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名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1、病理学(pathology):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机制、功能和代谢等反方面的改变,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医学本质的医学科学。

2、尸检(autopsy):即尸体剖检,是病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3、活检(biopsy):活体组织检查,即用钳取、穿刺、局部切除或治疗性手术摘除等手段,从患者病变部位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的方法。

4、细胞学检查(cytology):又称脱落细胞学,指采集病变处脱落或细针吸取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诊断。

5、大体观察:也称肉眼观察,主要是用肉眼或辅之以放大镜、尺、秤等工具,对大体标本及病变形状进行细致的剖检、观察、测量、取材和记录。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

1、适应(adaptation):当环境改变时,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的相应改变以避免环境改变所引起的损伤,这个过程称为适应。

2、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3、肥大(hypertrphy):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4、增生(hyperplasia):由于实质细胞数量的增多而形成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5、化生(metaplasia):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变成另一种分化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6、损伤(injury):组织和细胞受到超过代偿能力的有害因子的刺激后,细胞及间质的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出现在光镜和(或)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称为损伤。

7、变性(degeneration):指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量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8、虎斑心:由于心肌血管分布的特点,心肌各部位缺氧程度轻重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也不一,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故称为“虎斑心”。

9、玻璃样变:又称透明变性,系指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

在HE染色切片中呈均质性红染。

10、淀粉样变:组织内有淀粉样物质沉着称为淀粉样变性,亦称为淀粉样物质沉着症。

11、黏液样变:组织间质出现类黏液的聚集称为粘液样变性。

12、病理性钙化:如果在骨和牙齿以外的其他组织内有固体钙盐沉积,则称之为病理性钙化。

13、病理性色素沉着:疾病状态下出现的色素。

14、机化(organization):由新生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他异常物质(如血栓等)的过程称为机化。

15、坏死(neciosis):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之为坏死。

16、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因为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为灰白色或黄白色比较干燥结实的凝固体,故称为凝固性坏死。

17、干酪样坏死:主要见于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是凝固性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

18、坏疽(gangrene):组织坏死后激发腐败菌的感染而呈现黑色、暗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称为坏疽。

19、液化性坏死:有些组织坏死后被酶分解成液体状态,并可形成坏死囊腔称为液化性坏死。

20、瘘管(fistula):体表与空腔器官之间或空腔器官与空间器官之间两端开口的病理性通道称为瘘管。

21、窦道(sinus):深部组织坏死后形成开口于皮肤和黏膜的盲性管道,称为窦道。

22、糜烂(erosion):坏死灶如位于皮肤或黏膜,脱落后形成缺损,局限在表皮和粘膜层的浅表缺损称为糜烂。

23、溃疡(ulcer):坏死灶如位于皮肤或黏膜,脱落后形成缺损,深达皮下和粘膜下的缺损称为溃疡。

24、空洞(cavity):肾、肺等内脏器官坏死组织液化后可经相应管道(输尿管、气管)排出留下空腔,称为空洞。

25、凋亡(apoptosis):是指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某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

26、脂肪变(fatty change):正常情况下,除脂肪细胞外的实质细胞内一般不见或仅见少量脂滴,如果这些细胞中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则称为脂肪变。

27、脂肪肝:脂肪变性弥漫而严重时,肝可明显肿大,色变黄,触之有油腻感,称为脂肪肝。

28、纤维素样坏死:是发生在间质、胶原纤维和小血管壁的一种坏死。

29、包裹(encapsulation):坏死组织范围较大,或坏死组织难以溶解吸收,或不能完全机化,则由周围新生结缔组织加以包围,称为包裹。

30、干性坏疽:见于动脉阻塞静脉回流通畅时,常发生于四肢,肉眼坏死组织呈黑色,干燥皱缩,与健康组织界限清楚,全身中毒症状轻。

31、湿性坏疽: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也可见于动脉阻塞及静脉回流受阻的肢体,坏死区肿胀呈蓝绿色,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全身中毒症状重。

32、气性坏疽:系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所致,除组织发生坏死外,还产生大量气体,坏死区按之有捻发感,伴奇臭,全身中毒症状重。

第三章:再生与修复

1、修复(repair):当细胞组织出现“耗损”时,机体进行吸收清除,并以实质细胞再生和(或)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的方式加以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

2、再生(regeneration):指位修复“耗损”的实质细胞而发生的同种细胞的增生。

3、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s):指一大类再生能力很强的细胞。

4、稳定细胞(stable cells):这类细胞有较强的潜在再生能力。

5、永久性细胞(permanent):指不具有再生能力的细胞。

6、血管形成(angiogenesis):毛细血管的再生与增生过程称为血管形成。

7、接触抑制(contact inhibition):细胞增生分裂并互相接触时便停止生长繁殖,使细胞不至堆积的现象。

8、肉芽组织(granultion tissue):是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的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

9、健康肉芽:临床上将红色湿软,触之易出血的肉芽组织称为健康肉芽。

10、不良肉芽:在伴有血液循环障碍或感染时,肉芽组织苍白水肿,称为不良肉芽需及时清除。

11、瘢痕组织(scar tissue):是肉芽组织成熟转变而来的老化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

12、瘢痕疙瘩:瘢痕组织过度增生,突出于皮肤表面并向周围不规则的扩延,称为瘢痕疙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