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安事变前后及其和平解决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西安事变前后及其和平解决因素

王新童医学部药学一班 1210307108 摘要:西安事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导火索。1935年发生的一二九运动促使张学良、杨

虎城二位将军下定决心发动兵变“逼蒋抗日”。而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则有来自各方面

的因素,包括张杨二人在事变前后对于的态度、中共高层领导人对于蒋介石态度转变及对整

个事件逐渐发展过程中的认识、国民党民主派在事变期间的积极作用以及国际势力对于西安

事变的影响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不仅稳定了当时中国的局势,避免了内战的发生,极大

地提高了人们的抗日爱国热情,还推动中国由局部抗战阶段进入了全面抗战阶段,具有鲜明

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西安事变,一二九运动,张学良,中共,国民党民主派,国际因素,抗日,内战,

和平解决。

正文:

1936年12月12日,在苦谏无果的情况下,张学良、杨虎城二位爱国将领在西安发动

兵谏,扣留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

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之政治自由、确实遵

行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1],希望以兵谏的方式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

抗日。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直接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使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统一起来,

共同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毛泽东曾评价道:“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枢

纽。”

(一)、背景:西安事变的推动因素

西安事变发生的直接推动因素是1935年12月9日到1936年3月31日发生的一二九运动。

华北事变发生后,北平的几千爱国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抗日救国请愿游行。

当时走在游行队伍最前端的正是东北大学的学生。故土沦陷,背井离乡,特殊的身份境遇使

得东北大学的爱国学生表现得极为勇敢积极。同时,正因如此,一二九运动引起了当时身兼

东北大学校长的张学良的重视。他派人携款慰问受伤和被捕的学生,同时电邀东北学生代表

去西安晤谈。而后北平学联和“民先队”先后派出大批学生运动的领导骨干(其中大多是东

大学生)来到西安,通过与张杨二人的晤谈、进行公开演讲和组织座谈会宣传救亡、参加张

学良举办的“学兵队”等形式,密切与东北军和西北军的联系,影响张、杨的思想,推动西

北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向前发展。

[1]李蓉,《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中央文献出版社,第118页;

在我看来,一二九运动是推动西安事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通过一二九运动中爱国学生的呐喊,中国共产党“停止抗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为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所普遍接受,这其中自然包括张学良、杨虎城军事实力派。[2]我认为,这是张杨二人发动西安事变思想方面的推动因素。原本张扬二人就怀有“联共抗日”的想法,而在举国上下有识之士的认同下,二人发动西安事变正是顺应了社会正面思想潮流;另一方面,则在于张学良的个人经历。张在和学生代表的晤谈中表示:“东北沦陷,我有责任。先父的坟还在东北,国难家仇集于一身,抗日救国义不容辞。东北军、东北青年、东北人民应该团结起来,准备打回老家去!”【2】其时,张已抱有“拥蒋抗日”的想法;还有一点,就是当时学生的游行请愿活动。原来,以张学良的本意,学生运动在外面推动,而他在里面活动,从而共同作用,达成逼蒋介石抗日的结果。【3】但事与愿违,当学生们临时决定向临潼蒋介石驻地进发,直接向蒋介石请愿时,蒋介石却在临潼下令:如学生游行到临潼,就可开枪。张学良既赞同学生们的行动,同时又不忍学生们因此而流血牺牲。他也不能以空洞的言辞敷衍学生。张学良就此毅然向游行学生做出承诺:在一个星期内,用事实答复学生们的要求。三天后,即蒋介石离陕的前一天,西安事变宣告爆发。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二九学生运动直接地调动了张、杨的抗日激情与“逼蒋抗日”的决心,促使西安事变发生。在这一点上,一二九运动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二)、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作用

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事变发起人张学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事变前张不断地苦谏、甚至哭谏蒋介石,请缨抗日,虽遭到蒋介石一次又一次的暗示及敲打,他并未放弃;而张学良也是最早提出“抗日要联蒋”的人之一。早在1936年3月,张学良与中共中央代表李克农进行洛川会谈,在谈到有关联合抗日问题时,针对中共“反蒋抗日”的方针,张学良首先讲到:“为什么要反蒋抗日,要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参加抗日战争,是不是可以包括蒋介石在内呢?”【4】在事变的前一天,他曾对杨虎城说,“只要他答应抗日, 我们还拥护他做领袖”;而在事变当天,蒋介石逃跑,张学良也严格命令手下,禁止对蒋开枪,如若情势万不得已,也只能朝着腿上打,“千万不要伤害委员长”;当时, 张学良就激动地对在场的杨虎城和文武官员说:“若是找到委员长, 我一定说服他抗日, 只要他抗日, 我仍拥护他为领袖, 若找不到他, 就割了自己的头,请虎城拿到南京请罪。了此公案, 绝不能要停止内战而引起内战。若是如此, 我张某便成了千古罪人。”即是说,从一开始,张学良就希望以尽可能和平的方式结束西安事变。张学良不惜自己生命, 为的就是西安事变能

[2]王祝福,《对一二九运动与西安事变相互关系的两点认识》,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6月,第24卷第一期;

【2】《一二九回忆录》,第一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6页;

【3】《张学良开口说话》|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09页;

【4】应德田,《张学良与西安事变》.北京:中华书局,1980.51.;

够和平解决, 达到一致抗日。【5】他只是想要通过兵谏这种方式来迫使蒋介石放弃内战,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一致对外抗日。中共方面最开始始终有“杀蒋”的呼声,并且大多数中共领导人认为留下蒋介石无疑是养虎为患,但是在张学良、周恩来等人的调解下,最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三)、中共高层领导解决西安事变意见变化

西安事变之初,中共在事变前并没有提前与闻这件事。事变一发生,张学良致电毛泽东、周恩来:“吾等为中华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计,不顾一切,今已将蒋介石扣留,迫其释放爱国分子,改组联合政府。兄等有何高见,速复。”毛泽东、周恩来复电张学良:“恩来拟来兄处协商大计。”可见,事变最初,中共中央并没有预先对西安事变的发生做出准备,甚至对西安的具体情况还不十分清楚,很多问题需等周恩来到西安进一步弄清情况后才能做出决断。起初,在12 月13 日张闻天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讨论西安事变问题,结果意见分歧很大。以毛泽东、朱德、张国焘、博古等人为代表,要求“审蒋、罢蒋、除蒋”的人不在少数。当时毛泽东说:“以我的观点,把蒋介石除掉,无论在哪方面都有好处”。【6】有的人主张经过人民公审,将这个刽子手杀了,以绝后患;有的人主张将他严密拘禁起来作为人质,逼南京抗日,并形成西安的军事优势。可见,无论是以怎样的方式,大部分中共高层都不认为西安事变可以以和平的方式解决。

不过,周恩来对此持不同看法。他认为:“在军事上应该准备迎击南京方面对西安的夹击,在政治上采取与南京对立”,应努力争取蒋之大部,如林森、孙科、宋子文、孔祥熙等都应争取,对冯玉祥更应争取,孤立何应钦,要深入群众运动,巩固我们的力量。他说: “我们的统一战线已获得初步的成功,我们的党应准备走上政治舞台,同时要注意地下党的艰苦工作,应有很正确的组织工作”。正是由于周恩来、张闻天等人的理智,使得当时的中共并没有陷入急躁的状态,而是正确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博古最初支持毛泽东的观点, 听了张闻天的讲话, 觉得言之有理, 他修改了自己的观点, 说西安事变“应看成是抗日的旗帜而不是反蒋的旗帜”。这也这是和张杨二人的初衷是一致,同时也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基础。

蒋介石围剿了中共近十年,杀害了大量的共产党员,这使得中共领袖们一开始时无法接受联蒋抗日。但在如何处理蒋介石的问题上,中共领导的分歧却也引来了他们的深思:应该保蒋还是杀蒋?当时南京亲日派目的在造成内战,不在救蒋;日本关东军发表声明,要求南京“反共防共”。但是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的原本目的本就不是公审处决他以泄人民之

【5】张丽荣,《也谈张学良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作用》,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6月第11卷第2期;【6】刘艳华,《从分起到一致------中共高层领导解决西安事变意见透视》,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2月,第28卷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