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我的母亲》习题总结.pdf

老舍《我的母亲》习题总结.pdf
老舍《我的母亲》习题总结.pdf

我的母亲

1、《我的母亲》是回忆母亲的一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初中学过的《在烈日和暴风雨下》,选自他的小说,他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被授予

“”称号。母亲的一生告诉我们

2、联系上下文,品读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

..是鲜红微肿的。

她终年

..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2)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这里”具体指哪里?“这些习惯”指哪些习惯)

(3)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为什么连用三个“怕”?“失了根的花草”用了哪一种修辞?“失了根的花草”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3)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3、本文围绕母亲写了那几件事情?从这些事情中看出母亲哪些性格?说说作者从母亲的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

4、精读13自然段,说说加点词语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2)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她的回答只有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3)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4)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咬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5)选文以什么为序?记叙了母亲的什么事情?请简要概括。

(6)选文描写了母亲的两次流泪,请找出来,并分析母亲当时的情感。

(7)在描写母亲的文字片段中,让你感动的一处细节,并作简要分析。

(8)请将选段分三个层次。

(9)这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文字看似,却蕴含着作者对母亲深深的之情。

5、阅读文章12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请谈谈母亲“软而硬的个性”对我有哪些影响?

(2)阅读文章,概括母亲给予作者的“生命的教育”是什么?

(3)怎样理解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4)“可是母亲并不软弱”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5)这种“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软而硬”矛盾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我的母亲答案

1、老舍散文《骆驼祥子》人民艺术家不能因贫穷改变做人的标尺,不能因距离淡化对亲人的牵挂。

2、(1)“终年”一词突出母亲一年到头辛劳着,年复一年地忙碌着,把家维持得好好的,自己却得不到休息。作者反复强调“终年”,正是突出了母亲任劳任怨、勤劳质朴的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

(2)“这里”指“我”跟着母亲与三姐做事。“这些习惯”指的是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3)连用三个“怕”是因为“我”接到家信时担心并害怕有不详的消息,是急切地盼望家信与迟疑着打开家信的心里矛盾的体现。“失了根的花草”用了比喻的修辞,在文中指没有了母亲的孩子。

(4)运用反复(或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对母亲去世的痛惜和不能奉养的遗憾之情,总结全文。

3、文中主要写了“缝洗衣服”“收拾家务”“款待客人”“善待姑母”“保护儿女”“筹款上学”“三姐出嫁”“送我返校”等事。

分别写了母亲认真、诚实、善良、热情、宽厚、坚忍等思想性格。

勤俭诚实、任劳任怨、爱花爱家爱清洁,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宁可吃亏,不斗气,在灾难面前有保护儿女的铮铮硬骨;为了子女的前程,不辞辛劳;深明大义,把对子女的爱深深地藏在心底等。

4(1)“含泪”两字写出了母亲对儿子依依不舍之情。

(2)写出了母亲欣喜万分而又百感交集的感情。

(3)写母亲对三姐出嫁依依不舍,但又不能耽误女儿青春的心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对三姐深深的爱。

(4)笑、愣、叹、递逼真地写出了母亲细微的心里变化过程,揭示了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一个“笑”字,将母亲见到儿子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愣一叹写出了母亲失望而无奈的心理。“去吧,小子!”写出了母亲的深明大义和无尽的爱。

(5)这段话以时间为顺序,共写了三件事: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母亲送三姐出嫁;除夕夜我与母亲短暂相会后,母亲送我返校。

(6)“含泪把我送出门”表现了母亲艰难筹款的辛酸,为了儿子有出息,不辞辛劳,对我的疼爱;“他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表现了母亲内心的欣慰,他的小儿子终于学业有成,而且能帮衬家里。

(7)(8)略

(9)情真意切朴素平实思念、痛惜

5(1)影响了“我”的性格平和,但有基本原则。遇事不妥协,不逃避。

(2)母亲不仅教育了我,而且影响到我的习惯、个性、精神,影响了我的一生。母亲要强、豪爽、硬朗,她最肯吃亏,“我”自小就继承了母亲的这些性格。好客、豪放、待人极端热忱。“我”爱花,爱清洁,爱整齐,守秩序的习惯也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

(3)母亲虽然不识字,但他却用坚强的一生,用血汗培育我长大成人,用性格熏陶我立身处世,母亲的教育对我说是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母亲的教育使我终身受益,所以说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分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二、教学设想: 1、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彩之处,认真揣摩、品味。 2、教学过程可按整体阅读→重点阅读→品味语言这几个步骤进行。 3、理解母爱的无私,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安排 2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要点:作者简介;整体阅读;理清时间顺序。 一、导入新课: 老舍,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 ;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 ”;政府授过他“人民艺术家”称号。老舍善于描述“普通人”的生活经历与行为趣味,下面我们学习老舍自传性的写自己母亲的一篇文章《我的母亲》。 二、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老舍在《怎样学习语言》一文中谈到语言运用的几点看法: 1.语言的运用是要看事行事的。 2.作家必须先胸有成竹地知道人物的一切,而后设身处地地写出人物的话语来。

3.一个作家运用语言的时候,一定要非常用心,好像用颜色画一幅匀整、美丽的画儿,不使这里多一块,那里少一块。一个作家的本领就在于能用精练的语言把情感表达出来。 4.我们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作者是一位艺术上精益求精的语言大师。 三、全班齐读课文: 1.介绍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写作内容; 2.指出本文的语言特点。 四、初读全文,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课文,了解母亲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从而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脉。 1.字词正音解释: 外甥:Sh m g姐妹的儿子。 撮土:CU O抓。 窘:ji Cng本义:生活或处境困迫;没有办法。窘迫穷困。困苦。 份礼:f en份子:若干人均摊等份额的钱同办一件事。 刮痧:Sh a民间治疗某些疾患的一种方法。用铜钱等物蘸水或油刮患者的胸背等处,使局部皮肤充血,减轻病情。 筹划:Ch du谋划。 私塾:Sh U 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实行个别教学,没有一定的教材 和学习年限。 供给:j i①满足社会购买力的需要;②按一定规格供应或作为伴随物而配给。 拥挤不堪:k a n 人或车船等紧紧地挤在一起,不能承受。 愣:I^g呆,失神。发愣:发呆。 庚子:g m ng 天干的第七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廿三:ni m二十。

我的母亲老舍读后感

我的母亲老舍读后感 导读: 我的母亲老舍读后感(一) 《我的母亲》是篇叫人落泪的挚情之作,这篇文章让我很受感动。文章作者老舍主要记述“我”的父亲去世以后,母亲非常辛苦,整天都为人洗衣服,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父亲的姐姐与我们住在一起,她脾气很坏,常常欺负母亲,母亲却任劳任怨。而姑姑死时,母亲一分钱也没有分到。日本鬼子进城搜家,母亲一点儿也不害怕,却坚强地护着“我”。母亲在“我”出国的时候病死了。文章以“心痛!心痛!”结尾,让读者们落泪。作者怎么能不心痛呢? 文章通过记叙母亲一生的身世、经历、性格及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无限敬爱和无以报答母亲恩情的愧疚之情,也塑造了一位有着典型东方女性性格特征的平凡而伟岸的母亲形象。首先,这篇文章多处运用了刻画人物的写法,使母亲的形象活灵活现。此文章能感动我,是因为文中列举了老舍母亲的生前往事。没有普希金的波澜壮阔,也没有文一多的特殊见解。有的,只是对母亲一颗真切的心。 母亲非常穷苦,但她还要养着自己的儿女,她整天为人们洗衣服,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从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母亲的辛苦。天天为人们洗服装,母亲为了什么?母亲为了儿女的生活,甘愿受苦,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精神啊! 母爱是滂沱大雨中的一把雨伞;母爱是刺骨寒风中的一碗热汤;母爱是一双粗糙的大手;母爱是一个甜甜的微笑;母爱是一份牵挂;

母爱是…… 老舍曾经说:“我对一切人和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当作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和基本法则,什么事都可以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母亲教会了老舍做人,教会了他劳动。 我的母亲老舍读后感(二) 读着《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不禁使我想起了每天早晨的那顿早餐…… 早晨,我吃着“丰盛”的早餐一个肉松面包和一杯牛奶。而妈妈她却在吃一个剩馒头和昨天晚餐剩下来的一盘菜。我的妈妈,让别人吃着香喷喷的面包,自己却吃着剩饭剩菜。妈妈为什么没有为自己考虑?因为母爱。 正如日本鬼子进城搜家,“我”(老舍)的母亲却一点儿也不害怕,为什么?还是母爱!母爱让她不害怕,母爱让她坚强地保护着自己的儿女,使他们不受伤害。母亲是伟大的! 母亲常年受“我”姑姑的气,却没有一丝抱怨,而姑姑去世的时候,她的家产母亲一分钱也没有分到。母亲吃苦耐劳,忍耐,不贪财,这些精神是值得我们赞扬的。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我的母亲》 阳春市实验中学高一语文薛光男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的总体把握,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 2.体会赏析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细节描写,进而把握母亲的形象。 3.训练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能力。 4.体会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文中朴素的语言,赏析文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方法: 阅读法、诵读法、活动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一位作家这样说道:“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是历史,赋予母爱亘古的深沉;是深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儿女还没来得及报答母亲,母亲却永远地离去了。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了,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的母亲》,感受老舍笔下那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二、课文内容分析: 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快速阅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上顺序号,并从文中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用以下句式来回答: 1.第自然段,写了母亲(事),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的人。 参考: (1)第8段。“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第8段。“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第8段。“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勤劳诚实认真 (2)第10段。“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 ——热情好客 (3)第11段。 ①“姑母时常闹脾气。……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 ②“她最会吃亏。……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善良隐忍、宽厚忍让 (4)第12段。“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坚韧刚强 (5)第13段。 ①“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②“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引导学生对文章或语段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有一个总体把握,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3.引导学生体会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运用平实朴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语言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步骤 一、导入(3分钟) 名人对母爱的描绘: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 ——乔治?艾略特 讨论一(1)你知道母亲的生日吗? (2)你了解母亲最大的心愿吗? (3)母亲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二、作者简介:(1分钟)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一:全班齐读课文,并划出在全文中起结构作用的时间句。(20分钟) 划分段落:1—6:母亲的家庭、婚姻、子女以及“我”的出生情况7—12:守寡后母亲的勤俭朴实、宽厚倔强和为人热情的性格及母亲对我的影响 13:母亲为子女做的三件感人的事情 14—17:“我”远离母亲后,母亲的念子之情和“我”对母亲的思念 2.思考二:美国作家惠特曼曾经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那么,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找出描绘母亲形象的文字并分析归纳。(8分钟) 老舍笔下的母亲形象: 热情真诚:第10段 宽厚忍让:第11段 坚毅刚强:第12段 对儿女的情深:第13段

老舍我的母亲读书笔记7篇

老舍我的母亲读书笔记7篇 老舍是一个含蓄、内敛的人,不属情感型作家,绝不擅长直抒胸臆式的铺陈渲泻。然而,阅读老舍的《我的母亲》一文时,我们却可以分明地感受到作者那在朴实、平淡的语言外衣下汹涌澎湃着的感情的潮水。是什么力量使作者的感情如此奔放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一下那神秘的力量吧! 一、母爱如海 “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危难当头,母亲毫不畏惧,“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母亲就是这样“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这“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不正是无私母爱的折射吗? 在家境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却不但没有责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让母亲“作了半个月难”才筹齐的巨款,不正是无私母爱的结晶吗? “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悲壮的一幕,不正是无私母爱的胜利吗? 而最催人泪下的,则要数母亲在除夕之夜送“我”返校的情景。“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时,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及至听

说我还须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一声“去吧,小子”,听起来极平常,仔细品味,却不由得让人潸然泪下:母亲是多么地渴望儿子与自己一起热热闹闹地过春节,然而,当她明白“我”必须返校时,她却故作平静地让“我”离去。母亲这平静的反应下,遮掩着多少的理解,遮掩着多少的深情啊!母亲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让老舍泪眼朦胧,又怎能不让读者为之鼻酸呢! 其实,母亲所爱的又何止于自己的子女?姑母常闹脾气,单在 鸡蛋里挑骨头,她都默默地忍受着,还自我解嘲地说,“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而“给亲友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这默默忍受、乐于助人的背后所闪耀着的,不都是母亲的爱的光芒吗?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甚至连话语也说得不多,老舍的母亲就是 这样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爱着自己的子女,爱着自己的家庭,爱着自己的亲友,爱着自己的邻居……总之,母亲有着大海一般无私、宽广的胸怀,无时不在为自己所爱的一切默默地奉献着。 二、母亲是师 “我”的母亲虽然只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并不识字,但她 却是“我的真正的教师”,对“我”进行了“生命的教育”,在性格、习惯、为人处世等等方面都给了“我”巨大的影响,让“我”继承了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老舍 一、导入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我们称她——母亲。美国作家惠特曼曾经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真的是这样吗? 母亲都是一首深情的颂歌,古往今来,永唱不衰;它如阳光普照般温暖;如春风化雨般细密,如海纳百川般博大,如蜡炬成灰般无私。而老舍提到母亲,是这样说的:“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老舍笔下的母亲,去感受、去品味字里行间折射出的母爱!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我的母亲》老舍。(板书课题、作者) 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二、整体感知 理清关于这篇课文的“一、二、三、四、五、六”。 一、一条线索(时间线索) 二、两大部分(作者简介;探究语言特色) 三、三件小事(课文重点13自然段体现母爱的三件小事) 四、四“滴”眼泪(母亲在文中有四处流泪) 五、五处影响(母亲对我的“五”处影响) 六、六大品质(母亲最主要的六种品质) 一、本文线索:(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二、1、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作家劳动模范”。 2、探究课文(重点探究第13自然段) 三、第13自然段具体从哪三件事来表现那伟大的、无私的母爱? (1)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里作者没有对母亲作具体的描写,而是把镜头对准了这令母亲“作了半个月难”的保证金上,这笔“巨款”岂止是母亲全部的爱,也是母爱对儿子的全部希望。 (2)母亲送三姐出嫁。 三姐结婚,如同割去母亲的右手。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 (3)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第三件事作者重点写母亲的神态和语言。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四、文中写到这样一位坚强的母亲,在面对自己的子女,却曾经留下了四滴眼泪。下面请同学们迅速阅找出

我的母亲教学导案-老舍

我的母亲教案-老舍

————————————————————————————————作者:————————————————————————————————日期: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感受母爱,感恩母爱。 教学重点:学习抒情散文的写法,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及情感。 教学难点:关注情感,探讨情感,从而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名人对母爱的描绘: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妈妈在那儿,那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我们称她——母亲。 有人说,母亲是一首深情的颂歌,古往今来,永唱不衰;也有人说,母亲是一只临行前的行囊,受用一生,取之不竭;更有人说,母亲是一双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了生命,也推动了世界。而老舍提到母亲,是这样说的:“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老舍笔下的母亲,去感受、去品味字里行间折射出的母爱!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我的母亲》老舍。(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开始使用的笔名。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五四运动时期开始新文学创作。1924年旅居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先后在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 代表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 三、作品分析: (一)梳理结构: 本文主要抒写了深广如大海、温暖似春阳的寻常而又伟大的母爱;还表达了为人儿女者未能尽心报答这种至爱的愧疚之情与母爱永逝不回所引发的深悲剧痛。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1至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交代“母亲”的家庭出身与早嫁多子的情形。8至14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以“母亲”为中心描述了一系列家庭变故和生活琐事,勾勒出“母亲”勤劳、乐观、善良、忍让、坚毅等可贵品质,展现了她子女为先、牺牲自我的博大母爱。15自然段至结尾为第三部分,写在外漂泊的“我”对“母亲”的惦念与“母亲”去世在“我”心中激起的无限悲痛。 (二) 作品解读: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表明时间顺序的句子。 提问学生,找出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子。两到三位同学补充完整。

我的母亲(老舍)阅读答案

我的母亲(17分) 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请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地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作者老舍有删改) 7。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母亲哪些事。(4分) | 8。文章多次写母亲的泪。请结合上下文,揣摩语句,体会情感,参照示例,完成表格。(4分)

最新我的母亲-老舍-教案

精品文档 我的母亲 老舍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语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乔治?艾略特 母亲是我们出生以后最先接触到的亲人,母亲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曾经学习过朱自清先生为父亲写的《背影》,今天让我们大家来学习一片描写母亲,母爱,以及母子亲情的文章——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共同走进《我的母亲》,思考:这又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呢?她对“我”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而“我”对母亲有着什么样的情感呢? 二、课文探究 1、作者简介:(长)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我国对上个世纪文学家的评价,一般认为排名顺序是鲁迅、矛盾、郭沫若、巴金、老舍、曹禺,所以,民间有一种很通俗的讲法“鲁、郭、巴、老、曹”。 老舍先生出生在清代末年京师(也就是北京)一户贫苦的旗人家庭。 所谓旗人,清代对被编入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这类兵民一体化组织中人们的总称。清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两代,在当初筹划进取中原的时候,将满洲民族的全体青壮年男性,都收进了军队之中,把他们分别划入以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及练习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过程与方法:学习抒情散文的写法,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及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情感,探讨情感,从而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抒情散文的写法,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及情感。 教学难点:关注情感,探讨情感,从而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2分钟)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我们称她——母亲。 有人说,母亲是一首深情的颂歌,古往今来,永唱不衰;也有人说,母亲是一只临行前的行囊,受用一生,取之不竭;更有人说,母亲是一双推动摇篮的手,推动了生命,也推动了世界。而老舍提到母亲,是这样说的:“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老舍笔下的母亲,去感受、去品味字里行间折射出的母爱!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我的母亲》老舍。(板书课题、作者) 二、重点研习第13节的细节描写(26分钟)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13段中细节描写的运用,看看这些细节描写是如何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的。 (1)先请全班同学有感情地一起来朗读这一段,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 (2)生读后回答,师总结(主要是写母亲对子女深挚的爱/母亲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3)那么,在这一段里面,母亲对子女的这种爱是从哪几件事中体现出来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 答案:1.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4)指名回答 (5)现在我们主要来分析第三件事中的细节描写,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境,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主要是细微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6)请大家看大屏幕,在这一段文字中,哪些是细节描写?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亲面前,仰着脸问说:“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颊,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 (7)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来朗读这一小节。其他同学找出其中的细节描写。 (8)指名朗读,生评价,师评价。

(现代文阅读题)我的母亲(老舍)阅读训练及答案

我的母亲(老舍)阅读训练及答案现代文阅读题 我的母亲(17分) 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

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请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地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作者老舍有删改) 7。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母亲哪些事。(4分)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完整版.pdf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播放满文军的《懂你》视频导入新课. 满文军演唱的这首《懂你》是上世纪中国电影《九香》中的插曲,由宋春丽主演。该影片歌颂了伟大的母爱,电影中有一幕经典的镜头:母亲舔碗。一个母亲独自扶养五个孩子,由于生活贫困,连饭都不够,母亲把窝窝头留送给了自己正在上学的孩子,而上学回家的孩子撞见自己的母亲正在舔自己吃完的饭碗。这首歌娓娓唱出了一种母亲对儿女的爱,以及儿女对父母的心里话。是目前中国把情感互动做得最好的母爱赞歌。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的母亲》,感受老舍笔下那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1)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作家。1966年“文革”中不堪躏辱投湖自尽。长篇小说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代表作:《茶馆》《龙须沟》等。 (2)老舍的这篇散文发表在1943年4月《半月文萃》第九、十期合刊上。 老舍自幼丧父,由母亲独自带大,和母亲有着无比深厚的感情。老母病逝于1942年夏季,在北平。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拖了半年,才在家信里透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老舍每次接到家信都不敢立即打开,怕有不幸的消息。这次也是一样。12月26日收到家,仍不敢拆读,临睡之前,才打开,

老舍《我的母亲》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 题。(16 分) 我的母亲 老舍 ①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 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②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③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一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④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⑤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⑥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1. 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母亲哪些事。(4 分) (作者老舍有删改) 2. 文章多次写母亲的“泪”。请结合上下文,揣摩语句,体会情感,参照示例,完成表格。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

《我的母亲》(老舍) 教案(分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二、教学设想: 1、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文中语言运用的精彩之处,认真揣摩、品味。 2、教学过程可按整体阅读→重点阅读→品味语言这几个步骤进行。 3、理解母爱的无私,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要点:作者简介;整体阅读;理清时间顺序。 一、导入新课: 老舍,巴金称他为“中国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曹禺说他“是中国当代的‘人杰’”;政府授过他“人民艺术家”称号。老舍善于描述“普通人”的生活经历与行为趣味,下面我们学习老舍自传性的写自己母亲的一篇文章《我的母亲》。 二、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老舍在《怎样学习语言》一文中谈到语言运用的几点看法: 1.语言的运用是要看事行事的。 2.作家必须先胸有成竹地知道人物的一切,而后设身处地地写出人物的话语来。

3.一个作家运用语言的时候,一定要非常用心,好像用颜色画一幅匀整、美丽的画儿,不使这里多一块,那里少一块。一个作家的本领就在于能用精练的语言把情感表达出来。 4.我们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作者是一位艺术上精益求精的语言大师。 三、全班齐读课文: 1.介绍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写作内容; 2.指出本文的语言特点。 四、初读全文,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阅读课文,了解母亲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从而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文脉。 1.字词正音解释: 外甥:shēng姐妹的儿子。 撮土:cuō抓。 窘:jiǒng本义:生活或处境困迫;没有办法。窘迫穷困。困苦。 份礼:fèn份子:若干人均摊等份额的钱同办一件事。 刮痧:shā民间治疗某些疾患的一种方法。用铜钱等物蘸水或油刮患者的胸背等处,使局部皮肤充血,减轻病情。 筹划:chóu谋划。 私塾:shú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实行个别教学,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供给:jǐ①满足社会购买力的需要;②按一定规格供应或作为伴随物而配给。 拥挤不堪:kān人或车船等紧紧地挤在一起,不能承受。 愣:lèng呆,失神。发愣:发呆。 庚子:gēng天干的第七位,与地支相配,用以纪年、月、日。

我的母亲节选阅读答案老舍

篇一:我的母亲节选阅读答案老舍 我的母亲老舍阅读答案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_百度作业帮我的母亲老舍阅读答案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我的母亲老舍阅读答案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的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勤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的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宿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之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是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也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晓至晚的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1本文主要写了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2分析下类句子(1)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动词表现了母亲 (2)儿子除夕回家,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楞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写出母亲3一串串的眼泪包含了哪些感情4请谈谈本文写作方法上的特点(至少三点)5文章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6文中母亲的性格是神天卫2囜徥 2014-10-11 1、(1)我考上师范学校,母亲为我筹保证金(2)母亲送三姐出嫁(3)我在除夕夜请假回家看母亲2、(1)动词表现了母亲舍不得三姐(2)写出母亲内心很想和儿子一起过除夕3、母亲辛劳了一辈子,儿子长大了,懂事了,母亲听到儿子这些话后很感动、也很欣慰4、(1)截取有代表性的三件事,刻画了母亲辛苦的一生,以及她对子女的爱,感人至深(2)语言、动作描写很生动、形象(3)运用对比的手法,以街上的热闹反衬“我”的落寞、难过5、为当日不能和慈母共度除夕而感到无比的歉疚6、母亲的性格:坚强、爱护子女、不辞劳苦等等ps:楼主,以上是我自己做的,不知道合不合您的要求,呵呵 1、(1)我考上师范学校,母亲为我筹保证金(2)母亲送三姐出嫁(3)我在除夕夜请假回家看母亲2、(1)动词表现了母亲舍不得三姐(2)写出母亲内心很想和儿子一起过除夕3、母亲辛劳了一辈子,儿子长大了,懂事了,母亲听到儿子这些话后很感动、也很欣慰4、(1)截取有代表性的三件事,刻画了母亲辛苦的一生,以及她对子女的爱,感人至深(2)语言、动作描写很生动、形象(3)运用对比的 (835795) 2014-10-11 1、(1)我考上师范学校,母亲为我筹保证金(2)母亲送三姐出嫁(3)我在除夕夜请假回家看母亲2、(1)动词表现了母亲舍不得三姐(2)写出母亲内心很想和儿子一起过除夕3、母亲辛劳了一辈子,儿子长大了,懂事了,母亲听到儿子这些话后很感动、也很欣慰4、(1)截取有代表性的三件事,刻画了母亲辛苦的一生,以及她对子女的爱,感人至深(2)语言、动作描写很生动、形象(3)运用对比的手法,以街上的热闹反衬“我”的落寞、难过5、为当日不能和慈母共度除夕而感到无比的歉疚6、母亲的性格:坚强、爱护子女、

我的母亲老舍阅读答案

我的母亲(老舍)阅读答案 我的母亲 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请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地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