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繁仁《解读中国传统“生生美学”》_现代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繁仁《解读中国传统“生生美学”》_现代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
题网
“生生美学”是对中国传统生态审美智慧的概括,这里的“生生”是动宾结构,前一个“生”是动词,后一个“生”是名词,意为使万物获得旺盛的生命,也就是“生命的创生”,是一种东方文化特有的“有机性”内涵,即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生生美学”产生于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具有明显区别于西方美学的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
第一,“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是“生生美学”的文化背景。“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具有根本性的文化传统,诚如司马迁所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它是中国人观察问题的特有立场和视角,影响甚至决定了中国古代各种文化艺术形态的产生发展与基本面貌。“天人合一”之“一”的本质就是“生(命)”,“天人合一”构成了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天人合一”体现了一种宏阔的东方式“中和之美”的诉求,相异于西方对于微观的物质的“和谐之美”的诉求。
第二,阴阳相生的古典生命美学是“生生美学”的基本内涵。《道德经》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而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由此说明阴阳之气为生命化生之本。《周易》系辞上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可见阴阳之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善的统一体,也是中国古代生命哲学的艺术体现,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包含无限意蕴之“言外之意,味外之旨”的根本动因。这种阴阳之道,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无所不在,书法的黑白对比、绘画的线条曲折伸张、文辞的抑扬顿挫、音乐戏曲的起承转合等皆是阴阳相生的体现。
第三,太极图示的文化模式是“生生美学”的思维模式。“太极”是一种阴阳相依、交互施受、互为本根的状态。这是对于生命的产生与终止、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形态的现象描述,是中国的哲学思维与艺术思维之所在。中国传统艺术多表现为一种圆柔的包含生命张力的形态,如嫦娥之奔月,飞天之以S形升空,汉画像中两只拱背相向蓄势待发的虎豹等等。
中国传统美学并不像西方美学那样主要体现在经典的理论著作中,而是体现在国画、戏曲、古琴、园林、建筑与民间艺术等各种传统艺术的广阔范畴中。比如诗歌中的“意境”反映了“意”与“境”、“天”与“人”的有机统一,相反相成,生成象外之象、意外之韵的生命力量。再如戏曲之“虚拟表演”,正所谓“三五步千山万水,六七人千军万马”。川剧《秋江》陈妙常渡江追赶潘必正的戏剧情节中,舞台上只有陈妙常与老艄翁两人,全凭老艄翁一支桨以及两人起伏上下的舞蹈表演,使得满江秋水波涛起伏,甚至给人以晕船之感,这就是中国传统美学所产生的“真景逼而神景生”的艺术效果。
(摘编自曾繁仁《解读中国传统“生生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