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上古神话1.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

它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上古先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

2.产生: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雷电、地震、干旱、洪水这些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现象,面对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人们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神秘和敬畏的心理,并由此幻想出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来理解自然和社会。

原始先民的世界根据这种幻想的秩序得到了重新的安排,神话由此产生。

3.存在形态:一、出土材料中有大量远古的神形刻绘。

二,先秦文献中保存了大量的神话。

诗集如《诗经》《楚辞》;史书如《左传》《国语》;诸子如《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4.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部以动物图画为基础、“备百物,知神奸”的巫师所用的图画文献。

全书十八卷,约三万一千字,包括《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

内容宏富,记述了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各方面的内容,包罗万象,堪称我国古籍中蕴珍藏英之最者。

5.《穆天子传》西晋“汲冢竹书”之一。

记载周穆王西巡史事。

乘八骏马,从宗周出发,一路征战,西至于西王母之邦,和西王母宴饮酬酢的神话故事。

6. 上古神话的类别和内涵1)关于世界和人类起源的神话世界是如何形成的?人从哪里来?盘古开天,女娲炼石补天,女娲造人2)洪水神话3)以战争为主题神话4)关于发明创造的神话7. 上古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1)深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现实苦难的深切体验2)重生爱民意识3)抗争精神第二章《诗经》1.《诗经》的有关文献知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名《诗》,又称“诗三百”。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诗》被尊奉为垂教万世的经典,从此便被罩上了一层神圣的光环,称为《诗经》。

共305篇。

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一,《诗经》时代、地域及作者(一)确切年代已难一一考定,但大致作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将按照不同的历史分期,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线索、各阶段文学的主要成就、代表作家、代表作品以及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过程。

大致来说,各历史阶段文学史课程的知识要点如下:1、先秦文学:上古歌谣、上古神话,诗经、屈原和楚辞,《左传》、《战国策》等先秦叙事散文、《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2、秦汉文学:秦及两汉散文,两汉辞赋,汉乐府诗与古诗十九首、文人五言诗。

3、魏晋南北朝文学:建安风骨、正始之音、太康诗坛、玄言诗、陶渊明、元嘉诗歌、永明体、宫体诗,志怪志人小说,六朝辞赋与骈文。

4、隋唐五代文学: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若虚、盛唐诗人群体、李白、杜甫、韩孟诗派、元白诗派、杜牧、李商隐等晚唐诗人,古文运动,唐传奇,花间词人、南唐词人。

5、宋金辽文学: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江西诗派、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柳永与北宋词风的演变、苏轼、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与辛派词人、姜夔与宋末词坛。

6、元代文学:关汉卿等元曲四大家及其创作、郑光祖与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高明与南戏,元散曲,元代诗文。

7、明代文学: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汤显祖与临川四梦,明代诗文。

8、清代文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桃花扇》、《长生殿》,清初诗文、清中叶诗文。

9、近代文学:黄遵宪、顾炎武、王夫之的诗歌、近代小说、近代的文学批评(梁启超、王国维)《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除了完成以上基本知识点的教学外,我们还特别强调对学生人格的教育,理想的启迪,思想情感的陶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强调学生健康、完善的审美理念的教育,这些充分地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优秀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之中,是《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实现古今衔接,承传优秀传统文化、联系历史与现实、指导人生的最现实意义,这是我们这门课程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将重点突出的教学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大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大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大全1.先秦文学:包括诗经、楚辞、《论语》等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2.唐宋文学:唐朝和宋朝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如《全唐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

3.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小说,被称为四大名著,影响深远。

4.元曲:元代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以杂剧为代表,如《西华山》、《汉宫秋》等。

5.宋词:宋代是中国古代词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词人,如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他们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感情和艺术性。

6.典故: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使用典故来表达意思,如《孟母三迁》、《管鲍之交》等。

7.语言风格:中国古代文学注重辞章饱满、音韵优美,常使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8.唐诗盛行:唐代的诗歌流派繁多,有李白的豪放派、杜甫的现实派、白居易的婉约派等。

9.玄言体文学:玄言体是古代文学的一种写作风格,注重言之凿凿,反映了当时思想和社会风气。

10.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是中国古代经典的重要部分,对后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1.闺秀文学:古代闺秀生活空间狭小,因此闺秀文学以婉约为主,反映了女性内心世界和情感。

12.佛教文学: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佛教文学的发展,如《法华经》等经典作品。

13.神话传说: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丰富多彩,如《山海经》、《封神演义》等。

14.游记和笔记:古代文人常常以游记和笔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的见闻,如《纪游九天》、《牡丹亭记》等。

15.辞章和文论:古代文学作品常常伴随着文论和辞章的撰写,如《文心雕龙》、《吴地吴语》等。

16.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宋代以来文学界的一场运动,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推崇。

17.戏曲:古代戏曲有京剧、昆曲、豫剧等,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1.先秦时期:-《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学创作集合,包括《风》、《雅》、《颂》等三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和源头。

-《楚辞》是楚国的文学作品集合,以辞章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和政治抱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被称为《论语》,内容主要是经典言论和政治思想,是中国古代镜鉴之作。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世说新语》是唐·刘义庆编纂的散文,以短篇记事形式描写魏晋时期的文化名流和事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青年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表达了对乱世的失望与对宁静农村生活的向往。

3.唐宋时期:-唐代的诗歌达到了巅峰,唐诗流派主要有初唐、中唐、晚唐三个阶段。

其中,杜甫和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两位诗人,他们以写实主义手法描绘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深远的影响。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两位杰出的女才子,她们的诗歌以清新、细腻的表达著称。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巨著,描写了贾宝玉一家的兴衰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

4.宋元明清时期:-宋代诗人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多样丰富,从山水田园到政治理念皆有涵盖。

-元曲是元代的戏剧形式,以《西华山》、《窦娥冤》等著名作品闻名于世。

-明代诗人杨雄和吴兆兰在女才子的传统上成为前人后辈的典范,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坠》是杨雄的代表作。

另外,为了探究中国古代文学史,还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文学流派:如唐代的豪放派、婉约派,宋代的词派,元代的辽东派等。

-诗体:主要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词等。

-诗歌创作技巧:包括押韵、对仗、象征等。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一部充满辉煌和变革的历史,通过对不同朝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演变。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文学史知识点1、中国文学史分期:三古七段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2.上古时期、中古时期、近古时期的背景说明:上古期背景:〔1〕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2〕中国文学的思想根底也是孕育于上古期.〔3〕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儒家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道家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这在上古期也已经形成了.〔4〕从文学的创作、传播、接受来看,士大夫作为创作的主体和接受对象,文学作为传播的主要媒介,中国文学的这个根本格局也是在上古期奠定的.中古期背景:〔从魏晋开始,经过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到明朝中叶为止)为什么将魏晋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开端, 并将魏晋到明中叶这样长的时间划为一个中古期(中国文学所有的因素都在这个时期具备了,而且成熟了):(1)这时期开始了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并在南北朝完成了这个自觉的过程.(2)文学语言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由古奥转向浅近.(3)这是诗、词、曲三种重要文学体裁的鼎盛期.(4)文言小说在魏晋南北朝已初具规模,在唐代臻于成熟.白话小说在宋元两代已经相当繁荣.(5)文学传媒出现了印刷出版、讲唱、舞台表演等各种新的形式.(6)文学创作的主体和对象,包括了宫廷、士林、乡村、市井等各个方面. 近古期背景:(明嘉靖以后文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1)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创作的商品化成为一种新的趋势.(2)创作主体的个性高扬;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的情欲有了更多肯定的描述;(晚明诗文)重视个人性情、追求生活趣味、模仿市井俗调的倾向.(3)传统文体开展缓慢,通俗的文体显得生机勃勃.3、先秦时期的文学背景说明:(总体上先秦文学的形态, 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混沌的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1)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2)上古巫史不分,史从巫中分化出来专门从事人事的记录.史的职务起初也是宗教性的, 最早的史官是由巫来承当的;史官除了从事宗教活动,还从事有关赐命、册命、载录氏族谱系等政治活动.(3) 土的兴起与活泼,对文学的开展起关键性的作用.4、中国文学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原始神话传说和歌谣.5、原始神话传说的概念:神话是以故事或者形象的方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宇宙自然、人类自身及诸种文化现象的起源以及当时世间秩序的理解.(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表达了先民对自身及所处环境的理解;神话是原始人类综合意识的反响产品.)6、有关神话的作品:?楚辞?、?山海经?、?庄子?、?列子?、?淮南子?、?穆天子传?.7、神话的意义: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1)神话仿佛具有一副双重面具,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一个概念的结构,另一方面又展示一个感性的结构.2)对文学中叙事这一表现手法产生了影响.3)上古神话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素材.8、?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诗,其中有6篇笙诗.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始称?诗经?.它代表的是整个北方文学,属于纯文学.笙诗:有目无辞,是一部配乐演唱的乐歌总集;徒诗:只有文字.9、有关?诗经?的三说:采诗说、删诗说、献诗说(1)采诗说:中央专门派采诗官到民间去采诗或者民歌.(汉代人认为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这个说法颇有争议.(2)删诗说:司马迁认为孔子将原本三千多篇的诗删至三百篇,这个说法不对,孔子并没有对诗进行删减,而是对诗进行了整理和编集.(3)献诗说:各国的乐官在正式场合表演的诗舞,由乐官和太师来整理和编集的.(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的说法是有史可考的.)10、?诗经?按音乐类型/风格划分为:风、雅、颂三局部(1)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个地区的乐调;是带有各诸侯国地方色彩的乐歌,计十五国风,其中大局部都是民歌.(风的文学性最强)(2)雅:是朝廷正声,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大雅、小雅.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大雅中的怨刺诗主要是针硬朝政、情绪激愤,但挖苦有一定的节制,带有更多的规谏之意;小雅的作者,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卑微者,主要以地位卑微者为主;小雅中的怨刺诗主要是指斥政治黑暗、悲悼周王室的衰亡,忧国忧民,而且也感慨自身遭遇.〔3〕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分周、鲁、商三颂,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11、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儒学六艺:礼、乐、射、驭、书、数五经:诗、书、礼、易、春秋12、?诗经?的流传史: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今文经学:是鲁诗〔出自鲁人中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三家诗先后亡佚.古文经学:是毛诗〔出自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蓑〕 ,毛诗较三家诗晚出,但在民间广泛的传授,并最终压倒三家诗,盛行于世, 今本?诗经?就是“毛诗〞o13、?诗经?的内容:燕飨诗:是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重视遵循礼仪,更多地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融洽的反映;燕飨诗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周代宗族间相亲相爱关系维系的重要社会纽带;燕飨不是单纯为了娱乐,还有政治目的,在宴饮中发挥的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燕飨诗赞美守礼有序、宾主融洽的关系,否认不能循礼自制、纵酒失德的宴饮.怨刺诗:出现在西周末期,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乱、政治黑暗,大量反映丧乱、针硬时政的怨刺诗出现了.怨刺诗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除燕飨诗、怨刺诗外,还有以战争徭役诗、婚姻爱情诗、农事诗、祭祖颂歌和周祖史诗,?诗经?的现实精神这六个方面的内容.14、?诗经?的艺术特点:赋、比、兴的运用,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根本方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把诗人的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打比方,以此物比彼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 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此物表达出来.兴:就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或者开头.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在赋、比、兴三者中,赋是根底,赋是一种根本的表现手法,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是很常见的.“兴〞的运用情况比拟复杂,有的只是在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15、?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洁韵律的根本单位.?诗经?中的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使得?诗经?朗诵起来节奏舒卷徐缓,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在意义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重章:就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表情感的变化.叠句:在不同的诗章里叠用相同或者相近的诗句.叠言:又称“重言〞,对某个词的重叠使用,如“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中的“依依〞.双声:使用具有相同声母的两个词;叠韵:使用韵母存在相同部分的两个词.复沓:又称“复唱〞,是句与局之间更换少数词语,起到加重作者感情的作用.16、?诗经?的风雅精神:?诗经?表现出来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关心人民疾苦、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称为“风雅〞精神.17、?诗经?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作用/地位:1〕?诗经?虽有少数叙事的史诗,但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诗经?可以说是一部抒情诗集,从?诗经?开始,就显示出我国抒情诗特别兴旺的民族特色. 从此以后,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2〕?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3〕“风雅〞在思想内容上被后世诗人立为准的,比兴那么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诗经“赋、比、兴〞的艺术特征,开启了古代诗歌的根本表现手法.4〕?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影响.5〕?诗经?的四言句式,对后世诗人的诗歌体裁结构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18、“诗言志〞说:?尚书尧典?提出了“诗言志〞说,认为诗歌可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当人们内心有所触动,喜怒哀乐之情充盈胸怀时,就通过创作和吟唱诗歌的方式抒发情志或表达态度.19、孔子将文艺看作是一种道德实践,认为礼、乐、诗可以节制和疏导人的惰性,可以感化人和成全个人品德. 孔子还强调文学的政治道德功能,他提出了“兴、、观、群、怨〞说;兴:指的是通过文学形象唤起或传达一种社会性的情感,是读者领会某种普遍的真理,最终到达感化教育的目的.观:所谓“观〞,郑玄注为“观风俗之盛衰〞,儒家认为诗歌一方面可以提供对现实生活, 主要是对政治实践的熟悉;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对诗人的主观态度, 即对诗人〔或诗歌产生地域的人群〕伦理修养的熟悉.群:是使人到达一种社会认同感.怨:孔安国注为“怨,为上刺也.〞诗歌可以表达诗人的怨恨之情.“兴、观、群、怨〞的文学主张显然更增强调文学的感悟功用、教育功用、、熟悉功用和批判功用.20、孟子的两大理论:知人论世说和以意逆志说知人论世说:特别强调人格与文格之间的紧密关系认为解读作品之前首先应了解作者本人的身世经历、性情气质及其所在的时代环境,否那么不能深透地了解作品的真正含义.以意逆志说:认为读者应通过对作品本身的准确解读,推求作者在创作时的真正意图.孟子的知人论世说和以意逆志说均对后世的文学鉴赏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汉时期出现了不同于先秦文学的一些新的特点:(1)创作主体的处境有了变化,战国时代游说于列国之间的士,聚集到统一帝国的皇帝或诸侯王周围, 形成假设干作家群体, 他们以歌功颂德或讽喻谪谏为己任(2)与汉代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相适应, 汉代文学以大为美, 铺张扬厉成为风气.(3)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相适应,汉代文学失去了先秦文学的生动活泼与多姿多彩,而形成格式化的、凝重板滞的风格.(对于中国诗歌来说,汉代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朝代.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主要承当者是巫观.巫现在商代具有重要的地位,远高于周代,是文学的创造者.今存甲骨卜辞、?易?卦爻辞,也是因占卜等巫术行为而作.先秦叙事散文1、散文的萌芬: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卜辞记录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祭祀、农业、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多方面,真实地反映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情况,甲骨卜辞记事简单,不成系统,未经后人加工,保持了商代记事文字的原貌.2、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春秋?3、?春秋?三传:?公羊传?-公羊高、?左氏传?一左丘明、?谷梁传?一谷梁赤.4、?春秋?根本文学知识:?春秋?在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的编定, 是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它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对这一时期的史事作了简洁的大纲式的表达.?春秋?编年体,是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 以时间为史, 以史事为纬.?春秋?特点:微言大义、褒贬清楚、春秋笔法〔简练、含蓄〕.?春秋?是“礼义之大宗〞〔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其主要思想倾向.5、?左传?根本文学知识:?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左传?是?春秋?的延伸和补充,记录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间的历史事件.?左传?除了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讲述外,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借鉴.?左传?的主要内容是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标准评判人物.?左传?体例:编年史,按时间顺序来编排历史事件.?左传?确立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6、?左传?的特点:?左传?开展了春秋笔法,不再以事件的简略排比或个别字的褒贬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倾向,而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表达其道德评价.?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这种形式更加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立场和感情,增强了叙事的感情色彩.?左传?的情节安排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左传?中第三人称的叙事角度,作者以旁观者的立场表达事件,发表评论,视角广阔灵活,不受任何限制.倒叙:叙事过程中回忆事件的起因, 或交代与事件有关的背景等.预叙:即预先叙出将要发生的事,或者预见事件的结果.7、?左传?叙事特点:?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表达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叙事最突出的就在战争描写上,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表达, 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它对事件的表达也颇具戏剧性, 有些历史事件不是真实记录而是出于臆测和虚构的.?左传?中人物是叙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对人物及人物性格的描写很具丰富性、个性化和复杂性,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通过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言行使得人物性格与形象得以展现和完成.8、?国语?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国别史,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录周、鲁、齐、晋、关口、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 成书在战国初年.?国语?以记言为主,论事为辅.?国语?是后代国别史的滥觞.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9、?战国策?又名?国策?,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思想, 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 在政治上他们崇尚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在人生观上他们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的人生追求.?战国策?辩丽横肆的文风,雄隽华瞻的文采,是当时纵横摔阖时代特征的表达,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10、?战国策?的成就:1〕?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生动的描写, 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2〕?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作品不满足于平铺直叙,有意追求行文的奇特惊人.在写人上,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编排同一个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又有所开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央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例.3〕?战国策?的“文辞之胜〞,在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功, 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方面.其文章艺术风格,前人概括为“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纵恣多变.先秦说理散文1、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根本特征,但语录体不是?论语? 文学价值的主要方面.?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论语?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的两个字, 各篇之间没有时间的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没有共同的主题.2、?孟子?:?孟子?七篇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著作的.3、?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特征:1〕至精至密的论辩艺术;2〕灵活巧妙的论辩手段;3〕善用比喻和寓言;4〕气势浩然的文风,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孟子内在精神修养上的浩然气概,是?孟子?气势充沛的根本原因.同时?孟子?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 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假设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5〕精练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4、先秦说理文,最具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庄子?分内、外、杂三个局部,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 外篇、杂篇出自庄子后学.?庄子?的创作方法“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言〞之中,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 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重言:即借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所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4、?庄子?的特点:?庄子?诡奇的想象,是为了表达其哲学思想.“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庄子?的主要特征;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构成了瑰玮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般的艺术效果.?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5、先秦说理散文的意义/影响/地位: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和形象化的说理方式,丰富多彩的创作风格和语言艺术,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不仅在体制上,而且在说理方法上, 都对后代说理文有深远影响.其自身深厚的意蕴和生动形象的艺术特征,由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成为一种文学样式,为后世小说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经验.6、屈原,名平,生于楚威王元年正月十四日,代表作品有:?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离骚?.7、“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之时,这时“楚辞〞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8、?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 以及热爱宗国愿为这效力而不可得的悲哀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全诗缠绵俳恻,感情十分强烈,他的苦闷、哀伤不可遏止地反复迸发,从而形成了诗歌形式上的盘旋复沓的特点.有关“离骚〞二字的解释:1〕司马迁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最为可信〕2〕王逸解释为离别的忧愁,?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云:“离, 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央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离骚?的主旨是爱国和忠君.?离骚?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芒形象. 屈原的形象在?离骚?中十分突出, 他傲岸的人格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鼓励了无数的文人,并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象征.?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香草、美人香草:作为一种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的形象.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中的正义一方.借用香草变质、恶草当道来表达世道的衰败.美人:美人一般被认为是圣君的象征;或象征着贤臣;或是自喻.屈原的美女形象,有时表达了君臣和谐的理想,有时又表达了不遇明君的悲伤.“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是又与楚国地方文化紧密相关,是楚地文化习俗的反映.?离骚?与?诗经?相比,?离骚?具有的新特点:1〕是一种新鲜、生动、自由、长短不一的新诗体2〕学习和借鉴了楚歌的形式和特点,还吸收了大量的楚地万百.9、?九歌?共11篇,与题目所示“九〞不同.11篇目有:?少司命?、?大司命?、?山鬼?、?湘君?、?湘夫人?、?云中君?、?国疡?、?问伯?、?礼魂?、?东君?、?东皇太一?.10、?九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表演性;它是歌、乐、舞三者合一的,从?九歌?中能看到不少对舞乐的描述;?九歌?中既有独唱,又有对唱与合唱;诗人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11、?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其中,?橘颂?是咏物肇端.“九章〞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屈原作品时所加上的.?九章?内容与?离骚?根本接近,主要是表达身世和遭遇.12、宋玉的代表作品有:?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宋玉的?九辩?展开了悲秋主题,其主要内容是抒发他因不同流合污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批判了楚国黑暗的现实政治.委曲折的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自己的怨苦之情,表现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他的?高唐赋?那么被认为是山水文学的开端.13、?天问?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歌.所谓“天问〞,就是列举出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难以理解的现象, 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开展的道理.问题的大致次序是先问天地之形成,次部人事之兴哀,最生归结到楚国的现实政治,线索根本清楚.14、?招魂?是在怀王死后,屈原为招怀王之魂而作.15、?楚辞?对后世的影响:?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这种诗歌样式无论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因此能够有效地塑造更加复杂的艺术形象和抒发细腻或剧烈的感情.?楚辞?突出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 为后世诗人学习和继承.?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大影响.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秦汉文学1、汉代文学的根本态势:(1)汉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开展趋势.(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出现了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2)西汉朝廷是在秦朝灭亡之后,经历短暂的楚汉相争而建立起来的.批判秦朝的暴政,总结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对历史进行高屋建甑的反思,是汉初文学的重要内容. 批判的对象包括神学目的论、谶纬宿命论、鬼神迷信、社会的黑暗腐朽,以及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3〕汉代文学和先秦时期的楚地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汉代文学从一开始就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2、秦相吕不韦〔杂家〕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 ?吕氏春秋?.。

中国古代文学史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史参考书目一、教材类《中国文学史》袁行霈四本。

《中国古代文学》陈文新两本,重点看【导学训练】和【研讨平台】。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一本。

《中国文学批评史》李建中一本。

二、通论类《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傅璇琮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谈艺录》钱钟书著中华书局1999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中华书局1984年《文心雕龙》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著商务印书馆2002年三、先秦文学《先秦诸子系年》钱穆商务印书馆2001年《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81年《诗三百解题》陈子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论语正义》刘宝楠中华书局 1990年《庄子集释》郭庆藩中华书局1961年《楚辞集注》朱熹广陵古籍刻印社1980年《楚辞通故》姜亮夫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两汉思想史》徐复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中国中古文学史》刘师培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中国文学史论》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罗宗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中华书局1996年《秦汉文学编史年》刘跃进商务印书馆2006年《南北朝文学编年史》曹道衡、刘跃进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中古文学文献学》刘跃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中华书局1983年《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中华书局1958年四、唐宋文学《唐才子传校笺》傅璇琮主编中华书局1995年《李太白全集》清﹒王琦中华书局1981年《杜诗详注》清﹒仇兆鳌中华书局1979年《唐诗品汇》高棅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唐诗杂论》闻一多上海古籍出版1998年《唐代科举与文学》傅璇琮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唐诗综论》林庚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隋唐佛教史稿》汤用彤中华书局1981年《江西诗派研究》莫砺锋齐鲁书社1986年《唐诗学引论》陈伯海知识出版社1988年《诗国高潮与盛唐文化》葛晓音北大出版社1998年版《宋代文学通论》王水照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宋诗选注》钱钟书中华书局或者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苏轼选集》王水照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宋代诗学通论》周裕锴巴蜀书社1997年《唐宋文举要》高步瀛中华书局1999年五、元明清文学《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梁启超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7年《明代文学批评史》刘明今、袁震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清代文学批评史》邬国平、王镇远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谢国桢中华书局1982年《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中华书局1978年《宋明理学史》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等人民出版社1984年《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明、清卷傅璇琮、蒋寅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廖可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清诗史》严迪昌浙江古籍出版2002年《晚明小品研究》吴承学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中国小说史略》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中国古典小说史论》杨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中国戏曲史》张庚、郭汉城戏剧出版社1980年《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王季思齐鲁书社1991年《中国散文史》郭预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六、诗词学《宋词三百首笺注》上疆村民重编唐圭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7年《稼轩词长短句编年笺注》邓广铭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东坡乐府编年箋注》石声淮著唐铃铃箋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詞曲史》王易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词学论丛》唐圭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中国词学理论批评史》方智范、邓乔彬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中国词学史》谢桃枋著巴蜀书社2002年《词学史料学》王兆鹏著中华书局2004年《唐宋词流派史》刘杨忠著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唐宋词美学》杨海明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王昆吾中华书局1996年《龙榆生词学论文集》龙榆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灵蹊词说》缪钺叶嘉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唐宋词通论》吴熊和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唐宋词史》杨海明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金元词论稿》赵维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明词史》张仲谋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清词史》严迪昌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七、叙事文学《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孙楷第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话本小说概论》胡士莹著中华书局1980年《话本与古剧》谭正璧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中国文言小说史稿》侯忠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993年《中国古典小说的文体独立》董乃斌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明代小说史》陈大康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宁稼雨编著齐鲁书社1996年《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刘世德等编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中国小说史丛书”(共十八种)》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王国维撰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年《中国戏剧史长编》周贻白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庄一拂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八、名著选读《山海经校注》袁琦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诗经今译今注》杨任之译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屈原赋译注》袁梅注齐鲁书社1983年版《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庄子集释》郭庆藩辑中国书店1988年版《先秦散文选》罗根泽选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史记》(校点本) 司马迁著中华书局1959年版《史记选》王伯祥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三曹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陶渊明集译注》魏正早译注天津出版社1994年版《谢灵运诗选》叶笑雪选注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搜神记》 (晋)干宝著中华书局1981年版《世说新语笺疏》 (南朝宋)刘义庆著,余嘉锡笺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唐诗鉴赏辞典》程千帆等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唐宋诗举要》高步瀛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唐宋传奇选》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王维诗选》陈贻欣注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杜甫诗选注》萧涤非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李白选集》郁贤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白居易选集》王汝弼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出版《宋诗鉴赏词典》缪钺等撰写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宋词选》胡云翼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宋文选》四川大学中文系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宋话本选》中国社会科学文学研究所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欧阳修选集》陈新,杜维沫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苏轼选集》王水照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苏东坡传》林语堂著作家出版社1997年版《李清照集校注》王仲闻(署名王学新)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陆游选集》朱东润选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稼轩词编年笺注》邓广铭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金元明清词精选》严迪昌选评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元曲选》 (明)臧晋叔编中华书局1985年版《关汉卿戏曲集》吴晓铃等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版《西厢记》(元)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6年版《三国演义》 (明)罗贯中著作家出版社1988年版《容与堂本水浒传》 (明)施耐庵著,凌赓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西游记》(明)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金瓶梅词话》(明)兰陵笑笑生著,戴鸿森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喻世名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明)冯梦龙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明)凌蒙初著,章培恒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封神演义》(明)许仲琳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牡丹亭》(明)汤显祖著,徐朔方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明诗选》袁行霈选注春秋出版社1988年版《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石头记》(清)曹雪芹著,红楼梦研究所编定中华书局1987年版《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聊斋志异选》(清)蒲松龄著,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水浒后传》(清)陈忱著宝文堂书店1983年版《镜花缘》(清)李汝珍著,张友鹤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桃花扇》(清)孔尚任著,王季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长生殿》(清)洪升著,徐朔方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清诗选》福建师大中文系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清名家词》陈乃乾辑上海书店1982年版《方苞,刘大槐,桃鼐》陈耀东选注香港三联书店1990年版《袁枚诗选》周舸岷选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近代散文选注》靳代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近代诗选》靳代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官场现形记》(清)李宝嘉著,张友鹤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清)吴活尧著张友鹤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老残游记》(清)刘鄂著,戴鸿森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孽海花》(清)曾朴著中华书局1960年版《柳如是别传》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划分方式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划分方式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划分方式中国古代文学从六朝到明清的漫长历史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产生了多样的文学创作形式和宝贵的文学瑰宝。

中国古代文学可以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来进行分类,比如按照文学创作形式、文学体裁、创作时期和文学流派来划分,其中,最为常用的划分方式是按照创作时期来划分。

一、按照创作时期划分1、夏朝到西汉时期:夏朝时期兴起的传统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

夏朝时期,中国的文学积淀已很深厚,许多典型的古代文艺体系得到了形成。

除古歌、诗文外,还出现了传说及神话作品,也就是所谓的“古文艺”时期,古代主要是歌诗,节奏自由、形式较松散。

《诗经》成为最重要的古代文学经典,并一直受到尊崇直至今日。

西汉时期,中国文学发展迅速,文人从诗歌的宣扬民族传统努力,转向以章回体和篇章体创作开文学史新篇章。

西汉时期的文学家们,以“诗词抒情、散文议论”为主,哲学思索的论文也有所涌现。

以《汉书》为代表的史学,以《庄子》为代表的传说,以《论语》为代表的议论文,以《红楼梦》为代表的章回小说,以《水浒传》为代表的篇章小说,都是西汉时期的文学瑰宝。

2、东汉到南北朝时期:东汉时期,文学在儒家伦理思想的指引下,以章回体小说为主,它们大多受到儒家论著的影响,强调的是人的道德和德行,也有少数贴近社会生活的小说。

南北朝时期,文学进入新的发展,形成了新的文化体系,文学受到儒佛两教各自思想的影响,文学作品风格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其中,以《水浒传》和《西游记》为代表的篇章小说,深受读者喜爱,一直流传至今。

3、隋唐到宋元时期:隋唐时期,文学技巧得到进一步完善,文学发生了重大变化。

文学作品数量大量增加,篇章小说、诗文因其生动的想象、宏大的气魄和富有韵味的娓娓道来,深受读书人的欢迎。

宋元时期,文学丰富多彩,出现了许多具有创新及新意的文学作品,其中,以宋代文学思潮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带有新意的《西厢记》、现实的《聊斋志异》以及豪放的《林海雪原》等著作,都被尊称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1.曹操字孟德诗歌特色:对乐府旧题的改造,悲凉慷慨、刚健有力,古朴、率真散文与诗歌“去骈化”改造文章的祖师2.汉末实录: 《薤露行》《蒿里行》3.《观沧海》可说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4.曹丕字子桓(魏文帝)诗歌风格:细腻缠绵、清新流丽题材:1.军事征伐《至广陵于马上作》2.游宴诗《芙蓉池作》3.游子思妇诗《杂诗》游子,《燕歌行》是思妇诗代表,是现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诗5.《典论•论文》是现存最早的文学理论专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又含生命流逝与建功立业之深沉感慨6.曹植字子建(陈思王)前期:(贵公子生活)1.游宴诗、建功立业诗《白马篇》2.抒发个人理想怀抱3.反映社会现实《送应氏》后期: 1.悲愤与壮志难酬《杂诗》2.抒发痛苦和不幸《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七步诗》3.游仙诗和情诗《七哀诗》《美女篇》《弃妇篇》抒情小赋《洛神赋》7.诗歌特色:乐府形式(第一个使乐府诗文人化)、词采华茂、工于起调(少平铺直叙,结构精巧)、善用比喻8.文学成就:他是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诗人,他真正实现了乐府民歌向文人五言诗的转变;代表建安风骨的最高成就以及此后五言诗的发展趋势9.“建安七子”: 孔融(文举)、王粲(仲宣)、刘桢(公干)、陈琳(孔璋)、阮瑀(元瑜)、徐干(伟长)、应玚(徳瑾)10.竹林七贤: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怜、王戎、阮咸11.阮籍:五言《咏怀诗》是政治抒情组诗,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咏史12.嵇康:《幽愤诗》他好玄学、尚老庄13.太康文学特点:繁缛、华丽词藻、描写繁复、句式骈偶14.太康文学:指西晋太康年间的文学。

这个时期出现了“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其中左思成就较高,代表作《咏史》表现了对门阀制度的抗议和批判15.陆机:(文辞繁复)“太康之英”《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作品16.潘岳:(清靡流丽)二十四友之首《悼亡诗》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悼念亡妻的先河17.左思风力: 是对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中国古代文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丰富多样的变革。

从古代神话传说、诗歌、散文到小说,中国古代文学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概述,并重点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和文学流派。

中国古代文学孕育于早期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中。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被视为华夏民族的文化基因,如《山海经》、《史记》中的前秦法家学派创始人李斯等。

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形象乃至故事情节,成为后来文学作品的重要素材。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最早的诗歌作品出现在商朝的甲骨文中,代表作为《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地区和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以描写当时社会风貌、家族典礼为主题。

其中的《离骚》、《蒲汀》等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艺术独特性成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代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散文的发展。

先秦时期,散文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文化、修身养性等方面。

其中,鲁迅所倡导的"白话文运动"为散文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古代文化名家如庄子、韩非、吕氏春秋等人的散文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前206年-220年)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汉朝时期,文人墨客追求儒家思想的精髓,使文化繁荣一时。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像司马相如、刘向、班固等文学巨匠。

他们的作品基本上保存下来,成为后世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在汉代,乐府民歌也迎来了较为繁盛的时期。

乐府民歌作为一种表现民间生活和社会风俗的形式,为后来音乐以及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以世俗为题材的作品。

诗人陶渊明以其清新淡泊的作品而闻名于世,被尊为"田园诗人"。

与此同时,古代小说开始崭露头角,代表作为《三国演义》,该作以描写英雄人物、战争场景和政治斗争为主线,深受读者喜爱。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纲
刘勰
文章所表现出来的力量的美,或称劲健之美;风,偏于空灵、超逸,多表现为文章情思的跌宕流动;骨的意蕴偏于充实、刚硬,多表现为文词的锤炼加工。
27.“滋味”说
刘勰
把“滋味”和含蓄的艺术特点联系起来。
28.“讽喻”说
白居易
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适而作;文辞质朴而直截了当,明白通俗;语言口吻刚直激切,使人容易受到触动刺激;采用语调奔放而流畅的诗歌体裁;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5.中唐诗歌
元白诗派
白居易
元稹
张籍
王建
韩孟诗派
韩愈
孟郊
李贺
其他
刘禹锡
柳宗元
6.晚唐诗歌
分类一
李商隐
杜牧
许浑
苦吟派
贾岛
姚合
分类三
皮日休
陆龟蒙
司空图
7.散文
古文运动
韩愈
柳宗元
晚唐讽刺小品
皮日休
陆龟蒙
罗隐
8.唐传奇
《古井记》
《补江总白猿传》
《游仙窟》
《任氏传》
《柳毅传》
《李娃传》
《莺莺传》
《大唐奇事记》
《枕中记》
汤显祖
吴炳
孟称舜
阮大钺
骈俪派
屠隆
梅鼎祚
高濂
周朝俊
孙钟龄
八、清代文学
1.清初诗歌
遗民诗人
顾炎武
吴嘉纪
屈大均
王夫之
黄宗羲
入仕诗人
阎尔梅
钱澄之
杜◎
陈恭尹
归庄
钱谦益
吴伟业
龚鼎孳
施闰章
宋琬
其他
王士◎
赵执信
查慎行
2.清代中期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从先秦到清代的文学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从先秦到清代的文学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述从先秦到清代的文学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文学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瑰宝,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传统。

本文将从先秦到清代,按时间顺序概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先秦文学:诗经与楚辞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代表作为《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总集,由古人民歌曲整理而成,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楚辞》则是楚国的山水田园诗歌,以其独特的抒情风格而闻名。

二、唐宋文学:盛世鼎盛的黄金时代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文学作品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唐代的杜甫、李白、白居易等人以其豪放激昂的作品成为代表。

而宋代则以苏轼、黄庭坚、欧阳修等文人为主,他们以其细腻婉约的作品赢得了万千读者的赞美。

三、元明清文学:文人笔墨的继承与创新元、明、清时期,受到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文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创新。

元代的话本小说以其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广泛流传。

明代以李时中为代表的文人墨客,以纯熟的艺术表达展示了独特的个人风采。

清代则以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代表,这部作品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虚伪。

四、古代戏曲:舞台上的艺术瑰宝古代戏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

京剧、豫剧、越剧等都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作品,通过这些戏曲形式,人们能够领略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五、特色文学作品:红楼梦、西游记等中国古代文学中还涌现出一些脍炙人口的特色作品,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享誉世界。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从先秦到清代经历了丰富多样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传统。

我们应当珍视这些文学遗产,传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以丰富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1.先秦文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点,古代文人主要以诗歌和骈文为主要形式。

《诗经》是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它由300多首民歌组成。

《楚辞》是楚国的文学作品,以抒发痛苦和思念为主题。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2.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诞生了一些重要的文学流派,如乐府诗、陶渊明的田园诗和琴谱诗。

乐府诗是一种流行的民间诗歌,描述了战争、恋爱和社会问题。

陶渊明的田园诗以描绘自然和田园生活为主题,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琴谱诗是以琴谱形式写成的诗歌,通过琴曲传达情感和思想。

3.唐代文学:唐朝文学素有“盛唐”之称,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

唐代诗歌是最重要的文学形式,坊间流传的古代诗人有杜甫、李白、白居易等。

杜甫是“诗圣”之称,他的诗歌着重抒发社会不公和个人苦难。

李白则以其豪迈的风格和奇特的想象力而闻名。

白居易则以写人、风景和感情为主题,他的诗歌通俗易懂。

4.宋代文学:宋代文学以散文和词为主要形式。

宋代散文注重语言的优美和思想内容的深度。

陈亮、苏轼、欧阳修都是杰出的散文家。

宋代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短小精练的形式表达丰富的情感。

李清照是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作描绘了她个人的苦闷和对逝去的青春的思念。

5.元代文学:元代文学以戏剧为主要形式,被称为“元曲”。

元曲包括才子佳人、历史剧和民间故事,在戏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王实甫和关汉卿是元代最重要的戏剧作家,他们的作品被后世奉为经典。

6.明代文学:明代文学以小说为主要形式,小说成为大众文学的代表。

《水浒传》描绘了宋朝波澜壮阔的江湖故事,《西游记》则揭示了佛教的传世神话,《红楼梦》是一部描写封建家族的家族矛盾和妇女悲惨命运的巨著。

杨慎的《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载晋朝文化与风俗的文学杰作。

7.清代文学:清代文学以纯文学为主,以小说和戏曲为代表。

小说《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描绘了贾府的衰败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中国古代文学史版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版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版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有多个版本,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版本:
袁行霈主编的版本:分为四编,即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明清文学,共三十一章。

该版本内容全面,论述深入,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权威教材之一。

游国恩等主编的版本:该版本分为三编,即先秦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至清文学,共二十一章。

该版本较为简洁明了,适合初学者入门。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版本:该版本分为四卷,即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宋金元文学、明清文学,共三十六章。

该版本内容详尽,注重文学与社会历史的联系,是较为全面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

除了以上几个版本外,还有其他一些古代文学史著作,如钱基博的《中国文学史》、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等。

不同版本的古代文学史在结构、内容、风格等方面都有所不同,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合适的版本进行阅读和学习。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世硕陈文新第二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世硕陈文新第二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袁世硕陈文新第二版引言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学者和读者。

本书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补充,力求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全面、深入、准确的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章先秦文学1.1 概述先秦文学是指中国历史上从远古时代至秦朝末年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文学以诗歌、散文和寓言故事为主要形式,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和哲理性质。

1.2 诗歌先秦诗歌的代表作品有《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

《楚辞》则是中国南方楚地民歌的总称,以屈原的作品最为著名。

1.3 散文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

历史散文如《左传》、《战国策》等,以叙述历史事件为主。

诸子散文则以阐述哲学思想为主,如《论语》、《孟子》等。

1.4 寓言故事先秦寓言故事以《庄子》、《韩非子》等为代表,通过寓意深刻的故事来传达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第二章汉代文学2.1 概述汉代文学是指中国历史上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文学以诗歌、散文和辞赋为主要形式,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2.2 诗歌汉代诗歌的代表作品有《乐府诗集》和《古诗十九首》。

《乐府诗集》收录了汉代民歌和宫廷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古诗十九首》则以抒情为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爱情等方面的感慨。

2.3 散文汉代散文以史传文学为代表,如《史记》、《汉书》等,这些作品在叙述历史事件的同时,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心理描写。

2.4 辞赋汉代辞赋是汉代文学的重要成就,以司马相如、扬雄等人为代表。

辞赋作品以铺陈华丽、手法夸张为特点,展现了汉代文学的艺术风格。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3.1 概述魏晋南北朝文学是指中国历史上公元220年至589年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文学以诗歌、散文和辞赋为主要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风貌。

3.2 诗歌魏晋南北朝诗歌的代表作品有《陶渊明集》和《庾信集》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pdf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pdf

追求辞藻华丽和对偶工整,注重诗歌的形 式美,表现士族文人的审美情趣。
陶渊明的代表作品
陶渊明的艺术成就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饮酒 》等。
开创了田园诗派,以自然为题材,表现对田 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语言质 朴自然,意境深远。
南北朝民歌与文人诗
南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
《敕勒歌》、《木兰诗》等。
阮籍、嵇康等,代表作品有阮籍的《咏怀诗》,嵇康的《与山巨源绝 交书》等。
正始之音的特点
表现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绝望,追求自然和自由,具有“清 远玄妙”的风格。
两晋诗坛与陶渊明
两晋诗坛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两晋诗坛的特点
陆机、潘岳、左思等,代表作品有陆机的 《文赋》,潘岳的《悼亡诗》,左思的《 咏史》等。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
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揭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艺术特色和 文化内涵,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历史借鉴和学术支撑。
意义
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成就和审美追求,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认识和理解,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
研究方法与史料来源
研究方法

扬雄《甘泉赋》、《羽猎赋》
03
在司马相如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汉赋,更加注重讽谏。
汉代乐府民歌
1 2
《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汉代乐府民歌的最高成就,具有 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十五从军征》、《战城南》等
反映了汉代社会的战争和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 苦难。
3
《东门行》、《妇病行》等
内涵。
04
魏晋南北朝文学
Chapter

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二、《尚书》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三、《论语》1、《论语》所记言论出于春秋,而其书成于战国初期,是孔门弟子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谈的语录体著作。

2、论语共20篇;分为今文和古文3、了解孔子思想最主要的材料是《论语》、《春秋》、四、《论语》的主要内容:孔子的思想无限丰富,涉及社会及人生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心内容,主要体现在《论语》之中。

五、《论语》的书写特点《论语》语言简练畅达,往往用精炼的话语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或刻画人物个性。

六、《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历经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七、《诗经》的主要内容1、追述部族历史颂扬祖先功绩的诗歌例:《大雅》中的《生民》,叙述了周人始祖后稷的出生、建国的历史,其中充满了神话色彩。

2、怨刺政治批判现实的诗歌例:《魏风硕鼠》中痛斥不劳而获的掠夺剥削者。

3、反映战争征役的诗歌例:《小雅采薇》反映戍边战士希望归家而不能,最终回到家乡,却与离开时判若云泥,不禁悲从中来。

4、关于男女恋情及家庭婚姻生活的诗歌例:《周南关雎》强调君子娶妻应首先重视女子的淑德;《卫风氓》表现了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的,女子们由于被男人抛弃而体验到冰火两重天的前后落差。

5、表现劳动生活的诗歌例:《周南卷耳》中表现了轻松愉快的劳动场景,还有对沉重劳动的抱怨以及因劳动而起的思念等其他丰富情感。

6、描写宴享活动的诗歌例:《小雅鹿鸣》展现了周天子热情款待群臣嘉宾,群臣赞美天子,并进谏治国良策,宾主相得融洽,相谈甚欢的场景。

八、《诗经》的文学成就1、以美刺为特征的风雅精神与朴实自然的书写风格《诗经》的作者重人事、重实际、重现实,“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均是从日常生活的现实出发。

《诗经》中绝大部分诗歌都是对现实的反映。

1)怨刺政治、批判现实的诗篇表现出积极面对现实、关注现实、勇于揭露现实矛盾、同情民生疾苦、批判不合理社会现象、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的政治和道德意识。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袁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袁版)

06 古代文学批评与理论建树
CHAPTER
《文心雕龙》等理论著作简介
《文心雕龙》
南朝梁代刘勰所著,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 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诗品》
钟嵘所著,提倡风力、丹彩双备,在诗歌理论上自成体系。
《沧浪诗话》
严羽所著,以禅喻诗,强调“别材”、“别趣”,主张“妙悟”和“ 兴趣”。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影响与价值
魏晋南北朝小说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它 们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为唐代传奇、宋元话本以及明清小说的繁荣奠定了 基础。
04 唐宋文学
CHAPTER
唐代诗歌盛世及其代表人物
初唐诗歌
以宫廷诗人虞世南、褚亮等为代表,风格 典雅,对仗工整,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
05 元明清文学
CHAPTER
元杂剧发展与代表作品欣赏
元杂剧的起源与形成
01
介绍元杂剧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以及与其他戏曲形式的联系
与区别。
代表作品欣赏
02
《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等,通过欣赏这些作品
,了解元杂剧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元杂剧的文化内涵
03
分析元杂剧中蕴含的儒家思想、道家精神等文化内涵,以及其
宋代词坛繁荣与豪放派、婉约派词人
豪放派词人
以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他们 的词作气势磅礴,意境开阔,表
现了词人的个性和豪情壮志。
婉约派词人
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他们 的词作风格柔美细腻,善于表现爱 情和离愁别绪,具有浓郁的女性色 彩。
其他词人
如欧阳修、王安石等也有优秀的词 作传世,他们的词风或清新自然, 或沉郁顿挫,各具特色。

袁世硕陈文新著: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袁世硕陈文新著: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

袁世硕陈文新著: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
版)
本文档为袁世硕和陈文新合著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的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是袁世硕与陈文新合作完成的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权威著作。

该书的目标是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视角。

本书以清朝文学家袁世硕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陈文新作为合著者,带入了更多现代研究的观点和理论,使得本书的内容更加全面和深入。

本书分为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以不同的时代为背景,探讨了该时代的文学特点、作品和重要作家。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的特点之一是简明扼要。

袁世硕和陈文新都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专家,他们在本书中力求用简练的语言描述复杂的文学演变过程,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和吸收知识。

另一个特点是避免法律复杂性。

作为法学硕士,袁世硕注重在本书中避免涉及法律复杂性的内容,确保读者能够专注于文学史的研究,而不被法律问题所干扰。

最后,本书强调独立性。

袁世硕和陈文新都是独立思考并独立做出决策的人,他们在本书中力求独立地呈现他们的观点和研究成果,而不依赖他人的帮助。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是一部权威且简明扼要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著作。

无论是对于专业学者还是对于对中国古代文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国
语》
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其文偏重 记言。 与《左传》相为表里,故后来又名《春 秋外传》。
《战国策》

《战国策》是继《国语》之后的又一部国 别体史书。也重记言。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 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 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 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总结:神话是文学艺术的渊源, 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二、原始歌谣



先秦以前的歌谣,都只有单字,即一字一句。 相对原始。后有所发展。 《弹歌》 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 《诗经》以四言二拍句式为主的诗体,就是在原 始歌谣二言一拍句式的基础上继承并加以发展而形 成的。



屈原(约前340—前278),名平, 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 县)人。 屈原的作品大部分写于两次放逐的 生活中,包括《九章》,《九歌》, 《离骚》、《天问》、《招魂》。 他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 真挚的爱国情怀,他创造了“楚辞”这 一新的诗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 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浪漫主义伟大诗人。
三、先秦散文的分类
(1)先秦历史散文
(2)先秦诸子散文
四、先秦散文的体例
1、历史散文的体例 (1)编年体。主要有《春秋》《左传》; (2)国别体。主要有《国语》《战国策》。 2、诸子散文的体例 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语录体、对话式论辩和 专题论文三个阶段。 (1)语录体。以《论语》、《墨子》为代表; (2)对话式论辩。以《孟子》、《庄子》为代 表; (3)专题论文。以《荀子》、《韩非子》为代 表。

后羿射日
据古籍的记载,羿或称夷羿,他本是射日除 害的英雄,但又常和传说中夏代的有穷国国君后 羿的事迹相混,也被称为后羿。 尧时,天现十日,百草、禾苗枯焦,百姓倒悬, 各种恶禽猛兽也乘机出来危害人民。于是天帝俊 赐给羿彤弓,救民于水火。羿首先把十个太阳射落 九个,然后他又诛除凶残的禽兽。最后去到桑林, 捉住那头为害最烈的大野猪,蒸熟后奉献给天帝, 但天帝却因为羿射杀了他的九个太阳儿子,很不 满意羿的所作所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诗经》
1.305首;黄河流域为中心=河南
2.流传:周代礼乐文化的核心;孔子教学的教材;三家诗;毛诗
3.内容;祭祖诗;颂史诗;农牧诗;宴会诗;怨刺诗;征役诗;婚恋诗
4.风=十五国风、雅=二雅、颂=三颂
5.艺术性
(1)表现手法:赋比兴
(2)结构:重章;叠句;叠词
(3)音乐性:反复
6.文学地位和影响
(1)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2)多为主观抒情言志之诗——中国古代诗学言志缘情
(3)现实性、思想性
(4)多用比兴,借景抒情
《氓》赋比兴、重章叠句和叠词;中国第一首叙事诗,抒情色彩浓厚《蒹葭》重章叠句
《采薇》内容形式相得益彰
《离骚》艺术美——意境奇美、节奏参差、方言之美
《左传》VS《春秋》
1.记史多了13年
2.叙事更详尽
3.历史文学化:
(1)内容情节化、细节化
(2)叙事手法多样化
(3)刻画人物鲜明化
(4)语言文艺化
4.褒贬手法不同
(1)春秋笔法
(2)左传加评论
《左传》长于叙事、编年体历史著作、以记事为主
《国语》
国别体、记言为主、写人趋向于传记写法,总体文学成就低于《左传》
《战国策》
国别体;以记述人物活动为主线的散文篇章;
艺术特点更表现在人物说辞的妙绝和魅力。

语言艺术“辩丽横肆”、善于攻心、善用譬喻
《老子》智慧之书、箴言体。

孙武《孙子》思维严谨、用词准确为特征。

孔子《论语》语录体散文,以记言为主,词约义丰。

《墨子》
《孟子》
语录体散文;由孟子与其门生共同述作、弟子笔录;
“仁政”“性善论”;
对话辩论艺术:善用譬喻(比喻、排比)
《庄子》“寓言”艺术;怪异浪漫、夸张。

三言体:寓言、重言、厄言
《韩非子》犀利峻峭,长于分析;善于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
屈原楚辞《离骚》
多用隐喻和象征;——后世美人诗、弃妇诗、闺怨诗
其品格、追求、发愤以抒情的创作精神影响后代作家;
创楚辞一体,其形式、手法、构思在文学史上有开辟之功——催生辞骚之体
构思的神话般想象
宋玉辞赋
《九辩》楚辞作品
《登徒子好色赋》写美人:创新继承;赋:以描写为主、极尽铺张;
开汉大赋之先河——主客问答、虚构情节等。

魏晋南北朝
“建安风骨”:——慷慨悲壮
1.建功立业的抱负;人生苦短的哀叹;
鲜明的个性色彩;浓郁的悲剧气息;
2.三曹
正始诗歌(竹林七贤)
1.阮籍
2.嵇康
正始诗风——遥永渊深
太康诗歌
太康诗风代表:陆机、潘岳
太康诗风:繁缛
内容:儿女情多,风云气少;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

形式:追求文字的华美和辞藻的华丽、描写更细腻、追求新的技巧,注意排偶
太康独例:左思风力
继承建安传统;咏史诗多引史实以借古讽今,典实精切;抒情强烈,文情深怨;讽刺尖锐,笔力矫健。

永嘉体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玄言诗孕育了山水诗
东晋·陶渊明
元嘉文学
谢灵运“元嘉之雄”
开创山水诗派第一人。

山水诗:晋宋初出现的一种以写山水为题材,以表现自然美为主题的诗歌。

颜延之
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贡献
逐句押韵变为隔句押韵,并可以自由换韵,使诗歌所抒发的感
情更加激昂奔放,音节也更加富于抑扬顿挫的美感,为七言诗的发展开拓了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