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及策略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及策略探析

[摘要]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班级文化是学生以学习和交往为主要形式的教育微观社会形态。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班级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抓好班级物质文化环境、班级制度文化环境、班级行为文化环境、班级精神文化环境等四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 班级文化建设物质制度行为精神

班级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是班级师生在长期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培育形成的班级形象、奋斗目标、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的总和。班级文化是一种区域性文化,是班级集体智慧的结晶。班级文化一旦形成,它会影响到所有成员的思维、行为方式,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因素和教育手段。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社会进步,世界进入了信息化网络时代,学校班级文化受到其他外来文化的冲击.班级文化建设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例如封建传统思想、西方外来腐朽文化等都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环境对人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正如古人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是急待解决的,通过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可以使学生建立正确价值取向,成为符合素质要求、个性发展的人。

(一)班级物质文化环境随意化

班级物质文化环境是学生每天都要面对的,但物质文化环境的建设不容乐观。首先,教室的布置缺乏整体性,导致教室内部环境杂乱;其次教室布置过于单一,没有新意。分析原因首先是应试教育管理体制下班级文化意识淡薄,应试教育是指脱离社会和人的需要,以片面追求升学率,是注重考分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教育模式,它对班级文化建设产生了不良的导向。从教师方面说,教师对班级文化的建设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为了适应应试教育的管理,只注重学风、学习氛围建设导致班级文化建设片面畸形发展;从家长角度看,许多家长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反对学生参加班级文化建设的活动,他们认为班级活动就是浪费学习时间。其次是适应应试教育的班主任道德人格的要求要求。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许多班主任都处于被动地位,为了学校的“评比”而被迫实施班级文化建设。正如一句话所说“一个校长决定一所学校,一个班主任决定一个班级。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班级和学生”。而优美的班级物质文化环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所以营造良好的班级物质文化环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二)师生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性

班级文化建设不仅是结果和目的,更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学生是班级的主人,而不是单纯被管理、被教育的对象。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兴趣运用它们自己的双手创设优美的班级文化环境。教室不仅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场所,更是育人的场所。有教育性的班级文化能够陶冶师生的情操,促进师生的教、学。在班级文化环境建设上,经常只是那些能写善画的学生的舞台,而其他学生的才能却得不到发挥,这都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三)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权威化

班主任经常采用传统的强制性的方式进行管理学生,不给学生自我管理的权利。班主任每天都忙于班级内事务,结果却是事倍功半,这种班级管理不利于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的自主自治能力的培养。分析其原因是在传统班级文化中,班级管理中只重集体、重共性,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所以重视班级特色班级文化建设,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是班级文化建设新模式的重要内容。

(四)以分为本,对学生缺乏正确评价

在班级对学生的评价中,经常是重视分数而忽视了能力,而分数主义严重扭曲了班级管理的价值取向,分数成为教育工作的指挥棒,学生的行为都要符合这一目标,班级都要为这一目标而努力,这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行会有一定作用,但不应该作为唯一的标准。

目前,学校对于学生的评价内容单一,方式主观化。首先是班主任常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基点,班级对学生的管理行为包括教学、评价、德育都是为成绩而设计的。其次,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主观化,根据以往表现认为好学生就是好,坏学生不会变好,而班主任的这种固定思维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施展,没有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

(五)班级文化活动的开展过于形式化

班级文化活动对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它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行,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但有的班主任认识不到班级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性,认为它浪费教师和学生的时间,有时仅仅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只交书面方案而已。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由于班主任要考虑经费、安全等问题,这些都令班主任头疼,导致实践活动也不了了之。

(六)学生间缺乏交流合作

班级成员间的相互沟通,在沟通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达成共识,有利于积极进取的班风的形成。但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经常“自我中心,娇生任性”,如何使学生正确地融入集体与他人交流合作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难题。

分析其原因首先是社会和学校原因,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意识到只有激烈的竞争才能生存,由于这种价值观念的导向,人们更表现为利己、拒绝合作的行为;在学校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大,学业竞争从入学就开始了,使同伴间竞争激烈而合作机会少。

其次是家长和学生自身原因,家长过度的保护意识是学生养成任性自私性格,而学生自身自我中心观念浓重,对他人缺少理解和关心,因此缺乏合作的基础,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形成集体合作意识。

(七)师生间缺乏平等意识

在班级中,教师更强调让学生如何做,认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生是被教育者应处于从属地位的,但教育不是教师独立就能够完成的,更不是教师的强制过程。师生间缺乏平等意识不利于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不利于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而把学生看作教育的主体,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挥,正是一个优秀班集体应具备的重要条件。

在班级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比如家庭经济因素、学业成绩会造成部分学生处于不利地位即所谓的差生,由此,同伴间会歧视差生。更为严重的是有些班主任也会歧视“差生”使他们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主要表现在座位的安排上,以学习成绩为基础,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被分布在后面,这样差生在课堂中就更加处于不利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