷带包裹,全身可用抗生素、磺胺等药物,如青霉素200万~250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每天两次;或10%磺胺噻唑钠150~200毫升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7天。
如患牛食欲减退,为消除炎症,可静脉注射葡萄糖,5%碳酸氢钠500毫升或40%乌洛托品50毫升。
(记者佚名)预防措施蹄病是奶牛最常发生的四大疾病之一,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发展奶牛业,达到牛群健康、高产、长寿的目的,必须对严重危害奶牛生产的蹄病进行综合防治。
在蹄病的防治中,必须贯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根据各场的具体情况,制订一整套的措施。
(1)饲养方面平衡日粮:根据奶牛泌乳各个阶段的不同,进行分群饲养。
根据营养配置各种符合奶牛需要的
日粮,特别要注意的是精粗比例一定要得当,优质的粗料是奶牛必须的。
必须保证饲料中常量元素钙、磷、镁、钾、钠和硫的量,特别是钙和磷的量和适当的钙磷比;保证微量元素铁、铜、锰、锌、钴、硒、碘的量;注意日粮中阴阳离子的平衡。
必须保证奶牛维生素A、D、E 和烟酸的供应,为了保证瘤胃牛pH值在6.2~6.5之间可以添加缓冲剂,以防止乳酸中毒和刺激采食量的提高。
(2)管理方面搞好奶牛场环境卫生,保持运动场和牛舍的清洁干燥,可有效预防蹄病的发生。
因为含氨量高可使蹄角质含水量增多,角质软化,降低牛蹄对各种损伤的抵抗力。
每天应及时清除牛舍及运动场的牛粪、污水,及时清除运动场上的石子及硬物,防止蹄底挫伤;刚修过蹄的奶牛在最初两个星期内不应在水泥地上运动;水泥地上应有纹路,太光滑的水泥地容易引起奶牛打滑,损伤牛蹄。
牛舍的设计必须合理。
散放式牛舍85%的奶牛吃料后应睡在牛床上,牛床上应有足够多的干燥清洁垫料,奶牛的休息时间也应保持在4小时以上,因为干净干燥的牛床可以减少细菌繁殖和蹄病的发生率。
为了有效的预防传染性蹄病和增加蹄角质的硬度,坚持每周2次给牛只喷蹄,选用刺激性小,没有异味的4%硫酸铜浴液,用塑料喷雾器直接将药液喷在奶牛蹄部。
喷蹄时应将牛扫去牛粪、泥土垫料,使药液全部喷到蹄壳上。
在有条件的地方在挤奶台的过道上和牛舍放牧场的过道上,建造长5米,宽3米,深10厘米的药浴池,让奶牛上台挤奶和放牧时走过,达到浸泡目的,但是药浴池必须经常更换药液,不要使其成为“牛粪尿池”。
另外,定期修蹄是预防蹄病的重要措施。
3、蹄病的治疗治疗蹄病所采取的任何措施都
以确切的诊断为基础,应根据奶牛的临床症状,并通过问诊、望诊、触诊以及各种特殊检查等诊断程序确定蹄病的病情和病位。
不论治疗何种陈病,首先应彻底清蹄,用清水和棕刷、蹄刀等去除蹄部的污物,然后对蹄病进行必要的修整,充分暴露病变部位,在实施治疗措施前要对患蹄彻底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