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孔古建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三孔古建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建筑学院建学154 王馨月 201503103

2015年2月13日,围绕“传统古建筑的保护与建设”这一主题,我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起在我们的家乡中华文明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省曲阜市,孔府、孔林、孔庙、曲阜老城街巷等景点展开了就传统文化保护与旅游业的关系方面的调研活动。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三孔古建的历史文化背景:

我国四大古建筑群为:避暑山庄(河北省承德市),曲阜三孔(山东曲阜)、故宫(北京)、岱庙(山东泰安),四大古建筑群均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孔府是孔子世袭"衍圣公"的世代庶裔子孙寓居的地方,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当初,孔府占地240多亩,有厅、堂、楼、轩等各式建筑463间,分为中、东、西三路.东路为家庙,西路为学院,中路为主体建筑.中路以内宅为界,前为民衙,设三堂六厅(大堂、二堂、三堂,管勾厅、百户厅、知印厅、掌书厅、典籍厅、司乐厅);后为内宅,设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后五间.最后是孔府的花园,是历代衍圣公及其家眷游赏之所.

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初建于公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是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2000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据称孔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拥有各种建筑100余座,460余间,占地面积约95000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孔庙是中国现存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范。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博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兵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鲁城北泗上.其后辈从冢而葬,构成昨天的孔林.从子贡为孔子庐墓植树起, 孔林内古树未达万余株.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甚至开成现在规模,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四周林墙 5.6公里,墙高3米多,厚1米.

二、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

其一:走访“三孔”可以增加青年学生对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2000多年的儒家文化的了解,同时增进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喜爱,取经精华去其糟粕;其二:社会实践不能脱离主题,调研团通过实践可以调研得出当今传统文化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关系的现状,从而引发大学生思考,如何更好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其三: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调动青年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创新能力,提出自己的意见,为传统文化的保护贡献良策。

三、本次社会实践的过程

首先,我们一行人在景区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游览了孔府孔庙孔林,从中感受到丰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溯源,认识到其具有的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其中大成殿、十三碑亭、杏坛、孔子墓等文物和建筑给我们一行人留下来深刻印象,也体会到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保护传统文化建筑和文物的行动刻不容缓。其次在感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同时,我们就本次社会实践的主题进行了相关

的采访并发放了调查问卷。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外来旅行的游客、景区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及老城区里居民。通过调查三类人群发现,外来游客更偏向于对儒家文化的了解和景区的游览,而景区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对外来游客合理安全的游览和三孔景区的建筑及文物保护更为关心,当地的老城区居民对曲阜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发扬最放在心上。从中该团队发现了很多当下存在的问题,了解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迅速,“儒家文化”为当地财政收入带来不小的增加,但巨大经济利益的背后,对景区的建筑及文物的保护却始终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通过景区管理人员的了解,随着众多来自中外的游客的到来,当地景点的承载力也即将达到限度,部分文物甚至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一是孔庙有极个别员工对古建筑廊柱及石碑座等个别地方用水或湿抹布进行了擦拭,不专业的技术、不严格管理、不认真的态度致使文物遭受破坏;二是少数游客的素质仍有待提高,乱写乱画现象偶有存在。最后我们对景区的管理人员进行了采访,了解到景区正致力于向“好客曲阜,文明曲阜”为主题的方向发展,让前来游览的游客既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意识到对文物保护的至关重要性。

四、本次社会实践的感悟

通过对三孔的游览与历史文化气息的熏陶,我们一行人感受颇深:既了解到曲阜三孔文化的发展状况,历史悠久的古代建筑的现状,又体会到了儒家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以下是我们一行人对此次社会实践的体会:“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都拥有了深刻的感想,发现了当下对旅游业发展的紧迫问题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不足,此次调研加强了我们团队成员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学到了科学的管理口号和管理方法,开拓了对待传统文化和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今后这方面的发展,作为一个青年学生,我们可以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意见的建议,为保护传统文化与古建筑贡献一份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五、关于维护与修护古建筑的建议与想法

第一,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古建筑群数据库。大数据目前是各行各业大力倡导和推广的技术和平台,同时,用三维扫描手段记录古建筑特征数据等先进技术也已非常成熟,建立古建筑群数据库的大数据平台有利于更好地统筹、规划、分

析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等各项工作。同时,要确立几大块石库门区域性的保护规划,调整相应政策以建立长期的保护、修复规划。

第二,建立更为广泛的古建筑保护、修复评审专家库。古建筑的保护、修复涉及历史、城市规划、建筑、结构、施工、材料等多个领域,也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利用互联网网络平台,建立更广泛的专家库,规范更为民主和科学的评测、评审制度和流程非常有必要,是古建筑保护、修复能够规范执行和细致落实的基础。

第三,倡导新技术、新材料在古建筑修复保护中的应用,使得古建筑更为耐久。目前建筑、施工、材料行业正在广泛开展和倡导很多建筑防护、修复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可以针对个别建筑建立试点、示范项目,进一步尝试和研究古建筑的保护、修复技术,使得古建筑能够实现更为长久的保存和传承。

正如“古城保护神”阮仪三先生所说:中华的精气神,在民居上的体现最为明显。过去的很多城市,都有它的特点,福州是福州,西安是西安,广州是广州,可现在各地的住宅大多一个样了。中国的建筑,中国的民居,蕴含着中华伦理道德的精髓,这些精髓是依附在这些建筑之上的。保护这些建筑,就是保护我们的精气神。保护古建筑不是一个文化娱乐项目,不是拿来给老外参观、只用来长脸面的。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一个城市文化的传承,牵涉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关系国计民生。

注:参考文献李玉春、刘汝国《文物建筑》(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