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
1、公共政策评价:是对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
或:就是对公共政策实施效果所进行的研究。(P199)
2、内部评价:是由政策机构内部的评价者所完成的评价。(P205)
3、外部评价:是由政策机构外的评价者所完成的评价。(P205)
4、前后对比法:将公共政策执行前后的有关情况进行对比,从中测度公共政策效果及价值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P213)
5、公共政策终止:是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政策的一种行为。(P215)
1、政策效果有哪些类型?(P200~201)
(1)直接效果:指公共政策的实施对所要解决的公共政策问题及目标群体所产生的作用;(2)附带效果:公共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对并非作用对象的个人、团体或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超乎公共政策制定者原来的目标和期望,成为该项公共政策的副产品,这类影响就是公共政策的附带效果。
(3)潜在效果:有些公共政策的效果和成本在短期内不易为人们察觉,但有可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表现出来的效果。
(4)象征性效果:有些公共政策的内容是象征性的,它产生的有形效果可能十分微弱,其初始用意也不过是让目标群体以为他们关心的问题已经得到完美解决或者正在得到解决之中,从而减轻对政府的压力或者激发某种精神。
2、政策评价的标准(P208)
美国学者威廉.邓恩把公共政策的评价标准分为六类:
(1)效益:探讨的问题是结果是否有价值;(笔记:即得到了什么好的,产生什么有益的东西,分为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其说明性的指标是服务的单位数。
(2)效率:所探讨的问题是为得到这个价值的结果付出了多大代价;(笔记:操作性指标:数据是可操作化的,可从数据看出得到什么好的东西)其说明性指标有单位成本、净利益、成本收益比。
(3)充足性:探讨的问题是这个有价值的结果的完成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目标问题;(笔记:解决该政策问题到哪种程度,充足性指标是可变收益)其说明性指标为固定成本(第1
类问题)、固定收益(第2类问题)(补充:第3类问题、第4类问题)
(4)公平性:所探讨的问题是成本和收益在不同集团之间是否等量分配(笔记:即成本和收益在不同集团之中是否一致);其说明性的指标是帕累托准测(在任何一政策中,不能损害任何人的利益,不太常用,因为政策的制度必然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卡尔多—希克斯准则(笔记:常用,总的收益大于总的损失;收益多的那部分人拿出一部分分出来补偿收益受损的那部分人);罗尔斯准则(笔记:关注社会最弱势阶层,若最弱势阶层收益最多,则政策是公平的)
(5)回应性:探讨的问题是政策运行结果是否符合特定集团的需要、偏见或价值观念(笔记: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其说明性指标为与民意测验的一致性。
(6)适宜性:探讨的问题是所需结果(目标)是否真正有价值或者值得去做(笔记:政策目标的前提是是否站得住脚,要与主流价值相一致才能站得住脚),其说明性的指标是公共计划应该效率与公平兼顾。
3、公共政策评价的影响因素(P210~212)
(1)公共政策目标的多元性与弹性。一般情形下,公共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是复合的,所以公共政策的目标往往是多元的、复杂的,有些目标之间还存在矛盾;同时,公共政策目标大多是弹性的,难于用具体、量化的指标来表示,这为政策评价带来了困难。(笔记:公共政策实施产生的结果很难全面客观地评价,很难清晰地描述)
(2)公共政策效果的多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正是公共政策效果的多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再加上许多影响政策的因素难于测定,这给政策评价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并且,政策效果的这些特性还为进行政策评价的人提供了借口,为某些不科学的评价的出现创造了条件。(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行为的重叠。政策资源的混合使政策的成本难于核定,而其“纯效果”也难于测定,各种政策的效果混杂在一起,很难将某些政策的实际效果中区分出来。(例如民政局的政策行为:婚姻、退伍军人、烈士家属、困难家庭等,难以计算这些政策行为的资源)
(4)行动与效果之间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公共政策评价是建立在政策行动与实际社会情况改变之间的因果关系之上的,而社会情况的改变,往往会受到公共政策行动之外的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有内在变迁、长期趋势、介入事件。
政策内部变迁(例:脱贫)
介入事件长期趋势(例计划生育政策)
(5)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评价有赖于充分的信息,如果缺泛足够的公共政策信息,政策评价就成了无木之本、无源之水,评价活动的科学性、可靠性就无从谈起。
(6)公共政策评价的资源保障水平。政策评价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在现实中,由于评价工作及其价值尚未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和认同,决策者和执行者并不愿意从有限的政策资源中拿出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评价活动,政策评价的资源保障常处于短缺状态。
(7)相关机构和人员的态度。与政策相关的机构和人员对政策评价既可能支持、赞成,也有可能反对、抵制,他们的态度取决于政策评价结果对其利益的影响,而公共政策评价往往受到相关机构和人员的抵制。
4、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方法(P212~214)
(1)简单“前—后”对比分析。简单“前—后”对比分析是先确定公共政策对象在接受公共政策作用后可以衡量出的值,再减去作用前衡量出的值。
(笔记:缺点很明显,但许多领域不得不用)
(2)“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无该政策会发生的情况和该政策执行后的实际情况,以确定该项公共政策的效果。
(3)“有—无”对比分析。这种方法就有公共政策和无公共政策两种情况进行前后对比,然后再比较两次对比结果,以确定公共政策的效果。
(4)“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在运用这种评价设计时,评价者将公共政策执行前同一评价对象分为两组,一组是实验组,即对其施加公共政策影响的组;一组为控制组,即不对其施加公共政策影响的组,然后比较这两组在公共政策执行后的情况,以确定公共政策的效果。
(笔记:有很多领域不适用,例如同性恋政策、安乐死政策)
5、政策终止的对象(P215~216)
(1)功能。功能是政府为了满足民众的需要而提供的服务,它代表着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政策的效果就是通过具体的功能来体现的,所谓功能的终止就是终止由政策执行带来的某种或某种服务,是在政策终止的所有对象中最难的。
(最难的原因:一个职能要很多组织来执行,一个组织要制定很多政策,而政策又包含好多项目,职能又要有一个主要部门来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