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学习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学习心得体会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学习心得体会
大岔学校米永霞
一、设计恰当的空间是有效提问的基础。有一位学者曾说过:我们提倡“大问题”(要有一定的空间),是从发展学生的思考出发的,我们又要善于设计恰当的问题空间(要有一定的指向)是从小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40分钟的限制出发的。这就是说“大问题”,首先是一个具有现实性的、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其次“大问题”也必须是指向明确的、它的提出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准确把握时机是有效提问的关键。在恰当的时候提问,实际上起着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课堂提问时机产生于下列情况:一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二是学生学习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三是学生学习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四是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
三、富有思维含量是有效提问的保障。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这就是说课堂提问,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开启学生的心智,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愿望,课堂提问,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活动的展开,也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体现出启发性和挑战性,能让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那种“听明白了吗?”、“是不是?”、“同意吗?”等简单并机械的问题,表面上看师生互动、活跃流畅、热热闹闹,实际上思维含量低,多数学生并未深入思考,只是随声附和,难以有效地激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和认知的参与。
浅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大岔学校米永霞
纵观现在的课堂,很多教师都有这种感觉:学生上课举手发言不积极,课堂讨论气氛不热烈,给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布鲁纳(美国):“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可以引发探究欲望,还能激发思维,使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主动学习。因此,如何有效地优化课堂提问,在当今以学生为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今天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突出。
一、设计合适的问题
根据检测目标的不同,可将问题划分为两个层次:低级认知问题和高级认知问题。
低级认知问题是用来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一般不会引发他们的深入思考。而高级认知问题则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案不唯一确定,促使主动思考。
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精心:不仅要注意难易程度,使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还必须问题明确,不能引起学生疑惑、误解和猜测,当然还要充分估计学生的可能答案,准备对策。
二、把握合理的时机
教师在课堂上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问,才能使教学灵活有效。
1、学习情绪需要被激发调动时。教学一开始,学生的情绪大多处于平静、期待的状态,想让学生马上进入本节课的情境之中,就要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来导入,诱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2、研究、探讨新知识时。在学生尚不明确新知或对新知未知的时候,代表性的问题可以指明学生探究的方向,突出重点。
3、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时。在学生的学习出现盲区或者思维受阻时,及时的问题可以引导、启发学生,开启他们的思维的闸门。
4、自我学习感觉满足时。当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快要完成或已经完成的时候,拓展性的问题可以启示他们的不断探索和研究,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但是,教师在课堂上千万不能随便提问,更不能为了惩罚学生而问问题。
三、讲究科学的提问
科学的提问要注意七个讲究,才能使得问题可伸可展,可收可放,达到满意的效果。
1、讲究目的
课堂提问要讲究明确的目的,提问必须为教学要求服务。备课时就要考虑提问的目标:是为引出新课?还是为前后联系?或者其他?尽可能保留目标明确、有实际意义的提问。
2、讲究启发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去积极探索,促使知识内化。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中,当学生已经想出了一种直接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后,我问:“还有别的办法吗?”一句话启发了学生去探索、发现:原来还可以用大面积减去小面积,即添补法。
3、讲究逻辑
提问必须按照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活动顺序进行,讲究逻辑:问题做到环环相扣,解决做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否则就会造成学生的思路混乱,影响他们正确的思维方向。
4、讲究针对
提问不仅要针对教材,还要针对学生。提问时要紧扣教材,针对教学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处、对比处提问,抓住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提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5、讲究适度
问题的设计应难易适中,不仅要有广度、深度,还应有坡度。问题过难或过易,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既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又不能让学生不动脑筋就轻易答出。只有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才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6、讲究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和思考。因此,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新颖有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讲究创造
创造性的数学问题,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还能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新品质。四、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因此,问题应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机会应平均分配。
1、忌偏爱
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只喜欢向优生提问,不愿意向中差生提问。根据调查:各种基础的学生都有答题的愿望,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认为提问是教师信任的表现,要求一视同仁。偏爱会使提问失去魅力。
2、忌惩罚
个别老师将提问作为惩罚手段,专门收拾心目中的“差生”。答不上,罚站,罚作业,罚劳动,甚至全班,惩罚破坏了教学和谐的美,使得师生对立。惩罚使提问变味。
3、忌讥讽
提问时,亲切的语言、热情的态度、轻松的气氛都将消除学生的紧张和压抑。对差生,绝对不要用“这么简单都答不上,真笨”之类的话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应以鼓励的语气提问,用赞许或肯定的口吻评价,忌讥讽。讥讽是提问的敌人。
4、忌齐答
齐答不能促使学生独立思维,易造成假象,使信息反馈失真,影响教师的判断和矫正。当然,更不能将齐答式误为启发式,一堂课齐答到底。齐答使提问黯然失色。
五、中肯的评价
中肯的评价可以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进一步调动学习的兴趣,能鼓励和督促及时的消化和复习,还能优化原有的认知结构:回答正确的,得到肯定和强化;回答错误的,得到及时调整和改变。因此,提问中的评价,应做到:(1)以表扬为主;(2)鼓励求疑;(3)帮助有困难的学生;(4)鼓励学生积极评价。
当然,提问时还要面带微笑,切忌态度生硬。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举手投足都可能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不耐烦、训斥、刁难,会使学生惧怕、回避,甚至生厌,阻碍教学进程。相反,则增强信心,使思路清新,回答准确。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果提问能收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状态,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就会不断产生。课堂提问才会真正的做到有效,课堂才会成为学习的乐园,课堂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