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起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栽培大豆起源于中国是国内外学者所公认的
栽培大豆起源于中国, 早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正像《美国大百科全书》所指出的:“中国古文献认为, 在有文献记载以前, 大豆便因营养价值高而被广泛地栽培。同时在公元2000 年前大豆便被看作是最重要的豆科植物。”《苏联大百科全书》更明确指出:“栽培大豆原产于中国, 中国在5000 年前就开始栽培这个作物, 并由中国向南部及东南各国传播, 于16 世纪进入欧洲。”苏联著名的学者瓦维洛夫在《主要栽培植物的世界起源中心》一书中指出:“第一个最大的独立的世界农业发源和栽培植物起源地是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山区及其毗邻的低地。”在“栽培植物的中国起源中心”中第10 项作物就是“大豆”。日本学者星川清亲在《栽培植物的起源与传播》一书中也指出:“大豆的原始野生种起源于中国北部……从中国的东北到西伯利亚、黑龙江流域, 古代人们就已开始栽培, 不久又传到中国内地, 作为五谷之一而受到人们的重视。”日本的栽培大豆, “似乎是在弥生初期作栽培作物从中国传入日本”。
栽培大豆在世界各地的传播情况是:大约在公元前200 年从中国引入朝鲜, 而后自朝鲜引至日本(日本学者永田忠男说)。而日本南部的大豆, 可能直接由商船自华东一带引去。大豆引至欧美则是近代之事。
●1712 年德国植物学家首次从日本将大豆引入欧洲。
●1740 年法国传教士曾将中国大豆引至巴黎试种。
●1790 年英国皇家植物园首次试种大豆。
●1873 年奥地利的维也纳博览会上试种从中国和日本引入的19 个大豆品种, 其中有4个品种
结粒。
●1840 年美国从中国和日本引入大豆试种。
●1822 年美国种植大豆主要作饲料作物。
●1910 年美国已经引入280 个中国大豆品种。
●1915年美国首次用本国产的大豆榨油。
●1929 年美国已种植大豆400 万亩。
●1941 年二战期间, 美国由于缺乏食用油, 开始大规模种植大豆。到1944 年美国大豆种植面
积达6000 多万亩。1972 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达4.28 亿亩, 产额达到1 , 234 亿斤。
二、关于栽培大豆起源地的几种假说
栽培大豆起源于中国, 早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 但是, 栽培大豆究竟起源于中国何地何时却是众说纷纭的问题。我们在这里对主要的几种假说作以下介绍并加以评论:
1.黄河中下游起源说
有的学者根据古代文献、考古文物、栽培大豆品种资源和野生大豆的分布, 对栽培大豆的起源进行了分析(1985), 提出栽培大豆起源数千年前, 最早记载栽培大豆的地区是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还有学者从农业的起源、以及古代文献、考古资料等方面对大豆起源进行分析以外, 还联系野生大豆的分布和性状演化作了分析(1989), 他们在全国野生大豆资源考察中发现黄河中下游的陕西、山西、河南, 不仅野生大豆分布普遍, 而且群落大, 类型最为丰富, 在野生的环境中, 有多种进化程度的野生、半野生大豆存在。因此, 认为栽培大豆的主要起源地应该是黄河中下游地区。
2.河北东北部及东北中南部起源说
有的学者认为, 中国的北方地区不仅有考古发掘最早的大豆实物, 最早的文字记载, 而且也是我国野生大豆资源类型最丰富的地区。结合他人研究结果, 提出早在3000 年前, 我国的栽培大豆是由北方野生大豆演化而来, 最初起源驯化于河北省的东北部至东北中南部地区的可能性较大,然后从这里逐渐向外传播。
3.多中心起源说
还有学者提出栽培大豆起源“多中心说”的三点根据是:其一、栽培大豆的近缘祖先种———野生大豆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而且在我国古代文献中, 黄河流域、华南地区以及四川等地均有栽培大豆的记录;我国各地都有文化发达较早的地区, 因此, 当地的远古居民都有将野生大豆驯化为栽培大豆的可能。其二、我国各地不仅有野生大豆的分布, 而且均有进化程度近于野生大豆的中间过渡类型和粒大、粒圆、黄色种皮、茎杆粗壮、进化程度较高的栽培大豆, 各地不同进化类型大豆的形态性状又非常相似。其三、野生大豆的短日照性强弱具有明显的地区特异性, 这种差异是由于长期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形成的, 而野生大豆短日性的强弱不是衡量野生化程度的标准, 因此野生大豆短日性的地区性和野生大豆分布的广泛性, 恰恰证明栽培大豆起源多中心的可能性。
4.起源于长江流域或长江以南的假说
有的学者根据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有野生大豆分布, 而且种植比较原始的泥豆与山黄豆,加上南方大豆短光性强于北方, 因此认为大豆起源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栽培大豆起源于黄河中下游的假说, 所引用的古代文献和考古资料是不全面的, 不准确的。但是, 他们对野生大豆群落大、类型多、有多种进化程度的野生、半野生大豆存在等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以此来证明栽培大豆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假说, 是
有一定说服力的。
栽培大豆起源于河北东北部及东北中南部的假说, 早在战国时代的《逸周书²王会解》中就已有此说法。其中所说的“山戎菽”, 就说的是:在周王灭商后不久, 就有山戎人给周王贡献“山戎菽”之说。而山戎人就是东北夷的一支, 他们居住在河北的东北部和东北的部分地区。这段战国文献的记载说明, “戎菽”是原产在山戎地区的。从近代西方和东方的学者来看, 也早就有人主张栽培大豆起源于河北东北部和东北地区的。例如,西方学者Hymowitz (1970) 认为:大豆于公元前11 世纪左右出现于中国华北的东部, 中国东北很可能是第二个大豆的基因中心(多样性中心), 而且在这个地区, 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有最大的机会进行混杂和杂交, 从而产生了半野生大豆。日本学者福田(1933) 认为:中国东北是大豆起源中心, 根据是:(1)半野生大豆在中国东北分布极广, 而在其他地方则不多见;(2) 中国东北地区的大豆品种很多;(3)东北的大豆品种有很多具有明显的原始性状。
栽培大豆“多中心起源”的假说, 其根据之一是古代文献, 吕世霖说:“在我国古代文献中,黄河流域、华南地区以及四川等地均有栽培大豆的记录。”其实, 在古代文献中记载大豆最早的文献是《诗经》, 要按照《大雅²生民》中后稷种豆的诗篇来看, 黄河流域种豆的历史应当在4000 年以上, 而记载四川种豆最早的文献则是西汉王褒的《僮约》, 大约距今有2100 年;至于“华南地区”种豆的文献记载大约要推迟到三国两晋时期,也就是公元5 世纪前后。恐怕要用华南的古代文献证明“大豆多中心起源说”是没有说服力的。“多中心起源说”的根据之二是说:“我国各地不仅有野生大豆的分布, 而且均有进化程度近于野生大豆的中间过渡类型, 和粒大、粒圆、黄色种皮、茎杆粗壮, 进化程度较高的栽培大豆。”根据徐豹(1994)和庄炳昌(1996)的研究:从野生大豆百粒重的地理分布来看, 比较进化的大粒型基因, 总的趋势是北高南低, 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属大粒型基因, 而北纬28°以南地区基本上属于小粒型基因。从主茎的进化程度上看, 地处北纬35°-36°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大豆主茎明显, 而北纬28°以南地区的大豆绝大部分为原始的蔓生型。由此可见, 所谓各地均有进化程度较高, 粒大、粒圆、茎秆粗壮的栽培大豆之说, 并以此作为“大豆多中心起源说”的根据是不存在的。“多中心起源说”的根据之三是:野生大豆的短日性强弱具有明显的地区特异性, 这种差异是由于长期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因此, 野生大豆短日性的强弱不是衡量野生大豆进化程度的标准,而野生大豆短日性的地区性, 恰恰证明栽培大豆多起源中心的可能性。此种观点是我们所赞成的,但是, 它并未说明这同栽培大豆的生态类型有关。这是它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