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后思考题

北师大版《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后思考题
北师大版《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后思考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后思考题

1.比较《诗经》中“国风”和“小雅”诗的风格特征。

2.试述风、雅、颂的文体特征。

3.试述赋、比、兴的文学意义。

4.试析《诗经》怨刺诗的思想和表达特点。

5.论述《诗经》的现实精神。

6.试论《诗经》的基本情感特征。

7.试论《诗经》的形式特征。

8.试论《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9.简述《春秋》记事的特征。

10.古人是如何论述《春秋》的“微言大义”的?

11.《左传》的理性精神是如何通过叙事表现出来的?

12.论《左传》人物描写的特点。

13.试析《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14.试析《左传》的叙事特征。

15.试述《左传》的记言特征。

16.结合战国文化背景,论述《战国策》的思想特征。

17.试述策士的基本游说技巧。

18.试述《战国策》寓言的特征。

19.比较《左传》和《战国策》说辞的艺术特征。

20.从陈述方式、语体风格等方面比较“语录体”和“论辨体”散文的特征。

21.谈谈先秦议论散文的文体发展线索。

22.举例说明《孟子》文章“循循善诱”的表达特征。

23.试析《庄子》的文体特征。

24.论述《庄子》的艺术特征。

25.简析《庄子》文章中意象的特点。

26.简述《荀子》的文章体制的特点。

27.从结构、意象、论述方式等方面谈谈《庄子》散文的“诗性”特征。

28.简述《韩非子》文章风格特征。

29.具体比较《孟子》、《庄子》、《韩非子》三书中寓言的不同特征。

30.简述《离骚》的主题思想。

31.试述《离骚》的艺术特色。

32.谈谈《离骚》和《九歌》在运用象征手法上的共同特点。

33.简述《九歌》表达相思之情的特点。

34.试论《天问》的结构特征。

35.简述宋玉的文学成就。

36.简述屈原和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两汉文学思考题

1.汉代的经学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汉代的文学思想有哪些主要观点?

3.西汉前期的论说文有什么共同特点?从朝廷作家和藩国作家中各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4.汉武帝时期的论说文出现了哪三种倾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倾向?

5.西汉后期和东汉时期儒道两家思想对论说文创作各有什么影响?

6.贾谊、晁错等西汉散文家在哪些方面继承了战国说辞的艺术成就。

7.关于赋的源流有几种说法,你自己的看法是什么?

8.骚体赋和汉大赋各有什么特点?

9.《七发》从哪些方面奠定了汉大赋的基本特征?

10.总结司马相如辞赋的艺术特点。

11.汉大赋的“铺张扬厉”和“曲终奏雅”有什么样的思想意义?

12.东汉的京都赋在哪些方面发展了西汉大赋?

13.汉代散体赋在形式上有哪些基本特点?

14.汉代有哪些重要的散体赋家,各有什么代表作品

15.贾谊、冯衍、扬雄、张衡、蔡邕和赵壹各有什么骚体赋?这些作品各有什么主要特点?

16.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老庄的思想对骚体赋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17.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他在受宫刑之后,为什么能顽强地活下来,写完《史记》?

18.简述《史记》的编写体例。

19.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有哪些表现?

20.怎样看待司马迁的“是非颇谬于圣人”?

21.《史记》的实录精神体现在哪些地方?

22.《史记》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用了哪些手法?

23.在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进行分析:项羽刘邦韩信李广荆轲

24.司马迁的“爱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25.司马迁特别关注人物的悲剧命运,对此,你有何解释?

26.司马迁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哪些特别的手法?

27.《汉书》的编写体例和《史记》相比,有哪些变化?

28.《汉书》的思想倾向和《史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9.《汉书》在叙事方面与《史记》有哪些异同之处?

30.《汉书》学术性的增强体现在哪些地方?

31.乐府这一名称在历史上不同时期都有哪些含义?

32.简述汉代乐府诗的主要内容。

33.简述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34.汉乐府民歌对我国诗歌产生了什么影响?

35.谈谈《孔雀东南飞》的叙事和抒情特征。

36.文人五言诗是怎样产生的?

37.《古诗十九首》表现了汉末文人思想和生活的哪些特点?

38.《古诗十九首》在抒情方面有哪些特点?

39.简述《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历史中地位。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

1.分析邺下文人的集团性活动,与诗歌风范的转变的关系。

2.阅读相关作品,试比较“七子”归于邺下前后在创作上的差异。

3.结合作品分析曹操诗歌的思想内涵。

4.试析曹植诗中伤感因素的成因及表现。

5.结合作品,分析籍、阮在风格上的不同。

6.阅读更多的作品,分析潘、陆异同。

7.说明郭璞游仙的来历及对传统的改造。

8.分析兰亭雅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9.结合其他山水田园诗篇作品,分析陶渊明同类作品的个性。

10.分析陶渊明作品的“平淡”特色。

11.讨论陶渊明思想与魏晋时代背景的关系。

12.阅读《归去来兮辞》,分析其中所含的对山水自然的情感。

13.阅读作品,体会谢灵运山水诗“叙事—写景—说理”的结果特点。

14.简述谢灵运在山水诗史上的地位。

15.简述谢朓诗歌的风格特色。

16.结合作品,分析说明“永明体”的特点。

17.齐梁时期的文人雅集又有什么新的特点?

18.简述“江北三大家”的创作情况。

19.举例说明“庾信文章老更成”。

20.分析《洛阳伽蓝记》的艺术成就。

21.分析《西洲曲》的艺术成就。

22.简述南朝乐府的风格特色

23.分析《木兰诗》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24.简述北朝乐府的风格特色。

25.简要叙述“小说”的发展历程。

26.结合文化背景,分析《搜神记》的思想内涵。

27.分析《世说新语》的写人艺术。

28.简述《世说新语》中体现的“魏晋风度”。

29.试述魏晋南北朝“文体”观念的发展变化。

30.试论刘勰《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31.分析刘勰对文学风格的论述。

32.分析《文心雕龙·原道篇》的思想内涵。

33.试论《诗品》的批评特色。

34.分析钟嵘“直寻”的创作主张。

35.钟嵘《诗品》对陶渊明评价不太高,你对此有何看法?

唐代文学思考题

1.唐代文学与唐代社会状况有什么关系?

2.唐诗为什么能取得空前的繁荣?

3.促进初唐诗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初唐诗与齐梁诗风有什么关系?

5.宫廷诗人有哪些代表作家?其总体成就如何?

6.何为“上官体”?有什么突出特色?

7.简述初唐律诗发展定型成熟的过程。

8.举例说明初唐歌行的特色。

9.试评述“初唐四杰”在诗史上的地位。

10.试评述“沈宋”的诗歌创作。

11.陈子昂在文学史上为什么享有重要的地位?有哪些代表作?

12.陈子昂的《感遇》组诗有什么特色?体现了他怎样的诗歌主张?

13.为什么说盛唐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14.怎样理解盛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

15.中国山水诗发展的大致脉络如何?

16.简要分析唐代山水田园诗兴起的原因。

17.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哪些特点?除山水田园诗外还有哪些优秀的作品?

18.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有哪些特点?

19.试比较王孟山水田园诗的异同。

20.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21.简要分析岑参边塞诗的主要特色。

22.试比较高适与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23.简要分析王昌龄绝句的主要特色。

24.李白生平大致经历了几个时期?

25.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6.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27.简要分析李白乐府诗的主要特色。

28.杜甫一生的经历如何?其思想和文学主张中最突出的方面是什么?

29.杜甫诗歌在思想内容上有哪些最突出的特点?为什么称他的诗为“史诗”?

30.杜甫诗歌在艺术成就上由哪些最突出的特点?如何理解他“沉郁顿挫”的诗风?

31.杜甫诗歌“集大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2.杜甫诗歌艺术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3.为什么说中唐又是唐诗另一繁荣时期?

34.中唐诗坛有哪几种主要的创作倾向?试概括其主要特点。

35.简要分析韦应物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色。

36.简要分析刘长卿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及不足。

37.试评述“大历十才子”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

38.李益的边塞诗与盛唐相比有那些不同?

39.试评述“张王乐府”的特色及地位。

40.结合元结的创作分析其诗歌主张。

41.简述新乐府运动的背景和主要理论主张。

42.元白诗派的艺术追求是什么?

43.怎样理解元白诗歌的通俗化倾向?

44.白居易的新乐府作品有什么艺术特色?

45.《长恨歌》与《琵琶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46.柳宗元的诗歌有什么艺术特色?

47.简要分析柳宗元的山水诗的主要特色。

48.刘禹锡的诗歌有什么艺术特色?

49.简要分析韩愈诗歌的主要特色。

50.谈谈对“郊寒岛瘦”的理解。

51.怎样理解韩孟诗派“奇”的特色?

52.李贺诗歌有哪些突出的艺术特点?

53.结合作品分析刘禹锡的怀古诗。

54.简述晚唐苦吟诗风的特点。

55.贾岛的诗歌有什么特色?

56.简要分析杜牧诗风的“俊爽”特点。

57.简要分析杜牧咏史诗的艺术特色。

58.结合作品分析杜牧七绝的主要特色。

59.许浑的诗歌有什么艺术特色?

60.简要分析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61.简要分析李商隐咏史诗的艺术特色。

62.试分析李商隐爱情诗的主要特色。

63.试论李商隐对古典诗歌境界的开拓。

64.温庭筠的诗歌有什么特点?

65.韦庄的诗歌有什么特点?

66.晚唐怨刺诗风的代表诗人是谁?艺术特色是什么?

67.结合作品分析唐末诗歌反映社会矛盾的倾向。

68.谈谈对词的起源的理解。

69.词的体制特点是什么?

70.试评述敦煌曲子词在词史上的地位。

71.敦煌曲子词有哪些特点?

72.花间词与南唐词有何异同之处?

73.温庭筠的词有什么艺术特色?

74.韦庄的词有什么艺术特色?

75.试比较温韦词作的异同。

76.李煜的词有什么艺术特色?

77.怎样理解李煜“变伶工之词而卫士大夫之词”的特点?

78.简要分析中唐古文运动的背景。

79.中唐古文运动的精神追求与艺术追求是什么?

80.韩柳的散文创作有哪些创新和开拓?

81.韩愈古文在语言上有哪些特色?

82.韩愈为文主张“气盛言宜”,请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韩愈如何在古文创作中实现这一主张。

83.柳宗元的古文有什么艺术特色?

84.简要分析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主要特色。

85.张说的骈文有哪些特点?

86.简要分析唐传奇兴起的主要原因。

87.唐传奇与唐以前就发展起来的志怪、志人小说的差异是什么?

88.唐传奇创作最兴盛的时期是哪一个时期?请列举几部该时期的代表作。

89.试评述唐传奇的主要艺术成就。

90.《李娃传》在人物刻画及情节设计上有什么特色?

91.《霍小玉传》在人物刻画上有什么特色?

92.什么是变文?

93.敦煌变文有哪些主要特点?

宋代文学思考题

1.宋代文人的参政意识和忧患意识对文学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

2.何谓宋型文化,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3.宋代城市经济的繁荣与词的发展有何关联?

4.如何理解宋代审美趣味的变化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

5.宋诗与唐诗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简述宋初文坛的创作概况

7.“宋初三体”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8.简述王禹偁的诗文成就。

9.王禹偁的诗歌特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0.西昆体的特点及衰微的原因是什么?

11.如何客观评价西昆体的历史地位?

12.试论宋词的繁荣的原因。

13.北宋前期词坛主要作家有哪些?其对宋词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14.晏殊、欧阳修词创作有哪些异同?

15.如何理解张先、王安石等人对词境的开拓?

16.柳永对宋词的重大创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7.如何认识及评价柳永的市井意识与其词作的关系?

18.北宋诗文革新的过程、特点和意义。

19.欧阳修的诗文创作成就。

20.试述欧阳修文学革新主张的内容及其创新意义。

21.简述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

22.被并称“苏梅”的苏舜钦和梅尧臣诗歌特征有何异同?

23.简述“王荆公体”的艺术特征。

24.作为欧苏古文派最杰出的代表,苏轼在散文创作上有何特点和成就?

25.试分析苏轼小品文的主要特色。

26.被严羽称为“东坡体”的苏轼诗有何特点?

27.结合苏轼的诗歌创作,试分析宋诗的“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严羽《沧浪诗话》)。

28.陈师道认为苏轼“以诗为词”,“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你如何看待词之“本色”与苏轼的“以诗为词”?

29.苏轼词对传统的继承和突破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30.苏轼其人其文对后世有何影响?

31.简述江西诗派的文学主张及其影响。

32.试述江西诗派的形成与演变。

33.试述“山谷体”诗歌的艺术特征。

34.“山谷体”是如何体现出宋诗独特面貌的?

35.陈师道诗有何特色?

36.元好问《论诗》云:“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如何看待

元好问对秦观诗的批评?

37.同为苏门弟子,晁补之与张耒诗风各具特色。如何理解晁补之诗的“凌丽奇卓”和张耒诗的“自然奇逸”?

38.作为“南渡诗人之冠”,陈与义是如何形成其诗歌风貌的?

39.作为由江西诗派向南宋诗歌过渡时期的重要诗人,曾几的创作表现出哪些特点?

40.试述北宋中后期词坛多种风格情调并存的繁荣景观。

41.如何认识及评价黄庭坚词创作的双重特色?

42.晏几道情词创作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43.如何理解秦观词作“情韵兼胜”的创作特征

44.如何理解贺铸词作在宋代词史上承前启后的意义?

45.简述周邦彦在词作艺术规范化上的贡献。

46.为什么说周邦彦是北宋婉约词派的集大成者?

47.简述宋末词坛的概况

48.简述李清照的词论及其影响。

49.简述李清照前后期词风的变化。

50.试述李清照后期词的内容和艺术技巧。

51.李清照认为“词别是一家”,应当怎样理解?

52.简述靖康之变对当时词人创作的影响。

53.试赏析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

54.简述陆游爱国诗篇的社会意义及艺术成就。

55.陆游的诗歌中为何会反复出现对“梦境”的描写?

56.陆游的诗歌是怎样呈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

57.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特点是什么?

58.简述杨万里、范成大的诗歌成就。

59.何谓诚斋体?其特色是什么?

60.南宋有哪些散文家?简述他们的创作情况。

61.试述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62.简要论述辛弃疾词的思想内涵。

63.如何看待辛词的用典?

64.你认为辛弃疾词与苏轼词在风格上有何异同?

65.简述辛派词人的创作概况。

66.辛弃疾及辛派词人对词的发展有何贡献?

67.结合辛弃疾及辛派词人的词作,谈谈什么是“以文为词”。

68.姜夔词在艺术上有哪些成就?

69.谈谈你对姜夔词“雅”的特色的理解。

70.试述姜夔词对传统婉约词表现技巧的创新。

71.试述吴文英词在艺术技巧上的创新。

72.吴文英是怎样构筑其词作独特的艺术境界的?

73.试论宋遗民词人词作的风格特色与思想内蕴。

74.什么是“江湖诗人”?他们的创作有何共同之处?

75.简述永嘉四灵的创作特点。

76.简述宋元易代之际爱国诗人的诗歌创作。

77.试论南宋后期到宋元易代之际,诗人群体和诗歌创作主题的演变。

78.辽代有哪些杰出的诗人?简述他们的创作情况。

79.概述金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情况。

80.元好问的诗作有什么风格特色?

81.元好问在文学上的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元代文学思考题

1.简述元代文学史的起迄时间。

2.概述元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3.元代文学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4.什么是北曲杂剧?

5.为什么说北曲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和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6.北曲杂剧兴盛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7.为什么在元代后期北曲杂剧的创作出现衰变?

8.概述元杂剧的丰富内容。

9.简述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10.元杂剧取得了哪些主要的艺术成就?

11.概述现存的元杂剧作品总集。

12.在中国文学史上,元杂剧具有什么样的重要地位?

13.举例说明元杂剧的世界影响。

14.请列举现存的关汉卿杂剧作品。

15.关汉卿杂剧的基本特色及其意义。

16.概述关汉卿社会剧的文化内涵。

17.分析《窦娥冤》杂剧的思想性。

18.分析《窦娥冤》杂剧的戏剧冲突。

19.分析《窦娥冤》杂剧中的窦娥形象及其意义。

20.如何看待《窦娥冤》里的非现实性描写?

21.简述《救风尘》杂剧的故事情节。

22.比较分析《救风尘》与《望江亭》。

23.简析《单刀会》杂剧第四折的关羽形象。

24.从《单刀会》看关汉卿历史剧的叙事特征。

25.举例说明关汉卿杂剧中女性形象的主要特征。

26.试分析关汉卿杂剧中的妓女形象。

27.举例分析关汉卿杂剧“如琼筵醉客”的语言风格。

28.《西厢记》杂剧的主题思想。

29.试论《西厢记》杂剧的文化内涵。

30.从《西厢记》杂剧的故事源流看王实甫的改写策略。

31.怎样评价《西厢记》杂剧在中国古代爱情题材作品中的地位?

32.分析《西厢记》中崔莺莺的恋爱心理及其意义。

33.分析《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闹简)中的崔莺莺形象。

34.分析《西厢记》杂剧里张生形象的基本特征。

35.分析《西厢记》杂剧里的红娘形象。

36.简析《西厢记》杂剧的戏剧冲突。

37.《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拷红)中,红娘是怎样为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作辩护的?

38.以《长亭送别》为例,分析《西厢记》杂剧的语言风格。

39.马致远的《汉宫秋》杂剧对历史事实作了哪些改编?

40.《汉宫秋》杂剧是怎样改动史实,进行艺术创作的?

41.试析马致远宗教剧的文化内涵。

42.试比较《梧桐雨》里的唐明皇形象与《汉宫秋》里的汉元帝形象。

43.《梧桐雨》杂剧是怎样表现兴亡之感的。

44.试比较《墙头马上》里的李千金形象与《西厢记》里的崔莺莺形象。

45.试析《倩女离魂》中张倩女形象的双重身份。

46.比较分析《潇湘雨》与《秋胡戏妻》。

47.简析乔吉的爱情婚姻剧。

48.举例论析元杂剧里的包公戏。

49.秦简夫的杂剧有哪些基本特征?

50.简析《赵氏孤儿》的悲剧特征。

51.举例分析元杂剧里的水浒戏。

52.什么叫南戏?

53.简述南戏的演变过程。

54.南戏的艺术体制有哪些基本特征?

55.以“荆刘拜杀”为例,分析元代南戏的家庭伦理思想。

56.论析“荆刘拜杀”“指事道情,能与人说话相似,不假词采绚饰,自然成韵”的艺术特征。

57.分析《琵琶记》的思想意义。

58.分析《琵琶记》里的蔡伯喈形象。

59.分析《琵琶记》里的赵五娘形象。

60.《琵琶记》在戏剧结构方面取得了哪些艺术成就?

61.以“糟糠自厌”为例,说明《琵琶记》的语言风格特征。

62.《琵琶记》对原有的南戏作品主要作了哪些改编?

63.什么是散曲?

64.散曲是怎样兴起的?

65.什么是小令?什么是套数?

66.试比较曲与词的异同。

67.举例说明元前期士夫之曲的基本特征。

68.举例说明白朴散曲的基本特征。

69.简析马致远散曲中的叹世之作。

70.分析张可久散曲的艺术成就。

71.分析乔吉散曲的艺术成就。

72.分析张养浩散曲的独特内涵。

73.论析《哨遍·高祖还乡》“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特征。

74.简述元代前后期诗文风气的变迁。

75.刘因诗歌有哪些显著特征?

76.举例说明戴表元的诗文成就。

77.举例说明赵孟頫诗歌的独特内涵。

78.举例说明虞集的诗文成就。

79.什么是“元诗四大家”?

80.举例说明萨都剌诗歌的艺术成就。

81.举例说明王冕诗歌的独特内涵。

82.什么是“铁崖体”?

83.举例说明“铁崖体”的艺术风格。

84.杨维桢的文章风格有什么特征?

85.什么是话本?

86.简述宋元话本的流变状况与基本特征。

87.简述宋元小说话本的体制。

88.举例分析宋元情恋婚姻题材小说话本的特点。

89.举例分析宋元公案题材小说话本的特点。

90.简述《宣和遗事》的内容。

91.简述《三国志平话》的基本特征。

92.简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主要内容。

1.章回小说是怎样产生的?

2.章回小说文本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简述明代章回小说的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4.简述《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5.《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是什么?

6.《三国演义》的“演义”思想是什么?

7.诸葛亮形象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8.《三国演义》在历史小说方面的创作成就是什么?

9.“赤壁之战”战争描写的特点是什么?

10.分析刘备形象、曹操形象、诸葛亮形象。

11.简述《水浒传》的成书过程。

12.简述《水浒传》的版本情况。

13.《水浒传》的主题思想、思想内容。

14.《水浒传》的结构特点。

15.从宋江的三个绰号看其性格特点。

16.分析林冲形象、李逵形象。

17.宋江形象具有那些悲剧性?

18.《水浒传》在艺术上有那些成就?

19.《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如何?

20.吴承恩在《西游记》创作中有哪些功绩?

21.《西游记》共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占几回?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2.《西游记》的主题思想、思想内容。

23.分析孙悟空形象、猪八戒形象、唐僧形象。

24.分析《西游记》的艺术特点。

25.《西游记》所写神魔世界的思想含义是什么?

26.明代前期戏剧的特点是什么?

27.《杜甫游春》杂剧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28.《中山狼》杂剧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29.明代后期戏剧的特点是什么?

30.《四声猿》的文学成就是什么?

31.《浣纱记》对明传奇发展的贡献是什么?

32.沈璟对明传奇发展的贡献是什么?

33.汤显祖的文学思想是什么?

34.《牡丹亭》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35.《牡丹亭》的艺术特点有哪些?

36.杜丽娘形象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37.《南柯记》和《邯郸记》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38.《金瓶梅》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9.《金瓶梅》对长篇小说发展的贡献是什么?

40.明后期有那些较著名的公案小说?

41.明后期有那些较著名的时事小说?

42.拟话本不同于宋元话本的特点是什么?

43.简述“三言”的主要思想内容及其时代特色。

44.以具体作品为例,说明“三言”中爱情婚姻题材作品的时代特征。

45.“二拍”中最有特色的是那类题材内容的作品?

46.“明初三杰”各自的文学成就是什么?

47.

48.“前七子”复古文学主张的实质是什么?

49.归有光散文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50.

51.明后期有那些较著名的散曲作家?

52.晚明有那些著名的文社?

53.

1.简述清代政权构成及文化政策的特点。

2.简述清代的思想文化对于文学的影响。

3.清代文学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

4.清代长篇小说的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5.简述学者在《醒世姻缘传》上的分歧意见。

6.简述清初白话长篇小说的创作特点。

7.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有哪些特点?

8.简述才子佳人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9.简述吴敬梓的生平和思想。

10.简述《儒林外史》的版本。

11.《儒林外史》是怎样批判科举制度的?

12.《儒林外史》的主题思想、思想内容。

13.《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4.《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

15.为什么说《儒林外史》是中国讽刺小说的里程碑?

16.简述《红楼梦》的版本。

17.你怎样看待《红楼梦》的后四十回?

18.简述《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19.你怎样评价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20.试评价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以及两人的婚姻悲剧。

21.分析《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22.分析《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描写及其意义。

23.分析《红楼梦》人物塑造的艺术特点。

24.你怎样理解鲁迅所说“自有红楼梦出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25.为什么说产生在鸦片战争前后的《镜花缘》其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都同这一历史时期相联系?

26.苏州派戏剧家的特点是什么?

27.李玉的戏剧理论代表作和要点是什么?

28.简述《清忠谱》的内容。

29.叙述尤侗戏剧的特点。

30.简述洪升的生平及《长生殿》的创作过程。

31.有人说《长生殿》的主旨是写情,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32.简述《长生殿》的艺术成就。

33.简述孔尚任的生平。

34.兴亡之感和遗民情感是一回事吗?你怎样理解桃花扇的借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感的主旨?

35.简述《桃花扇》的艺术特色。

36.孔尚任《桃花扇》的主题思想。

37.分析《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形象。

38.简述李渔与《笠翁十种曲》。

39.试叙清中期戏剧创作的特点。

40.试叙蒋士诠戏剧创作的特点。

41.试叙蒲松龄的生平和创作的关系。

42.简述聊斋志异的版本。

43.简述《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44.从《叶生》看蒲松龄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态度。

45.分析《聊斋志异》关于爱情婚姻题材作品的思想意义。

46.《聊斋志异》的艺术特点。

47.为什么说聊斋志异在艺术上达到了文言小说的顶峰?

48.试叙清中叶以后文言小说发展的脉络。

49.简述清前期遗民诗文的特点。

50.清初散文有那几家,有什么特点。

51.江左三家制的是谁?有哪些特点。

52.什么是浙西词派,什么是阳羡词派?纳兰性德的词有什么特征?

53.试叙清代中期诗坛概况。

54.什么是桐城派古文?有哪些特点?

55.简述汪中骈文的特点。

56.简述清代中期弹词和鼓词的概况。

近代文学思考题

1.近代社会和思想文化变革对近代文学发展有何影响?

2.简述近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3.近代文学在题材内容方面有何特点?

4.简述近代各体文学的创作概貌。

5.结合作品,分析龚自珍诗歌的艺术特点。

6.简要分析龚自珍《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

7.简述龚自珍诗歌的主要表现内容。

8.魏源在鸦片战争后诗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9.解释“同光体”。

10.何谓桐城中兴?请结合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对其加以简要评述。

11.为什么说黄遵宪是诗界革命中最有实绩的诗人?

12.请结合作品分析黄遵宪诗歌的艺术成就。

13.简述康有为诗歌的艺术特色。

14.简述梁启超散文的创作特色。

15.“近世诗界三杰”指的是哪三位作家?

16.分析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一诗的艺术特色。

17.解释:南社

18.简述柳亚子的诗歌成就。

19.简述苏曼殊诗歌的创作特色。

20.鸦片战争前后,古典小说的创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1.解释:侠义公案小说、狭邪小说。

22.简述《三侠五义》的语言艺术。

23.简述《海上花列传》的结构艺术。

24.简述《儿女英雄传》的思想倾向,并结合作品加以评析。

25.简述“小说界革命”的历史和文学背景。

26.“小说界革命”后,近代小说的创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7.简述“鸳鸯蝴蝶派”小说的思想价值。

28.清末谴责小说的代表作有哪些?

29.简述《官场现形记》的创作特色。

30.简述《二十年之目睹怪现状》的主要表现内容。

31.简述《老残游记》的艺术成就。

32.简述小说《孽海花》的结构特点。

33.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的是哪些作品?

34.近代京剧的剧本题材主要有哪些?

35.简述戏剧改良运动的时代背景。

36.简述汪笑侬对京剧改良运动的贡献。

37.京剧为何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戏剧的象征?

38.简述近代话剧艺术的兴起和发展。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笔记

20XX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复习笔记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歌谣 识记: 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②《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卦》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 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 《周易·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筮辞) 理解: 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 1.神话及其产生 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当他们从崇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也就产生了。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极大联系。 简单运用: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1.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2.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1、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2、在思想内容上,《战国策》的特点有:极其重士、崇尚实利、崇尚权便 3、出自先秦诸子散文的寓言故事有:揠苗助长、涸辙之鲋、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4、楚辞《九歌》包括:《湘君》、《大司命》、《河伯》 5、汉赋作品中,属于骚体的有:《吊屈原赋》、《士不遇赋》、《服鸟赋》、《长杨赋》、《刺世疾邪赋》 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秦思想家是:庄子 9、荀子曾游学稷下10、《归田赋》抒情小赋的先驱晚 11、枚乘《七发》在汉赋发展史上的意义是: 转折性作品、结构格局上为大赋奠定了基础、后世有许多模仿性作品 12、被唐人称做“通儒之文”的作家是:董仲舒、刘向13、“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14、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15、“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16、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17、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作家是庾信 18、《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是:舞容 19、《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是:《野有蔓草》 20、《诗经》作品中,《桑柔》不属于婚恋题材。 21、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22、“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23、《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24、《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25、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是:《穆天子传》2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27、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家 28、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是:孟子 29、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是:《荀子》30、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是:《成相》 31、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32、“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33、“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34、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35、汉大赋的特征是:主客问答、铺陈状物、喻本相间 36、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是:董仲舒 37、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是:司马相如38、刘宋时期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 39、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 40、西汉时被认为作赋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是扬雄 41、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荀子42、认为当时局势可谓“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的西汉政论文是:《陈政事疏》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

第三单元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在实际生活得到应用。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计划课时:8课时 第1课时找规律 教学内容:找规律(课本第 30~31 页.) 教学目标: 1.探索两个个位都是 0 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解释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2.在数学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发展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关键:理解掌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学、揭示课题: 1.提问:原来我们学过的乘法都有什么内容? 2.出示课本第 30 页算一算第一组,由学生独立计算。

提问:说一说你是如何计算的。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探究体验,展示过程。 1.提问为什么 50×10=500 呢?你是怎么想的?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说明呢?生答:50×10 表示 50 个 10 相加或表示 10 个 50 相加,就是 500。教师可以介绍 50×10=50×2×5 =100×5 =500 2.出示第 2、3 组算式,学生口答,思考 30×20,12×40,120×40 的计算过程,然后在全班交流。 3.探索规律: 师: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全班汇报。 学生交流: 生:发现一个乘数扩大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 三、精讲点拨 (1)当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也就是说,乘数的末尾多几个0,积的末尾一定多几个0。 (2)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 0 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 0。 (3)练习:30×40 140×30 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先计算 14×3=42 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 0,即 140×20=4200 试一试,课本第 30 页第四组习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说一说计算步骤。 四、拓展练习: 1.书上第 31 页第 2 题有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上古至战国的文学 (上古——公元前221年) 概说 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是非常长远的。据文献记载,大概到了传说的五帝时代,可能已经进入氏族社会后期。我国儒家所乐道的尧舜禅让,天下为公,大概就是氏族部落会议以及氏族长和部落酋长推选制的反映。那时的社会没有阶级,生产资料公有,人人劳动,没有剥削。儒家经典著作中曾称赞它为理想的“大同”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少数人占有了生产资料,人类开始出现了阶级,社会更有了保护私有制的措施,氏族社会逐渐解体,国家组织也逐渐形成。我国古代文献多有夏禹“家天下”的传说,认为是“小康”时代的开始。按照这个传说看来,夏代可能就是阶级社会即奴隶社会的起点。但即使如此,只能看作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推移的过渡状态,真正的奴隶制社会是到了殷商时代才完成的,这有许多文献及地下发掘材料可以确切证明。后来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起了变化,奴隶社会才逐渐向封建社会转化。这个转化的完成约在春秋战国之交。及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于是我国封建社会制度由完成走向巩固。 我国民族文化的历史也是非常长远的。从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看,生产工具已相当进步,且有红色陶器,其时代约在公元前五六千年左右,我们一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比“仰韶文化”稍晚、其时代约在公元前四千多年的又有“龙

山文化”,这是山东济南的龙山镇发现的。其文化遗存有精致的黑色陶器、卜骨等。这些考古学上的材料,使我们看到远古时代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缩影。 从野蛮到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文字的发明创造。文字的发生一般是在奴隶制国家建立的时候。我国何时开始有文字,现在还不能断言,但自从甲骨卜辞的发现,证明至迟在殷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已有初步的定型文字,同时也有了用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标志着我国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后来文字的应用渐渐推广,史前时期流传的原始人民的口头创作如诗歌、神话故事等,有不少被记录下来,使我们得以从文献中窥见上古文化的一斑和文学艺术的萌芽。 但文学艺术并非起于有了文字之后,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学艺术早已产生。上古时代文学的具体情况不能知道,所可推测的就是上古文学同现实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相联系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还不难推测:由于上古时代人们的群居生活和集体劳动,决定它的文学艺术活动一般是集体的;又由于那时候既没有文字,也没有社会分工,文学就只有口头创作,没有书面创作;只有文学和其他艺术如诗歌和音乐、舞蹈那样互相结合的形式,没有单纯的文学作品独立存在。所有这些集体性的口头创作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相伴随的现象,都是上古文学的特点。 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通过人们头脑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又是阶级意识形态的形象的表现,它不可能超阶级而存在。但上古时代的社会还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串讲笔记

一、知识点: 1、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P.21 2、《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P.27 3、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载芟》)、颂赞诗(《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节南山》、《小弁》)、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采薇》、《无衣》)。P.34-P.49 4、《尚书》以记言为主。P.58 5、《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P.77 6、《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P.79 7、诸子百家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P.85 8、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P.91 9、《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P.92 10、《老子》一书共八十一章。P.94 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P.98P.99 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P.105 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P.117 14、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chāo)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P.120 15、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P.121P.124 16、《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P.125

(完整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教案《找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发现整十数相乘的计算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 难点:理解整十数乘法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那首儿歌吗?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你还能接着说下去吗? 生: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师:说的这么流利,有什么小窍门吗? 生:因为有规律。 师:说的时候用到了什么知识?(乘法口诀)看来同学们对乘法知识掌握的不错,那老师再来考考你们(课件2)学生尝试完

成练习题:9×6= 8×11= 12×3= 5×13= 24×2= 17×3= 40×4= 5×61= (二)自主探索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乘法知识:找规律,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让我们一起到乘法算式中去找找规律。 1、课件出示乘法算式:40×4=160,认识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 2、请看大屏幕上的这组算式,能直接说出得数吗? (1)课件出示5×1= 5×10= 50×10= 师:指名说是怎么算的?(用口诀)5×10是怎么算的?1在这里表示什么?(1个十,5乘1个十表示5个十,就是50) 出示50×10= 这个会算吗?又是怎么算的?你能说说为什么积的末尾有2个0? (2)课件出示 3×2= 3×20= 30×20= 师:这三道会算吗?指名说是怎么算的? 2、出示探究一:5×1=5 5×10=50 50×10= 500 师: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其中的规律吧,现在进行第一回合

三年级数学下册 乘法找规律作业北师大版

找规律 基础题 1.口算下面各题。 30×6=13×40= 120×3=40×10= 500×3=42×20= 60×70=36×30= 70×12=130×30= 2.填一填。 300×()=2400 30×()=180 400×()=2400 60×()=180 3.算一算。 12×6=18×3=24×5=32×4=4.先算一算,再照样子写出两组算式。 5.根据21×3=63直接写出下列算式的结果。 210×3=210×30= 21×300=21×30= 6.夺小旗。(算一算) (1)30( )( )( )( )

(2)4 ( )( )( )( ) (3)20( )( )( )( ) 能力题 10.画一画,选一选。 (1)象妈妈生了三只象宝宝,三个兄弟的长相相同,大宝体重最重,小宝体重最轻,你能区分它们吗?在大宝下面的( )里画“△”,在小宝下面的( )里画“○”。

( ) ( ) ( ) (2)下面四个算式中得数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40×90B.6×60C.12×30D.120×3 11.在○里填上“>”“<”或“=”。 31×20○60050×16○800 29×40○120049×20○1500 21×20○21×1033×20○33×22 12.算一算,填一填。 13.一只青蛙每天大约吃掉73只害虫,照这样计算,20只青蛙每天大约吃掉多少只害虫? 1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等式成立。 ( )×()=800 ( )×()=800 ( )×()=800 ( )×()=800

15.解决问题。 (1)太平洋中的复活节岛以每年15厘米的速度向东漂移,从现在开始,30年后这个岛将向东漂移多少厘米? (2)研究发现,吸烟是产生自由基最快最多的方式,每吸6口烟至少会产生60万个自由基,如果一根烟能吸16口,那么至少会产生多少万个自由基? (3)一个盒子能装32个草莓,10个这样的盒子能装多少个草莓?20个呢?30个呢? 提升题 16.同学们排成一个长方形队伍做广播体操,小林的前面有4人,后面有5人,左边有4人,右边有7人,一共有多少人做广播体操? (1)画图表示出小林的位置。 (2)这个长方形队伍共有( )行( )列,共( )人。 (3)写出解题过程。 (4)同学们排成一个长方形队伍接受检阅,小刘的前面有9人,后面有10人,左边有4人,右边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接受检阅? 17.圈一圈,填一填。 2□×40 (1)要想使积的末尾只有一个0,□里可以填哪些数?请你把合适的数圈出来。 0 1 2 3 4 5 6 7 8 9 (2)要想使积的末尾有两个0,□里可以填( )。 易错易混 18.判断:在乘法中,如果两个乘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积也要扩大到原来的10倍。( )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饭粒小童鞋的心血呦~ 一、总绪论问题 中国文学演进的特点:1.首先,文学发展的不平衡。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二、朝代的不平衡。 三、地域的不平衡。2.其次,一些因素的互动作用对文学演进的影响。雅俗、文体之间的渗透、 复古与革新、文道的离合。 二、中国文学史分期 上古期:先秦、两汉中古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中叶近古期:嘉靖初期至五四运动爆发 三、上古神话 1、神话概念:“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注:人民 的幻想:神话思维。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后来的文学家有意识使用的塑造文学形象的方法:夸张、变形、拟人等。神话对于原始先民的意义是生存性的。) 2、神话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注:会举例 说明) 3、中国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深重的忧患意识、厚生爱民意识、先民的反抗精神 4、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以已观物,以已感物、具体、形象、伴随强烈的情感体验、隐喻性、象征 性 四、《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 词。 2、整理方式:献诗、采诗、删诗 3、《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释义: 风:“风”为音乐曲调。“国”为地区、地域。“国风”即地方音乐曲调。诗经有十五国风105篇。 雅: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大雅31篇,是西周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年,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大雅多为上层贵族之作。小雅74篇,西周晚期作品居多,也有东周作品。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还有地位卑微者。 颂:宗庙祭祀之乐。有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4、《诗经》内容:祭祖颂歌、农事诗、宴飨诗、怨刺诗、战争诗(武功诗、徭役诗、厌战诗)、婚姻爱 情诗 5、《诗经》艺术特点: (1)赋比兴(注:赋——铺陈直叙比——比方兴——触物兴词) (2)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3)重章叠韵:一唱三叹,旋律回环往复,抒情程度的加深和事件进度的加强。 (4)叠字·双声·叠韵:拟声、状物,富有表现力;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 (5)押韵方式:通常韵脚在句尾,隔句押韵,押偶句韵。 (6)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段。 6、《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2

《中国古代文学史》终极笔记 总纲与原则 在你开始这份笔记的学习之前,我想先让你明白一件事:文学史不是死的文学史,它是活生生的我们的伟大作家们在文学的园地上辛勤耕耘的成果,同时更是他们心力的凝结。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恶都原原本本地出现在了我们眼前的书上。当时活生生的感情,我希望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够融入自己的感情,以作者当时的情境、身世、性格能真实处境来还原历史、还原作品本来面目、最后珠串而成文学史,简言之:你们学习文学史和背诵文学史的途径和目标只有一个:用自己的理解描绘文学史的轮廓,或者说叫做重写文学史。 其实所有的学习和记忆方法都是相通的,归纳总结、联想记忆、滑稽谐音等等,文学史当然也不例外。我们要以最真诚的态度来对待文学史,同样的,在其中要贯穿自己对文学史中文学家、文学思想、文学流派、文学现象的理解。我说的重写文学史当然不是摒弃各位先贤的文学史研究成果,而是形成自己独到的理解,敏锐地体察到那些文学史书籍上不能言传出来的关于某位作家或事件的精髓,这是理解层面的。也就是说:重写文学史是一个在研读文学史书籍的基础上更深入一层的理解,而非解构文学史或者否定文学史。 在记忆层面更是这样。我曾经接触到过部分考生,他们笃信的只有一条,就是“只要我把文学史上的内容都背会了,考试肯定就没问题了”,我告诉他们有的考研题目综合性非常强,像一套试卷最后的论述题,常常会让你横向比较两部作品或两位作品中的人物等等,更有类似于诗词赏析之类的题目,这些都是文学史中所没有的。然而他会告诉我“那我找本文学史真题答案的参考书,把那上面的所有题目都背会了,不是就行了吗?”想要说的是,我曾经也走过同样的弯路,出于对自己记忆力的高度自信,我们常常忽略了理解知识的重要性。其实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公共课,我们文科的东西从来不是死记硬背能够了事的,当然脑子里要有大量的书本知识,但是这些都需要先理解了然后吸收,只有这样,你的知识才是你自己的,不但容易记住,而且更能由死的知识变换为活的能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

散文 一、总论: 文体名,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史传经书在内,概称散文。现代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称的一类文学体裁。其特点是:通过对某些片段的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语言不受韵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者三者兼有。 中国古代散文的特色有:1、注重实用性。2、强烈的政治性。3、儒家的文学功利观念贯穿散文发展始终。4、文体繁多复杂,通常分为记叙文、论辩文、讽喻文和实用文。 二、先秦散文: 1、综述: 中国古代散文成型的标志是《尚书》,之后古代散文朝着偏重于论说的诸子散文和 偏重于记述的历史散文两个方向发展。 诸子散文形成于春秋,繁荣于战国,属于讨论政治、哲学、伦理等问题的思想性著 作。历史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史官的成果。 2、甲骨卜辞: 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记录占卜的文字,是记事散文的源头。 3、铜器铭文: 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亦称金文。商周时期出现,西周达到全盛。篇幅较长,内容 较丰富。 4、尚书: 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上古历史文献集。大多属于记言散文。一直被视为中国 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 5、历史散文: ●春秋: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孔子整理而成。由于语言精炼, 不宜理解,所以后世出现了春秋三传:《左氏春秋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相比《春 秋》,叙事性和文学性更强,善于叙写战争和记述应对辞令。 ●国语: 古代国别体史料汇编。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有《春秋外传》 之称。 ●战国策: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笔记讲解

日本古代文学简史 复习笔记摘要

目录 序章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学史 (1) 一、日本历史分期 (1) 1.早期历史 (1) 2.封建社会 (1) 3.近代社会 (1) 4.战后社会 (1) 二、日本文学史分期 (1) 1.上古文学 (1) 2.中古文学 (2) 3.中世纪文学 (2) 4.近世文学 (2) 5.近代文学 (2) 第一章上古文学 (3) 一、散文 (3) 1. 神话等 (3) 2.祭祀文学 (3) 二、韵文 (3) 1.记纪歌谣 (3) 2.《万叶集》 (3) 3.汉诗文 (3) 第二章中古文学 (4) 一、散文 (4) 1.物语文学 (4)

2.说话 (4) 3.日记文学 (4) 4.随笔 (4) 二、韵文 (5) 1.汉诗 (5) 2.和歌 (5) 3.歌谣 (5) 三、艺能 (5) 1.雅乐 (5) 2.田乐 (5) 3.猿乐 (5) 第三章中世纪文学 (6) 一、散文 (6) 1.物语文学 (6) 2.说话 (6) 3.随笔 (6) 4.日记.纪行(游记) (6) 二、韵文 (7) 1.和歌 (7) 2.连歌 (7) 3.歌谣 (7) 4.汉诗文 (7) 第四章近世文学 (8) 一、诗歌 (8) 1.俳谐 (8) 2.狂歌 (8) 3.川柳 (8)

4.和歌 (8) 5.国学 (8) 二、戏曲 (8) 1.净琉璃 (8) 2.歌舞伎 (8) 三、小说 (8) 1.假名草子 (8) 2.浮世草子 (8) 3.读本 (9) 4.洒落本 (9) 5.人情本 (9) 6.滑稽本 (9)

序章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学史 一、日本历史分期 1.早期历史 旧石器时代(——约1万2千年前) 绳文时代(约1万2千年前——公元前3世纪) 弥生时代(前3世纪——3世纪) 古坟时代(300——600) 2.封建社会 飞鸟时代(600——710) 奈良时代(710——794) 平安时代(794——1190) 镰仓时代(1190——1334) 南北朝时代(1334——1392) 室町时代(1392——1573) 安土·桃山时代(1573——1603)1 江户时代(1603——1868) 3.近代社会 明治时代(1868——1912) 大正时代(1912——1926) 昭和时代前期(1926——1945) 4.战后社会 昭和时代后期(1945——1988) 平成时代(1988——今) 二、日本文学史分期 1.上古文学 以奈良时代为主,时间跨度主要在8世纪(<日>上代文学)。 1室町时代末期和安土桃山时代合称“战国时代”。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找规律专题练习

找规律专题练习姓名: 1、用火柴棒搭成下面的图形. (1)填表 (2)如果摆6和8个三角形,分别要用多少根火柴棒? (3)摆n个三角形,要用多少根火柴棒?如果用31根火柴棒,能搭成多少个三角形? 2、用小棒搭成下面的图形. 摆一个长方形用4根小棒,增加一个长方形后,共用小棒根数是4+3 增加两个长方形后,共用小棒根数是4+3×() 增加三个长方形后,共用小棒根数是4+() 增加a个长方形后,共用小棒根数是() 如果a=100时,共用小棒多少根? 摆n个长方形共用多少根小棒?用31根小棒可以摆多少个长方形?

3、用火柴棒按下面得方式搭图形: (1)填写下表: (2)第n个图形共有多少根火柴棒? 4、实验学校有一条40米的走道,计划在道路一旁栽树,每隔10米栽一棵。 (1)如果只有一端栽树,共需要()棵。 (2)如果两端都不栽树,共需要()棵。 (3)如果两端都各栽一棵树,共需要()棵。 5、实验二小有一条40米的走道,计划在道路两旁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 (1)如果只有一端栽树,共需要()棵。 (2)如果两端都不栽树,共需要()棵。 (3)如果两端都各栽一棵树,共需要()棵。

6、从小兰家到少年宫有3条路,从少年宫到文化宫也有3条路,那么从小兰家到文化宫一共有几条路可走? 7、四(1)、四(2)、四(3)、四(4)班四支足球队,每两个球队都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先在下面用线连一连,再回答。 四(1) · ·四(2) 四(3) · ·四(4) 8、 世界杯有32支足球队参加,分成8个小组先打小组赛,小组里面每两支球队要进行一场比赛,你知道世界杯小组赛一共打了多少场比赛吗? 9、找规律 . . . . . . . . 1÷11=0.0 9 2÷11=0.1 8 3÷11=0.2 7 4÷11=0.3 6……. . . 9÷11=0.8 1 5÷11= 6÷11= 7÷11= 8÷11= 15÷11= 26÷11= · · · 小兰家 少年宫 文化宫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部分 导论 第五篇宋代文学 第一章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 名词解释: 西昆体 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4.作诗宗主李义山,讲究辞采,以偶丽为工,好用事,以表现才学和工力。 第二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简述欧阳修散文“六一风神”的美学风格 1.欧阳修的散文措辞平易,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这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2.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3.文章结构层次清楚而转折,语言层次平易自然。这些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这种特点偏于阴柔之美。 简述王安石的“王荆公体”诗有何特点 1.王安石《题张司业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中的“奇崛”,似瘦劲刚健为特征,是王安石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但进入老年后,却视奇崛为平常了。即寓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主要体裁是绝句。 2.“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特点是重炼意,如《登飞来峰》通过写登临山塔远眺,反映出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险的胸襟气魄。又重修辞,如《泊船瓜州》,还有用事、造语、炼字等。主要载体是其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王荆公体”的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为江西派的先驱。 第三章苏轼 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找规律同步练习题

《找规律》分层练习 基础题 1.口算下面各题。 30×6=13×40= 120×3=40×10= 500×3=42×20= 60×70=36×30= 70×12=130×30= 2.填一填。 300×()=240030×()=180 400×()=2400 60×()=180 3.算一算。 12×6=18×3=24×5=32×4=4.先算一算,再照样子写出两组算式。 5.根据21×3=63直接写出下列算式的结果。 210×3=210×30= 21×300=21×30= 6.夺小旗。(算一算) (1)30()()()()

(2)4 ()()()() (3)20()()()() 能力题 10.画一画,选一选。 (1)象妈妈生了三只象宝宝,三个兄弟的长相相同,大宝体重最重,小宝体重最轻,你能区分它们吗?在大宝下面的()里画“△”,在小宝下面的()里画“○”。

()() () (2)下面四个算式中得数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40×90B.6×60C.12×30D.120×3 11.在○里填上“>”“<”或“=”。 31×20○60050×16○800 29×40○120049×20○1500 21×20○21×1033×20○33×22 12.算一算,填一填。 13.一只青蛙每天大约吃掉73只害虫,照这样计算,20只青蛙每天大约吃掉多少只害虫? 1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等式成立。 ()×()=800 ()×()=800 ()×()=800 ()×()=800 15.解决问题。

(1)太平洋中的复活节岛以每年15厘米的速度向东漂移,从现在开始,30年后这个岛将向东漂移多少厘米? (2)研究发现,吸烟是产生自由基最快最多的方式,每吸6口烟至少会产生60万个自由基,如果一根烟能吸16口,那么至少会产生多少万个自由基? (3)一个盒子能装32个草莓,10个这样的盒子能装多少个草莓?20个呢?30个呢? 提升题 16.同学们排成一个长方形队伍做广播体操,小林的前面有4人,后面有5人,左边有4人,右边有7人,一共有多少人做广播体操? (1)画图表示出小林的位置。 (2)这个长方形队伍共有()行()列,共()人。 (3)写出解题过程。 (4)同学们排成一个长方形队伍接受检阅,小刘的前面有9人,后面有10人,左边有4人,右边有6人,一共有多少人接受检阅? 17.圈一圈,填一填。 2□×40 (1)要想使积的末尾只有一个0,□里可以填哪些数?请你把合适的数圈出来。0123456789 (2)要想使积的末尾有两个0,□里可以填()。 易错易混 18.判断:在乘法中,如果两个乘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积也要扩大到原来的10倍。( ) 19.填空:50×4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三年级下数学一课一练-找规律|北师大版

2014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找规律练习卷(带解析) 1.幼儿园的王阿姨要买10个玩具汽车,她带了400元,可以买( ) A. B. C. 2.25×80的积的末尾有 ( ) A.2个零 B.3个零 C.4个零 3.吸烟不仅有害健康而且花钱。如果一位吸烟者每天吸一包20元的香烟,那么他31天花在吸烟上的钱大约要( ) A.600元 B.620元 C.630元 4.下面算式中,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A.82×20 B.85×40 C.24×80 5.320×70积的末尾有()个0,积是()位数。 6.□算: 800×40= 760×10= 400×8= 8.要使25×□0的积的末尾有两个0,□里最小能填()。

10.直接写出得数。 36×20= 45×30= 12.65×40积的末尾有1个0。() 13.45×80=360() 14.65×30=195() 15.小红家养了30只兔子,已知一只兔子一个月大约吃掉39千克萝卜,则这群兔子一个月大约要吃掉多少千克萝卜? 16.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每天要浪费42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每个月(按30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水? 17.78个30是多少? 18.某品牌复印机,每分钟可复印49张文件,照这样计算,这台复印机1小时大约可复印多少张文件? 19.一个皮球20元,三年级三班有25个小朋友,要给每个小朋友都买皮球,要花多少钱? 20.35的50倍是多少? 21.国庆节期间,蓝天商场开展“买一送一”的促销活动,买一台空调送价值85元的电饭煲一个。商场共卖出了90台空调,活动期间让利了多少元? 22.乐器店新进45把吉他,每把售出的价格是200元,全部售出可卖多少元? 23.加工零件每天加工90个。问20天加工了多少个? 24.60和21的乘积是多少? 25.公园的一头大象半天要吃8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3吨食物,够这头大象吃20天吗? 26.65个20是多少? 27.刘明一步平均长度是50厘米,他从操场这头走到篮球场那头共走了99步,操场一头到篮球场长多少米?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五升六讲义第3讲找规律(奥数版块)北师大版(1)

第三讲 找规律 例题1:判断推理,把边长为1cm 的正方形如图那样一层、两层、三层······通过摆放,拼成各种图形,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看图找出规律并填写表格。 变式练习 1.把边长为1cm 的正方形纸片按如下规律拼搭: (1)那么第五个图形应该用几张正方形纸片拼成? (2)第10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如图由若干个边长为5cm 的小正方形拼成,若有100层,则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例题2.按规律填数:0.4,0.8,1.2,( ),( ),( ) 变式练习 按规律填数:,4.0,21 ( ),145,114,( ) 例题3.如图,依次连接第一个正方形各边的中点得到第二正方形,再次连接第二个正方形各边中点得到第三个正方形,按此方法继续下去,若第一个正方形边长为1,则第n 个正方形的面积( ) ......... 变式练习: 观察图中菱形四个顶点所标的数字规律,可知数2013应标在( )A .第503个菱形的上方B .第503个菱形的下 观察图中菱形四个顶点所标的数字规律,可知数2013应标在( )

A.第503个菱形的上方 B.第503个菱形的下方 C.第504个菱形的左方 D.第504个菱形的右方 例题4.有一个数学运算符号“□”,使下列算式成立:4□8=24, 10□6=46, 6□10=34,那么:5□2=()。 变式练习: 1.有一个数学运算符号“*”,使下列算式成立:2*4=8,4*6=14,5*3=13,8*7=23,按此规定,9*3=() 2.有一个数学运算符号“@”,使下列算式成立:6@2=12,4@3=13,3@4=15,5@1=8,求8@4=() 课后作业 1..把边长为1cm的正方形如图那样一层、两层、三层······一直拼下去。那么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恰为2016厘米时,这个图形共有()层。 2.将长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硬纸片如图一层、二层、三层、……地排下去: (1)排到第5层,一周的长是()厘米。 (2)当周长为280厘米时,一共有()层。 3.观察下列图形: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9个图形共有______个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 1.概述先秦文学的发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历史阶段。 第二章神话 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 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情况如何? 2.《诗经》是如何分类与编排的? 3.汉代的传《诗》的情况如何? 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 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秦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选择两篇进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 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主要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选择《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进行分析。 7.《国语》的主要艺术特点有哪些? 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选择《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进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 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 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什么是“三表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