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皇城相府旅游景点介绍[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区内交通:景区内有电瓶车提供交通服务,到紫云阡 5 元/人,到生态园 10 元/人。
周边景区:海会寺 白马寺 历山风景区
旅游小贴士 1.最佳旅游季节为 4-10 月。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雨热同季,温暖适中,是
旅游观光避署佳地。 2. 景区节目 迎圣驾 每天 09:30 迎宾广场 八音会 每天 11:00-12:00 藏兵洞 编钟乐舞 10:30-16:00 麒麟院
南书院 创建于清顺治八年(公元 1651 年),两进院落,规模宏大,主体建筑宽敞明 亮,严谨整肃,是皇城陈氏子弟学文习儒科举仕进的摇篮。
止园 建成于清顺治十八年(公元 1661 年),是陈氏家族最大的一处园林,占地近 1.1 万平方米,。止园内绿满荫稠,流水潺潺,怪石嶙峋,波光粼粼,呈现出一派鸟语 花香的人间仙境。这里是相府主人经常召集文人墨客饮酒作诗、陶冶情操的理想场 所。
景区地图
景区相关资料 一、景区概述
皇城相府景区位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这里枕山临水,依山而筑, 城墙雄伟,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
皇城相府是康熙朝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历任吏、户、刑、工四部尚书加 三级,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清代名相陈廷敬的府邸。
御史府 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府邸。因其官居都察院御史,故称御史府。由于地理位置所 限,主体建筑被建成并列两院,左为庭堂,右为内宅。正门牌楼上记有"台谏清风" 四个大字.见证陈氏一族光明磊落、清正廉洁之气节。
景点图片
大学士第 山西皇城相府门刻 作者:海魂
望河楼 文昌阁
河山楼 作者:海容
山西皇城相府院 作者:海魂
世德院 是皇城相府内城的早期建筑之一,创建于明正德年间.依山而筑,正房三层,雄伟壮 观。明崇祯十一年(公元 1638 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陈廷敬在此出生,这里是陈氏家族 走向鼎盛的发祥地。
容山公府 容山公府座北朝南,由前后两进院落组成。每院一正两厢,所有房屋均为硬山 式双层出檐屋顶,前院为会客室,后院为内宅。它是陈氏六世祖陈天佑(嘉靖二十 三年公元 1544 年)陈氏家族中第一位进士的府第,别称"肃政廉访"。
陈氏宗祠 作者:海魂
文件来源:北京假日阳光环球 http://wwwjryghq.com
山西晋城皇城相府旅游景点介绍
(御书楼 作者:海魂) 一个朝臣宰辅的故地,能遗存这样多的皇帝御笔,历史上是很少见的,皇城相
府名副其实,依山而建的建筑群非常雄伟壮观,背靠山,面朝河,,建筑错落有致, 走马观花也要 2 个小时才能逛完,高墙深院,青砖黑瓦,都显示出了陈廷敬当时的地 位,城墙垛口的下边,藏兵洞密密麻麻,瞭望孔虎视眈眈,一座天下无双的城堡, 走着它那喧嚣显赫的历史。 景点信息
景区级别:国家 AAAA 级景区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 门票:全票 60 元;残疾人、60-70 岁老人、学生票半价 30 元;现役军人、70 岁以上老人免票。 开放时间:夏季 08:00-17:30,冬季 07:30-18:30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景区游客中心有基本的休息饮食服务和医务室,景区门口
(图为古文化街)
古文化街 古文化街是皇城相府早期商业繁荣的有力见证,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现仍为 皇城相府商贸购物区。商品质优价廉,管理秩序井然,是游人餐饮购物的理想场所。
管家院 相府管家办事和居住的地方,其房舍均为单层结构,简洁质朴,与装饰华美的 主体建筑形成对比,使封建社会"尊卑有分,上下有等"的传统礼制观念得到充分的 体现。门楣上镌刻"笃诚"二字,是相府选拔管家的用人标尺。
二、景区看点
御书楼 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 年),因楼上珍藏有康熙皇帝御书而得名。"午亭 山村"匾额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楹联是康熙皇帝晚年为陈廷敬所题, 是对陈廷敬一生功绩卓著、晚节昭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图为中道庄)
中道庄 皇城相府外城,陈廷敬府邸,建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 年)。城内建筑气势恢 宏,风格独特,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富,极具游览观赏和历史研究价值。
(图为屯兵洞) 屯兵洞 战乱时期,驻守家丁的窑洞。因地制宜,层层递进,洞间三五相连,层间暗道
相通,出入方便,直达城头。攻防兼备,独具匠心。
春秋阁 供奉关圣帝君。关帝即三国时期的关羽,关公以"义"著称于世,故被历代帝王 屡次加封,皇城陈氏家族建阁供奉关帝,既是对忠孝节义封建道德观念的推崇,同 时也期待保护陈氏族人世代平安。 西山院 因地处樊河西岸山麓而得名,院额为两朝御史陈昌言所书。它是陈氏家族尊崇 道教,组织"金顶会"进行活动的场所。
大学士第 俗称相府院,始建于明朝末年,于清初至康熙四十二年(1703 年)间,屡经改 建而成。整个建筑布局为前堂后寝、东书院、西花园、小姐院、管家院。院内迎客 大厅"点翰堂"匾额为康熙皇帝褒奖陈廷敬而题。康熙皇帝曾两次到此,并下榻。
石牌坊 约建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 年),是陈廷敬官居吏部尚书时奉旨而建。整座牌 坊四柱三门,高大雄伟,蔚为壮观。坊额雕龙镌凤,基座瑞兽环拥,上面详细记载 着陈氏家族一门五代人的官职和功名,是研究陈氏家族发展的真实佐证。
陈家从陈廷敬的祖父起兴盛五代,败落后,故居陆续住进了 1000 多户村民。 自 1998 年 5 月以来,当地政府将村民迁出,并筹资 2000 万元对建筑群进行了修缮。 同时,有关部门根据史书记载恢复了一些已经坍塌毁坏的建筑,并对环境进行了整 治。皇城村已先后成功地举办了"名相陈廷敬暨皇城古建学研讨会"、"皇城相府首届 文化艺术旅游节"。
(图为小姐院) 小姐院 陈氏闺中小姐及侍从女眷居住的场所,其院落与西花园过厅相通,专供小姐们
吟诗作画,对弈弄琴。该院室屋顶形式采用券棚顶,风格独特,屋身低矮,充分说 明陈氏家族尊崇"男尊女卑"的封建礼制。
西花园 因位于宰相府西侧而得名,内有假山、鱼池、回廊、花圃交辉相映,面积虽小, 但构思巧妙,建造精美,流水潺潺,鱼戏翩翩,一派江南园林气息。 望河亭 相府女眷们观赏城外风光的亭台。封建时代,受传统礼教约束,大家闺秀不得 随便出入居所,为排遣心中郁闷。只好站在亭内远眺滔滔远去的樊溪河水,欣赏风 光秀丽的城外景色,故取名"望河亭"。 陈氏宗祠 陈氏家族供奉祭祀祖先的祠庙。建于明嘉靖年间,结构为两进院落,前为祭祖 堂,后为先贤祠。陈氏后辈把宗祠建在内城的中轴线上,除了表示对已逝祖先的崇 敬之意外,还希望先祖们能福荫后世,保佑家族繁荣昌盛,永世不衰。 紫芸阡 紫云阡是清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的墓地,占地面积 1.6 万平方米。神道前整齐 地竖立着康熙帝御制的挽诗碑和十座神道碑林,上面镌刻着朝廷对陈廷敬卓越功绩 的屡次表彰及逝世前后特殊礼遇的记载。
明清两代,陈氏一共出现了 41 位贡生,19 位举人,并有 9 人中进士,6 人入 翰林。康熙皇帝对陈廷敬有"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的评价。乾隆皇帝亲书"德积 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对陈廷敬及陈氏家族予以褒奖。
专家介绍,整座建筑反映了明末社会状态及清初政治面貌和宗教信仰,有极高 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公元 1703 年),建有前堂后寝、左右内府、书院、 花园、闺楼、管家院、望河亭等,布局讲究、雕刻精美。康熙御赐的"午亭山村"匾
额及对联"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至今保存完好。 御书楼金碧辉煌,河山楼雄奇险峻,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藏兵
洞奇妙无穷,南书院曲径通幽,西花园风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致,紫芸阡御碑林立。纵观相府景区, 历史人文底蕴厚重,造型独特,气象万千。
有停车场,停车费小车 5 元,大车 20 元。医院和银行都在离皇城相府约 3 公里的 北留镇上。最近的加油站在景区南边的 2 公里处。
景区外交通 汽车线路 晋城往返皇城相府,每隔 20 分钟一趟,票价 12 元/人,车程 60 分钟 阳城往返皇城相府,票价 8 元/人,车程 20 分钟 北留往返皇城相府,相距 3 公里,每日有开往皇城相府的中巴(5 分/班次), 车程 15 分钟,票价 3 元 火车线路 先乘坐火车到晋城,然后从晋城搭乘班车或包车前往皇城相府。 航班线路 可以乘坐航班至景区周边城市如:太原、长治、郑州等,然后从当地乘车前往 晋城至皇城相府
麒麟院 相府内城明代早期建筑之一,原为陈廷敬祖父陈经济居所。门边石兽、门前照 壁均有麒麟图案,故取名"麒麟院"。
中华字典博物馆 中华字典博物馆是总结探索中国字典文化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规 律,向人们展示以《康熙字典》为代表的历代主要字典作品及其蕴涵着的文化信息, 珍藏中国历代各种形制的字典,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一所字典博物馆。
(斗筑居 作者:海魂) 斗筑居 皇城相府内城,是陈廷敬父辈所建。城内多为明代建筑,有大型院落八处,房
屋数百间,层楼叠院,错落有致,依山就势,鳞次栉比,集古代民居和城防工事于 一体,堪称一座丰富多彩的明代古建艺术博物馆。
文昌阁 供奉文昌帝君。文昌帝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主宰文运功名的神祗。陈氏家族 在修建内城时在城墙险要位置建造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后来果然人才辈出, 科甲鼎盛,被称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大家族。 河山楼 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 年),是陈氏家族为防战乱而建筑的工事,楼内生活设 施一应俱全,曾有八百人在此避难,无一伤害。如此高大的建筑物,虽经四百余年 风雨沧桑,仍巍然屹立,雄姿依旧,可谓明清建筑史上一大奇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