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诗对美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山诗对美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作者:芦苇泉

在美国诗歌的多次运动中,以1910年代的意象主义与19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旧金山文艺复兴二者最为开放,最具包容性。在这样的两次运动中,中国文化论述,尤其是中国诗歌,连同其他边缘文化,如日本文化、印度文化、印第安文化等论述,都被吸收入美国诗歌之中。在后一次运动中(50年代—70年代),中国唐代传奇诗人寒山的禅诗被翻译到美国,对美国当代诗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使一部分诗人改变诗风,并从一定程度上“成为美国青年

在文化上认同的对象”。

寒山其人其诗

寒山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姓名不可考。项楚在《寒山诗注》(中华书局)的序中写道:“一位研究者对他的生平作了这样的推断:寒山本来是生活在农村的文人,因为他有文化气质,而又有骨气,开始是隐者或隐士,隐姓埋名,不应科举,自称贫子。在漫游中扩大了视野,认识了现实中更多的矛盾和民间疾苦,由隐士而避世进山。到了五台山,便在寒岩(也叫翠屏山)的山间住了下来,因此由贫子而成了寒山子。由避世而弃家,这时他结交了国清寺的拾得。他便抛弃了儒道之流的隐逸思想,皈依佛门,由弃家而出家,字也由寒山子而成

为寒山了。”

寒山诗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世俗诗。他的民本思想、施展抱复的愿望,以及作为普通人对感情的敏感,在这些

诗中有明显的表现。

昨夜梦还家,见妇机中织。

驻梭如有思,擎梭似无力。

呼之迥面视,况复不相织。

应是别多年,髦毛非旧色。

从样的思妻之诗中,一点也看不出他的遁世色彩。诗人是一位有血有肉六根不净的正常男人。

城中娥眉女,珠佩何姗姗。

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

长歌三百响,短舞万人看。

未必长如此,芙蓉小耐寒。

这种人生无常的喟叹声,在寒山的世俗诗中反复地回荡着,是他思索人生的结果,也是他终

于通向佛道的途径。

另一类是田园诗。近似于陶渊明。

第三类是山林隐逸诗,即禅诗。

五台山是道教名山,也是佛教圣地。诗人隐居寒岩期间,先后受到道佛两教的熏陶。他有许

多诗篇记载了在宗教领域内的心路历程。如:

心月自精明,万象何能比。

……

我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万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诗的思想,虽然驳杂不纯,但仍然有着基本的倾向。过去的佛教徒,从他的每一首诗中寻找佛教的义蕴,虽然是牵强附会,但佛教思想对于寒山诗歌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他的禅诗,有如下特点:作为感情抒发者的诗人,在作品中始终是一个旁观者;作品宁静淡远,幽静寂寞;人与自我的对话。其诗达到的纯粹境界,无不体现着佛教的精神。应该说寒山诗是佛教思想在我国诗歌领域中结出的丰硕果实,在我国宗教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唐代,宗教盛极一时,从朝廷到山野,几乎无人不受佛教的熏染。中唐以后,禅宗已经风靡神州。后来的王士祯论山水诗,常常以入禅是否来论成败。可见寒山诗的出现并非偶然。

也说明禅诗在我国诗歌中一脉相承的传统迹象。

寒山诗传入美国的背景

最早传入美国的是《道德经》和《易经》。到了1950年代末期,美国各地的文学艺术杂志上出现多篇有关禅宗的论文和故事,还有禅诗和禅画。美国各大学的东亚系所开的佛教课程也成为热门课。但那时流行于美国的这些“东方文化思想”即禅宗,是通过日本(而不是中国)传入的。然而中国道家和儒家在这股“文化流”中也占相当大的比重。与此同时,也就是19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古代寒山子的诗歌应运而入。

寒山诗传入美国,并不是偶然的。既有早就进入的“东方文化”铺路,又有寒山诗本身的原因,也有美国社会自身的原因——为寒山诗开辟了生长的土壤。

寒山幕天席地、徜徉于大自然的生活方式,多少呼应了美国青年所向往的生活,而他超然世外、淡然无求、宁静自在的心境也是他们追求的境界。

到了1960年代,美国诗歌对外更为开放,更为包容,这多少和当时的政治气候有关。肯尼迪总统在1961年1月的就职典礼上呼吁人民要做“新的边疆”的开拓者,探索未知的机会

和危险。作为对这位年轻总统号召的回应,文艺界进行大胆的新试验,诗歌方面更为开放、豪放,勇于变革,勇于包容一些“随意的因素”。

1960年代后期即嬉皮时期,美国青年吸收东方文化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一般称这整个文化运动为“逆向文化”。运动参与者是二战之后成长起来的美国青年。当时美国社会相当富裕和保守,敌视共产主义,在外交上则奉行“帝国主义”政策,并与苏联处于“冷战”状态;这些青年不满美国公共机构的冷漠及一般人对于物质的贪欲和浪费,不甘于过受广告左右的生活,不愿活得无根、无目的,也不安于在大机构中讨生活;他们甚至认为西方文明

已经破产了。

寒山诗在美国的翻译和传播

寒山诗在美国的流行得益于两位美国作家的引荐。他们是诗人史奈德和小说家杰克·凯鲁亚克。史奈德译了二十四首寒山诗,1956年发表在《常青评论》上,凯鲁亚克于1958年出版了一部小说《得道的流浪汉》,此乃自传体小说,讲述的是凯鲁亚克与史奈德的一段友谊,写凯鲁亚克如何倾听史奈德所译的寒山诗,所讲的寒山精神,并在史奈德引导之下回归山林,得到顿悟。此书的出版,寒山、史奈德双双化为神奇人物,成为年轻一代崇拜的偶像。中国古代的一位诗隐,遂成为美国青年在文化上认同的对象。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原本对东方有兴趣的诗人,如雷克思罗斯、史奈德、艾伦·金斯伯格等遂大量吸取东方诗学论述,将其融

入自己的诗歌中。

1955年10月13日,是美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天。这一天旧金山文艺复兴运动拉开了序幕。史奈德在诗歌朗诵会上和其他5人一起朗诵各自的诗歌,他还朗诵了由他英译的寒山诗。可见在这个文学史上重要的场合下,史奈德这组寒山译诗已被视为具有时代代表性的美国诗篇

了。

1965年出版的《中国文学选集》(由加州大学伯科利校区当时东亚系主任西路教授主编),选登了史奈德译的24首寒山诗。这部涵盖古今中国文学的两卷本选集,没有选《古诗十九首》,没有选陈子昂、高适,没有选辛弃疾、晏殊,反而选了寒山,可见由于史奈德译的寒山诗是创意英译,本身即是不可忽视的优美诗歌,所以寒山的作品也成为汉学英译的经典了。在这本集子中,中国文学史被改写了,在中国不入流的诗人被提升为主流诗人。这部选集由一家重要的出版社——纽约丛树出版社刊行,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成为美国各大学东亚

文学诗歌、中国文学诗歌课程最常用的课本。

1969年,诗人史蒂芬伯格选编的《赤裸的诗:近来开放形式的美国诗》,其中共收有19位美国诗人的诗。雷克思罗斯的诗也收在其中,他的16首诗中有14首创意英译的中国诗歌。

这些诗中虽然没有寒山诗,但风格基本和寒山诗相同。

1977年4月27日,美国诗人学会在纽约市举办了一个“中国诗歌与美国想象力会议”。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