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茶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茶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1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某某茶叶产业化开发利用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项目负责人
项目承办单位:某某某某某某茶叶(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某某
1.1.3建设地点
10万亩生态茶园建设在某某市某某区及某某市其他县区
研发中心及生产加工生产线选择某某市羊山新区
5万平方米的精品茶叶展销厅、茶叶交易大厅建设选择在某某市羊山新区
1.2 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某某省工程咨询公司
资质证书号:
1.3 编制依据、内容及范围
1.3.1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
4、《关于印发〈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分区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计〔2002〕45号);
5、《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6、《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通知》;
7、《中共某某省委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把某某市作为某某
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批复》;
8、《某某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总体方案》;
9、《中国茶都――某某市茶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10、《某某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意见》;
11、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等;
12、专业技术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数据。

1.3.2编制范围与内容
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我公司对项目建设的选址和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勘察,对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建设方案与规模、工程技术方案、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和节能、项目管理与实施、组织机构与定员、项目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和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分析,为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1.4 项目概况
1.4.1承办单位简介
1.4.1.1企业概况
某某某某某某茶叶(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前身是某某某某茶叶总场,是集茶叶的种植、加工、储藏、销售、科研于一体的集团化公司。

公司以某某毛尖的主产地“某某(即集云山、车云山、云雾山、天云山和连云山)、两潭(即白某某和黑某某)、一寨(即何家寨)”为基地,以科技为手段,以带动广大茶农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目的,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现已呈现出“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茶叶产业化发展格局。

公司拥有总资产2.66亿元,职工总人数近300人,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省级扶贫龙头企业。

公司的“某某”牌某某毛尖茶1990年获国家质量金奖,2002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标准体系认证;2003年,通过“有机茶”认证;2005年通过QS茶叶质量安全认证;2005年11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三绿工程博览会上,“某某”牌某某毛尖获“三绿工程放心茶”称号;2006年,公司通过HACCP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公司被评为全国茶行业百强企业,公司总经理某某被评为全国茶行业十大经济人物之一;2006年9月,“某某”牌某某毛尖被评为“某某省名牌产品”;2006年10月,公司通过了“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
企业验收,达到了国家AAA级水平;2006年12月,通过国家标准委某某毛尖生产标准化示范区验收。

2007年,“某某”牌某某毛尖被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荐产品;2007年4月,在“世界绿茶大会”中国区绿茶评比中,以总分第一获得金奖;2007年11月,“某某”牌某某毛尖获得日本“世界绿茶大会”最高金奖。

2007年12月,公司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再次评为“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公司总经理某某被增选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2008年3月,“某某”牌茶叶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8年11月,公司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再次评为“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2009年,公司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某某毛尖名优茶机械化加工基地。

1.4.1.2企业发展规划
某某某某某某茶叶(集团)有限公司总体发展目标是,立足某某市丰富的茶叶资源,发挥企业的品牌和规模优势,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大力发展有机茶和生态茶种植,以生产某某毛尖茶为核心,以机械化加工生产中低档茶为重点,实施茶叶产品系列开发,建立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并加大研发投入,实施茶叶资源综合利用,延长茶产业链条,积极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带动和示范当地茶农和中小加工企业共同发展,形成茶叶产业集群,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使公司拥有从种植、加工、研发、包装、储藏、销售为一体的茶叶产业化龙头企业,最终发展成为国家级茶叶产
业化龙头企业。

为达到公司发展目标,公司计划建设某某毛尖机械化加工项目、蒸青茶项目、生态茶园项目以及茶叶加工综合利用项目等。

当前,重点是解决茶叶资源浪费,扩大公司种植加工规模、完善产品系列、降低生产加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司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1.4.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茶叶是某某市重要的传统和特色农产品,为某某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但某某茶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夏秋茶资源浪费严重、中低档茶叶加工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市场竞争无序等现象,成为茶叶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茶叶基地作为茶叶产业发展的源头急需改造。

首先,现有个体种植模式无法适应农业规模化发展的需要。

个体种植存在“种植成本高、销售收入低”的问题。

而且个体农业阻碍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所以,个体农业既阻碍农民收入的提高,也限制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要解决这些问题,农业只有走规模化道路。

同时,现有老茶园也存在许多问题,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高山茶园,由于水土流失,土层逐渐变薄,土质变瘦,甚至根系裸露,茶树失去了生长的基本条件。

因此,在当前某某省将某某市作为“某某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时机,公司积极参与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探索和发展,大胆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盘活土地文章,实现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实现茶叶在种植环节的增值。

《某某某某某某茶叶(集团)有限公司某某茶叶产业化开发利用项目》是公司在全面调查目前国内外茶叶生产技术及市场状况,结合某某茶叶生产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可以提高某某毛尖茶的品质和实现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某某毛尖龙头生产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某某茶产业发展和茶农的种植积极性;第三方面可以提高某某茶叶的机械化加工水平,降低成本,提升品质,增加效益,增强某某毛尖在茶叶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1.4.3项目市场分析
目前全世界有58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茶叶,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茶叶,饮茶人数达32亿人。

随着2004年世界所有主要茶叶出口国出口量的增加,世界茶叶出口量增长了4.4%,达到147万吨。

其中,中国的茶叶出口增长超过了7%,达到了28.2万吨,其中主要是绿茶,占出口总量的75%以上。

世界绿茶生产增长预计会快于红茶,保持每年2.3%的增长率,到2014年将达到97.5万吨,中国绿茶产量会继续保持占世界绿茶产量的75%,将达到74万吨。

近年来,中国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出口数量和金额屡创新高。

2008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和茶产量均居世界第一,茶叶出口居世界第三。

茶叶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提高中国茶产业的水平和竞争力、增加茶农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达到160万公顷,茶产量124万吨,占世界总量的1/3。

2008年中国茶叶出口29.7万吨,出口金额6.82亿美元,仅次于肯尼亚和斯里兰卡。

我国茶叶出口以绿茶为主,2008年出口了22.3万吨,是世界第一大绿茶出口国。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世界红茶产量急剧下降,绿茶需求相应上升。

另外,绿茶被认为是绿色饮品,欧美一些国家的消费者越来越青睐绿茶,给中国扩大茶叶出口带来了新的机遇。

1990年美国消费的绿茶只有2000万美元,2008年达到15亿美元。

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正在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过去20年,全球茶叶产量和消费量增加了50%,从1988年的242万吨增加到2008年的361万吨。

全球茶叶贸易也从1988年的103万吨增加到150万吨。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发展茶产业和出口有着巨大的优势。

1.4.4项目建设条件与优势
1、品牌优势
某某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成为宫廷贡品,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赞誉“淮南茶,某某第一”,某某毛尖始创于清代,因其特点是“细圆光直多白毫”,俗称为“毛尖”,又因产地在某某,故称“某某毛尖”,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1958年,被评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

“某某”牌茶叶商标始创于1983年,是某某毛尖最早的一个茶叶品牌,1990年获得的国家质量金奖,是某某毛尖继1915年以后所获得的含金量最高的一个金奖,在全国的知名度很高,市场影响力很大,品牌的竞争力很强,现已是“中国驰名商标”。

2、产业优势
某某是全国重点茶区之一,目前全市茶园总面积120万亩,开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