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如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如
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摘要】
就业是增长之源、民生之本、稳定之基。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供给总量远远大于需求总量的基本格局与技能人才相对不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统筹城乡就业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统筹城乡就业,必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切实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加强统筹城乡就业的体系制度建设;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关键词】
就业形势;劳动力资源;城乡就业;城乡发展;创业
就业是增长之源、民生之本、稳定之基。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就业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将长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我国16-60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于xx年达到9.3亿的高峰,并长期保持在这样高的水平。由于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阶段性、地区性、群体性的高失业以及灵活就业现象将长期存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就业压力更大,主要表现为:
(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长期存在。
从总体上看,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十分突出,劳动力供给总量远远大于需求总量的基本格局将长期存在。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调查统计,到xx年,全国劳动力总量达到8.3亿人。在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达2400万人,其中包括每年新成长劳动力大约1000多万人。按照现有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计算,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数约为800万个,加上自然减员腾出的岗位,城镇就业岗位约1100万个。可见,城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仍然维持在1300万人左右。在农村,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目前大约有近2亿人富余劳动力存量;加上因为退耕还林、项目建设征地而失地的农民和新成长的劳动力,我国农村劳动力每年以1300万人的速度递增。这些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均需要转移到城镇就业。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城镇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xx年6月15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2)》指出,xx年企业生产、收缩财政现象仍将持续,全年新增就业岗位与往年相比将大幅减少。据对五省15个企业的持续监测,自xx年3月底,企业就业岗位减幅达5.3%。劳动部3月份的统计数据表明,尚有1100万农民工未实现就业。今年大学毕业生达600万人,另有历年来毕业但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100万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民工失业、大学生毕业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城镇实际失业率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失业人员。
(二)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加速调整时期,当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表现得尤其突出。
1.劳动力供大于求与技能人才相对不足的矛盾。一方面,从总体上看,劳动力供给的总量远远大于需求总量;但另一方面,各类技能人才尤其是需求量最多的技工人才却严重短缺。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而一些新兴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要的素质较高的人才又供不应求。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现代制造业、服务业、新兴产业、高技术行业等企业对劳动者的技能素质要求逐步提高。而大量劳动者特别是首次外出求职的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职业技能水平偏低,难以满足企业岗位要求,导致这些行业所需人员供不应求。根据xx年8月21日的南方日报报道,今年6月广东省人力资源市场中,技工的需求比重上升至63.68%,技工的求人倍率①为1.37,今年以来缺口数达75.4万人次;而同期普工的求人倍率为0.74,市场普工供过于求达7
2.7万人次。
2.第二产业用工需求不足与第三产业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xx年在上半年广东省人力资源市场上,第三产业用工需求比重由2月的48.79%上升到6月的50.89%;同期第二产业的用工需求比重下降1.6%。上半年91.4万城镇新增就业中,约54%集中在第三产业就业,比第二产业多出约7万人。但与其他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偏低,就业人数比例不到30%,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40%的水平。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的主要产业,其就业比重偏低,意味着对增加就业岗位的贡献就少。
从长远看,我国城乡就业还存在三对值得关注的结构性矛盾。一是城乡矛盾,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因文化水平、技术素质偏低而就业困难,而城市特别是一些工业发达的大城市则劳动力供应相对不足;二是地区矛盾,部分资源型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压力较大,而东部沿海地区则普遍缺乏劳动力;三是企业矛盾,大型企业富余劳动力多,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普遍人才不足。
二、统筹城乡就业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统筹城乡就业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所谓统筹城乡就业,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大局出发,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贯彻以人为本的要求,在搞好城镇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从体制、政策和工作体系入手,建设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城乡劳动者实现更加充分的就业。
(一)统筹城乡就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之首是统筹城乡发展,而统筹城乡就业则是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突破口。发展离不开人,要发展,必须充分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这个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得到合理的配置。我国现行城乡二元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人为地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使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能与生产资料有效结合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限制了发展。因此,
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首先必须统筹城乡之间的劳动就业。
(二)统筹城乡就业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制度创新。
统筹城乡就业,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一项重要任务。统筹城乡就业是对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变革,是一种制度创新。我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的一系列就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造成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差距。统筹城乡就业就是要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用行政手段将劳动力人为地分割成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本地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的就业管理体制,取消地域、户籍、行业等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限制性政策,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让所有劳动力都能够自主地选择职业和工作地点,在城乡间、区域间和行业间自由、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的自由公平竞争,并逐步建立起与此相适应的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三)统筹城乡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就社会整体而言,人与人之间能否和谐相处,贫富差距则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根据xx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我国的基尼系数②为0.47。从全国来看,贫富差距较大,但城乡内部贫富差距并不大,而城乡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这是城乡贫富差距的生动写照。农业部的统计资料表明:xx年我国城乡收入比高达3.33:1,收入绝对差距接近1万元。xx年我国城乡收入比是3.31:1,假如考虑到可比性的因素,城乡收入差距大约在4―6倍左右③。因此,缩小贫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